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陳長林琴學文集(附光碟)(簡體書)
滿額折

陳長林琴學文集(附光碟)(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陳長林琴學文集》由凍長林著。《陳長林琴學文集》共分為打譜移植;琴律漫談;琴樂與科技;記敘回憶;信件交流;附錄六部分,主要內容包括談談古琴曲《龍翔操》和《龍朔操》、改編《春江花月夜》的幾點想法等。

作者簡介

陳長林,1932年生,福建福州人。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1946年向閩派琴家——父親陳琴趣和表姨吳子美學琴。1951、1956年先后加入今虞琴社和北京古琴研究會,又向吳景略、張子謙、查阜西等名家學習,在閩派基礎上兼學各家之長。1958年開始打譜,現已打譜有《胡笳十八拍》等72首琴曲。曾多次出席海內外古琴會議。1996年出版古琴專輯《閩江琴韻》。1982年開始“電腦處理古琴譜”的研究。

名人/編輯推薦

《陳長林琴學文集》作者陳長林把所寫的琴學文章匯集于此,并加附錄,供大家參考。琴歌是古琴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古琴傳統上有獨奏和彈唱兩種表現方式,前者為“琴曲”,后者為“弦歌”,均為我國古代音樂文化的重要遺產。

目次

簡述/1
第一部分打譜移植/1
談談古琴曲《龍翔操》和《龍朔操》/3
改編《春江花月夜》的幾點想法/17
對《神奇秘譜》“無射泛”的一點看法/33
《十一弦館琴譜》簡介/39
古琴打譜與琴樂再創作/42
東皋琴譜初探(之一)/45
東皋琴譜的《漁樵問答》及其源流/47
《琴學叢書》中幾則重要的記敘與論述/53
第二部分琴律漫談/59
前言/61
第一章了解和研究一些琴律問題/64
第二章三分損益法的十二律是怎樣產生的/66
第三章古琴的三分損益律/70
第四章三分損益律徽位計算/79
第五章琴律音系網及有關問題/94
第六章純律一徽位計算/103
第七章純律二徽位計算/116
第八章純律三徽位計算/124
第九章純律四徽位計算/132
第十章三五調合律及其徽位計算/140
第十一章有關朱熹“琴律說”問題/157
第十二章關于律制合用問題的討論/164
第十三章從琴(鐘)律探討《黃帝內經》“五音”“二十五音”的音高/173
第十四章結束語/186
附錄1部分琴曲律制表/187
附錄2幾篇參考文章目錄/191
附錄3音像資料/192
附錄4三首典型琴曲的“對照譜”/193
第三部分琴樂與科技/207
古琴琴弦直徑(密度)概算/209
再談古琴琴弦直徑(密度)概算問題/220
電腦在古琴音樂研究中的初步應用/230
Preliminary Application of the Computer Technique to Gu Qin Music:Research/243
古琴譜的電腦識別演奏與MIDI古琴/257
用數碼科技藝術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繼承/265
第四部分記敘回憶/267
查阜西先生對現代琴學的貢獻/269
紀念琴家謝孝蘋先生/274
回憶琴家顧梅羹先生/278
憶往思來/282
短清孤館憶學琴/289
短清孤館憶學琴(續一)/304
短清孤館憶學琴(續二)/320
短清孤館憶學琴(續三)/340
父親陳琴趣的兩首詩/352
第五部分信件交流/355
與馬來西亞琴友陳松憲交流《花宮梵韻》之一/357
與馬來西亞琴友陳松憲交流《花宮梵韻》之二/359
與馬來西亞琴友陳松憲交流《花宮梵韻》之三及“回文體”《普庵咒》/361
與馬來西亞琴友陳松憲交流《花宮梵韻》之四/369
與香港琴友謝俊仁交流“音律問題”之一/371
第六部分附錄/375
附錄一陳長林簡歷/377
附錄二陳長林琴學經歷大事記/379
附錄三陳長林講座一覽/384
附錄四音像及有關介紹報道/387
后記/390

書摘/試閱



三、入門之前
參加“全國第一屆古琴打譜會”對我來說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歷史性經歷。從1946年到1963年的近18年,實際上是我古琴生涯中一個重要的大階段。在這個大階段中,我是先從演奏進而研究,先從興趣進而產生責任感的。回想一下,建立這近18年的大階段,還是有一定的基礎的。在我古琴入門之前,就已有使我對古琴產生興趣的基礎。
1932年7月,我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37年抗日后福州常受敵機轟炸,學校外遷,我小學階段基本上私塾,讀四書、古文、詩詞都是“吟唱”,從而產生對音樂的興趣。由于生長在有傳統文化的家庭環境中,培養了“琴棋書畫”的概念,8歲時就拜著名書法家沈覲壽為師學習書法。這些都成為以后學習古琴的基礎。
福州“吟唱”的“腔調”分為“四書”、“左傳”、“古詩”、“律詩和絕句”、“詞”和“古文”諸類。每類的“腔調”可以在該類“框架”范圍內作變化,其中“四書”、“左傳”和“古詩”的變化不多,“律詩和絕句”的變化就多些,而“詞”和“古文”則干變萬化,“古文”變化最多。可以按吟唱者對‘‘吟唱”內容的理解和當時的情感來變化其“音調”的高低、快慢和輕重,但聽起來仍舊屬于本類。我在十一歲左右就已能靈活掌握其規律。這對以后學琴時掌握“依永和聲”和掌握琴曲“散板”規律來說(以至對后來的“打譜”),都起很有益的作用。
四、琴學入門
雖然我在1946年之前就已有學琴的一定基礎,但還沒有機會學琴。在抗戰時期,為了謀生,我的祖父、父親和母親都離開福州,分別在三個不同的城市及鄉村工作。長時期我和祖母一起生活在福州。1945年抗戰勝利,我們全家人才團聚在福州,這時我才有機會聽、看到父親彈奏古琴,并對古琴產生強烈的興趣。家中有一架廢舊的“中山琴”(鳳凰琴),我就在1946年1月把它改裝成為一張練習用的“小古琴”。這就是把鳳凰琴的底面翻過來作為“小古琴”的琴面。那時我已有“分數”、“小數”和“比例”的概念,就根據琴書中說明的古琴十三個徽的“分數”位置,定下“小古琴”的十三個徽;利用鳳凰琴調整“螺絲”來代替“琴軫”;又找到廢古琴弦,剪短安上。我從琴書中了解到古琴“減字譜”的記法和“指法”說明,在父親彈琴時,仔細從旁觀察,并和琴譜對照。這樣,我就在父親以及家中其他人都不知道的情況下,用“小古琴”基本上“自學”了《陽關三疊》一曲。當父親以及家中其他人知道了之后,都對我大加表揚。父親不但同意我可以用他的琴,教我提高《陽關三疊》,而且請表姨吳子美教我彈琴。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絕版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