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談美(繪本珍賞版)(簡體書)
滿額折

談美(繪本珍賞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0 元
定價
:NT$ 120 元
優惠價
87104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 《談美》是朱光潛先生建立其早期美學理論體系的重要著作之一。 《談美》從“談美”為“免俗”、“人心凈化”的目標出發,順著美從 哪里來、美是什么及美的特點這一脈絡層層展開,娓娓道來,抒發了這位美 學大師的人格理想、審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學研究的理想目標,即“人生 的藝術化”。該書滲透了朱光潛先生對藝術與人生關系的深刻體悟,其在全 文最末喊出的“慢慢走,欣賞啊!”深具振聾發聵之用,無怪乎該書一直被 視為“科學性、普及性的經典之作”。

; 新文化運動以來,文藝理論的介紹各新雜志上常常看見; 就中自以關于文學的為主,別的偶然一現而已。同時各雜志的插 圖卻不斷地復印西洋名畫,不分時代,不論派別,大都憑編輯人 或他們朋友的嗜好。也有選印雕像的,但比較少。他們有時給這 些名作來一點兒說明,但不說明的時候多。青年們往往將雜志當 水火,當飯菜;他們從這里得著美學的知識,正如從這里得著許 多別的知識一樣。他們也往往應用這點知識去欣賞,去批評別人 的作品,去創造自己的。不少的詩文和繪畫就如此形成。但這種 東鱗西爪積累起來的知識只是“雜拌兒”;——還趕不上“雜拌 兒”,因為“雜拌兒”總算應有盡有,而這種知識不然。應用起 來自然是夠苦的,夠張羅的。 從這種凌亂的知識里,得不著清清楚楚的美感觀念。徘徊于 美感與快感之間,考據批評與欣賞之間,自然美與藝術美之間, 時常自己沖突,自己煩惱,而不知道怎樣去解那連環。又如寫實 主義與理想主義就像是難分難解的一對冤家,公說公有理,婆說 婆有理,各有一套天花亂墜的話。你有時樂意聽這一造的,有時 樂意聽那一造的,好教你左右做人難!還有近年來習用的“主觀 的”、“客觀的”兩個名字,也不只一回“纏夾二先生”。因此 許多青年膩味了,索性一切不管,只抱著一條道理,“有文藝的 嗜好就可以談文藝”。這是“以不了了之”,究竟“談”不出什 么來。留心文藝的青年,除這等難處外,怕更有一個切身的問題 等著解決的。新文化是“外國的影響”,自然不錯;但說一般青 年不留余地地鄙棄舊的文學藝術,卻非真理。他們覺得單是舊的 “注”、“話”、“評”、“品”等不夠透徹,必須放在新的光 里看才行。但他們的力量不夠應用新知識到舊材料上去,于是只 好擱淺,并非他們愿意如此。 這部小書便是幫助你走出這些迷路的。它讓你將那些雜牌軍 隊改編為正式軍隊;裁汰冗弱,補充械彈,所謂“兵在精而不在 多”。其次指給你一些簡截不繞彎的道路讓你走上前去,不至于 彷徨在大野里,也不至于彷徨在牛角尖里。其次它告訴你怎樣在 咱們的舊環境中應用新戰術;它自然只能給你一兩個例子看,讓 你可以舉一反三。它矯正你的錯誤,針砭你的缺失,鼓勵你走向 前去。作者是你的熟人,他曾寫給你十二封信;他的態度的親切 和談話的風趣,你是不會忘記的。在這書里他的希望是很大的, 他說: 悠悠的過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們所以還能認識出來 這漆黑的天空者,全賴思想家和藝術家所散布的幾點星光。朋 友,讓我們珍重這幾點星光!讓我們也努力散布幾點星光去照 耀和那過去一般漆黑的未來。(第一章) 這卻不是大而無當、遠不可幾的例話;他散布希望在每一個 心里,讓你相信你所能做的比你想你所能做的多。他告訴你美并 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它一半在物,一半在你,在你的手里,“一 首詩的生命不是作者一個人所能維持住,也要讀者幫忙才行。讀 者的想象和情感是生生不息的,一首詩的生命也就是生生不息 的,它并非是一成不變的。”(第九章)“情感是生生不息的,意象 也是生生不息的。……即景可以生情,因情也可以生景。所以詩 是做不盡的。……詩是生命的表現。說詩已經做窮了,就不啻說 生命已到了末日。”(第十一章)這便是“欣賞之中都寓有創造,創 造之中也都寓有欣賞”(第九章);是精粹的理解,同時結結實實地 鼓勵你。 孟實先生還寫了一部大書,《文藝心理學》。但這本小冊子 并非節略;它自成一個完整的有機體;有些處是那部大書所不詳 的;有些是那里面沒有的。——“人生的藝術化”一章是著明的 例子;這是孟實先生自己最重要的理論。他分人生為廣狹兩義: 藝術雖與“實際人生”有距離,與“整個人生”卻并無隔閡; “因為藝術是情趣的表現,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離開 藝術也便無所謂人生;因為凡是創造和欣賞都是藝術的活動。” 他說:“生活上的藝術家也不但能認真而且能擺脫。在認真時見 出他的嚴肅,在擺脫時見出他的豁達。”又引西方哲人之說: “至高的善在無所為而為的玩素”,以為這“還是一種美”。又 說:“一切哲學系統也都只能當作藝術作品去看。”又說:“真 理在離開實用而成為情趣中心時,就已經是美感的對象;……所 以科學的活動也還是一種藝術的活動。”這樣真善美便成了三位 一體了。孟實先生引讀者由藝術走入人生,又將人生納入藝術之 中。這種“宏遠的眼界和豁達的胸襟”,值得學者深思。文藝理 論當有以觀其會通;局于一方一隅,是不會有真知灼見的。 朱自清,1932年4月,倫敦。

目次

序 朱自清 開場話 一 我們對于一棵古松的三種態度——實用的、科學的、美感的 二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藝術和實際人生的距離 三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宇宙的人情化 四 希獵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鮮麗的英國姑娘——美感與快感 五 “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美感與聯想 六 “靈魂在杰作中的冒險”——考證、批評與欣賞 七 “情人眼底出西施”——美與自然 八 “依樣畫葫蘆”——寫實主義和理想主義的錯誤 九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藝術與游戲 十 空中樓閣——創造的想象 十一 “超以象外,得其環中”——創造與情感 十二 “從心所欲,不逾矩”——創造與格律 十三 “不似則失其所以為詩,似則失其所以為我”——創造與摹仿 十四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天才與靈感 十五 “慢慢走,欣賞啊!”——人生的藝術化

書摘/試閱

; 我剛才說,一切事物都有幾種看法。你說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這 也只是一種看法。換一個看法,你說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換一種看法,你 說它是善的或是惡的。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種,所看出來的現象也就有 多種。 比如園里那一棵古松,無論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都說它是古 松。但是你從正面看,我從側面看,你以幼年人的心境去看,我以中年人的 心境去看,這些情境和性格的差異都能影響到所看到的古松的面目。古松雖 只是一件事物,你所看到的和我所看到的古松卻是兩件事。假如你和我各把 所得的古松的印象畫成。一幅畫或是寫成一首詩,我們倆藝術手腕盡管不分 上下,你的詩和畫與我的詩和畫相比較,卻有許多重要的異點。這是什么緣 故呢?這就由于知覺不完全是客觀的,各人所見到的物的形相都帶有幾分主 觀的色彩。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學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畫家,三人同 時來看這棵古松。我們三人可以說同時都“知覺”到這一棵樹,可是三人所 “知覺”到的卻是三種不同的東西。你脫離不了你的木商的心習,你所知覺 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幾多錢的木料。我也脫離不了我的植物學家的心習 ,我所知覺到的只是一棵葉為針狀,果為球狀,四季常青的顯花植物。我們 的朋友——畫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審美,他所知覺到的只是一棵蒼翠 勁拔的古樹。我們三人的反應態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盤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 制器,思量怎樣去買它,砍它,運它。我把它歸到某類某科里去,注意它和 其他松樹的異點,思量它何以活得這樣老。我們的朋友卻不這樣東想西想, 他只在聚精會神地觀賞它的蒼翠的顏色,它的盤屈如龍蛇的線紋以及它的那 一般昂然高舉、不受屈撓的氣概。 從此可知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東西,它的形相隨觀者的性格和情 趣而變化。各人所見到的古松的形相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 的形相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為的。極平常的知覺都帶有幾分創造性; 極客觀的東西之中都有幾分主觀的成分。 美也是如此。有審美的眼睛才能見到美。這棵古松對于我們的畫畫的朋 友是美的,因為他去看它時就抱了美感的態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見到它的美 ,你須得把你那種木商的實用的態度丟開,我須得把植物學家的科學的態度 丟開,專持美感的態度去看它。 這三種態度有什么分別呢? 先說實用的態度。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維持生活。既要生活,就要講 究如何利用環境。“環境”包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內,這些人和物 有些對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對于我的生活有害,有些對于我不關痛癢。我 對于他們于是有愛惡的情感,有趨就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動。這就是實用的態 度。實用的態度起于實用的知覺,實用的知覺起于經驗。小孩子初出世,第 一次遇見火就伸手去抓,被它燒痛了,以後他再遇見火,便認識它是什么東 西,便明了它是燒痛手指的,火對于他于是有意義。事物本來都是很混亂的 ,人為便利實用起見,才像被火燒過的小孩子根據經驗把四圍事物分類立名 ,說天天吃的東西叫做“飯”,天天穿的東西叫做“衣”,某種人是朋友, 某種人是仇敵,于是事物才有所謂“意義”。意義大半都起于實用。在許多 人看,衣除了是穿的,飯除了是吃的,女人除了是生小孩的一類意義之外, 便尋不出其他意義。所謂“知覺”,就是感官接觸某種人或物時心里明了他 的意義。明了他的意義起初都只是明了他的實用。明了實用之後,才可以對 他起反應動作,或是愛他,或是惡他,或是求他,或是拒他,木商看古松的 態度便是如此。 科學的態度則不然。它純粹是客觀的、理論的。所謂客觀的態度就是把 自己的成見和情感完全丟開,專以“無所為而為”的精神去探求真理。理論 是和實用相對的。理論本來可以見諸實用,但是科學家的直接目的卻不在于 實用。科學家見到一個美人,不說,“我要去向她求婚,她可以替我生兒子 ”,他只說,“我看她這人很有趣味,我要來研究她的生理構造,分析她的 心理組織”。科學家見到一堆糞,不說,“它的氣味太壞,我要掩鼻走開” ,他只說,“這堆糞是一個病人排泄的,我要分析它的化學成分,看看有沒 有病菌在里面”。科學家自然也有見到美人就求婚,見到糞就掩鼻走開的時 候,但是那時候他已經由科學家還到實際人的地位了。科學的態度之中很少 有情感和意志,它的最重要的心理活動是抽象的思考。科學家要在這個混亂 的世界中尋出事物的關系和條理,納個物于概念,從原理演個例,分出某者 為因,某者為果,某者為特征,某者為偶然性。植物學家看古松的態度便是 如此。 P9-12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0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