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健康宅【全家大滿足版】:觀念+設備+工法,小升級換大舒適,住好家越住越健康
滿額折
健康宅【全家大滿足版】:觀念+設備+工法,小升級換大舒適,住好家越住越健康
健康宅【全家大滿足版】:觀念+設備+工法,小升級換大舒適,住好家越住越健康
健康宅【全家大滿足版】:觀念+設備+工法,小升級換大舒適,住好家越住越健康
健康宅【全家大滿足版】:觀念+設備+工法,小升級換大舒適,住好家越住越健康
健康宅【全家大滿足版】:觀念+設備+工法,小升級換大舒適,住好家越住越健康
健康宅【全家大滿足版】:觀念+設備+工法,小升級換大舒適,住好家越住越健康
健康宅【全家大滿足版】:觀念+設備+工法,小升級換大舒適,住好家越住越健康
健康宅【全家大滿足版】:觀念+設備+工法,小升級換大舒適,住好家越住越健康
健康宅【全家大滿足版】:觀念+設備+工法,小升級換大舒適,住好家越住越健康

健康宅【全家大滿足版】:觀念+設備+工法,小升級換大舒適,住好家越住越健康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99 元
優惠價
90359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 第一本台灣健康宅解剖書,好家不只美,更要無毒、活氧又舒適
◆ 住得好並不難,認識5大關鍵,破解住的疑難雜症
◆ 不花錢學觀念,有餘錢添設備,不再忍耐家的不舒適
◆ 從老人到小孩,學會滿足家人各種需求的好設計
◆ 全台12類健康空間提案大分享,從節能到養生,規劃+設備+工法細節全公開
◆ 日本進步案例報導,大阪NEXT21實驗型集合住宅,綠公寓最佳範本
◆ 12款人氣設備與建材,坐擁好風、好水、好安靜、好安全不是夢
◆ 廁所臭味、西曬悶熱等40個不可不知的居家健診難題,早知道、早處理、早健康

台灣健康住宅解剖書
好觀念= 不花錢也能有改變
好設備= 小升級換得大舒適
好工法= 一開始就有好體質

===你還在忍耐家的不舒適嗎?===
開窗!車聲粉塵太擾人;關窗!含氧不足好疲累。
一到夏天,悶熱的室內總令人大汗與煩燥。
一到冬天,冰冷的地板總讓人血壓飆高。
明明天天打掃,孩子還是不停打噴涕加過敏。
爬不上樓梯的老年爸媽,脾氣起伏讓人怕。
不想走進的廁所,無法面對的管道異味。
洗澡洗出一身「氯氣」,腎臟不知受不受得了?
早知道、早處理、早健康,房子體質也要望聞問切!

關於健康住宅,我們可以做到
無添加建材.空間好舒適.家族大滿足.與環境友好.安全又防災

【最進步】日本‧大阪Next21—實驗住宅的真實生活
全書以打造無毒、舒適、活氧住宅為主訴求,一開始便透過日本「大阪Next21」實驗型集合住宅,展現在人口密集的都會中,人與環境共生的美好居家模式,以及如何依照不同家庭所關注的主題(如高齡、單身與親子、特殊嗜好)進行規劃。

【最細節】全台12種健康空間實例大剖析
在第二單元裡,將場景拉回我們所生活的台灣,透過12個健康住宅實案,從節能、中醫概念、節氣生態到養生長壽,體驗12種健康生活提案。從中認識如何在設計建造初期,就思考到無添加建材、生活舒適度、家族成員滿足度、安全與便利度、自然環境融入度等五大居住需求,並從最常見的單層公寓,到村落式的新集合住宅,甚至於最極致的生態住屋,一一獨家收錄。

【最舒適】12款高人氣設備,改善過敏不適有門道
第三單元裡,則針對已經入住,礙於經費與空間限制,無法隨心所欲大幅更動的居家,若也想要提升家的健康體質,免除生活裡的過敏與不適。從全熱式交換機、地暖地板到軟浴缸,書中提供12款新穎實用設備與建材的深入說明與分析,讓居住者可以便透過現代科技以及新素材的協助,即便是身處嘈雜的城市之中,也能享有優質的空氣、水、溫溼度以及寧靜感……

【最要命】不可不知的居家大疑難,早解決早健康
有時候,空間裡常有一些困擾產生,往往不知要從何尋找原因?因此,本書將透過第四單元,羅列出40個一般住家裡的常見問題,如廁所臭味、西曬造成的悶熱、在家總感到頭暈等….透過經驗豐富的裝修達人與專家,為讀者找出原因與破解之道。

作者簡介

原點編輯部

我們相信,每一本書都具備感動讀者的原創力,希望,每一本書都是一個美好的生活提案。從發想、製作到完成,探掘著不同議題裡最深刻,最被需要解讀、呈現的層面;我們享受著這個過程,並專注每一個細節的產出,從作者、題材、文字、圖片、設計到裝幀材質的選擇,力求做到精確的結構但獨特的美感,由此賦與每本書全新的生命力。

前言—健康家大點名

住好家並不難,健康宅5大關鍵

有多少人知道?馬路旁的住家,每天開窗讓空氣對流,看似健康的舉動,卻會造成心血管問題;有多少人知道?西曬是可以不必忍耐的,讓家降溫也不一定要花大錢,只要懂得原理,免費的「空氣」就會成為家中最好的隔熱層。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宅的健康指數狀況究竟如何?

其實,台灣的住宅經歷過美型與風格的外在階段,如今漸漸地向內探求,從自然舒適與健康養生著手。大家漸漸了解到通風、光線是居家的必備品;也明白原來前些年讓人一進新屋就「淚流滿面」,並不是太過感性,而是甲醛問題;更進化的裝修老手,還能一眼看穿,雖然本身是綠建材,但夾縫中卻躲著暗自竊喜的黏膠接著劑餘毒。

房子和人一樣Body要Happy,最怕冷熱失調喘不過氣
一位家族經營家具業已數十年的屋主說,因為從小就知道板材有多毒,所以自家裝修時,幾乎是和設計師把整個台灣翻過來,耗盡心力的尋找各式各樣的無添加建材,就連當初買屋,看上的也是從屋頂到外牆都能吐吶呼吸的好體質房子,這樣的費工費力,無非都是為了自己最珍惜的老婆和孩子。

然而,一個健康的家和人一樣,不只要選材(衣服要小心螢光劑、保養品有沒有過期?),還得注意如經絡般的水電管線問題;呼吸順不順,肺好不好的引風通風問題;並覺察體溫高低,排汗是否正常的住家隔熱防曬防潮除濕等……林林總總狀況。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是自己身體不好(睡醒依然很累、進房間就打噴涕……),總找不出原因,卻沒想過,很可能是房子的Body不Happy,把病氣傳染給住在裡頭的你!

好觀念+好設備+好工法,全方位創造健康居家

「打造一個健康住宅,鐵定很昂貴!」
其實我們可以不用那麼憤世嫉俗,就算不是含著金湯匙出世也沒關係,要知道,健康之前人人平等,只要有「好觀念」,自己也能替家裡的環境初期診斷直接改善。像是照度不足的問題,燈具的分區與選用,甚至定期除塵都是重點,此外,先前提到大馬路旁的住宅,問題在於空氣中懸浮浮粒過高,若非得開窗最好只留10cm縫隙,再加掛窗簾,降低懸浮粒入屋的同時,也達到空氣可流通的需求,懂得了原理,就好比感冒前喝薑湯吞維他命C,小小動作,大大有用。

至於已經入住多年的住宅,越住卻越覺得不對勁,原因可能來自年齡增長,身體對於居住的需求已經不同,像是住公寓爬樓梯卻腳沒力;或樓上的隔壁的跑跳聲、音樂聲,總在深夜磨人心魂,甚或是附近興建工程粉塵灰沙滿天……搬家不可能、買屋換屋更不用談,結果常常是得繼續忍受,無法解脫。這時,添購解決問題的健康設備、建材,做個局部小安裝/裝修,像是電動樓梯、善用隔音墊,或加裝全熱式交換機進行換氣,都會讓居住品質大為升級。

如果說,好觀念可以養生,好設備是用來進補,那麼從好工法上著手,就是把底子打穩,創造住家天生好體質。從開窗位置開始,一次設定好風的動線與光的引入;從管線開始,擁有排氣暢通的清新居家;也可以從雨水與二次用水回收開始,節能之餘,還省下一筆開支。

健康的房子有5大關鍵
找到了整頓家的方法,健康的空間必然也連動式地,產生了健康的生活。
從可以感受到的外在來看,「光、風、水、素材」是最被關注的元素(因),處理得當與否,則會衍生出溫度、濕度、空氣品質、聲音傳導(果)……的同等回饋。至於最常被忽略的,往往是家族成員的內在需求是否被達成,舉凡安全感(包括災害與意外)、尺寸、嗜好、行動便利性、親密與獨立的生活距離,也都是一個健康住宅所需要提供的空間滿足。

然而,怎樣才算是健康宅呢?透過書中不同的案例,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共通點:

【關鍵1】無添加建材—自然材與無毒材
無論是屋主或是設計師,甚至於業者三方面,近來皆有意識且積極的將環保建材(如超耐磨地板、OSB板)、自然材(如原木、石材、鐵件)運用在居家裝修中。
不只是一味仰賴進口產品,台灣的建材也逐漸有了一席之地,如眾所周知可調整室內濕度的珪藻土,已有住宅開始使用成大所研發的「水庫淤泥材」替代,一樣的效果但價格上更為平實,不只是壁材,就連台灣製造遊艇所用的防水無毒板材,也被眼尖的設計師發掘出來,運用於居家浴室中。

【關鍵2】空間好舒適—適溫、除濕、活氧、寧靜
只要多注意一下,不難發現讓人感到舒適的房子,大多採開放空間。將客廳、餐廳以及廚房整併在同一空間,將牆體的阻隔感破除,也創造風的流暢。
在許多令人困擾的居家問題中,西曬和高溫排行第一,並不是每戶人家都是座北朝南,但如果擁有陽台,遮陽的效果會大為加分,倘若是在頂樓,透過「雙層屋頂」裡的中空空氣層,熱度會被阻擋在外。「隔熱牆」也是同樣原理,可以從地板、壁面,甚至於天花板屋頂,創造一個可流動的空氣層,這樣的房子,即使是人不在家無法開窗通風,也能自體呼吸,將悶熱排放出去。能夠呼吸的房子,在除濕的效果上也連帶的晉級,如同一條濕毛巾,在通風處會慢慢的乾爽起來。

【關鍵3】家族大滿足—熟齡、兒童、不便者、獨立與親密、嗜好
家人們對於空間的需求,會依照不同的年齡,家中的分工與角色,而有所差異。身為主婦最在意的莫過於廚房,貼心的設計於是產生,除了開放式的餐廚合一,方便媽媽照料小孩,熱炒區的獨立規畫,也免除了家中油煙的散逸。而家中長輩的行走動線加寬加大、推拉門、電動大門的省力效果,都讓老爺爺老奶奶的生活增添不少便利。有些設備,還會讓人會心一笑,如日系住宅中,面盆上方可以伸縮,像花灑般的龍頭,火速解救了急著出門卻沒太多時間洗髮的家中女性。

【關鍵4】安全又防災—防風、防震、防跌的浴室、樓梯設計
家中最常發生意外的地方,莫過於浴室,如果是透天厝,那麼樓梯的存在便是殺手級的角色。水氣多的衛浴空間,止滑地磚是首選,家中若有老人家,扶手則是必要配備,若要再升級,緊急求救鈴可以設在浴缸旁,而浴室門也可以規畫成局部穿透,保有隱私卻也可以隨時注意家中長輩的動靜。
樓梯部份,踏面與高度會是重點,緩而寬的階梯的安全度較高,此外,若真考慮到摔跌的預防,止滑的皮革踏面結合厚墊的軟式樓梯,即使真的不小心跌下,也能將碰撞的傷害降低。

【關鍵5】與環境友好—住在自然裡,雨水再回收、屋頂菜園、生態池
沒有人不想住在自然裡,有時願望可以實現,但若是距離夢想還差一點,別灰心,把自然裝進住宅裡也是很不錯的方法。綠植與家的共生,可以成為遮陽的綠簾,可以創造微氣候替屋頂降溫,還可以撥出一小塊成為食用菜園。而這不僅對身心有益,也是把鄉下愛種菜、愛養花的老媽媽,騙來都市一起生活的好方法。

目次

前言:住得好並不難,健康住宅 5大關鍵!

Chapter1.日本‧大阪「Next21」—實驗住宅的真實生活

Chapter2.健康住宅12
Part1.與環境友好
Case1. 樹屋、菜園、水圳,新村落式節氣生活/太平窩村,健康好工法
Case2. 開窗就涼,跟著風動的草原式房子/三代同堂五家庭,新田間美好生活
Case3. 風土住宅,打破西曬舊思維/宜蘭養生庭園屋

Part2.家族大滿足
Case4.90歲爺爺86歲奶奶的便利生活家/住好家,越住越長壽
Case5.輪椅老爸的無礙住宅/養大孩子,迎接熟齡的20年老家

Part3.空間好舒適
Case6. 迎南風避北風,家的自體滿足/簷廊如翅,隔熱保暖木構住宅
Case7. 夏日低3度,冬日暖呼呼的安居之所/日本快適宅,管理家人健康
Case8. 對抗西曬的光影住宅/空心磚計畫,家的皮膚再生術
Case9. 用中醫概念打造一個家/半山匯,東方思維的行氣好宅

Part4.無添加建材
Case10.天然木素材,一週間完成自然居家./度假去,女人的第二個窩
Case11. LOHAS夫妻的綠能空間/回收建材,水庫淤泥打造自在家
Case12. 100%無添加,既Man又娘的健康窩/板材大作戰,深呼吸之家

Chapter3.家的健康體質再升級—健康家設備vs.建材12款
●空氣與水質
全熱式交換、窗型換氣機、中央集塵器、全戶除氯
●噪音防止
靜音墊、密氣密鋁門窗
●暖房效果
地暖地板、柴火式壁爐
●健康與安全
老人座椅式電梯、軟浴缸vs.推門式浴缸、軟木地板、塗料(珪藻土+水庫淤泥+psp灰泥壁塗)

Chapter4.破解住的疑難雜症—40個不可不知的居家健診
Part1.無臭滿庭香的家
Q1.救命啊!我家廁所怎麼惡臭不斷?
Q2.廁所裝了排風扇,室內卻更加濕臭?
Q3.水管發臭的原因是什麼?如何改善?
Q4.我家排水管沒有存水彎怎麼辦?
Q5.檢視自家是否適合設計當層排放?
Q6.為什麼廚房油煙老是排不出去?
Q7.改良管道間,讓大樓健康換氣的方法?
Q8.為什麼大樓地下室總是臭氣瀰漫?

Part2.清靜自然涼的家
Q1.這個房子吵不吵?天、地、壁教你快速判斷!
Q2.我家的樓板很薄該怎麼辦?
Q3.木地板隔音怎麼做?
Q4.隔壁房間很吵,我該怎麼解決?
Q5.玻璃怎麼選,才會兼具隔音、隔熱、節能效果?
Q6.為什麼半夜經常聽見滾彈珠聲?
Q7.屋頂隔熱防曬有沒有經濟又有效的方法?
Q8.熾熱的西曬問題怎麼解決?

Part3.活氧深呼吸的家
Q1.你的房子有沒有一個好的「肺」?
Q2.安裝固定窗雖然很漂亮,但要怎麼呼吸?
Q3.正對吵鬧路口,開不了的窗怎麼換氣?
Q4.全熱交換機怎麼裝?怎麼選?
Q5.不裝全熱交換機,還有其他選擇嗎?

Part4.指引光明前程的家
Q1.如何規劃照明設計,才能達到節能效果?
Q2.注意!你家可能不夠亮?
Q3.市售燈泡百百種,哪一種才是節能、舒適、不熱曬?
Q4.半夜不用再摸黑如廁,你有不刺眼的夜間照明嗎?

Part5.除病免疫的家
Q1.綠建材是健康住宅的萬靈丹嗎?
Q2.居家除醛大作戰?
Q3.避免粉塵的裝修手法?
Q4.防止室外粉塵,開窗有一套?
Q5.房子「濕」體質,健康容易出狀況?
Q6.大樓居家用水的品質怎麼把關?
Q7.老房子的水管如何汰舊換新?
Q8.家中最常見的電磁波危機是什麼?
Q9.鼠蚊蟑螂可不可以不要來?

Part6.把心安放的家
Q1.小心買到一氧化碳中毒屋?
Q2.地下室二氧化碳問題?
Q3.裝修不能只愛面子,裡子的防火設計怎麼做?
Q4.自行安裝火警感知器的重要關鍵?
Q5.亂打外牆可能傷害房子的防火皮膚?
Q6.浴室容易發生感電事故?
Q7.熱水器怎麼裝才安全?強制排氣熱水器如何分辨?

書摘/試閱

Chapter2健康住宅(摘錄)

90歲爺爺86歲奶奶的便利生活家
──住好家,越住越長壽

一對逾80多歲的老人家,他們的新房子,淡雅寧靜的外表下,是蘊釀發酵的銀髮活力,空間的一件一物,一角一落,細心地納入方便倆老最輕鬆使用的設計,從格局思考、家具規格型式,構成一個安全網路,住的安心、健康。

HOUSE DATA
所 在 地:新北市
住宅類型:電梯大樓
居 住 者:2人
室內坪數:60坪
空間配置:三房兩廳、早餐區、雙衛、熱炒區
使用建材:浮雕耐磨木地板、低甲醛F1 板、訂製家具、麻質壁紙、板岩、榻榻米
健康設備:浴室安全扶手、全室安全警鈴、電動門

早上9點至11點,是許老爺爺的河濱散步時間,高齡90歲的他吃的簡單,長時間維持下來的散步習慣,讓他保有好體力,從19歲考上翻譯官,隨軍隊遠征印尼,現年已90高齡的老爺爺環遊全世界,前些日子還接受媒體採訪,關於自己的旅途長征,老爺爺記得可是很清楚:去日本300天、大陸500天、美國150天,最遠的澳洲大陸也留下100天的記錄……

原本居住在小南門的透天厝,考量到倆老年事已高,不適合爬樓梯,子女為他們另找住宅,一個鄰近河濱的七年屋齡邊間房子,室內空間也完全針對這兩位高齡長輩量身打造,當中,有所謂的無障礙空間概念,有強化人身安全的全室電鈴、安全扶手設置,以及完全貼近老人家使用的訂製家具、收納安排,加上無毒的建材使用,讓老人家住的既健康又安全。

兩個空間變化,換來兒孫共聚的彈性格局
原四雙衛配置,取消原主臥的更衣室、將鄰近餐廳的小房間改為老奶奶每日誦經禮佛的佛室,室內開朗明亮。

房子前端面臨社區的庭園綠意,這裡規劃為早餐區,老人家閱讀看報,眼睛望出去的便是團團翠綠生氣。廳區開闊寬廣,餐廳因佛堂空間的開放,得以分享來自房子側面的採光、風動,搭配拉門、榻榻米,當兒孫們在這兒過夜時,關上拉門就變成一個寬闊的通舖客房。

餐廳是室內中心,開放式廚房採中島廚具規劃,大中島桌的前後兩側都備有抽屜設置,支援廚房、餐廳使用。老人家早餐喝咖啡,拉開中島桌第一格抽,便是相關的咖啡杯具。廚房裡的操作動線規劃,特別將爐具區設定在鄰後陽台,搭配一片活動隔門,那裡就成了簡易的熱炒區,角落的畸零空間順勢做了收納櫃子。

家具高度調降,也要「扶」有力支撐
老奶奶除了每日禮佛早課外,看日本電視節目、唱日文歌,是她的生活重心。老人家最愛的就是坐在大餐桌區,翻閱當日、當週的日本電視頻道節目表,抄下她喜愛的節目,整理成表。原木長桌四平八穩,採伸縮設計,最長可延至270公分長,為了方便老人家使用,木餐桌特別降低5公分,變成70公分高,長板凳、餐椅等跟著調降高度。當假日時,整個家族齊聚一堂,將大餐桌展延開來,加上屋子前端的早餐桌,10~20人用餐分兩桌進行,充分支援家族活動。

這裡沒有L型沙發、321沙發配置,而是一張張單獨擺設的沙發椅,設計師解釋說,「單椅設計的考量,是為了讓老人家在「起」、「坐」時,雙手要有「扶」力的支撐,腰部也要有輔助支撐的力道在。」椅坐高度也從一般的40~45公分規格,降低至35公分,更貼近老人家的身型使用。

若依人體工學的角度來考量,人們最常使用的高度區段會落在在哪裡?朱俞君設計師雙手一展地說:「手掌打開、雙手垂直的範圍。」室內除了衣櫃,高櫃的配置降至最低,大都採105公分高的半高櫃設計,櫃子最上頭設計抽屜,收納老人家最常拿取的隨身用品、藥品、零錢等,老人家不用攀高、彎下身就能輕鬆完成收納動作。

自動安全網路,呵護家人無所不在
兩位老人家受的是日本教育,倆人平日的溝通都是講日本話,生活習慣也傾向和風。老人家從年輕時就喜歡上烏來泡湯,習慣坐著洗浴,浴室裡加入檜木椅、湯屋浴池設計,多處加裝安全扶手,老人家無須上山,在家就能享受泡湯樂趣。

整個空間以輕和風來表現,做了很多的留白處理,搭配深淺調的秋香綠壁紙,空裡飄出淡淡的和緩寧靜感。空間動線流暢,地坪一片平坦,避免老人家在走動時踢撞發生意外。全室採用低甲醛F1板、訂製家具,以及德國環保企口浮雕木地板,儘量縮短現場施做的工期,一點一點地袪除不利人體健康的污染源。

全室籠罩在一個安全自動網路裡,包括早餐區、浴池、馬桶區、客廳沙發區、主臥床頭區等,都設置了安全緊急電鈴,大門採自動設計,安全網路無聲無息地跟著老人家的生活作息轉動,住的舒適健康,安全、安心。

【健康家check list】
POINT 1 用最少力氣來「開」、「關」門
空間裡的門,將拉門設計減至最低,以橫拉門、雙向迴旋門來取代,讓老人家在開門、關門時,不費力地就能完成開關動作。即使是玄關大門,特別加裝電動設計,透過按紐、遙控開關來完成。

POINT 2 全室各區裝置安全電鈴
室內各個主要空間都裝置安全電鈴,包括早餐區的座櫃、浴室裡的浴池與馬桶旁、床頭,以及客廳的沙發,讓老人家能輕易地透過安全電鈴系統,呼叫在室內其他地方的家人,做出緊急應變。

POINT 3 人體工學考量,沙發椅高度調降
客廳的沙發是採單椅配置,讓老人家在「起」、「坐」時,雙手都能有兩側扶手的「扶」力支撐。老人家的個頭嬌小,椅子高度也降低至35公分,搭配高密度泡棉的沙發座墊,就連餐桌椅的高度,都同時降低,讓老人家能輕鬆地使用、坐的舒適寬心。

POINT 4 櫃設計—分門別類,收納分層、分格用
除了臥房裡的衣櫃之外,其餘都無高櫃設計,大量地採用高度105公分的半高櫃設置,且概分成上、下段,下段的拉門底櫃收納較不常使用的物品,上段採抽櫃型式,搭配小方盤做分類收納,放置老人家常用的貼身用品、藥品、零錢等。

POINT 5 行的安全,止滑地坪與浴室門檻
全室地坪平坦,避免意外踢撞跌倒,全鋪設耐磨木地板,浮雕面木地板紋理深刻,踩踏間不僅溫暖,而且安全。兩間浴室則採用具止滑作用的地磚,搭配乾濕分離設計、安全扶手,提高浴室空間的安全係數。

POINT 6 盥洗沐浴的全方位安全設計
無論是主臥浴室或者客浴,皆選用了活動式扶手馬桶,可平放可直立,淋浴區或浴缸旁亦設置扶手,此外,浴櫃下方的照明,確保老人家行走安全。主臥浴櫃緊鄰浴缸,成為出浴的支撐點。客浴面盆降低高度,下方內縮浴櫃方便輪椅停靠與使用。

POINT 7 照明宜亮、色調宜淡,視物宜大
針對老人家視力較不好的狀況,在空間的設計上採光是重點,不只是充足的自然光,在燈光的安排、廊道的照明導引都關係到舒適與安全。此外,居家選用淡色系,明亮不易碰撞,也方便年長者取物尋物。

Chapter3.家的健康體質再升級(摘錄)
壁面塗料──
會呼吸的牆,擺脫易過敏環境

台灣地區的海島型氣侯,潮濕多變,加上現代建材中不乏含有會釋放出有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影響空間品質。取材自大地的壁面塗料,擁有會呼吸的毛細孔,吸氣、除臭等功能,自然調節室內空氣、濕度,營造一個健康的居住環境。

牆面,佔空間最大面積,是營造風格美學的主力,在經營居家環境健康時也是極佳的切入點。不同於一般的漆料壁材,取材於大自然的健康塗料,有效發揮抗菌防霉、除臭、平衡室內空氣濕度等作用,搭配手感的塗佈方式。家,不僅美的有個性,而且讓人住的很安心。

珪藻土牆吸附、分解有害物質
珪藻土原屬於海底藻類的遺駭,由200~300萬年前在湖水中或海水中,成千上萬植物性浮游單細胞生物的遺骸沈澱至湖床、大海床底部,自然形成的有機物質,經由時間分解只殘留無機物質部份,開採後碾成粉末即為珪藻土。以珪藻土塗料當室內裝修建材,有別於一般油漆塗料,可以有效改善空氣溼氣,吸附並分解空氣中的醛類等有害物質,自然調節室內適當溼度。另外,可防止牆壁結露,進而避免細菌塵螨吸附,提供一安全、舒適、健康的居家環境。

傳統的石灰牆概念 具有極佳的黏結與附著力
所謂的灰泥,指的就是俗稱的『白灰』或稱為石灰(氫氧化鈣)為主的原料,所煉製而成的純天然傳統壁面敷料,從古至今被使用的範圍相當廣泛,如古蹟、古墓或傳統建築的牆面等塗佈處理。為求增加其強度或耐久性等,會再加入其他天然物質,如海菜類一起混煉,可說是相當天然的壁面敷材。傳統的石材壁面塗佈概念,結合現代科技,變成多用途的壁面塗料,以特殊的製程與配方調製而成,具有極佳的黏結與附著力,不需借助任何合成樹脂黏結劑,就能達到硬度夠、防濺水的特性。

水庫淤泥變成寶 室內外牆材的新勢力
由台灣研究團隊自行開發的水庫淤泥塗料,取材自南台灣的曾文水庫,利用其獨特的化學特性,化廢為寶。最早的應用是作為戶外材使用,發揮防水、透氣作用,包括作為水泥基的防水建材,可添加於水泥沙漿、各種預拌砂漿(填縫泥、自平水泥等),以及泡沫混凝土;另外,可添加於彈性水泥,強化其抗水解、抗裂,與抗老性能,或是添加於批土與水性水泥漆,節省其用料,增加其緻密性。運用於室內空間,淤泥塗料具有孔隙,可吸臭、透氣,且經過太陽光照射後,去除濕氣就還原的再生功能。使用時直接調和粉水比例,搭配粹取自天然礦物的色澤,做出色彩變化。

【Q&A】
Q 塗料的顏色來源是什麼?
A 塗料的顏色大都取自於自然界,如灰泥塗料所搭配使用的色母,為包含24種土質與礦物性的無機顏料色母,有極佳的耐光性、抗紫外線、不退色、不變色。水庫淤泥塗料部分,則是取自於天然礦物,如綠色系源自於氧化鎘、紅黃黑則取自於氧化鐵。

Q 使用塗料時是愈抹的愈厚,效果愈好?
A 基本上,並不建議去強化施作時的「厚度」,按照各式塗料所標示的施作方法進行室內牆塗佈,已足夠發揮塗料的功用。塗抹的厚度愈厚,可能因此有追加材料的情況產生,耗材又耗時。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59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