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7個基本功,夢想工作找上你:勉強找個飯碗,不如瞄準夢想工作
滿額折

7個基本功,夢想工作找上你:勉強找個飯碗,不如瞄準夢想工作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00 元
優惠價
90270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找到一份夢想工作比找到一份普通工作更簡單」
為什麼作者彼特.李伯曼敢這麼說?
他要在本書中揭露你所不知道的求職技巧

你也覺得不可能踏出校園,馬上就能找到一份夢寐以求的工作嗎?作者彼特‧李伯曼以過來人的身分,鉅細靡遺地描述他如何在大學畢業、二十一歲時,就找到自己的夢想工作,並進入NBA球隊擔任行銷球隊的主管。他在《7個基本功,夢想工作找上你》一書中,給你一把城堡的鑰匙,帶你一窺求職時可以使用的真槍實彈策略並且分享自己與其他人成功找到夢想工作的祕訣。

他強調找到夢想工作的七大步驟,看似簡單,其中卻有許多你所不知的秘密:動手、確定、改造、計畫、檢視、執行與專業;同時,在你被雇用後,讓你事業一飛沖天的五大成功祕法,其中也有許多過去我們都不知道的細微處:信念、卓越、表現、關係及私人生活。書中還有更多你所不知道的求職技巧:

● 如何從大格局思考,了解自己在工作中想獲得什麼。
● 如何找對人脈,跳過人資部門,直接建構自己的人脈。
● 如何找出「隱藏版」的工作機會,順利通往夢想工作。
● 如何利用網路自我行銷。
● 如何讓公司重要人物對自己印象深刻。
● 如何開發職涯的成功心態。

學會這些技巧,你可以輕易進入任何組織、任何產業,然後攀爬成功的階梯。
找到夢想工作,其實並不難

作者簡介

彼特.李伯曼(Pete Leibman)

作者是夢想工作學院(Dream Job Academy)創辦人,也是華盛頓巫師隊運動職業日(The Washington Wizards' Sports Careers Day)發起人,自二○○四年起,已有數千人參加這個活動。彼特二十一歲時,就已經找到自己夢寐以求的工作,成為NBA華盛頓巫師隊的決策參與成員。他連續三季獨攬超級業務員第一名榮銜,而且不到兩年就晉升為管理階級。

彼特創辦夢想工作學院,幫助謀職者追求職涯中更強的滿足感與成功,他也個別為數千名客戶分享自己的職涯經驗;同時,長期受邀赴全球各大頂尖學校演講,包括史丹佛大學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譯者簡介
周玉文

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曾任職於《華爾街日報》、證券公司與財經雜誌。譯作包括:《金融斷層線:無形裂縫如何威脅全球經濟》、《歐元末日》與行銷書籍。

名人/編輯推薦

【專文導讀】鄭石岩(心理學家)

【專業推薦】許書揚(經緯智庫暨保聖那臺灣分公司總經理)
黑立言(大中華地區卡內基訓練執行長)

【國外專業推薦】

各有專精的學生及年輕專業菁英都該拜讀《7個基本功,夢想工作找上你》這本書。無論你是否明白自己夢寐以求的工作是什麼、是否踏上實現夢想之路……,彼特.李伯曼的故事和忠告能為你指點迷津。
──馬里蘭大學巴爾的摩郡校區校長 費里曼.赫拉伯斯基(Freeman A. Hrabowski III)

彼特.李伯曼簡明扼要地步步引導你踏上探索之旅,了解什麼是可能的、實際的與無可限量的未來。
──高點大學校長暨豐收麵包公司總裁 尼杜.庫比恩(Nido Qubein)

我真希望初踏入社會時就能讀到這本書,大幅拓展我的思考與可能性。此書處處可見絕妙點子,當我的兒女們準備進入職場,肯定會要他們好好拜讀。我大力推薦!
──《每一天都是你的代表作》(The Fred Factor)及《上下左右》(Up, Down or Sideways)等書作者
馬克.桑布恩(Mark Sanborn)

這本書出版得正是時候,它提供你尋覓理想工作與創造贏家人生的祕訣!
──管理諮詢顧問 沃爾夫.林克(Wolf J. Rinke)

在這本情節緊湊、知識含量高的書中,處處可見絕妙點子,你可以現學現賣,並且比其他人更快就找到一份工作、加薪與升官。這些經過驗證的好點子,肯定能為你省下大把時間與鈔票。
──《創造超級成就》(Maximum Achievement)作者 布萊恩.崔西(Brian Tracy)

好工作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你得自己努力找到,這本書是你最好的工具。
──美國職籃華盛頓巫師隊、美國女子職籃華盛頓神祕者隊與威瑞森體育中心老闆
泰德.里昂希斯(Ted Leonsis),

彼特.李伯曼就像是謀職領域的麥可.喬丹!他的著作將可幫助你找到心目中理想的工作,而且讓你一生的職涯都立於顛峰之境。
──美國職業籃球協會副總裁 傑利.墨菲(Jerry Murphy)

【專業推薦】

年輕人在找工作之前,好好研讀《7個基本功,夢想工作找上你》這本書,拿來當做找工作和發展職涯的敲門磚,容易胸有成竹,得心應手,找到就業的金脈。
──鄭石岩(心理學家)

我認為《7個基本功,夢想工作找上你》這本書所推薦的新穎、富創意的求職方法,能幫助求職者在眾多競爭者中勝出、贏得企業的青睞。
──許書揚(經緯智庫暨保聖那台灣分公司總經理)

作者在《7個基本功,夢想工作找上你》一書中,教導示範如何去布建人脈網,這對臺灣求職者頗有啟發性。
──臧聲遠(《Career雜誌》總編輯)

創意求職,主動出擊 許書揚

幾年前,我曾經收到一封十分特別的履歷表。那天早上一進辦公室,看見一封信擺在我桌上,那是一封限時掛號寄送過來的履歷表。我當下對這位求職者印象深刻,畢竟在網路時代,大部分投遞履歷都是以電子郵件進行,然而這位朋友卻是用傳統紙本、郵寄形式求職,我對他很好奇,於是,我邀請這位求職者前來面試,並詢問他選擇以掛號方式遞送履歷表的原因。
他回答:「總經理一天之中想必會收到很多E-mail,因此若用E-mail投遞履歷很容易石沉大海。然而,利用限時掛號卻可以確保我的履歷表能送到總經理面前。我認為花幾十塊錢能讓總經理看見我的履歷,如此作法的投資報酬率是相當高的。」

讀完《7個基本功,夢想工作找上你》這本書又喚起我對那封限時掛號履歷表的回憶,因為書中也提到許多令人耳目一新、跳脫傳統形式的求職技巧,而這些嶄新的技巧都是在傳統求職書中不曾出現過的。本書作者彼特‧李伯曼(Pete Leibman)提出許多突破傳統求職思維的觀念,對求職應該抱持的態度、該積極採取的行動、履歷表的撰寫、面試的注意事項等,都提出具前瞻性、鉅細靡遺的建議。除此之外,更提出十項富創意的自我行銷策略,盼能帶領讀者一步一步走向求職的坦途,讓夢想工作找上門。

那十項自我行銷策略令我印象十分深刻,作者認為在求職之前,務必「確保你本尊、書面與電子版的介紹看上去都呈現最佳狀態」,要精心準備讓自己各方面都出類拔萃。在履歷表方面,作者強調要撰寫出「強調成果」而非聚焦於責任的履歷表;在面試層面,他點出該如何使用微笑、眼神、握手都等肢體語言展現求職者的自信和專業。而其中最為特別的是,作者鼓勵讀者善用威力強大的網路行銷,推薦使用世界上第一大職業社群網站LinkedIn以強化職場人脈、研究產業趨勢、協助求職者的職涯發展扶搖直上。

此外,他更提出創意十足的行銷手法,亦即打造一個以自己的姓名註冊網域名稱的專屬網站。的確,當求才企業在網路上搜尋你的名字時,這個小小的投資,能讓企業看到你的個人專業網站、正面評價,藉以提供你另一個嶄露頭角的機會
在求職競爭激烈的年代,求職思維和方式不能再死守傳統。因此,我認為此書所推薦的新穎、富創意的求職方法,能幫助求職者在眾多競爭者中勝出、贏得企業的青睞;同時,此書也貼心提醒並具體指導求職者該如何採取更主動、積極的態度去建立人脈、尋找貴人。

若求職者能夠多花點心思、打造出專屬個人、別出心裁、有創意的求職方法,便能讓企業感受到求職者的用心,如此才是讓夢想工作找上門的致勝之道!期盼透過《7個基本功,夢想工作找上你》這本書的經驗分享,能讓更多求職者得到新的求職方法和靈感,讓他們的職涯發展能一飛沖天!
(本文作者為經緯智庫暨保聖那臺灣分公司總經理)

布建人脈,找好工作 臧聲遠

在我從事就業輔導的過程中,常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有些學經歷俱優的人,求職之路走得很坎坷;有些學經歷普通的人,卻是一路順遂。這當中的關鍵,就在於「求職技巧」。
任何技能都需要學習,求職也不例外。以履歷表來說,絕大多數求職者都採取「編年體」,有如流水帳般按照時間順序,記錄自己從求學到就業的每一條經歷。正如本書作者彼特‧李伯曼所指出的,這種履歷表的說服力很低,雇主要看的是「成果導向」的履歷,而且能將這些成果用「量化」方式呈現,一語道出履歷撰寫的精髓。

其次是求職管道的選擇。作者彼特‧李伯曼(Pete Leibman)指出,如果你只會看人事廣告找工作,很可能會錯過五○%到八○%的工作機會,因為許多工作是透過檯面下的人際關係牽成的,並不會出現在人事廣告中。作者在《7個基本功,夢想工作找上你》一書中,教導示範如何去布建人脈網,這對臺灣求職者頗有啟發性,因為很多人天真地相信「人力銀行萬能」,以為只要上網填履歷,就可以在家等候面試通知,殊不知真正的好工作,不見得會出現在人力網站;不論美國或臺灣,「人脈」都是不可忽視的求職管道。
( 本文作者為《Career雜誌》總編輯)

前言
我的故事,你非讀不可

絕不要在攻頂前就先丈量山的高度。唯有登上泰山才能小天下
──達格.哈瑪紹(Dag Hammarskjold,聯合國前秘書長暨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一九八九年一月三十一日,麥迪遜廣場花園(Madison Square Garden)。再過六分鐘,紐約尼克隊大戰印第安那溜馬隊即將開始
一顆球彈向我們,所以我伸手接住,順勢抬頭往上看。父親與我就站在麥迪遜廣場花園的記分板旁。在那個年代,球迷站在場邊完全沒有安全顧慮。
溜馬隊球員查克.波森(Chuck Person)高舉著雙手向我跑來,他看起好像有三公尺那麼高。我給了他這一生中最漂亮的一記胸前傳球,接到球後他順口問了一句:「嘿,小鬼,謝謝你幫我們擋下這顆球。你叫什麼名字來著?」

我笑開了,用我七歲男孩清亮、溫順的童音回答:「我叫彼特。」
查克回我一記微笑,說:「很好,彼特,這個三分球是送你的。」
他轉過身去,就地投出一記長球,當時他離籃框超過七公尺之遠。籃球應聲入網。
唰!
他再度轉向我,微微一笑、眨眨眼睛,然後後大步跑回隊伍中。人生中第一次,我對自己說,長大後我要進NBA工作。

二○○三年四月八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宿舍裡。
我嚇呆了。我是怎樣得到這個職位的?
我使盡全力找工作,就和你成為應屆畢業生時一樣努力,卻一點動靜都沒有。再過一個月我就要踏出校門了,但對往後怎樣才能謀得一職半位養活自己,卻依然毫無頭緒。這真不是我在這裡辛苦奮鬥四年後所期待的結果。
打從我有記憶以來,就深深迷上籃球。
直到我進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才發現,我可以結合對籃球的熱愛與對商業的熱情,我十分清楚自己夢寐以求的工作:進入NBA球隊做行銷。不幸的是,這個夢想看起來永遠不會成真。

這四年中,我努力維持好成績、實習時全力以赴,而且還兼差打工,靠著只付最低工資的微薄薪水勉強度日。我把大四一整年都花在看分類廣告找工作、參加校園招聘計畫,甚至還跑遍巴爾的摩與華盛頓特區的職業博覽會。然而,我就是找不到進入NBA的敲門磚,甚至連運動相關的組織都沾不上一點邊。
升上大四的那個暑假,我和華盛頓巫師隊安排了一個實習的面試機會,大好機會就在眼前,但最後巫師隊拒絕我,錄用了另一位面試者。我猜對方可能比我更夠格、資歷也更好。

現在,壓力與日俱增,周遭親朋好友、家人和朋友不斷問我畢業有何打算,這真是讓我疲於應付、一籌莫展。
有天下午,我上網收信時注意到,四天後,也就是二○○三年四月十二日星期六,美國行銷協會(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的巴爾的摩分會正打算開辦一場職業培訓營;我也注意到,特邀講者中有一位修伊.柏奇(Howe Burch),當時他是運動行銷公司斐樂(Fila)的資深高階主管。我突然靈光一閃:「嗯,反正他就在運動這一行工作。既然我試過各種方法都不見效,何不去參加這個活動,順便請他提供一些忠告呢。反正我也沒損失啊?」
我完全沒想到,這個簡單的決定會永遠改變我的一生。

六個星期後,我發現自己正與當時華盛頓巫師隊總裁蘇珊.歐麥莉(Susan O'Malley)進行一對一面試(我會在第六章中細述面談的過程)。
接下來那一星期,儘管我才二十一歲,且是業界菜鳥,巫師隊卻提供我一份參與決策的全職工作。當我聽到這個提議的那一刻,為了不想顯得太急切,還刻意停頓三秒才同意。
之後五年裡,華盛頓巫師隊實際上付錢(我得說非常優渥)讓我腦力激盪並執行策略,好讓球隊提高在主場的觀賽率。我還得做以下這些事:

■ 坐在場邊觀賽(比起我在大學時只能坐粉絲區,這算是小小的升格)。
■ 搭乘NBA球隊專機(比起我在大學時慣乘的交通方式,這算是小小的升格)。
■ 到處與政治人物、電視名人、身價百萬的執行長們交往過從(這些人花錢不眨眼的程度幾近荒謬)。
■ 比賽前在NBA球場上扣籃(還是有些白人跳得起來,好嗎?)。
■ 和某一位兩百多公分的前NBA球員握手致意。(他的手指簡直像根香蕉)。
■ 混在美國女子職籃明星球員裡比賽,包括賀絲佳(Chamique Holdsclaw)與碧爾德(Alana Beard)(儘管已經過六年了,我到現在還是上氣不接下氣)。
■ 在NBA全明星賽結束後的空檔,與球員一起參加派對(我從來沒有感覺人生這麼短過)。
■ 在華盛頓特區的威瑞森中心擁有私人辦公室(一開始我的辦公空間只有一個衣櫃大小,但最後我得到自己的辦公室!)。

雖然各種福利津貼讓人看得口水直流,但這還不是這份工作最棒的部分,更重要的是,它給我一個打造各種計畫的平台,讓其他運動迷可以美夢成真;而且,它讓我可以實現進入NBA的這個終身夢想(雖然我無法成為職業球員)。
我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工作,你也辦得到!

這本書將教你得到夢想工作的全套技巧,並打造年輕專業精英理想中的職業生涯。雖然書裡提供許多運動相關的比喻,還有我個人的生活故事,卻是你進入任何產業謀得一職半缺時的最佳藍圖。

你為何要讀這本書?

多數人的一生中,投入工作的時間大約是五百萬分鐘。沒錯,五百萬分鐘!(簡單算一下:一小時等於六十分鐘、一週工時是四十個小時、一年五十週,所以總共是四十年。)
看在一生要花這麼長時間在工作的份上,是不是值得你花點時間確定並追求自己夢想中的工作呢?如果你踏入社會後,每天張開眼就有一半時間得花在痛恨的工作上,你怎可能快樂又滿足呢?
積極爭取工作機會的重要性顯而易見、無須再多說,尤其如果你是從未投入全職工作的學生。《今日美國報》(USAToday)報導二○一○年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2010 Conference Board)所做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工作不滿的程度創下歷史新高,最不快樂的族群是二十五歲以下的員工。

話雖如此,但,怎麼會這樣?

這個嘛,一個人最後只能做一份沒有前途的工作,絕對不是因為缺乏天分,也不是因為景氣好壞。相反的,多數人的問題只是目標設的太低。他們安於自己勉強找到的第一份工作,然後就自欺欺人地相信,以後再來追夢都還來得及。
當今,全球有幾百萬名學生和年輕專業精英對職業取向(或根本是缺乏方向)滿腹牢騷與憤怒,如果你也感同身受,那你和他們站在同一邊。你或許感到失落,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你可能備感挫敗,因為別人都不停對你洗腦,要你相信能夠達成夢想根本是天方夜譚;你可能滿心沮喪,因為每件事看起來都有問題。

我也是過來人。

談起我的求職路,總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落、挫敗與沮喪。然而,在我二十多歲時,某些信念與行動幫助我兩次得到夢想中的工作(第一次是當上NBA球隊參與管理決策的幹部,現在則是創業家、演說家、職涯教練與出版作家)。
我寫這本教你如何在大學畢業後找到夢想工作的書,肯定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是,它有三大理由值得你花時間讀一讀:

1.我和你屬於同一個世代,所以完全明白你的處境。多數寫給學生和年輕專業精英的書,作者和我們都不是同一個世代。儘管他們極具智慧、也很積極,但他們成長的世界和我們天差地遠,而且他們多數人找工作的角度也與你我截然不同。

2.本書是真人真事。自己布建人脈、自我行銷、面試、找出自己的熱情與天分……上述過程都不容易。在成功之前,我也曾苦苦掙扎。我不是天之驕子,沒有與生俱來的謀職或圓夢能力;因為前途未卜,我得憑一己之力在嘗試與錯誤的過程中,想出解決之道。你可能覺得更快、更不費力地找到夢想工作是不可能的任務,然而我寫這本書,就是要教你如何做到。

這本書所列舉的策略並不是我從教科書裡抄來的概念、不是我在怪獸人力網(Monster)所讀到的研究調查,也不是我參加研討會所聽來的結論。書裡的每一個故事都是第一手經驗。這本書也特別收錄了十位年輕專業精英的成功故事,他們最近都找到夢寐以求的工作(有些雇主名不見經傳,有些則是鼎鼎大名,如:微軟、國務院與為美國而教〔Teach For America〕),誰還會有興趣去翻其他無聊又沒用的教科書呢?

3.這本書是一張包羅萬象又鉅細靡遺的藍圖。我假設,你讀完這本書後就不會再翻閱其他二十七本,而這就是本書的目的。寫履歷有問題嗎?答案在這本書裡;面試有什麼困難嗎?答案在這本書裡;打造人脈卻沒有方法嗎?答案在這本書裡;不知道怎麼善用職業社群網站LinkedIn嗎?答案在這本書裡;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嗎?嗯,雖然結果操之在你,但這本書可以幫你找到答案。明白了吧……

當你即將讀完這本書,從中得到的成功與快樂將是當初我踏上求職之路的十倍。我花了幾千個小時研究個案、求職函件,再加上自我反省,然後將最棒的幾堂課融進高度整合的架構中,讓你可以輕而易舉地按圖索驥,現在就改變你的職涯。

找到夢想工作──易如反掌

多數人完全誤解工作和生活的意義,不是「埋頭苦幹」在某個你恨之入骨的工作,只求餬口就好。生活的意義是盡全力追求夢想!你若想得到夢想中的工作,只需要按順序完成六大步驟:行動、確定、改造、計畫、檢視並執行。這六大步驟收錄在第一部分。(當你得到夢寐以求的工作後,接下來的第七步驟,則是幫助你打造自己理想的職業)

如果你找不到夢想的工作,有六種可能:

1.你根本還沒有開始找。第一章〈多數的求職建言都是錯的)和第二章〈行動〉,將顛覆你找工作的方式,並幫你踏上尋找夢想工作的旅程。
2.你缺乏焦點與承諾。第三章〈確定〉幫助你從大處思考,然後決定自己想要的夢想工作。
3.你不懂得表現自己,或者你不知道自己在別人眼裡是什麼樣子。第四章 〈改造〉將告訴你,如何讓自己在外表、在紙本裡以及網路上看起來身價不凡。
4.你沒有制定策略,或是定了爛策略。第五章〈計畫〉將幫助你設計一個滴水不漏的計畫,讓你無論想在哪個產業工作,都會以最快速度被聘用。
5.你用錯方法找工作。第六章〈檢視〉會教你四種最棒的求職法,好讓你可以花比預期更少的力氣得到工作。
6.你不知道如何搞定一切。第七章〈執行〉會教你如何在任何一場面試都得分。

專業──讓你的職業生涯一飛沖天

不過,得到夢想中的工作不是最終目的。本書的第二部分會教你,踏出校門後打造自己理想工作的第七個步驟:〈專業〉。你若想做到專業至上,就得了解我的五大事業成功祕訣:信念、卓越、表現、關係與私人生活。這五大祕訣組成本書的第二部分。
人生的目標不應該是得到夢想中的工作,然後就盡一切努力「保住它」。每當有作者寫出「保住飯碗」這種書,都會讓我很抓狂。拜託,各位,我們真的只能把門檻壓得這麼低,苟延殘喘只求不被開除嗎?你的目標應該是釋放全身的潛力,盡一切努力。這本書的第二部分會幫你做到這一點。

■ 第八章〈信念〉將告訴你,如何打造職場贏家心態。
■ 第九章〈卓越〉將告訴你,如何打造無懈可擊的好名聲。
■ 第十章〈表現〉將告訴你,如何為雇主打造開創性的創新成果。
■ 第十一章〈關係〉將告訴你,如何在組織內、外建立起堅如磐石的專業關係。
■ 第十二章〈私人生活〉將告訴你,如何好好過下班後的生活,並且讓你在工作中更能游刃有餘。

如果你興起創業企圖,我也會紅利大放送一篇討論這個主題的章節。第十三章〈創業〉將告訴你,如果你夢想著有朝一日能開創自己的事業,你該怎麼做。

現在正是有史以來爭取夢想工作的最佳時機

你可能不相信,但這本書將告訴你,不管你想做什麼,為何現在正是有史以來的最佳時機。當我還是一名大學生,根本就找不到一套包羅萬象又鉅細靡遺的架構,告訴我如何快速進入組織並且一路扶搖直上,我得憑一己之力在嘗試與錯誤中想出解決之道。這對你來說正是福音。

這本書不會拿成千上百個隨意想到的點子轟炸你,讓你疲於應付、漫無頭緒;相反的,這本書有一套系統的、經得起考驗的過程,你可以按部就班跟著做,打造出自己夢想中的工作。此外,當我還在念書時,社群網站根本還沒個影子,讓我的求職之路比你的更顯難行。幸虧有網路,現在,形塑個人品牌,把自己打造成身價很高的求職者銷,並與位高權重、足以左右聘雇決定的大人物連結,都比以前容易得多。這本書還會告訴你,許多有創意卻鮮為人知的祕密,讓你能夠發揮創意的線上工具,例如LinkedIn。

即使我在二十多歲就獲得夢想中的工作,但一路走來絕對算得上跌跌撞撞。我寫下這本書是因為我希望你的求職之路比我順遂得多。我打從靈魂深處相信,如果你善用本書所討論到的各種策略,一定可以進入(而且快速晉升)任何組織、任何產業、任何經濟體。

你準備好要全力爭取夢想中的工作,並讓你的職業生涯一飛沖天嗎?讓我們開始吧……

【專文導讀】
找到就業的金脈 鄭石岩

能覓得一個夢寐以求的工作,是人生很快樂幸福的事。你喜歡它,有信心做好它,從而施展抱負,開展潛能。這能讓你有成就感,有意義和價值。不過夢想中的工作,不是躺在那裡等著你去做,也不是你好運氣碰上它。它是你有了熱情、參與和行動力,從做中學習,從而拓展眼光、創意和執行力。

這本書是作者彼特‧李伯曼( Pete Leibman )的現身說法,要告訴年輕人怎麼開展有活力的工作生涯,走出成就感的人生路。他在大學時發現,自己可以結合對籃球的熱愛和對商業的熱情,進入NBA球隊做行銷,經過多方面的嘗試努力,歷經一次又一次的失落、挫敗和沮喪,終於在大學畢業時當上NBA球隊管理決策的幹部。現在他才三十來歲,則是創業家、演說家、職涯教練與出版作家。於是他把自己的心得和經驗,以及十位年輕專業精英成功的故事,寫成七個基本功夫,來與現代年輕人分享。由於時代背景相似,年齡接近,所說的又是言之有物,我相信對時下年輕人會有很大的幫助。它讀起來容易同理,不像讀偉人傳記或大企業家自傳,那麼讓人感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這本《7個基本功,夢想工作找上你》一書很適合年輕人在求職就業前閱讀,好為自己做好心理準備。

最近(二○一二年十二月)的統計,臺灣青年失業率是12.6%,遠高於全國一般人平均失業率的4.18%。這表示年輕人在就業市場上,存在著某些障礙。除了進出口變化、景氣波動等因素外,年輕人對找工作的認知、心理準備和投入職場的動機,都會影響就業率。甚而還有許多人是尼特族(NEET),既不就業不在學,也沒有參與任何就業訓練,而賦閒在家,讓父母撫養。這樣高不成低不就,沒有動機工作,生活動不起來的人,真是大有人在。

於是,我把《7個基本功,夢想工作找上你》這本書推薦給年輕人,要從務實開始,在工作中看出新機和希望,在做中學裡發現創意,走出成功的生涯路,好好體驗書中求職和發展的步驟,揣摩所記述的成功祕訣,然後踏實的行動。就像你想當個游泳好手,就得跳到泳池裡學習一樣,你會對作者所說的事和自我訓練的方法,有著會心的體驗和豐收。

書中作者所談的成功經驗,很實際又有創意。你別小看做對了一個小抉擇,或完成了一個小嘗試,乍看效果不起眼。但它所帶來的影響力和信心,以及待人接物的巧智慧心,都從中發展開來,形成你職場上的真正實力。

我在閱讀這本書時,心中不免起了共鳴。回想自己高中時半工半讀,做水果小批發,每天為了趕得及上課,用盡心思說服顧客,建立了配售的方式,直接把貨送到顧客的店裡,減少在批發市場裡等待顧客來買,耽誤了上學時間。這件事經過鍥而不捨地接洽,終於談妥,不只我受益,水果店提早到貨也受益。加上我注意品質,訂貨的人也增加,我的生意好了起來,還雇了一位長輩幫忙我運送,自己當起小老闆來。後來,我把生意延伸到台北中央市場,開始做起大批發的生意。我完全能體會作者所說的熱心和動腦筋,以及在實境中找創意,是開展前途的妙方。

現在我是一位心理學家,持續作了四十多年的心理晤談實務。我也曾在政府機關擔任過多年的主管,更參與臺灣科技之父李國鼎先生的工作團隊十餘年。我見過工作上表現卓越的人,知曉他們崛起的故事和行事風采。此外在心理晤談中,也接觸到退卻沮喪的挫敗者,明白他們的消極思考和負向情緒,所造成的惡果。我很能欣賞本書的啟發性,也了解它對年輕人發展生涯扮演著職場教練的角色。

年輕人在找工作之前,好好研讀《7個基本功,夢想工作找上你》這本書,拿來當做找工作和發展職涯的敲門磚,容易胸有成竹,得心應手,找到就業的金脈。
(本文作者為心理學家)

目次

7個基本功,夢想工作找上你
──隨便找個飯碗,不如瞄準夢想工作

專文導讀 找到就業的金脈 鄭石岩
推薦文 創業求職,主動出擊 許書揚
推薦文 布建人脈,找好工作 臧聲遠

致謝

前言 我的故事,你非讀不可
第一部找到夢想工作的7個步驟
1.多數的求職建言都是錯的
2.行動(步驟1):邁開你的第一步
3.確定(步驟2):找出自己喜歡的工作
4.改造(步驟3):讓自己看起來身價不凡
5.計畫(步驟4):讓你快速被錄用
6.檢視(步驟5):掌握求職策略
7.執行(步驟6):學會面試必勝訣竅

第二部 專業(步驟7)
職業生涯一飛沖天的5個秘訣
8.信念(秘訣1):打造職場贏家心態
9.卓越(秘訣2):打造職場好名聲
10.表現(秘訣3):打造開創性的創新成果
11.關係(秘訣4):建立堅固的專業關係
12.私人生活(秘訣5):過好下班後的生活
13.創業吧!

書摘/試閱

2
行動(步驟1):邁開你的第一步

「信念就是,即使看不盡整個階梯,卻仍邁出第一步。」
──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民權運動領袖)

嘗過人情冷暖,才知工作難得

我飛也似地從學校一路狂奔回家,想告訴我爸:我開心地過完花園市高一生活後,獲邀與校隊一起參加龐帝亞克營(Camp Pontiac)。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因為馬丁教練很少邀請升上二年級的學生和校隊一起對打。

當龐帝亞克營終於展開,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和新隊友們打成一片。在人生那個階段,藍球是我的第一優先,所以我超想帶給大家完美的第一印象。
當我們全隊抵達龐帝亞克營不久後,就展開第一場球賽。我不記得那場球賽的細節,但卻忘不了事後發生的一切。

當時教練與我們大家一起坐在樹下。戶外氣溫高達攝氏三十七度,所以我們全都躲到樹蔭下乘涼。由於實在太熱了,我和大部分學生一樣把上衣脫掉。突然間,有個隊友盯著我好一會,然後歇斯底里地笑了起來。我一頭霧水,因為當時並沒有人講了什麼好笑的事。然後他指著我:「大家看李伯曼,他又乾又扁,幾乎連心跳都看得到了!」
馬上有幾個人接腔:「欸,對耶!」、「欸,你看他!」然後我就知道這回逃不過所有隊友的嘲笑了,連教練都參一腳。

我低頭邊看自己的胸部邊想:「哇,我從來沒注意到這一點耶,你們真的可以看到我的心臟在跳動。」可是我才不想讓他們得逞,所以我回嘴;「你們都瘋了,我不知道你們在說什麼。」
那時,我身高一百七十八公分、體重才五十五公斤,所以我知道自己看來一點也沒有希臘眾神的威風模樣,但我也從不知道自己在別人眼裡有多麼弱不禁風。那感覺就像同儕對我的男子氣概打了個問號,對一個年僅十五歲的害羞男孩來說,那口氣無論如何吞不下去。

那天晚上,當我找到獨處的機會,我走進浴室,脫掉上衣,定睛看著鏡中的自己。我討厭眼前的身影。但我只為自己傷心幾分鐘,然後明白自己只有兩個選擇:什麼也不做或是嘗試改變。當下我發誓,以後再也不讓別人有機會取笑我的身體。

等到下一個星期我回家後,馬上加入一個社區俱樂部。我完全搞不清楚怎麼使用器材或舉重設備,所以我請老朋友約翰幫我,他曾在歐洲打過職業籃球。約翰第一次帶我到舉重室時,我連舉起二十公斤的槓鈴都十分吃力。如果你也不太明白二十公斤有多重,那我打個比方好了,我的奶奶八十九歲了,她舉二十公斤可以面不改色,一滴汗也不流。不多說,我的第一次舉重經驗談不上輕鬆愜意,更別說是令人印象深刻了。然而,我吃了秤砣鐵了心想要改善體能,再也不想讓讓龐帝亞克營事件重演。

所以我持之以恆。慢慢地,我進步了。幾個月過去後,我稍微變得比較強壯,也因此多了一點信心。
很快地又到了下一個夏季,有天我與久違半年的約翰一起打球,中場休息時間,我們圍坐著聊天,當時我光著上半身。他突然沒來由地盯著我看,然後笑了起來。我腦中馬上閃過去年夏天那樁糗事,不過約翰說出來的話和當時隊友可是天差地遠:「李伯曼,你偷吃類固醇之類的玩意兒嗎?你的胸肌也太大了吧?」

我低頭看看自己的胸部,卻再也看不到心臟部位的皮膚顫動。我回他:「沒啦,我只是每天到健身房報到。」顯然,去年一整年我花在舉重室的所有時數都值回票價了。(為免你在心裡嘀咕,我保證沒有幹過不該做的事。)當我回想自己的身體被眾人嘲笑的光景,這才體會到當初那筆經驗所帶來的意義。如果我不曾被那名隊友在大庭廣眾下取笑,絕不可能奮發鍛鍊身體。

慘痛的經驗反而成為我追求美好人生的動力。今天,我身高一百八十五公分、體重八十四公斤、體脂肪率不到一○%。雖然不至於被誤認為橄欖球後衛,而且偶爾還會被稱為瘦皮猴(我得聲明,我討厭這個叫法)。但全身上下該有肌肉的、一處也沒少。當我還是青少年時,我甚至不知道這些部位可以長肌肉。那次丟臉到家的事件,最終反而幫我培養出更強的自信與對健身的熱情,甚至讓我能夠幫助別人改變自己的身體與生活。

李伯曼生活感言:
就算你今天的處境不佳,不代表你明天仍會身陷泥淖。

我知道,人生中那些最痛苦的時刻或階段,其實是蒙著面紗的祝福,因為它們讓我如此不舒服,反而激勵了我採取實際行動。為了長遠改變,短痛無可避免。

因為我知道,會翻閱求職書的人並不是為了找樂子,所以我與你分享這個故事。而我也假設,你之所以會挑中這本書,是因為你的生活有某一種「難言之隱」。或許你剛從學校畢業,找不到第一份像樣的工作;或許你正在悶得要命的工作中,苦熬所謂的青年危機;也可能是你莫名其妙被裁員了。
 
請張臂擁抱痛苦,並將它轉化成燃原的星星之火。痛苦是進步最好的動力。

別再找藉口了

二○一○年的某一天,我看到一則新聞,一名二十一歲的大學畢業生抱怨「時機有夠爛,工作有夠難找」。可是,他完全沒有提到曾付出過什麼努力爭取工作,也沒說明自己正嘗試著扭轉局面。他每天花幾個小時認真找工作?過去半年來,他參加過幾場網羅專業精英的活動?他徵詢過多少人的意見?他花了多少時間經營LinkedIn或其他線上人脈的管道?他認真讀過幾本書、造訪過部落格或利用其他的資源,以全力確保自己看起來專業十足?

贏家不抱怨,衰家不會贏。
你若想得到夢寐以求的工作(或達成任何目標),必須百分之百當責促成結果。如果你不滿意現在做的這份工作,只有兩條路可走(好比當年龐帝亞克營的隊友嘲笑我的弱雞身材):什麼也不做或是嘗試改變。既然你已經開始翻閱這本書,我知道你屬於後者,所以我很快地直接跳到重點。沒有救兵會憑空而降,把你從靜如死水的人力市場中拉出來,然後雙手奉上一個裝著夢想工作的禮物籃。你是自己唯一的依靠。

你還不需要知道夢想工作是什麼、不需要知道怎樣可以找到它,甚至不需要百分百相信你能夠得到夢想工作。你只需要願意馬上展開行動,負責引領你的職涯直達你想到的目的地。一路上,我們得擊碎阻止你展開行動的五大常見藉口。

藉口1:景氣差
你已經被各種證明景氣不佳的數據疲勞轟炸了,不需要我多此一舉。媒體報導早已看到膩了,所以我只想說:

上勞工統計局網站,看看近五十年的全國失業率走勢,你會看到,這個百分比本來就是忽高忽低,高峰區間大概是上衝八%至一○%(這是二○一一年的情況)、低點區間則是跌落二%至四%。那未來幾年會怎樣?誰知道啊?

更重要的是,誰管它啊?有個問題再明顯不過,但許多人都沒放在心上:你打算找幾份工作?

當然是一份啊!不是一百份、不是二十五份,甚至不是三份。你只需要一份工作。不多也不少。

不管你怎麼說,因為當今景氣不好,所以你有正當理由擔心找不到夢想工作,這無法說服我。我曾把這種理念分享給一位前輩,他曾鼓勵我,為了避免得罪人,應該別太堅守立場,但我才不會讓步。唯有當你認為景氣不好是個問題,它才真的是個問題。別擔心失業率,也別被媒體洗腦變得畏首畏尾。我大四時,失業率衝上十年來的最高點,卻還是不能阻止我找到夢寐以求的工作。

李伯曼生活課
別管景氣如何,反正你只需要一份工作。

藉口二:年紀太輕或缺乏經驗
你小時候擺攤賣檸檬汁嗎?我們兄弟倆小時候每年夏天都會擺攤賣檸檬汁好賺點零用錢。我們住在紐約的長島郊區,時間到了就在住家附近的街角擺好桌椅,經過的路人都會停下來買。

他們是因為口渴,非得在那個當口停下來喝上一杯不可嗎?當然不是!正好相反,他們是為了別的原因停下腳步,我把它稱為檸檬汁小攤法則,指的是長者喜歡幫助有野心、有熱情的年輕人。九歲的我在叫賣檸檬汁的過程中發現,這是再真實不過的事了。當我在二十一歲即將踏出校門,四處尋找機會進入職業體壇、二十六歲轉換跑道、二十七歲自立創業時,這道理亦然。

熱情會傳染,而真實的目標會鼓舞人心。當我們兄弟倆站在檸檬汁攤位前,我們會揮手示意每位路過的司機停下來,這份熱情足以激起他們出手相助的意願。

同樣的,多數資深主管出於英雄惜英雄的心態,喜歡幹勁十足的年輕小夥子。當資深主管盯著你看(假設你展現出贏家姿態)時,其實他們看到的是二十、三十,甚至四十年前的自己。他們想起當年辛苦打拚的過程,也想起在別人幫助過他起步。千萬別犯下認知的錯誤,以為別人都不願意幫助你,當你用合宜的方式接觸他人,將會驚喜地發現,他們都願意幫助你,就像當年我畢業前求職的際遇一樣。你的年輕就是天大的本錢,善用它毋需感到罪惡。十年或二十年後,當你成為成功的資深主管,可以再將這份福報傳給下一個年輕人。

李伯曼生活課:
對你的職業生涯來說,年輕不是阻礙,
而是莫大的優勢,記住檸檬汁小攤法則。

如果你已經大學畢業,還是可以從檸檬汁小攤法則獲得好處,雖然比起學生時代,不那麼容易得到職涯建言與支持。求職過程中,樂觀心態至關重要,而且是少數幾個足以克服履歷不夠好看的特質。如果你備感挫敗與沮喪,而且還將這種情緒對外傳送,請馬上停止!在激發別人幫助你之前,你得先讓自己動起來。充滿熱忱的態度將讓你保持樂觀與彈性。

藉口3:家世或證照
正如我在前面所提到,我曾在大三結束,時到華盛頓巫師隊應徵一個實習生的職位,最後沒有成功。當我聽到這個結果,一開始先告訴自己,那是我不夠優秀,所以與這個職位無緣。當時我假設,整個組織都是長春藤盟校裡學業成績四點以上的精英。每支NBA球隊每個星期都會收到幾百封履歷表,它肯定只挑最聰明、最夠格的候選人。對吧?

差了十萬八千里。

後來我正式進入巫師隊才知道,組織裡的許多員工,來自許多我聽都沒聽過的社區學校或大學,而有些最資深的高階主管甚至根本沒上過大學。這支球隊的大半員工都是因為積極態度或個性獲得青睞,或是因為他們深諳求職技巧。他們得到這份工作絕不是因為有著強硬的後台。此外,公司裡的男男女女年紀、種族與背景都大不相同,這意味著雇主十分重視多元性。

讓我來踢爆內幕吧。雇主會聘用他們知道、喜歡而且信任的候選人,或是經由他們知道、喜歡而且信任的熟人所背書的候選人。因此,最符合資格的的人反而不是他們會雇用的對象。證照的用處被高估,而軟實力與背書效力則被低估了。當你還是學生或年輕專業精英時,這一點尤其真實。

李伯曼生活感言:
資格最好的人不一定會被雇用,
有些底子不如你硬的人反而拿走了你的夢想工作。

如果你還是個學生,上述說法不是要給你一個藉口,讓你不再努力得高分、投入實習經驗,並積極進取。學業成績拿四點以上的哈佛高材生找工作,是不是會比只拿二.一點以上的社區學校畢業生容易?那還用說。我的重點是:不要動不動就說你的後台不夠硬、證照沒半張,所以進不了像樣的公司或產業;你主修什麼學科也完全不重要,因為好雇主對你的技能和人格特質更感興趣,文憑則是其次。

藉口4:時間
如果你老想著沒時間追求自己的夢想工作,那麼請照著我的話去做。找一整個星期(也就是星期一上午到星期天晚上),詳細記錄你如何利用每一分鐘。如果你和大多數人過著一樣的生活,那可能就是每天花十五到二十個小時(有些人甚至還更高),做些沒什麼用的事情,像是看電視、打電玩,或是在家裡晃來晃去啥事也沒做。如果你好好利用時間,從現在起,你會有大把時間追尋夢想中的工作。

藉口5:恐懼
你在怕什麼?怕別人拒絕嗎?害怕無法成功?還是害怕未知?

你知道嗎?所有曾經追求過夢想的人,一開始也怕得要命!我在念書時,每次參加聯誼活動前都緊張得不知如何是好,但無論如何我還是去了;二○○九年投入創業時也是皮皮剉,但最終仍是咬牙跟它拚了。放手去做才會讓每件事變得更容易。恐懼很正常,卻不是拒絕嘗試的正當理由。當你摩拳擦掌想幹一番大事業,冥冥中會有徵兆出現,如果你完全不害怕,那就是目標定得不夠高。放手去做就是了,採取行動就能驅散恐懼。你以前其實也經歷過這種全然陌生的情況,好比是離家上大學。再來一次也沒問題的。

有人懷疑是一定的,把他們當成前進的動力

每當你試著做一番大事業或第一次嘗試做某件事,人們都會懷疑你在幹什麼。這沒有什麼好驚訝的。每當多數人設定過低的生活目標,就會出現這個副作用。更具體地說,人們質疑你根本不可能追夢成功,有五個原因:

1.他們自認為在幫助你。通常是親朋好友才會這樣想。當我還在念書時,其中一個家人就告訴我,在考慮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時,應該「更實際一點」。雖然這句話十分擾人,但我知道她立意良善。她覺得自己正在幫我一個忙,好讓我不會因期望得太高,最後又跌得太深(因為她認為我會失敗)。

2.他們不相信你正在嘗試的事,他們做得到。另一個會懷疑你的原因是,他們不相信,你正在做的事他們自己辦得到,因為他們若不是試過後放棄,就是他們根本沒有試過。幾年前,我和一群專業的演說家共進午餐,他們都是比我資深的長者。其間我分享自已打算出書的夢想,隨即所有人都開始說起自己不得其門而入的經歷,有一些人還暗示我,「在職涯這個階段」出書是癡人說夢。我得強調:我正和一群勵志演說家共進午餐。這些人應該是要鼓勵別人把握人生,但他們卻一個勁地潑我冷水!然而,最終我美夢成真,這一點實在是很諷刺,也很滑稽。無論如何,我想說的是:多數人(甚至是勵志演說家)都讓生活主宰他們的夢想了。絕對不要讓任何人的失敗、不安或缺乏信念,左右你去相信,自己的夢想是可能的。

3.你邁向成功的腳步比他們快。其他人質疑你的原因是他們自己犯了一個大錯:以為別人不可能比他們更早一步到達目的地。當我大四時,曾和一位全國美式足球聯盟的資深高階主管分享我想進入職業體壇的夢想。他自己在大學畢業後無法立即在體壇謀得一職半缺,所以他告訴我,這是不可能的任務。然後他建議我,應該先進入別的行業累績五年到十年的工作經驗,然後再回頭來找體壇的工作。(這是當年我涉世未深所得到的眾多可怕建言之一。)

4.他們不喜歡你的夢想。不要指望你的親朋好友為你的眼光喝采。我是不曉得你的情況啦,我只能說,當你已經是個成年人,就是該自己做決定的時候了。不快樂有各種原因,最大的一項就是埋葬自己的夢想,而好讓別人開心。只要你的夢想不會傷害自己或別人,那麼你就應該全力以赴。

5.有些人就是不想看到你成功。這就是所謂的「憤世者」。沒錯,這聽起來是很討厭,但千真萬確。有些人誤以為,老天給的快樂或成功有一定額度,因此,他們覺得,如果你成功又快樂,不知何故就是會剝奪別人的機會,他們會因此不成功、不快樂。事實上,每個人若願意投入必需的精神與力氣,他們可以無止境地追求幸福、成功。

我要傳達的完整訊息是:不要期待每個人都會毫無條件地支持你追求夢想,相反的,當你遇到一個懷疑論者,把他們的疑問或批評當成進步的動力。在某種程度上,我得到第一份夢想工作(成為NBA主管)與第二份夢想工作(成為出版作者),正是因為別人質疑我,而不是「儘管」別人質疑我。我將這些質疑化為點燃信念的火種,立志要成功。懷疑論者讓我更想要成功,而且他們正好提供我一個奮戰的「假想敵」。這些挑戰解放我的競爭意識與打勝仗的欲望。我在年紀輕輕時就學到,你最終能夠成功,和別人怎麼看待你的夢想毫無關係;你最終之所以成功或失敗,完全在於能夠回應恐懼、認定一切操之在己,而且隨後能夠採取行動,努力讓夢想成真。

李伯曼生活感言:
每當有人懷疑你的夢想,他事實上是在幫你一個大忙。

求職心法答客問

以下回答求職者打算開始找工作前常見的問題。

Q:我還在念書,但想早一步知道,現在能先為畢業時找到夢想工作做些什麼?

首先,一般來說就是保持學業成績都在三點以上,因為雇主會依據學業成績假設你的工作熱忱和能力。(你當然還是可以戰勝低學業成績的問題,但是為什麼要讓這個過程比需要的還辛苦呢?)除了認真念書外,還要盡可能地累積經驗,可能包括領導經驗、志願服務經驗、實習經驗,或是旅行、出國念書經驗等;你還應該優先建立和教授、學長姐、校內的就業指導中心與其他校內、外熟人的各種關係。

Q:我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是不是該去拿個碩士學位呢?

雖然我倡導教育不遺餘力,但我卻認為躲進研究所「把事情想通」,或先避避不景氣,是種錯誤的做法(幾年前我幾乎就這麼做了)。我身邊有很多朋友在大學畢業後直升研究所,最後卻都落個學非致用的下場,而且辛苦熬了幾年之後還在繳學貸。你投資在念研究所的時間與金錢都相當可觀,所以,如果你真的要這麼做,最好是拿得出有力的證據,說明碩士學位真的有利於你正在追尋的職涯之路。

Q問:我已進入職場,但快要受不了這份工作了!如果我辭職不幹,好全神貫注找下一份工作,這樣會有什麼問題嗎?

我真心鼓勵你堅持下去。人力市場對沒有工作在身的應徵者絕對存有偏見,況且,當你在騎驢找馬時,擁有穩定的收入是件好事。假設你待下來了,以下有三個建議:

■ 完全把求職準備功夫和當前的工作切割開來。你的雇主有權利和能力監控你的電子郵件與線上活動。當你與潛在雇主聯絡、和人際網絡接觸的時候,請使用私人電子郵件地址、自家住址、私人手機號碼等資料。

■ 公開求職意圖時要小心。你得留意自己告訴哪些人找工作的事,也得小心在網路上張貼了什麼內容。最好只透露消息給親朋好友以及你真心相信的同事。特別要慎選同事,因為大家工作時都喜歡聊八卦,而且某某員工想離職的流言傳得特別快。

■ 繼續為現有的工作盡最大努力。你被東家炒魷魚,無助於得到一份新工作,所以千萬別做任何會讓雇主盯上你的傻事。

Q問:我失業了,求才企業會拿這一點找我麻煩嗎?再者,我能做些什麼讓自己更有銷路?
企業通常不會承認這一點,而且人力市場對沒有工作在身的應徵者絕對存有偏見,儘管這實在不公平。但你失業得越久,你所具備的價值就越低,因為其中的意涵是:「如果這個人這麼優秀,為什麼沒有半家公司想要用他?」不管在什麼場合(私人聚會或專業人士聚會),通常人們開口問的前幾個問題中,一定會有一句「那麼,你在哪裡高就?」沒有哪一個回應比「這個嘛,我在家裡蹲。」更糟了,說自己是動物標本剝製師甚至還好一點;面試時,求才企業得知你失業,他們會問的前幾個問題中,一定會有一句「那麼,你在失業期間都忙些什麼?」沒有哪個回答比「我都在忙著找工作」更糟了,「每季固定收看『我要活下去』(Survivor)」可能還好一點。

無論你為何失業,請撥出一些時間加入與你擅長領域或組織相關的知名專業協會,也試著找到一家與你的職務相關,可以發揮所長的機構。例如,如果你正在找業務或行銷工作,試著先找一家你可以幫忙行銷或籌款的機構。這麼一來,當別人問起你在忙些什麼時,就能從容回答:「我邊考慮換工作,邊幫忙某家非營利組織籌款。」另一個做法是報名參加社區學校或圖書館所舉辦的專業發展課程,可以藉此提升與職務相關的技能或專業知識。

現在就開始

每當別人問起我的工作,現在我會回答:「幫助年輕專業精英找到他們夢想中的工作。」不管男女老少,幾乎都會驚呼:「哇,真希望學生時代就認識你。」

轉換跑道永遠不嫌遲,但追夢最好的時機卻是現在──當你還年輕有勁、渴望成功的時候。

下星期會變成下個月,然後又變成下一年,最後是無疾而終。不要自欺欺人地癡想,等未來各方面都更有餘裕才想要追夢。現在永遠是最佳時刻。

環境永遠不會完美的,所以別再等待,現在就開始吧!

約瑟夫.史佩奇亞來(Joseph Speziale)如願以償進了夢寐以求的微軟

我的求職之路始於畢業前半年。當時我放鬆享受最後這段待在南佛羅里達大學的學生生活,一邊開始思考未來往何處去、做什麼好。在我主修的資訊管理領域,有四大巨頭代表著夢幻工作:Google、蘋果、臉書與微軟。我一邊衡量各家的利弊得失,卻又不由自主地想到,對於我這麼一個不是常春藤盟校的畢業生而言,想要一畢業就進入這幾家公司,那還真是難如登天。儘管如此,我還是踏上這段旅程,想看看自己究竟有多少能耐。

我花了許多功夫研究後,下決心鎖定微軟,因為我認同它的文化與創新精神。我覺得自己有可能對微軟很有用,因為我充滿幹勁,而且滿腔熱血想在資訊科技世界做出一番大成就。我在微軟的官網上應徵職位,但是幾個月過去了卻沒半點消息,我幾乎要放棄了,開始覺得自己的未來就只能窩在小公司。
沒多久,大概是畢業前一個月,我知道微軟選在某個週六上午到校舉辦招生說明會,以便規畫畢業季後可能開闢的職缺。我非常興奮,等不及要去參加了。

當那天終於到了,我卻又病又累。我叫醒朋友,問他是不是應該排除萬難參加,他說;「這是你的未來,而這可是微軟,還不快去!」我聽從他的建議,強拖著身體下床去參加招生說明會。當我抵達會場,目睹排了超過一百五十人的長長人龍,但面試官卻只有一位,滿腔熱情頓時熄火。幸好我上台簡報時已找回活力。
整個過程中,我不斷思考:「該怎麼做才能脫穎而出?」最後我決定請面試官給我電子郵件帳號,回到家的第一秒鐘就迫不及待地寫了一封長達兩頁的信給她,說明為何微軟應該要用我,以及我為何渴望為它工作。

她回信告訴我,會把我的履歷轉寄給正確的窗口。幾個星期後,我接到一封微軟寄來的電話面試通知函。那可是我等了一輩子的機會,所以我備感壓力、加倍學習,而且深入研究,直到面試日到來。我實在太緊張,前一晚都沒有睡。面試來了又走,我忍不住為自己在電話與面試官的應對感到無比自信。
 
兩個星期後,微軟邀我前往夏洛特市一對一面試。我細細品嚐那一刻的滋味,一邊做好心理準備,要讓面試我的每一位前輩印象深刻。幾輪一對一面試過後,等待結果的那兩個星期簡直是度日如年,但最終還是收到微軟的錄取通知。

我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工作,你也辦得到!
──約瑟夫.史佩奇亞來(Joseph Speziale)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70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