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明清戲曲論稿(簡體書)
滿額折

明清戲曲論稿(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0 元
定價
:NT$ 180 元
優惠價
87157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這部集子共29論,是他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研究明清戲曲的論文彙編。儘管我對萬曙同志的治學情況比較熟悉,但這些論文有的我讀過,有的尚未讀過。現在,作者把它們彙集在一起,不僅讓我更全面地瞭解到他對明清戲曲做了哪些研究,也讓我感覺到他對明清戲曲研究很有廣度和深度。作者將它們分為「曲家考論」、「曲史求證」、「曲論探勝」三編,表明這些論文各有側重點。但在我看來,每篇論文都有作者的獨特之見,或者在材料上有新的發現,或者在觀點上提出自己新的思考。這裡,難以對每篇論文一一作出評價,僅就本書總體的學術價值談點自己的看法。
明清戲曲的歷史長達700多年,其內容之豐富,是任何學者都不能盡究的。每個學者也只能根據自己的學術旨趣和積累,開發其中的一些問題。萬曙同志的這些論文在選題上大體有兩類:一是有關明清戲曲的名家名作和若干重要問題的探討,例如對沈璟的重新評價,對李漁戲劇理論體系的總結,對《牡丹亭》、《桃花扇》、《長生殿》思想和藝術的評論,以及對明代戲曲流派、明代戲曲評點、明清時期戲曲本體觀的演變諸問題的梳理等,都豐富了對明清戲曲文學、戲曲理論、戲曲發展史的認識。二是有關安徽戲曲作家作品以及戲曲文化的研究,因為作者身處安徽,有著鄉邦感情和地理優勢,所以,對朱權、鄭之珍、汪道昆、梅鼎祚、汪廷訥、方成培等安徽籍的戲曲作家,均有考論,對青陽腔、「滾調」、明清徽州的演劇活動,以及明清兩代的包公戲,也都進行了深入的考察和論述,豐富了這些論題的研究價值。

作者簡介

朱萬曙(1962~),安徽潛山人,南京大學文學博士,教授。曾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主任,現任安徽大學文學院院長、中文系主任。兼任中國明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古代戲曲學會常務理事、安徽省文學學會副會長、安徽省徽學學會副會長。
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以及地域歷史文化研究,出版專著《沈璟評傳》、《包公故事源流考述》、《元曲:自然的樂章》、《明代戲曲評點研究》、《徽州戲曲》等,在《文學遺產》、《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戲曲研究》、《文獻》等刊物發表論文70餘篇。承擔多項國家社科基金、全國高校古委會課題及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課題。

目次


上編 曲家考論
 論朱權的戲曲創作與理論貢獻
 沈璟三考
 「場上之曲」的倡導者與實踐者
 ——重評沈璟的戲曲理論及創作
 槃薖碩人徐奮鵬與《伯喈定本》
 《祁門清溪鄭氏家乘》所見鄭之珍生平資料
 鄭之珍與目連戲劇文化
 亦文亦武的汪道昆 
 論梅鼎祚的早期戲曲創作
 —一兼論明中葉「駢綺派」戲曲的價值
 《環翠堂樂府》與晚明文學精神
 《牡丹亭》藝術美新探
 沈自徵《漁陽三弄》簡說
 主題的分裂與時代感的統一
——《長生殿》新論
 《桃花扇》:封建社會末世的喪鐘
《雷峰塔》的梨園本與方成培改本
 中編 曲史求證 》
 明代戲曲無流派論
 晚明皖南戲曲家群體綜論
 關於青陽腔的形成問題
 「滾調」與中國戲曲體式的嬗變
 明清兩代包公戲略論
 《認金梳》、《剔目記》與明代包公戲
 《徽郡風化將頹宜禁說》所見徽班資料
 明清兩代徽州的演劇活動及其與區域文化的互動關係
下編 曲論探勝
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