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淚流域
滿額折

淚流域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00 元
優惠價
90270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普立茲小說獎提名作家最新作品
◎歐普拉讀書俱樂部選書常客

流淌過這片土地的水全都是淚,而且多到幾乎要氾濫的程度!

跟許多典型的美國南方小鎮一樣:
莫尼鎮原來有很多紅皮膚的人,但不是死了就是跑了;
後來有許多白皮膚的人,不是牧師就是地主;
再後來有更多黑皮膚的人,不是奴隸就是罪犯。
但跟其他小鎮不同的是,它有很多故事可說,
而所有故事都要從一個被謀殺的女子說起。

妓女伊絲特年輕時也曾是個美女,美得所有女人都不想和她交朋友,因為所有男人或丈夫都只想融化在她兩股之間。不幸的是,沒有人真正愛過她。在遭人割喉慘死後,她化為一縷冤魂,附身恣意勾搭男子,似乎想證明愛根本不存在。

就在伊絲特幾乎要睡遍鎮上所有男人前,一場惡水襲來,淹沒了小鎮和鎮上所有是非。多年以後,一個黑人男孩對一個白人女孩吹口哨示愛,女孩欣然接受。數日後男孩被人發現遭凌虐致死,而殺人的兇手正是伊絲特新附身的對象。

《淚流域》是一部橫跨二十世紀、圍繞著一個美國南方小鎮家族而進行的魔幻寫實小說。特別的是,本書的敘事者是這座百年小鎮,它以回憶的方式述說著曾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事、人們的愛恨與喜悲,或白雲蒼狗,或滄海桑田,讀之令人掩卷唏噓不已。

重要事件

故事主軸之一的艾米特‧提爾(Emmett Till)之死是改編於真人真事,包括死者、兇手的姓名都未更易,該事件發生在一九五五年,轟動了美國社會,鮑勃‧狄倫(Bob Dylan)曾為此寫了一首歌“The Death of Emmett Till”。

本書特色

 ※魔幻寫實基調,行文風格非常明快、有力,細膩卻不拖泥帶水。犀利地切入議題,布局不落俗套,闔上書後久久不能忘懷。相信熱愛文學的讀者都會給予本書相當高的肯定。

※即便讀者對種族議題毫無共鳴、對美國近代史一知半解,也不影響讀這本書的娛樂性。

作者簡介

柏妮絲‧麥費登(Bernice L. McFadden)

她創作了七本大受好評的小說,包括經典的Sugar及Glorious。Nowhere Is a Place一書曾被提名為華盛頓郵報二○○六年的年度最佳小說。曾兩度入圍赫斯頓/萊特(Hurston/Wright)小說獎決選名單,也曾進入有色人種民權促進協會形象獎(NAACP)決審名單,並獲得美國圖書館協會黑人核心小組(BCALA)授予兩個小說獎。她的小說The Warmest December曾獲二○○一年普立茲小說獎提名,更得到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童妮‧摩里森的讚賞,稱之「深烙人心且想像力圓熟無比」。目前居於美國紐約布魯克林,也就是她的故鄉。

譯者簡介
傅凱羚

臺灣大學中文系學士、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肄業,有多年影劇及舞臺工作經驗,曾獲臺灣文學獎劇本類入圍、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入圍、林語堂文學創作獎小說首獎,目前從事翻譯、編劇、寫作。

名人/編輯推薦

王聰威(小說家)
伊格言(小說家)
李有成(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高翊峰(小說家、FHM總編輯)
張鐵志(新新聞副總編輯)
譚光磊(文學版權經紀人)
品讀推薦

這是一部熠熠放光、寫得極美的傑作。
──《神祕河流》作者丹尼斯‧勒翰

在這部充滿奇想的小說裡,有氾濫不息的洪水、陰魂不散的鬼魅,麥費登把想像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書單》雜誌

這部味道醇厚的文稿有著非裔美籍的敘事傳統和層出不窮的美國故事,令人聯想到童妮‧摩里森在《寵兒》一書裡所編織出的靈性,這本書定會吸引神祕文學的讀者。
──《圖書館期刊》

《淚流域》美麗且令人充滿共鳴,寫活了三代人的生命……在人物的飽滿與複雜性中充滿了敘事的真實力量。
──二○一一年美國國家圖書獎小說獎得主潔思敏‧沃德,
《紐約時報》書評

上半部的故事無恥且情色──桃兒的功勞很明顯,下半部則加快腳步,這要感謝麥費登將歷史事件做了動人的重製:一九二七年密西西比河的洪水,提爾的謀殺案,甚至是卡翠娜颶風。
──美國筆會╱福克納基金會主席麗莎‧佩吉,
《華盛頓郵報》書評

在麥費登大膽的故事之中,結局跨越了時間與空間。這是個引人注目的南方生活歷史肖像,有著重新打造的出口,暗示在記憶的永久力量中,希望的存在,可以在正義未能伸張之處提供療癒的作用。
──《出版人週刊》

柏妮絲‧麥費登的《淚流域》,以強烈的重新創建,讓密西西比州莫尼鎮這個真實存在的鎮來敘述艾米特‧提爾的鬼魂,以及他從另一個世界與童年心愛的女孩再度相聚的故事。
──《漆黑》雜誌

大聲讀出來。僱個合唱團來唱這本書,唱給你自己以及任何熱衷於此之人,仔細傾聽公民權利、野蠻的慾望,仇恨的黑暗激情,以及寬恕的力量。
──知名作家及書評人亞蘭‧卻斯,
美國公共廣播電臺「時事綜觀」

充滿行動、不尋常的人物、現實與超自然的結合,這本書自始至終不忘聚焦於述說一個優秀的故事。
──知名書評人瑪莉‧懷波

在柏妮絲‧麥費登的新小說《淚流域》中,她以自己特殊的觀點來看艾米特及其被謀殺於密西西比州莫尼鎮的不幸故事。這本感人且不可思議的神奇小說,從一九五五年那個恐怖的夜晚開始,追溯數代人的故事,它立即吸引住我,並且將我捲入其想像力富饒的世界。我無法停止閱讀,真實與虛幻、此時此地與曾經如何、活人與亡者、醜陋與美麗,憎惡與愛情之間的誘人之處迷住了我。柏妮絲‧麥費登從這名為莫尼的小鎮裡,創造出極為豐富的眾聲合唱。
──李‧馬汀,
《破膚而出》(Break the Skin)與《永恆光亮》(The Bright Forever)作者

書摘/試閱

第一章

我是莫尼鎮 。密西西比州莫尼鎮。
我經歷過許多自我,變成過許多事物。我的起源並非一項概念,而是成長、延伸、擴張的結果,歷經數千年而成。
我是虛幻之物,由想像力、陰影與你餘光所見的驟然動靜所構成。我是露珠、流星、靜謐、花朵與蝸牛。

我曾是跳動的心臟,另一個生命發現我逆流游向記憶中的家園。我曾是死去的語言。我是陽光、積雪與甜美嬰兒的呼吸。然而就今日而言,以上皆非,對於你和這個故事來說,我是莫尼鎮。密西西比州莫尼鎮。
我不知道自己是以何人或何物的名字而命名的。我的洗禮名可能來自某個農夫鍾愛的騾子,或是哪個孩童的心愛寵物;然而就我的猜想,我的名字源自一個受擱置的夢,因為做為一個小鎮,我大多時候都是不毛之地。

諸位知道,在白人帶著笑容、《聖經》、槍枝與疾病來臨前,我這地方聚居著原住民:印地安巧克陶人 。巧克陶人為這個州取了名字:密西西比──意即眾水匯流之處。白人喜愛這個名字,但可不喜愛印地安人,所以白人屠殺他們,並以非洲人取而代之,後者如你所知成為奴隸,讓白人得以圓滿自己的自尊、奇想與工業。

但有件事你可能不知道,而殖民者、屠殺者與奴隸主則是絕對不知道:原住民和非洲人都有著泛靈信仰,認為靈魂居於一切物體、活物,甚至是現象之中。當物體遭到摧毀,軀體亡滅,靈魂就飛躍而出,尋找新家。有些靈魂會附帶回憶,它們可說是行李,實則是靈魂不願或無法重溫的記憶。這些記憶在人身上常常以「既視感」(déjà vu)出現。至於其餘時間,在其他多種生命形式與所謂的無生命體之中,它們則被貼上奇特、古怪、荒謬與致命的標籤。

你可能讀過一些新聞,上面寫道某隻貓具有狗的所有特徵;有隻靈長類動物從出生到死亡都直立行走;有些男人受困在女性寄主體中,或恰巧相反;有女人早上醒來發現自己長出尾巴;自母親子宮中誕生的男嬰,腹側卻不是皮膚而是鱗片;有男子長得與參天巨樹一樣高;有河流氾濫於岸邊;怪獸般的海浪夷平整座城市;龍捲風澈底將街坊吞噬;降雪如火山灰般冷酷地覆蓋著城鎮。
這些全是之前各種存在的回憶。

聽著,如果你選擇相信這裡發生的事毫無異樣,那就相信這句話:你的身體並不擁有靈魂,是你的靈魂擁有身體,而靈魂永遠、永遠不會死去。
在我的記憶中,我向來不是人類,這或許就是我受你們本質所蠱惑的原因。沒錯,我承認長久以來,我極度迷戀一個相伴了數十年的家庭。如今看來,我認為當時他們生命中美麗而悲慘的心碎吸引了我,讓我留在他們身邊多年,無助地捆縛自己,就像繫在樁上的母馬。

他們的故事並非始於一九五五年的悲劇,而是遠早於此,隨第一個問題抵達而展開,這問題身著襯裙與絲服,一手撐著粉紅陽傘,另一手拿著《聖經》。

第二章

一九○○年時,紫羅蘭建設公司買下了塔拉哈奇河 南岸的廣闊土地,挖掘出印地安巧克陶族與非洲人的骸骨。他們拔去了金光菊、金櫻子和五葉地錦的根,除掉了相當大量的木蘭和紫樹苗。他們的目的是騰出空間,好安置四十棟三層樓的隔板屋,附有室內排水系統、豪華遊廊和眺望臺的那種。他們鋪設了一條路,以容納馬匹、小車和稀罕的汽車通行。墁著鵝卵石的人行道成排立著煤氣燈,這條街被命名為燭街(Candle Street)。

橡木地板、水晶吊燈、護牆板和黃銅製品,令前來觀看這些房屋的潛在買主目眩神迷,每間屋子均可飽覽河流最漂亮的景觀。人們走過寬敞的房間,下巴幾乎要掉下來,從喉嚨發出讚許的嘆息,誇獎著精緻的木工和訂製的細部裝飾。
這些屋子賣得非常快。
隨著燭街的誕生,洗衣婦、女傭與廚子的工作機會也隨之增加,為這一區帶來更多人口──有色人種。

所以在一九一五年時,紫羅蘭建設公司買下了第二片廣大的土地,這次是位於河的北岸。
他們在北岸的土地清除了大多數高聳入雲、最古老的大王松,它們的林冠曾剝奪土地受日照的機會,使大地變得堅硬、乾燥,如洗衣板一般凹凸不平。蔓延的藤蔓綴著黃色棘刺,盤繞著樹林、岩石、動物屍體,以及在此停留、倒下、死去的人們。紫羅蘭建設公司將它們全部清除,用最廉價的松木架設了三十間中等規模的住宅,沒附室內排水系統、眺望臺或遊廊。夜晚時黑人得依靠月光來指引他們通過崎嶇、坑坑疤疤的小徑。如果沒有月光的話──唔,那就希望上帝保佑了。

紫羅蘭建設公司將這條街命名為巴克斯特路(Baxter's Road),但既然只有黑人占據了這些住宅,黑人和白人都開始稱呼這北岸的小社區為「黑鬼區」(Nigger Row)。
教堂由黑人社區出資,於一九二一年完工。燭街的居民送他們捲毛黑髮的鄰居一小箱《聖經》和一個規矩的十字架,上面有個石膏形塑的金髮碧眼耶穌,果斷地釘在十字架的中心。這群黑人當中沒有教士,所以放出消息,尋找一個合適的神職人員來帶領他們這群教徒。

彷彿命運驅使,奧古斯特‧希爾森牧師與他的家人,最近才因奧克拉荷馬州土爾沙 爆發的種族暴動而流離失所。那些想避免在街頭被當狗一樣射殺、或在睡夢中被燒成焦屍的黑人,就盡可能收拾所有家當逃離土爾沙。
有好幾週的時間,奧古斯特和家人活得像游牧民族一樣,從一個鎮流浪到下一個鎮,直到他們一路流浪到密西西比州的格林伍德 。在此地,奧古斯特得知有人急需他的服務,「就沿著這條路走,」帶來這則消息的人說,「在莫尼鎮。」

***

奧古斯特‧希爾森和他的家人,在十一月某個涼爽的一天搬進了黑鬼區的住宅裡。當地報紙的攝影師前來捕捉這吉利的一刻。這一家人在門口擺好姿勢。奧古斯特坐在有紅色天鵝絨軟墊的桃花心木椅中。他右手修長黝黑的指頭握著他心愛的《聖經》,左手放在雕刻繁複的獅頭上,那獅頭正從扶手的頂端位置盯著攝影師。他的妻子,花生般膚色、嬌小、胸部豐滿的女子,名叫桃兒,盡職地站在他右邊,左手放在他的肩膀上,右手握著她那把心愛粉紅洋傘的長頸。孩子們──女兒海明葳,兒子派瑞斯──站在父親的左邊,手仍是放在自己的兩側。

這對他們任何一人來說都是第一次照相,即使他們實際上樂不可支,表情還是痛苦陰沉,姿態僵硬得像石頭一樣。
在蓋著攝影師和相機的黑幕下方,攝影師倒數著:三……二……一……
燈泡迸響,釋放出一股白煙。一小群聚集來看奇觀的人發出歡呼,希爾森一家正式展開新生活。

數天後,奧古斯特收到一份裱框的剪報,他把它拿到了光線最明亮的客廳。在那裡,奧古斯特站了許久,訝異地凝視那張顆粒粗糙的相片。他覺得他們看來全都像蠟像──喔,只有桃兒例外,她的嘴脣漾著最淺的一絲微笑。
奧古斯特這人太謙虛,無法把裱框的剪報掛在牆上讓每位訪客欣賞,所以把它放在書架上。每過一段時間,當他獨自在家,就會拿出那裱框的寶貝,含情脈脈地看著這張照片。

經年累月下來,剪報在保護的玻璃面下逐漸泛黃捲曲,照片開始變形與褪色。有時當奧古斯特盯著它時,桃兒似乎在冷笑;其他時候,她就像獾一樣露著牙齒。奧古斯特把照片中的變化歸咎於自己的胡亂想像、微弱光線與視力老化;他有一堆藉口可以解釋這件事。然而最後一根稻草出現了,當他某天看著那張照片時,他看見桃兒雙手的中指和食指都交叉著;奧古斯特怎麼樣都決定不了,那個姿勢究竟是祈禱好運,或者是拒絕某個承諾 。

他把那個紀念品扔進河裡,但已經太遲了──他的命運已經被決定。

第三章

桃兒是奧古斯特一生的摯愛,但她也是個賊。
以前在土爾沙時,她曾雙手環繞著一位年老教友的肩膀,從這名女子全新的復活節彩帽上,嫻熟地取得一枝閃亮、漆黑的羽毛。
她是強盜──偷她女兒鍾愛的繫髮絲帶,以及兒子所有的藍色彈珠。當她看見孩子們因遺失而大哭,心中就充滿暈眩的快感。

在孩子出生前,桃兒甚至從丈夫的前妻那裡偷走了他。這不是她的錯──從桃兒出生那天起,一名死去妓女的靈魂就寄居在她的體內。
桃兒的母親卡蘿琳懷著六個月的次子時,桃兒已經五歲了,在裝著去殼豌豆的碗後頭,她抬起頭來問:「媽媽,我以前是什麼樣的寶寶?」
卡蘿琳正在把蘿蔔切片來燉煮。她停下來,用手背擦擦冒汗的額頭,撥開潮溼的辮子。這問題帶來了回憶與微笑。

「妳生下來時大哭個沒完,直到一個月大時才停下來,好像要把我弄瘋一樣。是妳老爸──願他安息──阻止我不要把妳丟進井裡面。」卡蘿琳笑了,再把那條辮子撥開一次。
桃兒舉起她的手,摸摸下巴緊繃的皮膚。「說不定妳才是該被丟進井裡的人。」她說。

刀從卡蘿琳的手中滑落,匡啷一聲掉在桌上,她的嘴巴驚訝地張開。
這些話讓人毛骨悚然──沒錯──但這些話背後的聲音更是駭人。伊絲特‧戈德,妓女伊絲特──她已經死亡並下葬五年了,現在居然在她女兒身上復活,在她的寶貝桃兒體內?卡蘿琳驚訝得不敢置信。

妓女伊絲特一直住在土爾沙,且為人所睹地,她日復一日徘徊在路燈旁,擺動手指來引誘男人,像蛇一般嘶嘶作響:「嘿,過來,我有個玩意兒能讓一切好轉噢。」
她曾經是個美女,有著明亮的皮膚、健美的腿,如帷幕般的頭髮一路垂瀉至她的腰部。

伊絲特。
她美到任何女人都不想跟她做朋友。她太美了,男人不敢去想愛她;他們只會想像自己在她奶油般的大腿間融化。
可憐的伊絲特。

那些她迎入芳心與床上的男人們,理應膜拜她走過的地面──他們也這麼做了一陣子──但最後,她的美貌就像一盞熾熱的聚光燈,讓他們的信心在耀眼的光束下消失無蹤。他們質問她的忠誠以及自己。
她為什麼想和我在一起?

然而答案總是和他們需要的不同,他們需要的是確切的支架,堅固到足以承受他們的自尊。伊絲特回答:「我愛你,這樣還不夠嗎?」
他們說夠,但其實不夠,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原因。所以男人為了她愛他們而揍她。
他們打跑了她的善良和溫柔。他們把她揍到街上,揍進後巷,把她揍倒在爛泥裡,揍進了陰溝,揍她的膝蓋、她的背。然後他們爬到她上面,在她體內淨空他們的痛苦。

伊絲特。
她絕不會認錯這聲音,但卡蘿琳得確認,她說:「妳說什麼,小妞?」桃兒又回答了一次,用同樣被威士忌和菸弄得傷痕累累的嗓音。
卡蘿琳繞過桌子,抓住桃兒的洋裝衣領,把她拖離房子,到路上去找那位叫莎迪的老嫗,她有草藥和藥水能對付伊絲特這種漂泊的鬼魂。

「喔,嗯……」莎迪一邊用大拇指和食指把桃兒的眼皮撐開,一邊咕噥著。在仔細看過右眼又看過左眼後,莎迪又直起身來,自信地點頭。
「對,她好好地在裡面。」莎迪同情地搖搖頭。「很遺憾這麼說,但現在就說得通了,她來到這世界時會哭喊成那樣的原因。」

卡蘿琳同意地點頭,然後雙臂環抱著鼓脹的肚子,身子一陣搖晃。
「坐下,卡蘿琳,免得待會兒跌倒。」莎迪警告她。「妳記得她怎麼死的嗎?」
「誰?」
「那個老妓女。」

卡蘿琳小心翼翼地坐進一張離她最近的椅子,用手托著頭,逼自己回想過去。「我想她是被刺死的。」
「所以她死在刀下?妳確定?妳現在就得弄清楚。」
卡蘿琳用拳頭敲著自己的太陽穴。「對,有人割斷了她的喉嚨。」她將目光移到她女兒得意的表情上,然後再移回莎迪滿布皺紋的臉龐。「妳能把那妓女從我小孩身上拉出來吧?」

莎迪咬著自己破爛的下脣。「每個漂泊的鬼魂都不同。有些比其他鬼魂強大。」她瞥了一眼正仰望著天花板的桃兒,她的眼神有某種決心。莎迪慢慢隨她的視線望去,但那裡除了木板和蜘蛛網外什麼也看不見。她將雙掌合起,發出響亮的聲音。
桃兒和卡蘿琳都被這聲音嚇了一跳。

「看著我,孩子。」莎迪溫和地命令。她俯下身來,鼻子離桃兒的鼻子只差幾公分,並粗暴地抓住她的下巴,說:「伊絲特,伊絲特,我們得讓妳離開這小孩,把妳直接送進妳該進的地獄!」
桃兒和老嫗四目相對,她咧開嘴,吐了一口口水,「那我就帶妳一起去,巫婆!」
卡蘿琳尖叫,莎迪後退。

「喔噢,伊絲特,」莎迪嘲諷地說,一邊以桃兒為中心繞著一個大圈子走。「當我擺平妳時,妳會希望自己從沒被生下來過!」接著她對卡蘿琳說:「妳現在就回家,讓我做該做的事。」
老嫗走向門邊,把門打開。劍鞘般的日光劃破了地板以及沿著後牆擺放的五彩瓶罐。

「早上再回來接她。」
卡蘿琳倉皇奪門而逃。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70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