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熊十力傳論(簡體書)
滿額折
熊十力傳論(簡體書)
熊十力傳論(簡體書)
熊十力傳論(簡體書)
熊十力傳論(簡體書)
熊十力傳論(簡體書)
熊十力傳論(簡體書)
熊十力傳論(簡體書)
熊十力傳論(簡體書)
熊十力傳論(簡體書)
熊十力傳論(簡體書)
熊十力傳論(簡體書)
熊十力傳論(簡體書)
熊十力傳論(簡體書)

熊十力傳論(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9 元
定價
:NT$ 294 元
優惠價
87256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熊十力先生(1885-1968年)是20世紀中國最具有原創性的哲學思想家,也是一位特立獨行、無所依傍的怪傑。他從未接受過舊式或新式的系統的正規化教育,由貧瘠的鄂東鄉間,自學成才,參加辛亥革命,又棄政向學,終而執教於北京大學,曾任北京大學一級教授,全國政協委員,是現代新儒學的大師,世界著名哲學家。在熊十力的苦悶求索中,以傳統批導現代,以現代批導傳統,出入佛教,歸宗大《易》,與梁漱溟、馬一浮、歐陽竟無、蔡元培、董必武、陳毅等社會賢達、學界名流及國共兩黨政要相過從,有不少軼聞趣事。作者以傳神之筆重現了熊先生的一生,簡要闡明其學術思想的精義。

作者簡介

郭齊勇,1947年生,武漢大學哲學博士。現任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暨國學院教授,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方為儒家哲學和20世紀中國哲學。

名人/編輯推薦

《熊十力傳論》以流暢、凝煉的筆調敘寫評述了“新儒學”的主將——熊十力先生的人生道路、思想體系,學術傳承。《熊十力傳論》作者郭齊勇以傳神之筆重現了熊先生的一生,簡要闡明其學術思想的精義。

舊著《天地間一個讀書人:熊十力傳》,是應“世紀回眸人物系列叢書”主編、復旦大學中文系陳思和教授的邀請于壬申至癸酉年問寫成的。這一小冊子于甲戌年十月(西歷1994年11月)在臺灣海峽兩岸的兩家出版社,即上海文藝出版社與臺北業強出版社同時出版,之后又多次印刷,粗略估計總共銷售約兩萬冊。是書早已售罄,近些年來,常常有海內外讀者來信來電找我索要,而我自己購買了幾批分送友人、學生,現也只剩下滬臺版各一冊了。
近年擬重新出版是書,修改、增補了一些內容與章節,重新訂正了傳主的所有史實,每章每節都有變動,又一一核對了引文,并據《熊十力全集》標明了新的卷冊頁碼,以便讀者全面準確地了解熊先生其人與思想。為哲學思想家立傳誠非易事,陳述傳主的思想及其變化,一定要有深入細致的理解與把握,而論說的根據即材料,卻一點一滴都馬虎不得。老伴德康幫我掃描、校對,十分辛勞,這也是我要特別感謝的。
熊先生以人文睿智反省現代化,重新考察了現代性與根源性、普遍性與特殊性、人文價值與科技理性的關系問題,對今天我們反思當下的生存環境,頗多啟發。熊先生的做人與治學之道,對今天的青年,仍有參鑒的意義。
時間過得真快,我已六十有四。時不我待,我要更努力地實現熊先生復興中國文化的遺愿。
承蒙陳彪先生的厚愛,這本熊先生思想評傳得以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這是要十分感謝的。
是為序。
齊勇
壬辰年小滿芒種之間
于武昌珞珈山

目次

新版序
舊版序
第一章反清志士革命先覺
一清貧家世
二戎馬生涯
三棄政向學
第二章深研佛學自創新論
一心曲:濂溪而后我重來
二契機:漱溟走馬薦十力
三轉折:離開佛教唯識學
四立說:新唯識論的誕生
五論戰:圍繞“新論”的公案
第三章困厄萬端神游玄圃
一戰前時代——治學北平
二八年抗戰——流寓巴蜀
三復員之后——居無定所
第四章儒的真性道的孤寂
一一廂情愿的提議
二更加孤獨的晚年
三悲劇與哀榮
四真性情的人
五熊、梁、馬:文化共同體
第五章熊十力哲學述評
一重立大本,重開大用
二深于知化,長于語變
三體證本體,性修不二
四道德理想主義的形上學
第六章熊十力的中國文化觀
一中西文化的沖突與融合
二傳統與現代的對立與調適
三中國文化的價值與意義
第七章風風雨雨熊十力
一哲學界的評論
二佛教界的批評
三海外學者的研究
四熊學的興起
第八章為熊十力先生辯誣——評翟志成君《長懸天壤論孤心》
一熊十力四十年代末在廣州的生活和思想
二熊十力1949年前后的思想聯系與變化
三駁所謂熊十力“既貪且吝”
四歷史人物評價的心態與方法
五翟志成“審訂”之《熊十力佚書九十六封》糾謬
第九章熊十力主要著作與年表
一熊十力代表作評介
二熊十力年表
參考文獻
附錄一現當代新儒家的反思(演講)
附錄二郭齊勇:與熊十力有緣
附錄三近二十年熊十力哲學研究綜述

書摘/試閱



《佛家名相通釋》是一部簡明的佛學辭典,被公認為是治佛學的津梁。分上下兩卷。上卷包括序、撰述大意和34個條目;下卷包括13個條目。上卷依據《五蘊論》綜述法相體系,下卷依據《百法論》綜述唯識體系。當然,這并不是一般的佛學辭典,而是滲透了熊十力哲學思想、佛學思想的佛學辭典。熊先生的詮釋明顯地打上了《新唯識論》的烙印。是書起草于1936年夏,成稿于是秋。1936年8月7日即在北平《晨報》發表了《佛學名詞釋要序》,12月又在《哲學評論》七卷二期上發表了上卷的大部分內容(28個條目)。在1937年2月6日北京大學出版組正式出版兩卷兩冊通行本之前,北大已有了另一印本,名《佛學名詞釋要》,上下卷合為一冊,內容與通行本完全相同。此書印制得到了熊先生老友居正(覺生)先生資助,并由馬一浮先生題簽。這是抗戰前熊十力于1932年冬至1937年夏居住北平時的最后一部著作。
這本著作的起因是,學生劉公純(錫嘏)、閻悌徐等有志研究佛學,但苦于名詞難解。學生黃艮庸認為《佛學大辭典》卷帙甚巨,初學者如墮煙海,因請熊先生寫一本疏釋名相,提挈綱維的書。熊十力確實能使玄關有鑰,智炬增明。沒有他這種大刀闊斧砍去枝蔓的智慧,是不可能從浩如煙海的佛學系統及其資料中清理出頭緒來的。
從本書里,我們可以學到熊先生的治學方法,沒有這一套方法,是難以從讀書中獲得營養的。他說:“讀佛書,有四要:分析與綜會,踏實與凌空。名相紛繁,必分析求之而不憚煩瑣,又必于千條萬緒中,綜會而尋其統系,得其通理。然分析必由踏實,于繁瑣名相,欲一一而析窮其差別義,則必將論主之經驗與思路,在自家腦蓋演過一番,始能一一得其實解,此謂踏實。若只隨文生解,不曾切實理會其來歷,是則浮泛不實,為學大忌。凌空者,擲下書,無佛說,無世間種種說,亦無己意可說,其唯于一切相都無取著,脫爾神解,機應自然,心無所得,而真理昭然現前。此種境地,吾無以名之,強日凌空。如上四要,讀佛書者缺一不得。吾常求此于人,杳然無遇。慨此"露,知飲者希,孤懷寥寂,誰與為倫?什師頌云:‘哀鸞孤桐上,清音徹九天。’”
熊十力所總結的“分析與綜會”、“踏實與凌空”相結合的方法不僅對讀佛書,而且對讀所有的書都有普遍意義。這亦是熊先生治學的夫子自道,彌足珍貴。
在《佛家名相通釋》的《撰述大意》中,熊十力對佛家哲學作了充分的肯定。在宇宙論方面,佛學主張攝物歸心,并不是不承認客觀外物,只是肯定外物客體離開了主體即沒有意義。在人生論方面,佛學辨明染凈,以舍染得凈、轉識成智、離苦得樂為人生最高蘄向。在認識論方面,佛學由解析而歸趣證會。證會,即是超越了尋思與知解的境地。熊十力贊揚了佛教哲學的特殊貢獻。
1936年,熊先生還在《中心評論》、《文哲月刊》、北平《晨報》思辨欄發表近十篇文章,其中最主要的是與張東蓀討論宋明理學的問題,與唐君毅討論科學真理與玄學真理的問題。這年冬天至1937年春,熊先生在答意大利米蘭大學教授羅雪亞諾?馬格里尼長函中,論中國傳統哲學的特色,詳細解釋《老子》。熊曾將此長函副本寄馬一浮先生,馬先生復書說熊先生料簡西洋哲學之失,抉發中土圣言之要,極為精彩。馬與熊又討論了老莊思想問題。熊十力仍住北平后門二道橋,與賀麟為鄰。來訪者有劉公純、閻悌徐、謝石麟、張東蓀、金岳霖、張申府、張岱年、賀麟、沈有鼎、王維誠、黃艮庸、牟宗三等。黃梅人馮文炳(廢名)此時亦與熊先生交游。廢名與俞平伯、冰心等都是知堂先生周作人的得意門生。廢名亦是怪材,十分尊重他這位大同鄉前輩熊十力先生,但在學問上則常與之辯難。每有爭執,雙方都面紅脖子粗,終至扭打,廢名拂袖而去。第二天廢名再來,他們又和好如初,談笑風生。這在北大傳為笑談。足見他們二人都如孩童赤子,一任感情自然流露。1936年,廢名的兒子滿周歲,熊先生還去拜訪,送六塊銀元祝賀。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