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昆曲春三二月天(簡體書)
滿額折

昆曲春三二月天(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8 元
定價
:NT$ 468 元
優惠價
87407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昆曲·春三二月天:牡丹亭》為2007年香港大學在北京舉辦的“面對世界——昆曲與《牡丹亭》”國際學術研討會之論文與座談紀要結集。此次會議由港大人文基金贊助,旨在透過對青春版《牡丹亭》成功經驗的反思,以一種國際的視野,找出昆曲走進現代人生活,并且走向世界的途徑。

目次

序(單周堯)
致辭選萃(白先勇、王爭鳴、李焯芬、王文章、蔡少華)
主題演講
王蒙:昆曲的青春
白先勇:昆曲和《牡丹亭》如何面對世界?
專題論文
劇場內外:青春版《牡丹亭》的回響
王童:青春版《牡丹亭》的美學設想
葉長海:歷史的機緣
古兆申:昆劇生態環境的重建——青春版《牡丹亭》的珍貴經驗
寧宗一:重新接上傳統的慧命——從古典版《牡丹亭》到青春版《牡丹亭》
朱寶雍:青春版《牡丹亭》2006年美國巡演籌備的甘苦談
劉俊:論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當代意義
向勇:中外文化差異與國際文化傳播——基於昆劇《牡丹亭》美西成功演出的分析
吳新雷:昆劇青春版《牡丹亭》訪美巡演的重大意義
李林德:選課就得開口唱——記加大教昆曲
鄒紅:源遠未必流長,曲高或可和眾——昆曲青春版《牡丹亭》高校巡演之意義
張明遠:青春版<牡丹亭》的校園文化回響
季國平:經典也流行——兼談青春版《牡丹亭》的當代意義
周秦:姹紫嫣紅牡丹開,良辰美景新秀來——關於青春版《牡丹亭》的討論
林萃青:世界音樂文化全球化對話中的昆曲音色與音響體質
胡芝風:煥發戲曲舞臺藝術的青春——青春版《牡丹亭》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導向
黃天驥:戲曲審美觀的傳承與超越——青春版《牡丹亭》演出的啟示
廖奔:昆曲與青春版《牡丹亭》現象
文化長河:昆曲的傳承與發展
王安葵:昆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意義
叢兆桓: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次成功科學實驗
朱恆夫:論昆劇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劉禎:21世紀昆曲研究述論
吳書蔭:昆曲奇葩折子戲——談昆曲劇目的搶救和傳承
李曉:關於昆曲藝術之當代傳承
李惠綿:明清以來《拾畫·叫畫》折子戲演出之探討
周華斌:昆曲之美學韻味
鄭培凱:昆曲青春化與商品化的困境
洪惟助:《牡丹亭。拾畫、叫畫》——從文學本到折子戲演出本
郭安瑞(AndreaGoldman):昆劇的偶然消亡
郭英德:關於中國高校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昆曲教學的思考
曾永義:昆腔曲劇在當代因應之道
蔡正仁:昆曲藝術之當代傳承與國際化發展
文本對話:《牡丹亭》的跨文化思考
田仲一成:《牡丹亭》的“死而復活”式構思——試論其與日本近世戲曲的類似性
江巨榮:歷史聚光下的《牡丹亭》
華瑋:還魂歸來——《牡丹亭》對清傳奇《地行仙》的影響
李惠儀:說真——《牡丹亭》與明末清初文化
張燕瑾:湯顯祖的理想追求與實踐人格
鄭傳寅:《牡丹亭》與宗教智慧
周育德:《牡丹亭》的戲外話
趙山林:試論《牡丹亭》范式
容世誠:還魂之旅——湯顯祖、白雪仙、白先勇
顏海平:青春版《牡丹亭》與情感之域——對中國傳統中戲劇能動性的跨文化重訪
綜合座談(曾永義、李林德、金聖華、劉夢溪、廖奔、汪世瑜、于丹、白先勇)
後記(華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07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