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上海滑稽前世今生(簡體書)
滿額折

上海滑稽前世今生(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0 元
定價
:NT$ 360 元
優惠價
87313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上海滑稽前世今生》從歷史角度介紹上海滑稽的前世因緣,本著從歷史事實出發的治學精神,憑借著一股毅力和執著勁,不斷摸索和探究所有能夠找到的資料,對上海滑稽的“家底”進行了地毯式的調查研究,獲得了比較全面的歷史材料,最終摸清了上海滑稽誕生、發展的歷史事實,獲得了上海滑稽研究的最新成果。縱觀上海滑稽的發展史,起源非常早。清末民初,灘簧、民間小曲在江南地區非常盛行,這些元素對上海滑稽的形成和發展影響很深。

名人/編輯推薦

《上海滑稽前世今生》語言通俗、言之有據,可讀性較強,是一本權威記述上海滑稽發展歷史的學術圖書。

目次

中國古代喜劇和上海滑稽/1
中國人的喜劇細胞歷來健旺活躍/2
滑稽戲和獨腳戲統稱為上海滑稽/7
上海滑稽的前世因緣/15
戲曲曲藝百戲紛呈/16
戲曲改良運動和民國初期的上海戲曲 /21
上海滑稽的好爹好娘/25
青年學生演劇活動踴躍/26
新劇的華麗轉身/28
新劇的三個兒子--從趣劇到上海滑稽戲/31
新劇社團的滑稽劇目和滑稽角色/35
1913-1927年:上海滑稽的嬗變,滑稽戲走向“獨立”/43
滑稽家紛紛上銀幕/44
滑稽班社“旌旗招展空翻影” /48
獨腳戲和滑稽戲的“第一個”/63
獨腳戲源頭在哪里/64
誰是獨腳戲“始作俑者” /67
廣告里隱含的意思:獨腳戲、滑稽戲孰先孰后/72
獨腳戲釋疑種種/74
被誤識的“第一個滑稽戲” /77
滑稽戲的“第一個”花落誰家/80
滑稽“三大家”--王無能、劉春山、江笑笑/87
老牌滑稽王無能/88
“潮流滑稽”劉春山/92
“社會滑稽”江笑笑/99
五福團群雄爭奇斗艷/105
舞臺、電臺、唱片全線出擊/106
五福團統領滑稽界,滑稽戲、獨腳戲并舉/109
“教歌”越教越大/114
上海滑稽早就自覺“觸電”/121
銀幕上也大顯身手/122
電波里滑稽真鬧猛/127
留聲機留聲/133
鬧市里的批評聲/139
1942年后的兩次轉折,笑笑劇團和“新三大家”/143
誤讀何時才有滑稽戲/144
“滑稽大會串”--《一老板》和《一碗飯》 /146
“孤島”還有閃爍的星光/149
幽默與滑稽,追求哪一種/152
上海的沉沒和眾多滑稽劇團的崛起/154
再次轉折,“新三大家”出類拔萃/159
女滑稽和滑稽京戲/167
女滑稽一群/168
京戲被滑稽,另有新天地/177
陽光明媚,流派紛呈/183
雨露滋潤,茁壯成長/184
“新三大家”外的滑稽流派/189
獨腳戲的春天/194
適應新時代,歌頌新時代/197
附錄:滑稽戲劇照一組/201
參考文獻/225
后記/227

書摘/試閱



甬灘即“寧波灘簧”。早期叫“串客”,流行于浙東寧波及四明山地區。由于上海的寧波籍茶館老板馬德芳,看到上海工商界寧波籍人士增多,認為這一家鄉曲藝能受到歡迎,有利可圖,遂邀寧波藝人來滬獻藝。清光緒十六年(一說是光緒六年)串客藝人鄔拾來率杜通堯、黃阿元、李阿集等來滬作營業性演出,首演于小東門鳳凰臺和白鶴臺等地。后來,寧波本地禁演“串客”,藝人紛紛向上海流動。
“小熱昏”于光緒初年從蘇州傳人。以唱時事新聞、滑稽小段、講述故事等為內容。藝人有以賣梨膏糖為主業的,也有賣唱兼賣糖的。初在城隍廟演出,后又在河南路橋北堍天妃宮設點。當時記載稱:滬上有種似說書非說書,似唱曲非唱曲之人,手持竹片二爿,沿街賣唱,俗稱之日“小熱昏”。其所唱之句,具屬俚鄙,然亦有勸人戒煙、戒嫖、戒賭、戒酒等歌,于社會或未嘗無益(王搜《海陬冶游錄》)。
宣卷由蘇州、昆山等地傳來,在清末的上海已進入市區并且流行,光緒二年成書的《滬游雜記》記有“妓家遇祖師誕日及年節喜慶事,或打唱、或宣卷,日燒路頭”。其演唱內容不但吸收了灘簧、彈詞的曲目及民間傳說故事,而且曲調唱腔也吸收了宣卷調、灘簧曲調及時調,并用絲弦樂器伴奏,有“木魚宣卷”和“絲弦宣卷”之分。另有上海南匯縣周浦鎮的藝人學了蘇派宣卷,改用本地語言在浦東一帶流傳,成為了本地的滬派宣卷。此外,還有從浙江寧波流入的以寧波話吟唱的寧波宣卷,亦稱四明宣卷。其宣卷藝人有的能兼唱四明南詞,主要在寧波籍的富商大賈、社會聞人家中的喜慶堂會上演唱。
隔壁戲,明清時已有,相傳清嘉慶年間從蘇州傳入上海民間(清末上海已有表演形式相仿的扁擔戲),清末已在上海城內流行,隔壁戲集戲曲、曲藝、口技、民間工藝于一體,有一人獨演,也有二人合演,以幕作壁,幕布上開數洞,幕里演員(單人)要扮數人作有趣的對話,還要在幕后模仿各種角色聲音,還把手伸出洞外作表演,如夫妻吵架、鄰里糾紛等,所用言語較多采用各地方言,引入發噱。清顧祿《清嘉錄》卷一記:“穹幕于壁,一人在幕中,作數人問答語,謂之‘隔壁戲”’。清人筆記小說記:“隔壁戲也叫口技,鉆在桌幔里學各種聲音。”滬語中把偷聽、偷看鄰里吵架稱作“聽壁腳”,似也源于此。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1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