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在岸邊:認識佛法的啟蒙之音(簡體書)
滿額折
在岸邊:認識佛法的啟蒙之音(簡體書)
在岸邊:認識佛法的啟蒙之音(簡體書)
在岸邊:認識佛法的啟蒙之音(簡體書)
在岸邊:認識佛法的啟蒙之音(簡體書)
在岸邊:認識佛法的啟蒙之音(簡體書)
在岸邊:認識佛法的啟蒙之音(簡體書)
在岸邊:認識佛法的啟蒙之音(簡體書)
在岸邊:認識佛法的啟蒙之音(簡體書)
在岸邊:認識佛法的啟蒙之音(簡體書)
在岸邊:認識佛法的啟蒙之音(簡體書)
在岸邊:認識佛法的啟蒙之音(簡體書)
在岸邊:認識佛法的啟蒙之音(簡體書)
在岸邊:認識佛法的啟蒙之音(簡體書)

在岸邊:認識佛法的啟蒙之音(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5 元
定價
:NT$ 210 元
優惠價
87183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白象叢書.問道系列:在岸邊》是濟群法師隨筆集,作者以樸實語言來表達個人對佛法奧義的理解,對人生的省悟;可謂字字珠璣,深入淺出,極富哲理,如一滴滴佛法甘露,滋潤心房;是一本助人釋疑解惑之書,一本感心悟性之書。

作者簡介

濟群法師,溈仰宗第十代傳人,國內知名法師。生於福建福安,畢業於中國佛學院。現任戒幢佛學研究所所長,閩南佛學院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佛學研究及教學、弘法。受聘為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兼職教授,廈門大學宗教研究所高級顧問、客座教授,主講唯識、戒律、阿含等課程。著有《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脫》《金剛經的現代意義》《心經的人生智慧》《學佛者的信念》《幸福人生的原理》《如是觀》等著作。

名人/編輯推薦

《白象叢書?問道系列?濟群法師:在岸邊》編輯推薦:這是了解生命真相的智慧,究竟解脫人生痛苦的方法。這是認識佛法的啟蒙之音。它能勘破無明時代的文明包裝,開釋浮躁世間的人心歸向。一代得道高僧濟群法師用佛法智慧解讀世人的困惑。

目次

因緣學佛,就是要戰勝種種束縛我們的力量,要與煩惱和串習作堅決鬥爭。通過戒、定、慧的修習,由規範心行而降服煩惱,進而剷除痛苦之源。學佛是消極的選擇嗎通向成佛之路的簽證學佛的起點和終點菩提信物這個世界上最自由的人為什麼三寶是寶內外兼修的皈依三寶在你心中究竟有多少分量真的一個都不能少關於業,你知道多少業的四個特徵輪回不在別處說說而已,還是付諸實踐不僅僅是不做什麼吃飯也是修行學菩薩勝過拜菩薩找到自己的嚮導學做好人,學做菩薩學道通過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的修習,最終能夠擺脫因常、樂、我、淨四種錯誤認識製造的種種煩惱和痛苦。真的信因果了嗎給自己一個保障皈依後不該做什麼生命美容的最高境界內在美的至高境界經典、草鞋和舟楫企圖掩蓋的真相無益苦行與少欲知足方便之道,淨土法門修行不是用來裝點門面的有與無的兩害相較人成即佛成人生佛教的實踐與思考大慈大悲的"大"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靠三寶,靠自己四念處——讓我們看到真相相信解脫,希求解脫求法深化對佛法的理解,並以此指導修行。隨著修行的不斷深入,才能有所體證、有所成就。處世間,如虛空處處無家處處家非永恆,非斷滅從無所得中求證佛法還不快舍真善美佛教的民主管理給當代弘法把個脈弘法布教的六步棋供養的三大收益敬法,請法,才是得法之門不信是不行的從發願到回向分別不分別淨信為本的淨學佛的重點是在內心而非書本供的是他人,養的是自己一個出人意料的答案安住若能斷除惑業,當下就是淨土,就是現法樂住。從王子到沙門——為了什麼如何是佛,舍我其誰放下屠刀能否立地成佛我們離不了的那味藥看看你能對號入座嗎(一)看看你能對號入座嗎(二)不要讓凡夫心搶佔頻道你知道禮佛的意義嗎許一個高尚的願道得道不得,得道不得道我們所在的輪回解脫會讓你失去什麼從改變觀念到改變心態我們還活著,我們要珍惜安心是佛教的重要課題看不見的菩薩東方的微笑佛像不是偶像有言教,有身教不是文學,勝似文學羅漢像的變遷藝術的題材與養料……

書摘/試閱

學佛是消極的選擇嗎
為什么社會上很多人會認為佛教徒是消極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首先,是由出家制度引起的誤解。中國的傳統道德觀念是以孝為本,而孝的核心內容就是傳宗接代,所謂“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但出家人必須獨身,當然談不上生兒育女。再者,世人多半以地位名利作為衡量人生成功與否的標準,認為人生在世或是要榮華富貴,或是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方能光宗耀祖,而出家人與世無爭,視世間功名如過眼云煙。現代社會是鼓勵消費的年代,而佛教徒生活儉樸。
尤其是出家人,長年累月住在寺院,飲食清淡,衣著簡單。很多人對這種少欲知足的生活不理解,覺得佛教徒缺乏常人的生活熱情,跟不上社會潮流,與當代生活方式格格不入。在他們眼中,出家人的選擇就是對人生缺乏積極的追求。
同時,確實有些人是在無奈之下出家為僧,或是帶著個人恩怨逃避現實,或是在遭遇挫折后對生活失去信心,萬念俱灰之下遁入空門,這也是造成社會對出家人產生誤解的重要因素。其實這類人在僧團中僅僅少數而已,而且,若是出家的發心不正,即使披上袈裟,在佛門中也不會有太大作為。
再就是從為人處世方面引起的誤解。如今,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很多人為了跟上時代,一生憂患勞頓,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
從佛法的角度來看,這恰恰是世人最大的無明。佛陀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正因為看到事物發展的本質,所以佛教徒的處世原則是隨遇而安,這也是被世人視為消極的因素之一。
這個世界上最自由的人
誰是我們這個世界最自由的人?是佛陀。他由徹底斷除煩惱而得大自在,他所領導的僧團,則是追求自由的團體。盧梭曾經說過:“人天生是自由的,但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這和佛法關于自由的觀念有某種相似之處。佛法認為,命運是由每個人自己決定的,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志和行為改造人生。從這點來說,我們本來就是自由的。但是,真正的自由并非人人可以享有。
如果我們是自由的,也就沒有追求的必要。在生活中,除了社會觀念、習俗帶來的束縛外,內心深處的種種煩惱更是我們難以掙脫的枷鎖。與生俱來的無明使我們不自由,對名利地位的貪心使我們不自由,對各種違緣的嗔心使我們不自由……只要我們還在煩惱的狀態下,即使擁有再大限度的政治自由和人身自由,依舊無法獲得更為重要的心靈自由。
人類對欲望的執著是我們無法獲得自由的關鍵之一。在生活中,欲望帶來的牽掛無所不在,包括利益、家庭、人際關系等,把我們心中的每個角落填得滿滿的。當欲望占領我們內心時,行為和意志必然處于它的支配下,哪里還有自由可言?古人云:“無欲則剛。”只有擺脫欲望帶來的束縛,我們才能沒有負擔地追求自由。
除執著欲望外,業力也是獲得自由人生的障礙。從個體來說,業力使某些人生來六根不全,也使某些人一生窮困潦倒,對于他們來說,基本生存都無法保障,自由就更是奢望。從整體來說,業力使我們生存在不自由的環境里,如文革的十年浩劫,既是錯誤的政治決策使然,也是我們的共業使然,在那樣的時代中,每個人的自由都會或多或少地受到沖擊。
另外,不良習慣也是影響自由的因素。串習來自生活中的長期積累,它所形成的慣性力量,往往會超過理智的約束。很多人也有心向善,但習氣使他們缺乏應有的自控力。很多人也不希望痛苦,但習氣使他們缺乏擺脫痛苦的決心。當意志戰勝不了串習時,人們只能身不由己地被煩惱所轉。所以說,人的意志既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這種不自由,純粹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學佛修行,就是要戰勝種種束縛我們的力量,要與煩惱和串習作堅決斗爭。通過戒、定、慧的修習,由規范心行而降服煩惱,進而鏟除痛苦之源。這樣我們才能成為自由的人,成為自己的主人。
佛法提倡的解脫自在,意義正在于此。
輪回不在別處
業就是行為,包括思想、語言、身體三種。通常,我們更多是關注表現出來的行為,卻忽略了尚未表現的行為。事實上,不論這一行為是否表現出來,都會在內心留下痕跡,形成內在的心理結果,影響未來的生命走向。
在座的每個人都不一樣,長得不一樣,想法不一樣,性格不一樣,興趣愛好也不一樣,這些差別是來自生活方式和心靈軌道的積累。這種積累的發展,就會呈現出相應的生命形態。所以,商人有商人的特征,軍人有軍人的特征,藝術家有藝術家的特征。
佛教所說的六道,也是生命發展過程中呈現的不同形態。比如餓鬼是代表渴求的心理,這種渴求被無限張揚后,就會呈現出餓鬼的生命狀態。阿修羅是代表好斗的心理,這種好斗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呈現出阿修羅的生命形態。動物是代表愚癡的心理,除生存本能以外沒有更多思考。如果人生僅僅停留于飲食男女,那和動物是沒什么差別的。
所以說,輪回不在別處,正是每種心理發展的不同生命形態。其實輪回不難理解,比如你喜歡做什么,追求什么,幾乎每天都會重復。在重復過程中,又使這種喜好得到成長,促使我們再去追求。這種重復就是輪回的顯現。從起點到終點,再從終點回到起點,周而復始。
這種追求又包含相應的價值觀,覺得我要這樣活著才充實,才有意義。那么,我們追求的這些到底有沒有價值?是不是值得去做?這就取決于我們對生命的思考,取決于我們的認知。
給自己一個保障
緣起因果的理論,代表佛法對世界的認知方式。學佛是要解決人生存在的問題,這就必須了解有情生命的發展規律。佛教所講的六道輪回,正是代表生命開展的六種形態。這些生命形態的建立,根源其實都在于心念。
由不同心念的發展,形成不同的心態、性格、人格,乃至不同的生命形態。社會上各行各業的從業者,往往有著與職業相關的氣質和習慣,并體現在日常言行中,所謂“三句不離本行”。
之所以這樣,正是他們長期經營某個職業的結果。在經營過程中,不僅成就了外在事業,同時也由心念串習造就了相應的人格特征。所以說,心念的形成和發展,直接決定了未來的生命形態。我們時時都在起心動念,念起念落間,就在建立不同的生命程序,建立不同的輪回因果。
了解緣起因果的原理,就能幫助我們抉擇生命方向。我們選擇解脫,就要從解脫之因努力,這是邁向解脫必不可少的重要認知。深信業果,也是止惡行善的前提。因為相信有善有惡,相信善有樂報,惡有苦報,我們自然會因趨樂避苦而作出正確選擇,這是解脫的基礎和保障。之所以是基礎,因為所有修行皆從止惡行善開始。之所以是保障,因為止惡行善方能感得人身,而人身才是堪為修行的法器,是出離六道的唯一機會。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3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