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30年代現代派詩學與中西詩學
滿額折

30年代現代派詩學與中西詩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20 元
優惠價
9037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2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梳理30年代現代派詩學的建構原理,以及中西詩學的傳承關係
.關注葉公超、金克木、羅念生、杜橫、朱光潛、梁宗岱等詩學家
.重新挖掘《大公報.文藝副刊.詩特刊》的詩學價值

在中國大陸的現代詩學研究中,30年代的「現代派詩學」一直是最弱的環節。本書將中國現代派詩學和比較詩學相嫁接,開創了新的視角。

本書共分導論、藝術篇、形式篇、批評篇、資料篇、結論幾個篇章。

藝術篇研究30年代現代派詩學的藝術方法及相應的詩美範疇,即象徵、意象、知性。象徵論研究現代派關於:中西象徵理論的引入與改造,朱光潛的「比」說與梁宗岱的「興」說之比較,現代派對西方象徵主義的理解和運用。意象論研究:30年代詩學對西方意象理論輸入的清理與評價,徐遲、邵洵美對西方意象理論之研究及朱光潛對中國詩學意象的引入與研究。知性論研究:從柯爾律治到艾略特、瑞恰慈的知性理論的引入及其異同,現代派對知性的接受與變異。其中,知性導致後期現代派的形成,直接影響40年代詩學及創作。

形式篇研究關於現代派關於詩的外形式即物質外殼的思想,即形式論、純詩論、音樂論、格律論。

批評篇研究現代派與西方新批評的關係和詩評,資料篇研究本文發現的現代派詩刊,包括《大公報.文藝.詩特刊》、《北京晨報.詩與批評》等。

本書特色

1.挖掘《大公報.文藝副刊.詩特刊》以及《北京晨報.詩與批評》的詩學價值

2.本書將中國現代派詩學和比較詩學相嫁接,開創了新的視角。並關注葉公超、金克木、羅念生、杜橫、朱光潛、梁宗岱等詩學家。

作者簡介

曹萬生

四川省學術帶頭人、四川師範大學教授、國家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校詩學研究所所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四川省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先後主持國家、教育部、四川省專案五項。出版專著十本、獲中國省政府獎五次,在《文學評論》等刊發表學術論文一百多篇,多次被《新華文摘》等刊十數次轉載。

臺灣版自序

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詩壇,是中國新詩的黃金時代。

新詩20世紀10年代末到20年代初濫觴期濫情濫造的水味、散形及後來讓人生煩的俗膩,經過20年代李金髮陌生化式的疏離與聞一多細木匠式的修復,各路詩人各派詩學在30年代面臨一個重新出發的集合點、一個集大成的平臺。30年代《現代》雜誌就成為這個集合點與平臺。由此向北散向《水星》、散向《大公報.文藝副刊.詩特刊》、散向《北平晨報.詩與批評》、再由此向南回流到《新詩》。這樣一個來回的散集,團結了詩人,磨合了象徵派、新月派、現代派,最終成為現代派兼收並蓄的大本營。當我翻閱1937年7月10日出版的《新詩》二卷三、四期合刊也是終刊號的時候,心中一顫,戰爭不僅摧毀了許多愛情,也摧毀了這本最成熟最優秀的詩刊。中國新詩,再也沒有出現這樣優秀的詩刊了,無論以後。

由戴望舒、卞之琳、梁宗岱、馮至、孫大雨五位當時最優秀的詩人、詩學家聯袂主編的大型詩刊,創造了中國新詩30年代黃金時代的瑰寶。不僅是詩的瑰寶,以五位領袖為核心的詩學,也成為中國新詩學的瑰寶。本著就以《新詩》所代表的30年代現代派詩學為主要的研究對象。

在我看來,傳統詩學在20世紀10年代開始的革命,從生搬硬套地移植西方傳統詩學的胡適、郭沫若時代,到力圖嚴肅匡正的聞一多時代,再到生硬地與時俱進的李金髮時代,再到有機融合中西詩學的梁宗岱時代,後到創造性地、開放性地開啟新一代中西詩學的卞之琳、何其芳、葉公超時代,新詩學走向了融合傳統詩學與西方詩學的現代新詩學,即現代漢語詩學的新的形態。這個新詩學,引進了西方現代主義的意象範疇,與中國傳統的意象、意境、境界相融合;這個新詩學,引進了西方現代主義的象徵範疇,與中國傳統的比、興相融合並改造;這個新詩學,引進了西方現代主義的知性,並相當成功地現代漢語化與中國化,並鮮明地延伸到40年代的西南聯大詩學群。

顯然,30年代現代派由是構成了現代漢語創作詩歌的新的詩學範疇與審美形態,這是現代漢語詩學獨立存在並發展的標誌性階段。所以,就這個意義而言,20世紀30年代的詩學,是現代漢語詩學完整意義上的標本,也是現代漢語詩學獨立詩學範疇建立的詩學。獨立就在於化古為新,化西為中,熔鑄成了新的詩學形態。

本著2003年在中國大陸的人民出版社出版過,後來得到這個領域裡不少博士、新進研究者參考引用,這是讓我十分欣慰和感動的。這次略作修訂,在臺灣出版,同樣讓我十分高興,因為,30年代現代派詩學的成果,也是臺灣後來詩學的借鑒與來源之一。這正如當年在上海的現代派詩人路易士-即後來入台的現代派詩人紀弦所說:「我稱一九三六~三七年這一時期為中國新詩自五四以來一個不再的黃金時代。」1因此,我以為這次的臺灣版,對大陸與臺灣詩學的交流,也是有意義的。

是為序。

作者,2011年3月7日燈下,成都雙楠草堂。

目次

序 藍棣之
臺灣版自序

導論

第一篇 藝術篇
第一章 象徵論
第一節 20年代象徵派對西方象徵主義的引入簡評
第二節 30年代對西方象徵主義引入的文獻
第三節 現代派關於中西象徵理論的引入與改造
第四節 現代派對西方象徵主義的理解和運用
第二章 意象論
第一節 對西方意象派詩學的引入與研究
第二節 對中國古代意象理論的引入與改造
第三章 知性論
第一節 知性理論的引入與傳播
第二節 現代派對知性理論的接受和變異
第四章 未來派、立體派、達達派與超現實主義論
第一節 現代派對未來派、立體派、達達主義與超現實主義的引入
第二節 現代派對未來派、立體派、超現實主義的借鑒和變異
第五章 範疇論
第一節 現代派詩的病態美
第二節 現代派詩的朦朧美
第六章 詩人論
第一節 戴望舒的詩歌與中外詩學
第二節 卞之琳的詩歌與中外詩學
第三節 何其芳的詩歌與中外詩學

第二篇 形式篇
第七章 形式論
第一節 現代派對中西詩學形式論的引入
第二節 現代派的形式論
第八章 純詩論
第一節 現代派對西方純詩理論的引進
第二節 對晚唐南宋純詩理論的引入與理解
第三節 30年代現代派對純詩理論的發展和變異
第四節 梁宗岱對純詩理論的中國化研究
第九章 音樂論
第一節 現代派對西方詩學音樂論的介紹
第二節 現代派對中國古代詩學音樂論的介紹
第三節 現代派在新詩音樂性問題上的兩次大討論
第四節 現代派對中西詩學音樂論的借鑒與變異
第十章 格律論
第一節 對中外格律理論的引入與研究
第二節 現代派的格律理論

第三篇 批評篇
第十一章 批評論
第一節 現代派對新批評理論的介紹和引進
第一節 現代派對新批評方法的應用
第三節 現代派的詩人論

第四篇 資料篇
第十二章 一份不應忘記的現代派重要詩刊--《大公報.文藝.詩特刊》
第一節 學界遺忘的現代派詩刊《大公報.文藝.詩特刊》
第二節 《大公報.文藝.詩特刊》概況
第三節 現代派詩學的重要陣地
第四節 對西方現代派詩學的介紹
第五節 新詩創作與翻譯
附:《大公報.文藝.詩特刊》目錄
第十三章 曹葆華與《北平晨報.詩與批評》
第一節 《北平晨報.詩與批評》的概況
第二節 曹葆華對西方詩學的理論引入

結論
參考文獻
外國人名中外文對照表
後記
臺灣版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78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