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寶貝,你在想什麼:2-12歲孩子內心世界獨家透析(簡體書)
滿額折

寶貝,你在想什麼:2-12歲孩子內心世界獨家透析(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9 元
定價
:NT$ 174 元
優惠價
87151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莎拉·布魯爾、亞歷克斯·卡汀所著的《寶貝你在想什麼(2-12歲孩子內心世界獨家透析)》是一本讓父母與孩子感同身受的書!
《寶貝你在想什麼(2-12歲孩子內心世界獨家透析)》帶你重溫童年時代,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感其所感,見其所見。
這是一本讓你對童年時代有全新認知的書。
本書關注人生旅途的最初10年:2~12歲的心路歷程。
集中研究兒童發展的6個領域:
·讀心能力、撒謊能力、思考能力、
·性別認知、生命認知、獨立能力。
這是一本頗為理性又讀來輕松的書。
書中記載了從幼童到成人這一心路歷程中的每個重要里程碑,生動展現了孩子獲取步入成人世界闖蕩生活必備能力的方式方法。

作者簡介

作者:(英)莎拉.布魯爾(Sarah Brewer)、(英)亞歷克斯.卡汀(Alex Cutting)
莎拉·布魯爾博士,英國執業醫師,多家媒體撰稿人。著有近50種健康及親子類圖書。作品普遍受好評,并多次獲獎。亞歷克斯·卡汀博士,英國雷丁大學發展心理學講師,主要致力于兒童早期認識發展研究。

名人/編輯推薦

今天,隨便步入一家大眾書店,幾乎都會有琳瑯滿目的育兒書籍映入眼簾——從沉甸甸的兒童教科書到輕便的育兒口袋書,從個人兒時趣事到兒童發育特定領域的專著,應有盡有。這些書固然重要,然而莎拉·布魯爾、亞歷克斯·卡汀所著的《寶貝你在想什么(2-12歲孩子內心世界獨家透析)》卻獨具特色。本書集中研究了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一段時光——2~12歲,它將帶你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感其所感,見其所見。不僅如此,本書的獨到之處還在于集中研究了兒童發展的六個領域,這些也正是人性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薈萃兒童發展領域多年的研究成果,并結合父母對孩子行為的觀察描述,本書對孩子的內心世界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今天,隨便步入一家大眾書店,幾乎都會有琳瑯滿目的育兒書籍映入眼簾——從沉甸甸的兒童教科書到輕便的育兒口袋書,從個人兒時趣事到兒童發育特定領域的專著,應有盡有。這些書固然重要,然而《寶貝,你在想什么》卻獨具特色。本書集中研究了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一段時光——2~12歲,它將帶你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感其所感,見其所見。不僅如此,本書的獨到之處還在于集中研究了兒童發展的六個領域,這些也正是人性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薈萃兒童發展領域多年的研究成果,并結合父母對孩子行為的觀察描述,本書對孩子的內心世界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參與《寶貝,你在想什么》的創作,始終讓人激情澎湃。這一項目的創意最早源于Wall to Wall電視臺。繼以孩子的視角表現嬰兒成長的系列節目《寶貝,是你》獲艾美獎之后,電視臺希望深入挖掘這一題材。孩子的世界是什么樣的?孩子對周圍事物和人的認識是如何發展的?嬰兒期和成年期之間有什么必然的聯系?
孩子的認知能力——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2~12歲之間會發生驚人的變化。蹣跚學步小孩的思考能力十分驚人,當然與成人相比還非常有限;但到了12歲左右時,孩子的思考能力就足以和成人相媲美了。這10年中。孩子的認知能力提高幅度非常之大,超過了人生中的任何其他階段。同樣,這10年中,孩子的社交能力也會發生極大變化。短短10年間,孩子從蹣跚學步、牙牙學語、不懂交朋友的“花蕾”,成長為獨立思考、八面玲瓏的“萬事通”少年。重申一次——人生中再沒有哪個階段,社交能力會變化得如此之大!
繼《寶貝,是你》之后,世界著名的認知發展專家——安妮特·卡米洛夫-史密斯再次同意擔任《寶貝,你在想什么》系列節目的顧問。Wall to Wall電視臺《寶貝,你在想什么》系列節目創作團隊,特別是制片人路易絲·羅塔、助理制片人羅斯·黛和研究員安迪·布朗開始緊鑼密鼓地策劃節目。他們認為,節目應該對社交發展和認知發展領域的研究成果兼收并蓄——這兩個領域正是我的專長。同時,我對這兩個領域之間的聯系也頗感興趣,這點就更重要了。孩子并不是在真空中思考的,而是從一出生就受到他人的影響。當然,如果沒有思考能力、推理能力和學習能力,社交能力也無法發展。所以,雖然許多教科書把社交發展和認知發展講成是兩個互相獨立的領域,但兩者實際上是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的。
于是,我遵從安妮特·卡米洛夫一史密斯的建議,參與了這個項目。現在回想起來,那天下午電視臺制片團隊的幾名成員來到我辦公室,向我咨詢一些難題時,這個項目就算展開了。到底什么是讀心能力?為什么孩子不會說善意的謊言?如何才能知道孩子是否對道德有所了解?孩子從什么時候開始結交真正的朋友?我原來設想的一次簡短會晤,卻開啟了一項長久而富有成效的合作。
隨著系列節目的進展,我們把初期的一連串建議凝練成六個課題。每個課題各制作成一集節目,即本書的一章。為了避免性別、種族、宗教或文化的影響,從本質上揭示兒童發展的普遍規律,路易絲及其團隊把重點放在了兒童發展的關鍵10年中的關鍵問題。例如,理解他人及其行為;學會撒謊;知道性別及其重要性;以錯綜復雜的方式思考;了解人的生命周期:成長為獨立自主的成人。當然,兒童發展的其他方面也很重要,但本書研究的這六個領域人皆有之,是其他方面發展的基礎。
這些方面的發展規律雖然具有普遍性,但我認為還是應該強調一下因人而異這一點的重要性。人類發展的各個方面都存在差異,這是人類的固有屬性,也是我們得以生存、繁衍和進化的基礎。在《寶貝,你在想什么》中,各個發展階段的年齡只是大致取平均值。一部分孩子可能略早達到某個階段,而另一部分孩子則可能稍晚些,這兩種情況均屬正常。與此類似,每個孩子的各個發展階段所處的年齡也各不相同,但所有孩子的發展順序則是一致的。例如,一些孩子在會走路之前要爬幾個月,而有些孩子則幾乎跳過爬這個階段,直接就學會了走,但沒有哪個孩子先學走后學爬。
在我看來,選這六個課題實屬大膽的開創之舉。這些課題相當復雜,即便是一些兒童發展領域的專家、學者也未必能完全吃透。然而,Wall to Wall電視臺竟然下決心要通過電視媒體和配套書籍,清晰展現和解釋這些概念——他們成功了!
《寶貝,你在想什么》系列節目和本書背后付出了大量心血。制片人路易絲精力充沛,羅斯和安迪的激情和果斷同樣感人,其他工作人員也都全心投入,不勝枚舉。他們曾經多次致電、致信于我,要么為了澄清一個觀點,要么為了了解更多資料,要么為了提出更難的問題!在此,特別應當提一提羅斯,她提出了像“記憶力到底在哪里”“你能告訴我人們一分鐘有多少個想法”之類的問題。這些問題學術界至今也無入真正知曉——點滴細節體現了《寶貝,你在想什么》創作團隊付出了幾多艱辛、幾多耕耘!
為了打造真正一流的系列節目,項目團隊成員加班加點地自學了大量的兒童心理學課程,遠遠超過了我希望我的學生在一年內所學的內容。六集30分鐘的系列節目也是長期跟蹤、長期拍攝的結果。在抓拍一個孩子自然表現的鏡頭時,攝制組竟然為了短短10秒的片斷,耐心試拍多達25次!
電視節目的時間有限、內容有限,相形之下,這本書的內容則更為翔實。本書還從廣大家長、孩子的問卷調查中收到了大量有益的反饋信息,這點極其重要。在安妮特的協助下,Wall to Wall電視臺向200多位家長發出了詳細的問卷調查表,詢問孩子的發育狀況,收集孩子的趣聞軼事,用于舉例說明書中所涉課題。參與問卷調查的家長和孩子有在倫敦、邁阿密、佛羅里達招募的志愿者;有從學校、托兒所、診所甚至童裝店內發布廣告招募的志愿者;還有一些是《寶貝,是你》的影迷。倫敦市的三所學校——肯特鎮的里爾學校、海格特的圣邁克爾學校和倫敦美式學校也參與了問卷調查。
最后,作者莎拉.布魯爾精心篩選了家長的發言,悉心整理電視臺多名調研人員堆積如山的筆記,不斷刪改劇本,最終形成了這本令人愛不釋手的書。莎拉具有豐富的健康和兒童類書籍創作經驗,但寫作本書所花的時間在她的創作生涯中則當屬首屈一指。作為本書的顧問,為了向讀者呈現最清晰的視野,我對本書進行了編輯和完善,并為此倍感榮幸。本書不僅面向廣大家長,而且面向相關專業的師生,及所有對兒童發展研究感興趣的人。曾經少年,盡享此書!
亞歷克斯·卡汀

目次

第一章 小小讀心者
01 渾然一體的我
02 自我情感萌發
03 知己尚不知彼
04 只有自我角度
05 自說自話,平行游戲
06 假裝能力,換位思考
07 初具讀心能力
08 開啟全新世界
09 也有消極一面
第二章 撒謊游戲
01 人之初,性習得
02 引注意,避麻煩
03 學規則,明事理
04 愛幻想,非謊言
05 學騙人,試對錯
06 懂道德,守規矩
07 撒小謊,巧變通
08 善撒謊,漸成熟
第三章 男女之別
01 性別意識,先天還是后天
02 男孩女孩,性別僅是標簽
03 男女有別,性別界限分明
04 模仿成人,性別角色學習
05 裝扮可改,性別恒常不變
05 性別隔離,喜歡同性玩伴
06 角色互換,性別規則變通
第四章 思考能力
01 積極探索
02 開始思考
03 符號世界
04 未雨綢繆
05 探尋未知
06 推理萌芽
07 數學概念
08 運用理論
09 抽象思維
10 靈活思考
第五章 生命周期
01 最初直覺
02 活在當前
03 時間概念
04 馬上滿足
05 理解生物
06 生生不息
07 認知死亡
08 生命周期
09 認知生命
10 縱觀人生
第六章 獨立自主
01 獨立第一步
02 我要自己做
03 可怕的兩歲
04 獨立性增強
05 挑戰新極限
06 掌握讀心力
07 隱私的需求
08 守游戲規則
09 個人責任感
10 追求理想我
11 獨立的人生

書摘/試閱

01 渾然一體的我
新生兒與人交流的能力十分有限,他們幾乎與世隔絕。這也正是我們人生旅途的起點——全然不知道自己有思想,更不知道周圍還有無數的人。新生兒似乎還沒有個體的概念——不知道什么是自己,哪些是他人。在剛出生的孩子看來,所有人都是自己的一部分,自己也是其他人的一部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他。
孩子發展為社會性個體的第一步,是認識到自己與他人是相互分離的個體。一旦認識到這一點,孩子就開始知道我們都是人,是相互影響但又完全獨立的個體。孩子出生時,并不是白紙一張,不過要想在成人的世界里生存,還必須不斷學習和培養思維能力。孩子天生就具備一些了解外界和環境的能力,所以從一開始就處在了讀心能力階梯的第一二級。嬰兒能夠認出自己的同類,例如:聽到動物幼崽叫如雞鳴犬吠時,寶寶并沒有反應;但如果聽到另一個嬰兒哭時,寶寶就會有所反應,好像自己也不高興一樣,此時,如果不加以撫慰或分散寶寶的注意力,他(她)也會哭,至少看起來有點悶悶不樂。這種先天的共哭反射,有時被稱為“傳染性哭”,這正是醫院產房的育嬰區哭聲不止的原因之一。
孩子在很小時,即出生幾個月內,就能辨別成人的臉和小孩的臉。有趣的是,他們還能認出其他嬰兒,對其他嬰兒的關注要比對大孩子和成人更多。目前,心理學家尚不確切知道這其中的原因,也許是同類相識吧!即孩子在認識到自己是獨立的人之前,天生就能認出與自己最相似的人。
不過,孩子很快就開始認識到自己是獨立的人。6個月大時,自我意識的火花進發了,孩子這時候具備了與周圍的人、玩具和環境交流的豐富經驗。這種現象在雙胞胎的父母眼里尤為明顯,看看下面的例子。
羅曼和薩凡爾剛出生時,如果一個孩子哭了,我們必須趕在另一個孩子哭之前把他抱起來。他倆太容易相互感染了。他們6個月大時,情況稍微有些好轉。除非他倆都餓了,該喂奶了,否則如果一個哭,另一個只是滿臉狐疑地看著他,不再跟著哭。
不斷增長的自我意識可以用鏡子來開發。在3個月大之前,嬰兒對自己和他人的模樣不太感興趣。大約4個月大之后,嬰兒就開始>中著鏡子里的玩具或人笑,還伸手去抓,因為他(她)還不清楚自己看到的僅僅是影像而已。到了10個月時,如果從鏡子里看到藏在身后的玩具,嬰兒就知道轉身去拿。不過這時候他(她)好像還不認識自己,當在鏡子里看到自己鼻子或額頭上有污點時,還不知道摸鼻子或額頭。
大約18個月時,孩子好像才能認識自己的模樣。這一點從孩子臉上偶然沾了油漆點后照鏡子時的表現就能證明:假定孩子不認識自己,就會伸手去摸鏡子,根本不知道油漆點就在自己臉上。然而,到18個月大時,孩子就會摸自己的臉,找到在鏡子里看到的油漆點。這說明他(她)的確已經認識自己的模樣。到2歲時,自我認識能力已經發育成熟。當2歲大的小孩在照鏡子時,如果有人問鏡子里是誰,他(她)馬上就能答出自己的名字。到了這個年齡,孩子也能準確地從照片中找到自己,開始喊“我”“我”。此時,孩子已經有了自我意識,這點毋庸置疑。
02 自我情感萌發
自我意識在孩子的社交生活和情感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滿1歲時,孩子對直接接觸的世界至少表現出六種重要的人類情感,即:喜(如玩捉迷藏時)、驚(如受到驚嚇時)、哀(如獨自一人時)、怒(如心愛的玩具掉了,撿不起來時)、懼(如見到陌生人或聽到吵鬧聲時)、厭(如嘗試一種不喜歡的新口味時)。這些情感,雖然只是孩子對周圍事物的直接反應,但可以有效地促進孩子的性格發展和自我意識的提高。
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孩子逐漸能夠體驗和表達一些更為復雜的新情感,比如尷尬、驕傲、羞愧、內疚和嫉妒。這些復雜的情感都以自我意識和自主感的發展為基礎,分別反映了自我意識的增強或受傷害。一旦孩子開始體驗到嫉妒或驕傲等比較復雜的情感時,他(她)就能在考慮自己時顧及他人。
P4-7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