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越水悲歌:明末清初越中文人及文學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越水悲歌:明末清初越中文人及文學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5.00 元
定價
:NT$ 270 元
優惠價
8723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越中地區歷史悠久,文化昌盛,自古以來就是人文淵藪。明清時期越中曲壇徐渭導其先,至明末清初,形成了一個包括王驥德、葉憲祖、呂天成、孟稱舜、祁彪佳等三十余人在內的曲家群體,他們以驕人的創作實績與卓絕的理論貢獻在中國戲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詩文領域,先後涌現了徐渭、陶望齡、王思任、張岱、祁彪佳、倪元璐、陳洪綬、黃宗羲、毛奇齡等一批卓有成就的文學家。越中文人在思想個性、文學觀念與創作實踐上,表現出鮮明的區域特征。
《越水悲歌:明末清初越中文人及文學研究》從越文化傳統、政治、文學思潮三個視角,對明末清初越中文人及文學作綜合研究。緒論部分,釐定研究范圍,陳述學界研究現狀以及選題的出發點與基本思路。緒論之外,正文分上、中、下三編凡十一章。
上編,越文化傳統與明末清初的越中文人及文學。越中地區的地理環境、生產生活方式、民風習俗等,決定了越中文化的地域特征。越文化不僅影響到越中文人的文化風尚、思想特點以及精神品格;而且對越中文學也起著重要的制約作用,使越中文學在體裁選擇、題材選擇、創作風格上都表現出鮮明的特征。體裁選擇上,越中文人對戲曲表現出特別的偏好,在創作數量上足以傲視曲壇;而且致力于戲曲藝術特征與發展規律的理論探討和總結,理論著述豐富,批評形態多樣。他們推尊戲曲,強調戲曲的社會教化功能,并在創作中寄寓救世的良好愿望。在題材選擇上,越中戲曲偏于愛情婚姻、宗教度脫題材,詩文則偏于山水題材。創作風格上,越中文學也表現出鮮明的區域特征,即戲曲創作普遍趨于本色風格,詩文則兼具空靈飄逸與慷慨激越的風格特點。
中編,明末清初的政治與越中文人及文學。越中文人在不同歷史階段的政治舞臺上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在與晚明歷史相始終的東林黨爭中,越中文人清直嚴正,敢于仗義執言,在政治立場、人格精神以及對時政的看法等方面,與正直的東林黨人基本保持一致,并在當時激烈、復雜的政爭中多次予以聲援,與閹黨及其余孽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在南明政權階段,越中文人懷抱一線希望,忠心輔佐南明弘光政權,跟隨魯王政權抗清,力圖挽狂瀾于既倒。在王朝鼎革、故國淪喪的“天崩地解”之際,越中文人或血酬故國,以身殉節;或為匡復社稷奮起抗擊;或拒不仕清,隱居草野,潛心學術。他們在易代之際的政治表現,充分體現了越中重氣概、節操的文化傳統。明末清初的政治對越中文學也產生了重要影響,使越中文學創作表現出明顯的政治意識。揭露戰爭暴行,表彰忠義氣節之士,表達抗敵復國之志,抒寫麥秀黍離之悲,成為越中詩歌共同的時代主題。
下編,明末清初的文學思潮與越中文人及文學。作為明中後期復古主義的對立面而出現的晚明浪漫文學思潮,成為文學領域的主流思潮,它深刻影響著越中文學的發展方向。在戲曲領域,張大主體意識,重視個體情欲,否定客觀世界,質疑傳統道德與價值標準,成為越中戲曲創作的重要主題。在詩文領域,徐渭、陶望齡等人強調真我、倡導性靈,開啟了越中文學尚真適性的風氣,越中詩文尤其是小品文創作成就卓著,充分體現了晚明浪漫文學思潮的特點。對于明代的文學復古思潮,越中文人回應各異:對後七子的模擬復古之風是反對的;對復古派中某些可取的文學主張,如以理約情、追求雅正等是認同的;對明末復社、幾社“興復古學”以救亡圖存的經世文學觀是積極呼應的。由明人清,文學經世思想與實學精神得到進一步發展。黃宗羲、朱舜水、毛奇齡等人,在治學方法、文學觀念及創作實踐中,注重經世,強調實效,對轉變明末清初學術風氣、推進清初健實文風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越中文學;越中文人;越文化;文學思潮;政治;明末清初

目次

緒論
上編 越文化傳統與明末清初的越中文人及文學
第一章 越文化的生成環境與特征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
第二節 生產生活方式
第三節 越中民風習俗
第四節 越中文化的地域特征
第二章 越文化傳統與明末清初越中文人
第一節 明末清初越中文人的文化風尚
一、文獻足徵的文化傳統與越中文人的藏書事業
二、地域性文化家族的出現
三、越中文人的地域文化意識
第二節 明末清初越中文人的思想特點
一、務實求真,經世致用
二、批判精神,創新意識
第三節 明末清初越中文人的精神品格
一、關注國計民生的情懷
二、剛烈正直的氣節
三、強烈的憂患意識
第三章 地域文化對明末清初越中文學的制約和影響
第一節 明末清初越中文學的體裁選擇
一、越中的戲曲生態環境與演劇傳統
二、明末清初越中戲曲創作的繁盛
三、明末清初越中戲曲理論的豐富
第二節 明末清初越中文學的題材選擇
一、戲曲題材
二、詩文題材
第三節 明末清初越中文學的風格特點
一、戲曲風格特點
二、詩文風格特點

中編 明末清初的政治與越中文人及文學
第一章 晚明時局與越中文人的政治表現
第一節 晚明時局
第二節 越中文人的政治表現
一、明末清初越中文人對待東林黨的態度
二、明末清初越中文人的政治作為
第二章 明清易代與越中文人的價值取向
第一節 越中文人與南明政權的關系
一、與弘光政權的關系
二、與魯王政權的關系
第二節 易代之際越中文人的政治選擇
一、血酬舊朝 以身殉節
二、奮起反抗 匡復社稷
三、隱逸逃禪潛心學術
第三章 明末清初越中文人文學創作中的政治意識
第一節 揭露戰爭暴行,反映民生疾苦
第二節 表彰忠義氣節之士
第三節 志在復國的慷慨之聲
第四節 黍離麥秀之悲
……
下篇 晚明浪漫文學思潮與越中文人的文學觀念
附錄

書摘/試閱

一、關注國計民生的情懷
“有仁心者,必為世道計,故不能自默于斯焉”?,明末清初的越中文人大多為醇正的儒者,立身朝堂,分君父之憂,恤蒼生之苦;為官一方,察民情,辦實事,深孚民望。這種為天下蒼生計的現實關懷與憂樂情懷,遠紹“憂民救水”的大禹精神。
劉宗周一生心系世道興衰、朝廷安危。在宗周文集中,所上奏疏近百通,除了請告、彈劾批難類奏疏外,關乎興邦濟世、民生疾苦的建言類奏疏占了很大比重,如《救世第一要義疏》、《縣帑告匱疏》、《畿輔凋殘疏》、《痛切時艱疏》、《身切時艱疏》、《慟哭時艱疏》等。
同樣感時憂民的還有祁彪佳。彪佳于崇禎十七年(1644),上疏請革三弊政,即詔獄之弊、緝事之弊、廷杖之弊。由于彪佳主要在地方為官,故對于國計民生予以了更多關注,在巡按蘇松時,上疏陳民生十四大苦,要求朝廷切實減輕百姓負擔;崇禎十五年要求罷免山稅,崇禎十六年請求嚴加禁革抽豐、借貸、差役三大弊政。倪元璐為政,以請毀三朝要典最為著聞,其實元璐對于時政、民生的關注涉及方方面面,諸如鹽政、漕運、裁餉、停開采、御寇等等。
如果說心憂蒼生社稷、上疏建言獻策是為臣之職責,無甚特異之處;那么越中文人集體出動,以實際行動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懸,就顯得十分難能可貴了。明朝末年,越中瘟疫、水旱災害頻生,民不聊生,越中文人祁彪佳、劉宗周、張岱、倪元璐、孟稱舜、王朝式等人,組織或參與了幾次大規模的救荒活動,設藥局施藥治病,奔走勸募,募糧募銀,發倉廩、出私囤、設粥廠,幫助災民渡過難關,并建立社倉制度,以備不虞。此外,祁彪佳、王思任、葉憲祖在外地為地方官,都能體恤民瘼,切實為百姓辦事,深得民心。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3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