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提醒您!您有折價券未完成領取,請盡速登入以保存至您的帳號。
青少年應該知道的梅蘭竹菊文化(簡體書)
滿額折

青少年應該知道的梅蘭竹菊文化(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2 元
定價
:NT$ 132 元
優惠價
8711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依靠勤勞的素質和智慧的力量,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從文學到藝術,從技藝到科學,創造出數不盡的文明成果。國粹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顯示出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淵源以及技藝發展軌跡,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結晶。《閱讀中華國粹》叢書囊括古今,泛攬百科,不僅有相當的學術資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藝術創作風味,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 安立志編著《梅蘭竹菊文化》為叢書之一,介紹了花中四君子的文化。

名人/編輯推薦

梁實秋曾說:“梅蘭竹菊,號稱花中四君子。”可見這四種花乃古今君子的氣質凝結和精神寄托。千百年來,梅蘭竹菊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質,已成為優秀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青少年應該知道的梅蘭竹菊文化》在花木草石中載入自己的真情,從而使花木草石超越了原有的自然意義。本書由安立志編著。

2001年,泰山出版社編纂、出版一部千萬言的大書:《中華名人軼事》。當時我應邀撰一序言,認為這部書“為我們提供了開發我國豐富史學資源的經驗,使學術資料性與普及可讀性很好地結合起來,也可以說是新世紀初對傳統文化現代化的一次有意義的探討”。我覺得,這也可以用來評估這部《閱讀中華國粹》,作充分肯定。且這部《閱讀中華國粹》,種數100種,字數近2000萬字,不僅數量已超過《中華名人軼事》,且囊括古今,泛攬百科,不僅有相當的學術資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藝術創作風味,確可以說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即國粹的經典之作。
國粹者,民族文化之精髓也。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依靠勤勞的素質和智慧的力量,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從文學到藝術,從技藝到科學,創造出數不盡的文明成果。國粹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顯示出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淵源以及技藝發展軌跡,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結晶。
梁啟超在1902年寫給黃遵憲的信中就直接使用了“國粹”這一概念,其觀點在于“養成國民,當以保存國粹為主義,當取舊學磨洗而光大之。”當時國粹派的代表人物黃節在寫于1902年的《國粹保存主義》一文中寫道:“夫國粹者,國家特別之精神也。”章太炎1906年在《東京留學生歡迎會演說辭》里,也提出了“用國粹激動種性”的問題。
1905年《國粹學報》在上海的創刊第一次將“國粹”的概念帶入了大眾的視野。當時國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章太炎、劉師培、鄧實、黃節、陳去病、黃侃、馬敘倫等。為應對西方文化輸入的影響,他們高揚起“國學”旗幟:“不自主其國,而奴隸于人之國,謂之國奴;不自主其學,而奴隸于人之學,謂之學奴。奴于外族之專制謂之國奴,奴于東西之學,亦何得而非奴也。同人痛國之不立而學之日亡,于是瞻天與火,類族辨物,創為《國粹學報》,以告海內。”(章太炎:《國粹學報發刊詞》)
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艱難跋涉,中華民族經歷著一次偉大的歷史復興,中國崛起于世界之林,隨著經濟的發展強大,文化的影響力日益凸顯。
20世紀,特別是80年代以來,國學已是社會和學界關注的熱學。特別是當前新世紀,我們社會主義經濟、文化更有大的發展,我們就更有需要全面梳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加以宣揚和傳播,以便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予以重新認知和用心守護。
因此,這套圖書的出版恰逢其時。
我覺得,這套書有四大特色:
第一,這套書是在當下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下,立足中國傳統文化經典,重視學術資料性,約請各領域專家學者撰稿,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煌煌百種全面系統闡釋中華國粹。同時,每一種書都有深入探索,在“歷史——文化”的綜合視野下,又對各時代人們的生活情趣和心理境界作具體探討。它既是一部記錄中華國粹經典、普及中華文明的讀物,又是一部兼具嚴肅性和權威性的中華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說是學術性與普及性結合。這當能使我們現代年輕一代,認識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感受中華國粹之獨特魅力,進而弘揚中華文化,激發愛國主義熱情。
第二,注意對文化作歷史性的線索梳理,探索不同時代特色和社會風貌,又溝通古今,著重聯系現實,吸收當代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新鮮知識,形成更為獨到的研究視野與觀念。其中不少書,歷史記述,多從先秦兩漢開始,直至20世紀,這確為古為今用提供值得思索的文本,可以說是通過對各項國粹的歷史發展脈絡的梳理總結規律,并提出很多建設性的意見和發展策略。
第三,既有歷史發展梳理,又注意地域文化研索。這套書,好多種都具體描述地方特色,如《木雕》一書,既統述木雕藝術的發展歷程(自商周至明清),又分列江浙地區、閩臺地區、廣東地區,及徽州、湘南、山東曲阜、云南劍川,以及少數民族的木雕藝術特色。又如《飲食文化》,分述中國八大菜系,即魯菜、川菜、粵菜、閩菜、蘇菜、浙菜、湘菜、徽菜。記述中注意與社會風尚、民間習俗相結合,確能引起人們的鄉思之情。中華民族的文化是一個整體,但它是由許多各具特色的地區文化所組成和融匯而成。不同地區的文化各具不同的色彩,這就使得我們整個中華文化多姿多彩。展示地區文化的特點,無疑將把我們的文化史研究引向深入。同時,不少書還探討好幾種國粹品種對國外的影響,這也很值得注意。中華文明在國外的傳播與影響,已經形成一種異彩紛呈,底蘊豐富的文化形象,現在這套書所述,對中外文化交流提供十分吸引人的佳例。
第四,這套書,每一本都配有圖,可以說是圖文并茂,極有吸引力。同時文字流暢,饒有情趣,特別是在品賞山水、田園,及領略各種戲曲、說唱等藝術品種時,真是“使筆如畫”,使讀者徜徉了美不勝收的藝術境地,閱讀者當會一身輕松,得到知識增進、審美真切的愉悅。
時代呼喚文化,文化凝聚力量。中共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進一步提出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建設。我們當遵照十七屆六中全會決議精神,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發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我們希望這套國粹經典闡釋,不僅促進青少年閱讀,同時還能服務于當前文化的開啟奮進新程,鑄就輝煌前景。
2011年10月

目次

第一章 梅蘭竹菊
第一節 “四君子”
(一)梅
(二)蘭
(三)竹
(四)菊
第二節 自然秉賦
(一)梅
(二)蘭
(三)竹
(四)菊
第三節 文化內涵
(一)梅
(二)蘭
(三)竹
(四)菊
第四節 文人高致
(一)梅
(二)蘭
(三)竹
(四)菊
第五節 精神升華
(一)梅
(二)蘭
(三)竹
(四)菊
第二章 梅
第一節 自然之梅
第二節 中國梅史
第三節 觀梅圣地
第四節 梅文化
第五節 文人賞梅
(一)詠梅史話
(二)形態審美
(三)情感寄托
第六節 梅與名人
(一)夢遇梅花仙女
(二)“梅妻鶴子”林和靖
(三)王安石的梅花詩
(四)楊萬里題詩冰梅
(五)陸游愛梅
(六)“梅花屋主”王冕
(七)王謙畫梅
(八)乾隆御書“梅花賦”
(九)王元章不畫“官梅”
(十)金農畫梅
(十一)李方膺畫梅
(十二)真州返魂梅
(十三)龔自珍撰《病梅館記》
(十四)張大千辟“梅丘”
(十五)齊白石遷居梅公祠
(十六)梅蘭芳與“綴玉軒”
(十七)魯迅以梅樹喻中國
(十八)吳昌碩魂歸超山
(十九)關山月與“關梅”
(二十)周瘦鵑愛梅
(二十一)陳叔通與“百梅書屋”
第七節 梅與詩詞
第八節 紅樓詠梅
第九節 梅與繪畫
第十節 梅與音樂
第三章 蘭
第一節 自然之蘭
第二節 中國蘭史
第三節 蘭文化
第四節 文人品蘭
(一)蘭的美學抽象
(二)蘭的精神抽象
(三)蘭的形象轉借
(四)蘭的自然之美
第五節 蘭與名人
(一)孔子詠蘭
(二)勾踐種蘭
(三)屈原佩蘭
(四)王羲之摹蘭
(五)徐渭畫蘭
(六)鄭板橋畫蘭
(七)魯迅采蘭
(八)少帥嗜蘭
(九)朱德愛蘭
(十)周總理贈蘭
第六節 蘭與詩詞
第七節 蘭與繪畫
第四章 竹
第一節 自然之竹
第二節 中國竹史
第三節 竹文化
(一)以竹比德
(二)借竹銘志
(三)剛正之節
(四)虛心向上
第四節 文人品竹
第五節 竹與名人
(一)斑竹一枝千滴淚
(二)竹林七賢
(三)王徽之愛竹
(四)葛仙種竹
(五)蘇東坡與竹
(六)鄭板橋與竹
第六節 竹與詩詞
第七節 竹與繪畫
第八節 竹與音樂
(一)以竹子為題材的歌曲與樂曲
(二)以竹子為材料制作的樂器
第五章 菊
第一節 自然之菊
第二節 中國菊史
第三節 菊文化
(一)文化傳統
(二)文化意象
(三)菊花雅稱
第四節 文人賞菊
第五節 菊與名人
第六節 菊與詩詞
第七節 紅樓詠菊
第八節 菊與繪畫

書摘/試閱

國畫大師崔子范在談到各國藝術之差異時指出:“黃種人的藝術,注重哲學和文學入畫”。中國美學所追求的不是對外界事物的模擬再現的真實,而是具有哲學高度的人生境界。梅蘭竹菊成為國人感物喻志的象征,成為詠物詩和文人畫中最常見的題材,正是根源于對梅蘭竹菊審美境界的神往。梅高潔傲岸,蘭幽雅空靈,竹虛心有節,菊冷艷清貞。國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負載了自己的一片真情,從而使花木草石脫離或拓展了原有的意義,而成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隱喻。
(一)梅
在中國,凡言及梅花,總能引起人們的種種聯想,先進入腦海的往往不是其物質形態,而是那堅貞不屈、高雅不凡、剛毅圣潔的精神狀態。凌風傲霜,凜然傲骨,堅強無畏,孤芳自賞,正是中華民族精神之根本。正因如此,梅花成為國人心目中的國花,它在鑄就中華民族的性格和氣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從歷代文人的題詠與畫作中,梅花之于人們的精神象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高風亮節。“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不是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梅花的這種特性,既具有植物學屬性,又包含革命者的精神。作為花信之首的梅花,冰枝嫩綠,疏影清雅,花色秀美,幽香宜人,“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被譽為花魁。古人喜歡梅花,也是因為它在冰雪未褪之際,竟然呈現出紅艷的花瓣,幽幽的清香,不然怎么會有這樣的詩句:“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皎潔的白雪,粉紅的梅花,互襯互映,別有一番情致在心中。
二、精神不朽。梅花象征堅韌不拔,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梅花的孤清高潔,與隱士高人崇尚的“遺世獨立”品格相吻合。“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只有橫斜清淺口,澹然標格映須眉”。梅干蒼勁挺秀,象征剛強不屈的意志;梅花迎風怒放,最先給人間透露春的氣息。別的花都是春暖才開,它卻不然,愈是春寒料峭,愈是風欺雪壓,開得愈精神,香氣愈清幽。幾千年來,它那迎雪吐艷,凌寒飄香,鐵骨冰心的崇高品質和堅貞氣節,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勇開拓,創造了優秀的文化與文明。
三、天人合一。人的倫理道德與自然規律有著某種內在聯系,兩者在本質上是互相滲透、協調一致的。梅花是草木中的杰出代表,它蘊含著自然的運動規律:“清香傳得天心在,未許尋常草木知”。“數點梅花天地心”。中國詩人不滿足于以旁觀者身份欣賞自然,往往把自身融于自然之中,“上下與天地同流”;有時以梅喻人,有時以梅喻己,“古梅如高士,堅貞骨不媚”。“還疑孤影是前身”。審美發源于客觀存在,升華于主觀創造,對梅花之美的發掘愈深,愈加體會到其與中國的哲學、倫理學、美學、文學和繪畫等學科聯系的緊密程度。
(二)蘭
古人說:“古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情。”蘭是四君子中的佼佼者,它的淡雅,它的馨香,深深感動過無數風流人物、雅人俗士。蘭花風姿素雅,花容端莊,幽香清遠,小小花朵盛開在人煙稀少之處,以其清艷含嬌、風姿脫俗,給人以“蘭氣清和引群品”的感覺。所以,人們把蘭花作為一種高尚人格的象征。因其色、香、姿三者兼備,人們更將其喻為人格完美。屈原以蘭寄志:“蘭芷幽而有芬。”陳毅也曾寫過“幽蘭在山谷,本自無人識,只有馨氣重,求者遍山隅”的著名詩句,表達了歷代仁人志士的高風亮節。
(三)竹
“君子比德于竹”。竹,虛而有節、不慕榮華、不爭艷麗、不媚不諂的品格,與古代賢哲“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志遠”的情操相契合。竹,“依依君子德,無處不相宜”,既有梅花笑迎風霜雪雨的堅強品格,更以文靜、高雅。虛心進取、高風亮節、樂于奉獻的美德,給人們留下完美的形象。竹在荒山野嶺中默默生長,長年累月守著無邊的寂寞與凄涼,一年四季經受著風霜雪雨的抽打與折磨,但它始終“咬定青山”,無怨無悔,令人崇拜,為人師表。“莫嫌雪壓低頭,紅日歸時,即沖霄漢;莫道土埋節短,青尖露后,立刺蒼穹。”這副對聯,道出了竹子的博大胸懷與豁達開朗的性格。古代不少文人名士遠離人欲橫流的紅塵,隱居深山僻壤,他們以竹為伴,視竹為友,追求超脫凡俗、無拘無束的精神生活。晉代的竹林七賢,唐代的竹溪六逸……文人們朝夕沐浴在修竹篁韻之中,堅貞不阿、剛直有節的操守和特質,令風流名士沉溺其中,賦竹、吟竹、贊竹,成了文人墨客的時尚。
(四)菊
一、傲霜挺立的“風骨”。菊花的特別之處是在寒霜中開放。菊花的這種傲霜精神,也正是不畏艱難、堅定頑強的精神象征。人們贊美菊花,實際是贊美這種精神。陶淵明寫到:“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
二、凌寒不凋的“氣節”。菊花耐寒,大多數花朵枯敗后不落枝凋零,成為忠貞節操的象征。宋代鄭思肖《寒菊》:“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西北風。”宋代女詩人朱淑真《菊花》:“寧可抱香枝頭死,不隨黃葉舞秋風”。他們都是通過贊美菊花寧肯懷著芳香枯死枝頭,決不隨風墜落的忠貞形象,抒發自己不忘亡國之恨,決不屈膝的民族氣節。
三、義讓群芳的“品德”。明代賈如魯在《愛菊論》中指出:“紅粉笑風,桃李茂于春矣,菊不與之爭艷;朱錦映日,葵榴暢于夏矣,菊不與之而競芳。”清代黃山壽詩云:“不是花中偏愛菊,遲開都為讓群芳”。可見,菊花之美不是給人們帶來的視覺愉悅,而是它所象征的義讓群芳的人格魅力,給人帶來的心靈的凈化與精神的升華。P13-16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1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