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我們的防火牆:網絡時代的表達與監管(簡體書)
滿額折

我們的防火牆:網絡時代的表達與監管(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價
:NT$ 216 元
優惠價
87188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我們的防火牆》,最關切我們未來的“思想@網絡.中國”叢書之一,互聯網中國傳媒參考書。本書關注互聯網時代的民意表達與政府監管。它們是這個新技術時代的一體兩面。互聯網的開放、自由、匿名、加密等技術特徵,為各種話語和集體行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也給傳統意義的政治參與和政治控制模式等,增添了一些新的元素。站在民意表達的角度看,N億多網民正在成為一個獨特的社群,形成新的意見階層。“熱帖、跟帖、轉帖”的傳播技術得以快速彙聚草根的偏好;“話題、詞語、故事”的傳播內容時常被群體情緒推波助瀾;“人肉搜索、惡搞、山寨”的行為藝術展現了大眾消解權力的狂歡。站在政府監管的角度看,“防火牆”在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中誕生成長。在某種意義上,它不僅是一個真實的技術存在,更是一個多方博弈的最好意象。現有的互聯網監管體系至少可區分出四種不同角色,即充當主導者的中央政府、充當執行者的部門與地方政府、充當協作者的運營機構以及充當自律和相互監督者的網民。不同角色的行動邏輯也各不相同。要理解多重角色如何能夠殊途同歸,必須進入政治文化傳統予以體察。本書由一個強烈時代感的主題介入,最後又回到古老的價值層面,力圖追尋“善”的政治。各方應有更多耐心和信心,為價值理想和現實權衡尋找對話餘地。

作者簡介

李永剛,政治學博士,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互聯網政治、政治學基礎理論、地方公共政策等。在《二十一世紀》(香港中文大學)、《戰略與管理》、《開放時代》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三十余篇,合著《政治哲學關鍵詞》等。在國內較早從事互聯網政治的研究,主持多項國家社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相關課題。1999-2000年間創辦學術網站“思想的境界”。

目次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的緣起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現狀
 第三節 研究視角與方法
一、經驗分析與規範假設并重的混合方法
二、解釋為主解讀為輔的方法
三、多階層一多偏好的分析解釋方法
 第四節 本書基本框架
 第五節 關鍵概念解釋
第一章 互聯網的擴張與滲透:網民、網站、網絡應用
 第一節 互聯網的基本特徵
一、開放性
二、反控制
三、低成本
四、匿名性
五、互動性
 第二節 網民主力:從精英到平民
一、網民性別
二、網民年齡
三、網民文化程度
四、網民個人月收入
 第三節 網站結構:從圈層到網格
 第四節 網絡應用:從外接到嵌入
一、中國人心目中的互聯網形象
二、上網時間
三、網絡使用
第二章 互聯網上的民意表達與傳播機制
 第一節 網民:一個新社群的成長
一、N重自我的放肆表達
二、集體行動的瞬間收放
三、流動空間的蝴蝶效應
 第二節 互聯網民意表達的技術途徑
一、民意的私下表達:電子郵件和即時通訊軟件的興起
二、民意的公開傳播:新聞跟帖、論壇、聊天室
三、民間意見陣地:個人網站和博客的蔓延
四、民意的涌流:互聯網與傳統傳媒的互動
 第三節 民意表達的傳播機制:三種新途徑
一、熱帖、跟帖、轉帖:匯聚偏好的草根投票機制
二、話題、詞語、故事:推波助瀾的怨恨表達機制
三、人肉搜索、惡搞、山寨:大眾狂歡的消解權力機制
 第四節 “逼官”壓力下的政府應對:保壩分洪
第三章 互聯網內容的政府監管:可觀察性偏見
 第一節 互聯網治理的世界難題
 第二節 政府主導立法監管:法網恢恢
 第三節 專項整治社會動員:行動強烈
一、不受歡迎的傳播場所:整治“網吧”行動
二、毒害甚廣的內容載體:違法網站打擊與舉報行動
三、多元表達的意見超市:高校BBS實名制行動
四、漸成體系的執法隊伍:網絡警察現身行動
五、眾人拾柴的合作機制:文明辦網自律行動
 第四節 嚴厲還是寬容:多參照系比較
一、以部分發展中國家為參照系
二、以韓國、新加坡為參照系
三、以西方發達國家為參照系
四、以中國網民切身感受為參照系
五、中國政府的本位立場
第四章 內容監管的單線性視角:政府主導下的政策學習過程
 第一節 面對新生事物的政府:公共政策的學習理論
 第二節 時間維度:變垃圾桶政策模式為分類主導模式
 第三節 空間維度:化“虛擬”為“真實”
 第四節 技術維度:被動防御向立體防控演進
一、國家入口網關的IP地址阻斷
二、主干路由器關鍵字阻斷
三、域名過濾
四、內容發布過濾
五、網吧監控軟件
 第五節 互聯網內容監管政策的中國特色
一、普遍過濾的預審查與人工干預的后抽查相結合
二、典則標準模糊,介入部門眾多
三、監管結果一錘定音,缺乏行政和司法救濟手段
第五章 內容監管的多層級視角:不同角色及其不同行動邏輯
 第一節 角色:誰在監管互聯網?
 第二節 監管理由:中央政府的行動邏輯
一、全能國家的治理慣性
二、信息多元的合法性困局
三、虛擬廣場的擠迫效應
四、以退為進的博弈策略
 第三節 監管理由:部門與地方的行動邏輯
 第四節 監管理由:機構與網民的行動邏輯
 第五節 引導角色行動的核心價值觀
第六章 監管行動背後的政治文化:社會記憶的喚起與重構
 第一節 作為社會記憶的政治文化
 第二節 治國的倫理姿態:父愛主義執政風格
 第三節 朝野的道德緊張:革命傳統與假想敵
 第四節 世俗的生存策略:公眾心靈的集體化
 第五節 虛擬空間全景敞視塔的形成
第七章 政府監管預期與效果:事實及評價
 第一節 政府內容監管的間歇性失常
一、弱監管時期的“沖動許可”(1994-1999)
二、中監管時期的“維權春天”(2000-2003)
三、強監管時期的“哄客暴戾”與“人肉搜索”(2004-)
四、預期與效果的落差:有趣的案例
 第二節 基於自由偏好的批評言說
 第三節 基於現實權衡的合理辯護
一、體會大國轉型之艱難
二、體會壓力趕超之焦慮
三、體會改革進程之復雜
第八章 走向寬容與合作治理
 第一節 公共修辭:一個方法論的啟示
 第二節 信心與耐心:政府與社會的交互理解
 第三節 美德與責任:走向寬容政治
一、旨在克服“原子”狀態的公民美德
二、旨在規範公權邊界的政府責任
三、蘊含美德與責任的寬容政治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