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人音樂審美心理概論(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人音樂審美心理概論(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5 元
定價
:NT$ 210 元
優惠價
87183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音樂民族審美心理學”是一個邊緣交叉性、跨學科的研究領域,本書以“中華民族”及其音樂為主要研究對象,建立在民族音樂學之理念的基礎上,采用偏向于人文主義的研究取向,突出心理現象的社會特質,力圖從更廣闊的學科視野,更深的層次對中國人的音樂審美心理的內部結構、活動方式和外化形態等作相對全面的探討,構建具有中華民族自身特色與個性的音樂審美心理學。
全文共分八章,分別對音樂民族審美心理學的學科構建的預設、中國人音樂審美心理形成的基本條件、存在的基本特徵、發展的基本規律,中國音樂審美中的形式要素及其組織手段,中國人音樂審美中的聯覺、味覺心理,中國人音樂審美心理中的陰柔偏向與尚悲偏向以及民族性格對音樂審美心理的影響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作者簡介

施詠,1971年生,安徽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學科帶頭人,博士后,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理事。2003年考入福建師大音樂學院,師從王耀華教授、喬建中研究員攻讀民族音樂學博士學位,2006年獲博士學位。2004年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7年破格晉升教授。主要致力于民族音樂學、音樂美學、音樂教育學等領域的研究。在《音樂研究》、《中國音樂學》、《中央音樂學院學報》、《中國音樂》、《人民音樂》等專業刊物發表論文3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四部,其中《基本樂理的文化視野》獲教育部第三屆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博士論文《中國人音樂審美心理研究——“音樂民族審美心理學”導論》是本領域第一部研究音樂審美心理的民族化特徵的專著。

目次


前言
概述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課題之緣起
一、釋名與研究的性質、范圍
二、課題之緣起
1. 心理學與民族學——民族文化的深層結構
2. 心理學與民族音樂學——民族音樂學研究的心理學層面
3. 民族心理學與音樂心理學一一音樂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拓展
4. 美學與民族音樂學~一民族音樂學研究的美學層面
5. 美學、心理學、民族學與民族音樂學——“音樂民族審美心理學”的學科預設
三、相關研究狀況的述評
 第二節 本研究的方法論
一、非實證性方法
1. 科學心理學與人文心理學
2. 個體心理學與民族心理學
3. 審美心理學與心理美學
4. 小結語
二、宏觀研究視角
三、跨文化研究方法
四、跨學科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第四節 幾點說明
一、關於研究對象的特質——“松散”之嫌
二、關於研究對象的范圍——“宏大”之嫌
三、關於寫作表述風格——“散文”之嫌
四、小結語
第二章 中國人音樂審美心理形成的基本條件
 第一節 自然系統的作用
一、地理環境的作用
1. 山脈、水系的影響——寄情山水
2. 氣候因素的影響一樂分南北
二、人種特徵的作用
 第二節 社會系統的作用
一、生產方式的制約
 二、社會政治結構的規範
三、哲學、倫理思想的浸潤
四、宗教、宗法的分流
五、原始神話的滋養
 第三節 心理積淀——集體無意識的作用
第三章 中國人音樂審美心理存在的基本特徵——民族性與世界性
 第一節 世界性
一、自然規律
1. 律制
2. 節 奏
二、心理期待
1. 音強、音高
2. 速度
3. 調式
三、思維方式
1. 旋律
2. 結構
四、音響心理
 第二節 民族性
一、民族性與世界性關係之辨析
二、民族性與“西一中”音樂文化誤讀
三、民族性與“中一西”音樂文化誤讀
 第三節 民族性與世界性的交融
一、交融的發展進程
二、交融的實例分析
三、交融的條件選擇
四、交融的理想模式
第四章 中國人音樂審美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穩定性與變異性
 第一節 穩定性
 第二節 變異性
一、歷時性變異
1. 音色審美的變異性
2. 調式審美的變異性
二、共時性變異
 第三節 穩定性與變異性的辯證統一
一、外向融合與內向固守
二、偏離創新與回歸繼承
第五章 中國人音樂審美中的形式要素與組織手段
 第一節 形式要素
一、音色
1. 近人聲
2. 尚自然、多樣化、個性化
3. 偏高頻的清、亮、透
4. 甜、脆、圓
5. 重鼻音
二、音程
 第二節 組織手段
一、五聲簡約
二、調式從宮
1. 社會背景
2. 美學背景
3. 宮調理論
4. 調式理論
三、旋律至上
1. 旋律是體現音樂民族性的第一要素
2. 中國人音樂審美中的旋律至上
四、施法規律
1. 游
2. 圓
五、音樂結構
1. 音樂結構中的統一與重復
2. 中西音樂結構思維的差異
3. 程式中的規範與創新
第六章 中國人音樂審美中的聯覺心理
 第一節 聯覺——中國人音樂審美中的通感心理
一、對中國以往藝術通感研究的綜述
二、中國人通感心理的描述與心理學分析
1. 古代文獻中的相關描述
2. 近現代文獻中的相關描述
三、中國人音樂通感心理的內在成因探悉
1. 整體思維、多覺互用
2. 藝術綜合、同構共生
3. “成于樂”、“游于藝”
 第二節 味覺——味覺與中國音樂審美
一、中西美學對照下的味覺地位
1. 對西方美學“唯耳眼論”的辨析
2. 中國美學中對味覺感知的重視
二、中國音樂中的味覺審美
1. 中國音樂審美中味覺感知的傳統
2. 飲食口味的地域分布與民族音樂風格
3. 口味-性格-審美偏向-音樂風格
第七章 中國人音樂審美中的心理偏向
 第一節 優美范疇的陰柔偏向
一、陰柔偏向的文化背景
二、“月”之母題與陰柔偏向
三、民歌中的陰柔偏向
四、戲曲中的陰柔偏向
五、當代樂壇的陰柔偏向
六、性別視角的學理闡釋
七、陰陽共濟、行天地之道
 第二節 悲劇范疇的尚悲偏向
一、尚悲心理的歷史淵源
1. 先秦
2. 兩漢
3. 魏晉
4. 元明清
二、悲情音樂的題材分類
1. 政怨
2. 士怨
3. 思愁
4. 別恨
5. 閨怨
6. 悲秋
7. 暮愁
8. 夜悵
三、尚悲心理的民族特點
1. 中西美學悲劇性之比較
2. 中國悲劇的民族性
3. 中國音樂悲情的表現手段
4. 小結語
第八章 民族性格與音樂民族審美心理
 第一節 普通心理學與民族心理學中的氣質、性格的類型化
一、個體氣質、性格的類型劃分
二、民族性格與個體性格的關係
 第二節 民族氣質、性格類型與音樂審美心理關係的宏觀比較
一、中西比較
二、世界民族比較
1. 意大利
2. 法國
3. 德國
4. 英國
5. 俄羅斯
6. 美國
7. 非洲和澳洲
 第三節 民族性格對音樂審美心理制約的個案研究
一、傣族
二、苗族
三、畬族
四、小結語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3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