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心術:中國用心大智慧(簡體書)
滿額折

心術:中國用心大智慧(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8 元
定價
:NT$ 228 元
優惠價
8719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心術:中國用心大智慧》總分六卷,識心、仁德、自信、立志、圓通、藏拙。編著者李衛東遍覽往古先哲、至聖之說,根植于現實人生,汲取其中精華,形成名言警句的方式,深入淺出的講述修心養性之道、為人處世之理,內容涉及個人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與日常生活的點滴修為緊密融合,讓那些古老的道理煥發世道風采。
《心術:中國用心大智慧》由經濟日報出版社出版發行。

名人/編輯推薦

《心術:中國用心大智慧》為李衛東集先秦諸子著作名句而成,本書凡所取言,將世事人情與自然法則、歷史規則結合為一,言近而旨遠,辭約而理盡。立言醇正而切于人情,近于理而無迂闊難行之說,亦無刻核過高之論,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飽含人情味。可在輕松愉快之中,領略其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如何做人做事,如何修心養性,在傳統文化中所占分量極重。古聖先賢,無論孔、孟、老、莊,在很多著述中都有立身處世的論述,甚至有些早已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格言警句。其他歷朝歷代的著述當中,類似的名言也數不勝數,這些是留給後人的思想精華。
古人云:“伏魔先自伏心,馭橫先平此氣。”心是一切行為的主宰,做人必先從持心養性開始。傳統文化看來,一個人不能治其心,則不能善其身,不能善其身,則不能修其家,不能修其家,更談不上治國、平天下。中國人如此注重修身養性,這跟中國文化倫理的特點是分不開的。
古人談到心術、學術之異。曰:心其主也,學其輔也,二者皆不可不正。明呂坤也說:“心術,學術,政術,此三者不可不辨也,總是心術誠了,別個再不差。”在心術、學術、政術三者之間,心為其主,學為其輔,三者皆不可不正。一個人在學術上的修為正不正、在政術上的作為正不正,取決于一個人的“心術”正不正。一個人的人格和品行,當檢身心于平日,痛下歷練功夫。小成靠智,大成靠德,明白做人做事之道,近可益于自身,遠可造福社會,心術也者,盡存斯焉。
因此,一個人的道德品質修為的深淺,不僅決定一個人的事業前途和走向,而且也關乎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欲有為于天下,必先有為于一身,欲有為于一身,必先修煉一顆強大的內心。而一個人修身養性的起點,就在于如何修煉內心,內心純正、強大,則可以含蓄于內,而發揚于外。
本書總分六卷,識心、仁德、自信、立志、圓通、藏拙。編著者遍覽往古先哲、至聖之說,根植于現實人生,汲取其中精華,形成名言警句的方式,深入淺出的講述修心養性之道、為人處世之理,內容涉及個人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與日常生活的點滴修為緊密融合,讓那些古老的道理煥發世道風采。
《心術》一篇,為李衛東集先秦諸子著作名句而成,本書凡所取言,將世事人情與自然法則、歷史規則結合為一,言近而旨遠,辭約而理盡。立言醇正而切于人情,近于理而無迂闊難行之說,亦無刻核過高之論,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飽含人情味。可在輕松愉快之中,領略其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作者謹識
2011仲秋

目次

一、前言/1
二、心術原文/1
識心第一/2
仁德第二/2
自信第三/3
立志第四/4
圓通第五/4
藏拙第六/5
三、心術釋評/6
識心第一/7
仁德第二/36
自信第三/73
立志第四/102
圓通第五/139
藏拙第六/172

書摘/試閱

【釋評】所謂“境由心造”、“相由心生”,就是說一個人外在的行為一定是主觀想法的結果。
“相由心生”有個典故:據說唐宰相裴度年輕時貧困潦倒。一天。在路上巧遇一行禪師。一行禪師給裴度相面之後,發現裴度嘴角縱紋延伸入口,預示他將來恐怕有餓死的橫禍,就勸勉裴度要努力修善。
裴度依教奉行,日後又遇一行禪師,禪師看他目光澄澈。臉相完全改變,告訴他以後一定可貴為宰相。
後來果如禪師之言,裴度得以出人頭地。依照一行禪師的意思,裴度臉相前後有如此大的變化,是因其不停斷惡、修善的結果,所以相隨心轉。
類似的故事不勝枚舉。有一個相貌瀟灑的雕塑家。一天突然發現自己越來越丑,不僅臉色難看,五官似乎也不協調了,神志、神態都發生了變化。從前的自己面相和善,心地善良,而如今看上去狡詐、兇惡、古怪,越看越覺得可惡可憎。他疑心自己生了某種怪病。于是遍訪名醫,然而均不見效。為此,他很焦慮。
偶然的一個機會,他游歷一座廟宇,就向長老訴說苦衷。長老說,我可以治你的病,但不能白治,你必須先為我做一點工作——雕塑幾尊神態各異的觀音像。
雕塑家接受了,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觀音是善良、聖潔、寬仁、正義的化身,她面相慈祥,神態安然。雕塑家在塑像過程中不斷研究、揣摩觀音的德行言表,不斷模擬她的心態和神情,以致于達到了忘我的程度。有時甚至覺得自己就是觀音。
半年後,觀音塑像完成了,同時他驚喜地發現自己的相貌也變得神清明朗、端正莊嚴了。于是,他感謝長老治好了他的心病。而長老卻說:“其實你的心病是你自己治好的。”雕塑家恍然大悟,終于找到了自己變丑的病根。
心善則相善,萬事由心造,一個人的心靈修為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外表神態。而內心充滿感官聲色追求的志向,盼望享樂,內心也會堵得滿滿的,內心也不會有片刻安寧。
臺灣星云大師講過,有一個日本的高僧,叫澤庵宗彭禪師。某天,有個商人拿了幅裸體仕女圖,故意來請他在上面題字。商人想,澤庵宗彭一定會尷尬地推辭。沒想到,澤庵宗彭不但沒有拒絕,還一面欣賞一面贊嘆:“多么好的一幅畫啊!”隨機提筆在畫上題寫到:“佛賣法,祖師賣佛,末世之僧賣祖師;有女賣色身,消眾生煩惱。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柳綠花紅,夜夜明月照清池,心不留亦影不留。”
原本想看禪師笑話的商人,見澤庵宗彭禪師如此心胸坦蕩、磊落自在,反而慚愧不已。澤庵宗彭禪師一生提倡“無念無想”的禪風,所以即使是為一幅裸女畫題字,也能自在地題字:“心不留亦影不留”,讓不懷好意的商人折服。在禪者眼中,世間一切都是虛妄不實的,有如過眼煙云,因此心不會為女色牽動,更不會產生一絲念想,因為他早就泯除人我、凈穢、男女差別妄想,而能自在無礙。
人為萬物之靈長,與其他生物的根本不同就在于,能夠控制欲念,修煉心靈,從而賦予生命一些本質的東西,若舍此,則人與動物似乎沒有多少區別。
【原典】故致虛極而守靜篤者,內聖而外王。
佚名氏注:老子日:“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也。”昔孫叔敖三得令尹,無喜志,三去令尹,無憂色;許由讓天下而弗受;晏子與崔杼盟,臨死地不變其儀。此皆知其所以來,又知其所以去。動靜莫不在我,故能遍覽萬物而有所深通也。
【釋評】能夠致虛極而守靜篤的人,可以內聖于心,外王于事。 塵世間紛繁擾攘,無數人或為金錢、地位,或為榮譽、幸福,殫精竭力,奔波勞碌。但在很多情況下,人們得到了金錢,喪失了良知;提高了地位,喪失了人格;得到了榮譽,失去了健康;得到了幸福,卻發現結局不幸。
所以尋找快樂的過程,最終變成自尋煩惱的過程;努力打拼,卻在收獲苦惱憤懣,一旦陷入此種心境,則頗令人泄氣。
如何破解?老子早為世人開出一劑良方,即“致虛極,守靜篤”。老子說過,世界上什么人的心態最好?他認為是嬰兒,即所謂“赤子之心。”
美國一家著名報紙以一千美元征求最佳答案:有一艘船載著三個人,其中一個是美國著名物理學家,另外兩個分別是美國著名生物學家和數學家。不料在海上發生了意外,為了挽救另外兩個人的生命,把損失降低到最小,必須把一個人扔下去,那么應當把誰扔下去呢?
這件事引起人們極大興趣,報紙收到了來自各地的不同答案,大家各抒己見,絕大多數人都是從這三個人的工作談起,從不同方面論證他們的重要性,一時間全國陷入對物理、生物、數學哪一個更重要的大規模爭論中,誰也無法說服誰。
最後,獎金得主竟是一個年僅十歲的小孩,他的答案很簡單:把最胖那個扔下去!生活其實很簡單,就如這個簡單的答案一樣,復雜起來的原因往往是自己本身。
人們往往習慣把簡單問題復雜化,但真正的智慧是把復雜問題簡單化。給生活設定了太多目標,功名、利祿、榮辱、生死等等充斥內心,心靈就會失去了稚子般的寧靜,也無暇以虛空來容納更多的東西。
本來,世間一切原本都是空虛而寧靜的,萬物也因而能夠在其中生長。內心因被物欲塞得太滿,思想也被幻象攪得紛亂不堪。因此要追尋萬物的本質,必須致虛極,守靜篤。越單純,越簡單的心境越能把握事物的本質,也越能直達人心的本真。
P22-24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