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臺灣佛教美術:繪畫篇
滿額折

臺灣佛教美術:繪畫篇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80 元
優惠價
90342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台灣佛教美術」叢書,全套書共分三冊,包括:(1)供像篇、(2)繪畫篇、(3)建築篇。

本書著者陳清香教授,為身兼「學術」、「田野」多元面向佛教藝術的研究學者,從事佛教美術研究近四十年,不但考察全世界的佛教史蹟,足跡更踏遍全台灣佛教名所,是國內專研台灣佛教美術著名的專家。

〈台灣佛教美術--繪畫篇〉主要敘述:台灣自清代經日治時代至當代的佛教繪畫發展,內容分析歷代的畫人、畫題、畫蹟與畫風。畫人包括僧侶及非僧侶畫家;畫題可分具體的佛菩薩形像,以及非佛像的景物畫二大類。

就表現材質而言,演變至當代,已有佛寺壁畫、樑枋畫、門扉畫、法會掛軸畫、水墨畫、膠彩畫、油畫、水彩畫、木刻版畫、陶版畫、數位佛畫等,十分豐富多樣,反映著不同時期佛教流布的興盛景光,以及傳統與創新的畫風流變。而從不同的畫題,更可捕捉到畫人對佛法的體認與悟境。

本書蒐集了歷來為人忽略的佛教畫蹟,十分珍貴,允宜多加瀏覽欣賞。

自17世紀中葉以來,台灣先受荷蘭、西班牙人的殖民統治,而後是鄭成功趕走荷蘭人,建立明鄭時代,隨著島上漢人政權的建立,帶來了漢人文化,最早的明末遺臣如沈光文,曾官至太僕寺卿,先鄭成功到台灣,成功登陸後,禮遇沈光文,光文曾變服為僧,教習漢文,組詩社,是台灣漢文化的濫觴。其他不少明末遺臣,不願仕清,流寓在台,隱於園宥,日課佛經,或被名之曰「名士佛教」,卻使台島民間初聞梵音。

到了康熙二十二年滅明鄭王朝時,台灣的漢文化已稍見萌芽,清初再設一府三縣,內地文人接踵入台,或是是朝廷命官,或其官吏幕賓,或是應豪紳請來的畫師巨匠等等,他們點點滴滴的將明清文人畫風帶到了台灣來。

自晚明以來,京城有董其昌一派,倡擬模北宋及元四大家的筆法,開清初四王六大家的宮廷畫風,江南一帶則有陳洪綬等變革畫風的出現,清初八大、石濤等明遺民畫家繼之,乾隆、嘉慶以下,又有金陵八家、揚州八怪,以及清末的海上畫派等,其中明中葉倡寫意花鳥畫的青藤、白陽畫風,和揚州畫派畫風等,都對台灣畫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作者簡介

陳清香

1970年獲中國文化學院文學碩士
現任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史學所系教授,以及國立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教授
1977年任日本天理大學交換教授
1986年主編佛教藝術雜誌兩年
1990年策畫當代佛教藝術創作展三屆
2004年策畫台灣淨土藝術學術研討會及創作展
巡禮全球佛教史蹟,足跡遍台灣南北寺廟,華南、華北、甘肅、新疆石窟寺院,印度南北石窟寺院,東南亞佛塔寺院,韓日佛寺名所。
考察歐、美、亞各國博物館重要的佛教藝術文物收藏
佛教藝術的研究與教學垂三十年
出版有關佛教藝術的學術論著、發表有關台灣宗教藝術學術論著計四十餘種
主篇慧炬〈藝苑〉專欄二十餘年
主持大溪齋明寺、劍潭寺、台南彌陀寺、台南法華寺、台北艋舺龍山寺古剎的寺志編纂計畫
現任現代佛教學會理事長

目次

導 論 明清文人畫風的入台

第一章 清代僧侶藝人的佛畫遺風
第一節 擅長書畫的僧侶事蹟及畫蹟
第二節 清代寓台畫家筆下的佛畫蹟

第二章 清末日治時代的文人水墨畫
第一節 佛像畫的題材
第二節 文人畫家筆下的佛像畫

第三章 清末日治時代僧侶畫家與畫風
第一節 愧南禪師
第二節 本圓法師
第三節 妙禪法師

第四章 日治時代的掛軸佛畫
第一節 大溪齋明寺所藏掛軸佛畫
第二節 擅長掛軸佛畫名家何信嚴

第五章 台府展入選畫家筆下的佛教畫
第一節 日治時期台展與府展
第二節 入選台府展的佛教繪畫
第三節 台府展畫家的佛教畫遺存

第六章 當代佛教繪畫
第一節 佛寺繪畫
第二節 法會儀式掛軸畫
第三節 僧侶水墨繪畫
第四節 水墨畫或彩墨畫佛像
第五節 膠彩畫佛像
第六節 油彩畫佛像
第七節 木刻版畫佛像
第八節 陶版畫佛像
第九節 數位畫佛像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