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城北說戲貳:京劇夜明珠(簡體書)
滿額折

城北說戲貳:京劇夜明珠(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4 元
定價
:NT$ 144 元
優惠價
8712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城北說戲(2京劇夜明珠)》簡介:徐城北的“說戲”是有看頭的。他居然將京劇與粵劇,張火丁與紅線女、譚鑫培和于魁智,袁雪芬、袁世海……都當作“夜明珠”串在了一起,《城北說戲(2京劇夜明珠)》就此聊起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當然也免不了說一些大劇場和小園子、演員的掙錢與讀書等話題,發一些“切忌買櫝還珠”“別了京劇革命”等議論。

名人/編輯推薦

京劇是什么?京劇不是拖泥帶水的文物,不是香煙繚繞的龕瓤子,不是終年不見天日的善本古籍,當然也不是地上開的花兒,天上飛的鳥兒。徐城北的《城北說戲(2京劇夜明珠)》,自問自答,全借“夜明珠”打比方。其實不用繞彎子,京劇就是當年的流行音樂,當年的名伶就是現在的紅歌星,當年的戲迷就是現在的“粉絲”。
所以京劇不高貴、不神秘。戲迷跟別的“迷”一樣,沖什么去的都有:有聽腔的,有看身段的,有捧角兒的,有專門追八卦的。《城北說戲》大概算八卦、雜談一類,沒有貶義,也是重要的時代資料,以後的人沒趕上那年月,看看文字也算一種了解,甚至過了癮。最“大腕兒”的前輩,像齊如山說梅蘭芳,丁秉燧談楊小樓,也免不了是八卦,只要“八”得好,人人愛看。太專業的論述,給外行讀了反而浪費。

夜明珠?真真正正的好寶貝!傳說印度300年前有位什么大帝,他擁有一顆780克拉的夜明珠,後來不知道怎么就失蹤了。等中國的慈禧去世,出殯時給她嘴里含了一顆夜明珠,重量是4兩2錢7分,恰恰與印度遺失的夜明珠分量相等。這一點絕對可靠,其中有故事啊。後來軍閥孫殿英東陵盜墓,電視報道時,說慈禧全身赤裸,只穿一條短褲,其中又有故事啊。全國共討孫殿英,他害了怕,把珠子輾轉送到了宋美齡手里,這才免去了殺身之禍。其中更有故事啊。再後來,這珠子輾轉流落臺灣,又從臺灣流人美國……難道其中能沒故事么?即使沒故事也能編出波瀾起伏的故事呦!就憑這許多虛虛實實的故事,就足以寫一部類似《東方快車上的疑案》那樣一本偵探小說。
打住。容我實言相告:慈禧穿短褲之前的故事是真有的,後邊是我忽然高興了,“忽悠一下子”續編出來的。其實這夜明珠屬于并不貴重的“螢石”,也沒什么了不起,它不過白天受到陽光的照射,晚上就朦朧地放光。夜明珠之所以上了書名,是因為它文字美,但我這書要給您揭示的是真,然後再在真的基礎上繼續展現美。什么才是京戲的夜明珠呢?近二百年來,它自身經歷過哪些造就出來的性格呢?它的夜明珠性格為什么時隱時現呢?在國家走向現代化與全球化的情況下,它還能再度振興,發出夜明珠的光芒么?
真需要認真說。
這問題其實讓我想了許多年,心中早就有了些看法。但過去不敢全部說出來,或者知道說了也沒用。如果說過去我的談京戲的文章還多少有些好看的成分,那么這次我首先要展露的是京戲行程之真,然後才是文筆與資料本身之美。我已經六十九歲,再不說怕也沒有機會了。所以,我決定最後再認真玩一把,把我積存心中多年的想法,來個竹筒倒豆子,都給撂出來。
好了,自序就此打住,正文下邊開始。
作者
2011年3月24日校訂

目次

自序
第一章 舊事的回憶
曾給紅線女寫書
無心巧遇張火丁
紅線女珠玉作品很充盈
京戲頗多小珠子
探尋京戲夜明珠的必由之路
程長庚與譚鑫培的交接
三十年代的異峰突起
五十年代的是是非非
“文革”的樣板戲與今天的振興
京戲·國劇·夜明珠
反饋還談袁雪芬
第二章 主演的夜明珠最漂亮
觀眾最關注的珠子
梅蘭芳“有”表演
程硯秋“寫”報告
尚小云“挺”鋒芒
茍慧生“玩”花木
王瑤卿因人施教
錢家父子的創造繼承
張君秋的生命四季
馬連良的泡澡
李少春的左右開弓
袁世海說蟒袍、腳步及鐐銬
尚長榮身上有兩種“泥土”
于魁智生得其時
映山紅又是開不敗的
我欣賞齊如山的四句話
適當守舊是必要的
第三章 夜明珠是從“夜里”亮起來的
譚鑫培用大煙槍說戲
譚鑫培為學戲也受氣
半夜趴余叔巖的後墻頭
金少山深夜吊嗓支開徒弟
新艷秋曾讓程硯秋很窩火
夜明珠的特征:隱于市更亮于臺
更需要困苦的磨煉與打擊
“夜里”對梨園是永遠存在的
第四章 珠子在“白天”遇到的環境
“滿堂灌”未必好
昨天的“前門外”
今天的“後門里”
大劇場與小戲園子
演員讀書很重要
創造新的功法
國寶的傳承之路
掙錢不能“沒夠”
三分閑適與七分自定
第五章 我尋覓夜明珠的歷程
我擁有了“品戲齋”
我提出“京劇的三座大橋”的判斷
我去北京大學講演了半年
外邊的世界在召喚
我有了棲息地
京戲還有第三次華年么
又遇到“知性”問題
以汽車為代表的城市變遷
再說電影《梅蘭芳》
梅蘭芳沒趕上思考這些問題
第六章 切忌買櫝還珠
千古不移的認識三階段
經歷過痛苦才知道理性之有用
不必急于打造理性
世界還有更重要的事
要正視三十年代知性的美麗
“不是這里事”——打造梨園理性是漫長的過程
生活·藝術·哲學
云手:京戲的“永”字八法
第七章 定位古典不能忘
歷代古典貴于珠
後世“還有後世的昆曲與古琴”
“紫根兒韭菜”有些稀缺了
激賞小劇場的《馬前潑水》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廣州裁撤京戲團并不值得惋惜
別了“京劇革命”
文人看法未必是夜明珠
文人需要有內部的文人
學識也需要內部的學識
第八章 永遠的夜明珠
優秀民族不可無
難忘的“扭秧歌”
京戲還是戲曲范疇最亮的夜明珠
紅線女與嶺南文化應繼續研究
上海在“兩個中心”下命運如何
祝愿紅線女、袁雪芬們身體好
就不談京戲的夜明珠了吧
後記
後記之附記

書摘/試閱

曾給紅線女寫書
1996年冬天,我接到一位年長的朋友的電話,告訴我兩個小時之後,紅線女將在廣州給我打電話。我問什么事?年長朋友說,你準備欣賞粵劇吧,紅線女很快帶團來北京演出。此前她看過你寫的《梅蘭芳與二十世紀》,很欣賞,于是婉謝了廣州戲曲筆桿子的捧場,更婉拒了他們想給紅老師寫書的愿望。年長朋友說:過一個多小時,她會從廣州直接打電話到你家里……
腦子轟地一下:她紅線女是誰?我又算老幾?難道她找我,是要我為她寫書么?我能寫得了這位活生生又大名鼎鼎的粵劇藝術家么?我趕忙找出《中國戲曲大百科全書》,翻到“紅線女”的條目,趕快查閱一下她的基本狀況:本名鄺健廉,1927年出生……喔,比我年長15歲,她年輕時怎么主演了那么多的粵劇與電影呢!《百科》里講,她主演的戲曲與電影數量,幾乎各有百部之多。她的唱腔被稱為“紅腔”,她這個人也被社會稱為“紅姐”……
腦海里開始揚波。我有這樣的習慣,遇到即將接觸“青史名標”的人物時,就翻開《戲曲百科》查一查他或她的資料。這樣在接觸時,我就能依據歷史的角度,去觀察和把握對方了。紅線女就是這樣的人。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只要她與馬師曾聯袂到北京演出,我曾是她臺下一場不落的小觀眾。她的聲音無限好,并且似乎不是從人的胸腔中發出的,而是一種近于天籟的聲音……我僅僅看過她的演出,但對粵劇整體僅僅是“知道”一些,還遠稱不上有“研究”。寫梅蘭芳,我認準了一點:不僅要寫他舞臺上的玩意兒,更要觸及他背後的京城文化。正是這些,反而給了我更大的興趣!我1990年出版了《梅蘭芳與二十世紀》,隨後又在1995年出版了第二本研究梅蘭芳文化現象的《梅蘭芳百年祭》。紅線女能容許我以自己的習慣去寫她么?
半小時後,電話果然響起。對方問道:“是城北先生嗎?”
我趕忙回答:“啊,鄺老師!我在等您了……”
傳來銀鈴般的笑聲:“哦,你知道我姓‘鄺’!哈,好的,好的……”
“從五十年代起,您到北京的每一場演出,臺下都有我這樣一個聽不懂粵語的小觀眾。”
“不要緊,不要緊……”
“而且,我還從沒到過廣東。”
“這更不要緊了……”隨即,她在電話那頭笑了起來。隨後,我看了她們劇團在北京的全部演出。又隨後,我也去了一次廣州……
在廣州我看了若干粵劇,也聽了若干粵曲。粵劇與粵曲,其間到底是什么關系,肯定學問很大。粵劇,我看的都是紅線女團里的演出。廣東省粵劇院那些天似乎沒戲,于是我想找一找粵曲,于是一個人到老西關(那里類似北京的天橋)轉了轉。那里應該有粵曲,但可惜在我去的時候,四圍十分安靜,并沒有聽見粵曲的演奏。我在廣州感知的東西太少,身邊常有幾位粵劇演員,也就是紅線女團里的幾位主演。我看過他們的戲,隨後在訪談中想問些文化背景上的東西,卻沒人能答得上來。再說,粵劇似乎不講流派,連紅線女也只被輿論稱作“紅腔”,年紀大些的人稱呼她“紅姐”。“紅姐”還沒稱“派”,她門下的學生又有誰還敢稱“派”呢?在北京可不然,梨園中陣線分明:我是哪派的,你是哪派的,我和誰誰是親戚,他又與誰誰有瓜葛……這種形式的東西早已成熟,甚至是爛熟了,所以再容納新東西就困難了。但京劇在形式上足夠讓人慢悠悠去體會的:你從一名新觀眾到真正“進門”,沒有十年八年是辦不到的。而粵劇則大不然,昨天還是生坯子,今天就敢登臺,明天說不定就敢收徒弟了。再說粵劇背後的“土地”,也與京戲一樣廣大。然而我卻格外生疏,它有哪些東西哺育了演出,我渴望知曉,但又無從知曉。何況,他們對此似乎又不太重視。我只能盡可能去摸索,摸索不到的只能無奈,因為廣州畢竟不是我的出生地,畢竟沒有自幼就形成的三親六戚。只要我能在現實中摸到一點,然後再三把它“砸瓷實”之後,我就把這一點與京戲的相似之處緊密對照。在我心中,做一番“比較文化”與“比較戲曲”,是寫這本書最最緊要的。我想清楚了一點,著重在戲曲文化上發力,這應該是我寫紅線女時的重點與長項。
去過廣州之後,我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人類聲音的驕傲》的文章:
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就充滿大自然的聲音。其中有洪大的,如山呼海嘯,如天崩地裂。也有細微的,如樹葉飄落,如小草滋生。它們周而復始地重復著,重復中發生災難,比如恐龍遍地橫行到冰川覆蓋了整個世界,從恐龍悲鳴化為單調的冰塊撞擊聲,這變化讓人不寒而栗。正是這些令人戰栗的偉大聲音,促使大自然在痛苦中進化。
P2-5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2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