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老同濟的故事(簡體書)
滿額折

老同濟的故事(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2 元
定價
:NT$ 132 元
優惠價
8711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1907年,德國醫生埃里希·寶隆在德中各界支持下,于上海創辦了德文醫學堂,即為同濟大學的前身。翌年改名同濟德文醫學堂。“同濟”一詞最早出自《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校董們為學校取名“同濟”,意蘊和衷共濟,希望用現代醫學造福人類……
這本《老同濟的故事》(作者黃昌勇、干國華)是“老大學故事叢書”系列其中一冊,講述了老清華的故事。
《老同濟華的故事》收錄了《紀念我國汽車工業先驅》、《感懷“母校”,憶“吳淞”》、《雜憶同濟》、《江灣同濟高職的如煙往事》、《夢回校園》、《歐游隨紀》、《晚飯後》、《吳淞鎮給我的印象》、《學校生活寫真》、《李莊·宜賓·上海》、《一天兩餐送畢業班》、《一天的生活》等文章。

名人/編輯推薦

老大學故事叢書通過全國六所名校誕生之初、成長歷程、校友回憶等方式,向廣大校友和學生展現一幅名校畫卷。
六所名校分別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這些名校通過百年的歷程和發展,已經在國內乃至國際享有聲譽,培養了一批為國家、人類進步作出貢獻的高素質人才。名校優美的人文環境、嚴謹的學風、靈活的治學,無不吸引著一個個青春的靈魂。
這本《老同濟的故事》(作者黃昌勇、干國華)是其中一冊,講述了老同濟的故事。

目次

校史
同濟醫院
忘歸巖上的“同濟”題刻
工學院小史
同濟土木系科探源——尋訪青島“德華高等學堂”舊址
造船系十五年縱橫
測量系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漫話理學院
追懷往昔——化學系史
生物系簡史
文學院介紹
新同濟的誕生
百年同濟的上海地緣
夏校長在元旦師生迎新會上演詞
國立同濟大學二十周年紀念冊序言
蔡元培與同濟國立
童第周夫婦在李莊同濟的歲月
同濟往事
回憶在母校往事
《同濟人》報的故事
滄桑同濟路
紀念我國汽車工業先驅
感懷“母校”,憶“吳淞”
雜憶同濟
江灣同濟高職的如煙往事
夢回校園
歐游隨紀
晚飯後
吳淞鎮給我的印象
學校生活寫真
李莊·宜賓·上海
一天兩餐送畢業班
一天的生活
生活拾零
風雨春秋——生活素描
杰出校友(不完全名單)
參考資料

書摘/試閱

1909年,寶隆醫師因病逝世,為紀念其創造同濟的不朽功績,將“同濟醫院”更名為“寶隆醫院”(1945年改稱中美醫院)。
工學院誕生和機師科的成立(1910-1915)
1910年,德國帝國主義為進一步實行對華經濟文化侵略由其在華的工商業界發起組織所謂“建設中國工業學校促成會”,由首席樞密顧問費秀(Fischer)在德國籌得巨款,決定先在上海設立工業學校,是為本校工學院的發軔,為了便于發展,與原有的德文醫學校合并,稱為“同濟醫工學堂”。
1911年,克倫皇家機械學校教授貝倫子(Prof.Dipl.Ing.Berrens)由德國商部“推薦”來華主持工業學校校政,并帶來大批德國名廠贈送的機械儀器(約值廿萬馬克)和經費,由漢堡商輪公司義務運抵上海,1912年6月開始授課。
因為工科的添設,學校充滿了興奮蓬勃的氣氛,擴充了原有的德文科,聘請了不少新教員,同時創設了化學實驗室,學校在不斷充實與改進中。到了1915年,除醫科已為德國教育當局承認外,工科方面也增設了機電土木兩科,現在高職前身的機師科也是在這年內設立的(修業年限為四年),又承上海商紳的資助,新建宿舍,規模日大。
第一次災難和學校的新發展(1917-1926)
歐戰爆發後,由于德法帝國主義間的仇恨,使同濟遭受到第一次厄運,1917年中德斷絕邦交,是年3月17日學校被法國巡捕房所封閉,強迫教員學生離校,同學憤激異常,但在帝國主義威脅之下,只好忍辱遷居旅館內,但沒有一人離開學校,在“同舟共濟”的精神下,堅決和惡劣環境斗爭,并推選代表赴北京請愿,法帝的迫害引起社會的普遍同情,在各方協助下暫時租借民房供同學住宿。
不久,經校董會和江蘇省教育聯合會以及全體師生的奔走呼吁,在黃炎培、沈恩孚、袁希濤等先生的維護下,與當時教部派來的沈彭年先生商討之後,為了適應環境,除較重大的事情仍由校董會主持外,學校行政權遂由德人手中轉歸國人經掌了。同時奉教部訓令改名為“私立同濟醫工專門學校”,聘阮尚介先生為第一任校長,經過這一次重大的轉變,學校反而奠定了新的基礎。
原有校址既為法人封閉,幸得張嘉森先生介紹,租得吳淞中國公學舊址及海軍學校的一部分,乃得繼續開學,僅醫科仍留寶隆醫院,其他各科遷入吳淞新址。吳淞為我國江防要塞,交通便利,風景幽美,學校在新的環境中樹立了新的基礎,學生人數年有增加,到1919年,所租校舍已不夠分配,而原來屋主催遷甚急,因此教育部令江蘇省財政廳撥款興建新校舍,歷時三年始告落成。同學遷居新校舍後,環境更加幽美安適,學習風氣日增。1923年改名“同濟德文醫工大學”,將德文科擴充為中學部,另設德文補習班,機師科改稱“附設中等機械科”,不久又改稱“附設機師學校”,即今日附設高級職業學校的胚體。醫學院新建的解剖學研究館,也宣告完成。這時行政權操諸校董會,經費則完全由江蘇省國稅項下撥付。此外,本校工科也獲得德國教育當局的承認。
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本校同學奮起反抗,從吳淞趕人城內參加游行宣傳,在英帝國主義橫蠻的槍擊下,機師科同學尹景伊君壯烈犧牲,醫預科同學陳寶驄等受傷人院。
從改國立到廢科設院(1927—1930)
戰爭帶給同濟又一次災害,1927年春天,國民革命軍與孫傳芳之戰蔓延到淞滬一帶,爭奪吳淞要塞一役,學校四周都成了戰場,幸孫部不久敗退,地方秩序不久後就恢復了。3月,阮校長辭職,一時學校主持乏人,于是由本國籍教授學生組織臨時校務維持會,推舉數學教授夏元為主席。4月,上海政治分會任命許程琦、孟心如兩先生主持校政。8月,政府任命張仲蘇先生為校長,并得當時教育部長蔡元培的支持,改名“國立同濟大學”,從該年暑假起開始招收女生。
同年10月30日,工科創辦人貝倫子教授病逝,全校師生沉痛追悼。
此後,學校在安定的環境中又復走到建設擴充的道路上去,1928年5月舉行盛大的廿周年紀念會,參加典禮者多達數千人,極一時之盛,同濟的完善設備與敦厚樸實的風氣更為社會所注目。翌年3月,張群長校,不久因調任上海市市長辭職;教部令胡庶華先生繼任校長,胡校長朝夕辛勤,力求發展,在他的精密策劃下,學校又迅速地向前邁進;化學材料試驗及高壓試驗室都先後完成。附中校舍在德國人贊助下,開始興建,醫學院也在解剖館的旁邊建起了一座新的生理學館。
1930年,遵照大學組織法,醫工兩科改設院,為了配合實際需要開始籌設理學院。
第二次災難和鼎盛時期(1931-1936)
1931年,日寇制造“九一八”事變,全國掀起了反帝國主義侵略的熱潮,本校同學怒吼了,高舉起反抗的大旗。次年,“一·二八”淞滬戰起,學校又遭受到一次大的災害,敵人的炮火摧毀了偉大的校舍,3月初日寇攻占吳淞炮臺,當時交通阻塞,本校各種重要設備無法遷運,以致流彈所及,斷壁危樓,戶穴洞穿,損失甚大。
日寇侵入淞滬時,本校曾在上海巨籟達路民生坊租屋上課,淞滬協定成立後,由朱家驊氏幫助,使被毀的校舍很快修復,8月重返吳淞,如期開課。此時,胡校長因調長湖南大學,由翁之龍先生繼任。P2-5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1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