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予學(簡體書)
滿額折

予學(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0 元
定價
:NT$ 180 元
優惠價
87157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予學》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它在強調“給予”的同時,告誡人們也要學 會“不予”。這與《予學》的要旨并不矛盾,而是事情的不同方面。這也是成 功所必需的。 人既是給予者,也是接受者,如何“給予”固然重要,如何“接受”也不 可馬虎。一個人女口果不加辨別、不加思考地盲目接受他人的“給予”,那么后果 同樣是嚴重的。對此,《予學》有精辟的論析,相信讀者定會深受啟發。 《予學》的作者許劭是東漢末期著名的學者,他不僅以才華出眾為人推 崇,而且以評鑒世事、人物聞名當世。對曹操的評價“子治世之能臣,亂世 之奸雄”,是許劭在曹操尚未顯貴時的斷言,由此可見許劭的察人之能和遠見 卓識。 成大事者都是要有遠見卓識的。在多數人以獵取為能之時,許劭的《予學》 著實獨樹一幟。它的價值不在于標新立異,而在于找到了決定人生成敗的最本質 東西,而在此之前,人們或是茫然不知,或是不屑一顧。從這個意義上說,《予 學》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它能促使人改變觀念,不僅僅以獵取和占有為能, 而要在“給予”這條更高的成功之途上多下工夫。這是對人對己都有利的處世 謀略。

作者簡介

作者:(東漢)許劭 譯者:馬樹全

名人/編輯推薦

《予學/天下無謀之謀世制勝系列》編著者許劭、馬樹全。
《予學》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它在強調“給予”的同時,告誡人們也要學會“不予”。這與《予學》的要旨并不矛盾,而是事情的不同方面。這也是成功所必需的。
人既是給予者,也是接受者,如何“給予”固然重要,如何“接受”也不可馬虎。一個人女口果不加辨別、不加思考地盲目接受他人的“給予”,那么后果同樣是嚴重的。對此,《予學》有精辟的論析,相信讀者定會深受啟發。
《予學》的作者許劭是東漢末期著名的學者,他不僅以才華出眾為人推崇,而且以評鑒世事、人物聞名當世。對曹操的評價“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是許劭在曹操尚未顯貴時的斷言,由此可見許劭的察人之能和遠見卓識。……

目次

原文·001
譯文·003
得失卷
公孫述的狹隘·003/勤于做事的盧承慶·005/鄧禹的受寵不
衰·008/以名節自勵的范景文·011/趙匡胤的大智之舉·014
/賈似道的恃強而驕·017/富有遠見的王霸·019/趙奢的才
能·022/無怨無悔的鄭莊·025/李淵的關愛·027
天地所以偉大綿長,是它不斷付出的結果。
生為最重之利,亡為最大之弊。
貪婪造就愚人,舍棄成就智者。
大成功需大舍棄,大禍患起于大貪婪。
獲取而不剝奪他人,是獲取之至境。
得失之患,源于不舍。
取為后,予為先;得為后,舍為先。
不懂施予者,必得而復失。
順逆卷
孔子的擔心·033/贏得最后勝利的劉邦·036/劉長的貪取無
度·039/真心交往的種世衡·041/令狐楚的作為·044/李尚
隱的堅守正義·047/不得民心的吳元濟·049/龐參的無愧·052
/唯存公心的楊秉·055/》,劉秉忠的與眾不同·058
安于順境者平庸,安于逆境者平安。
善施者順,吝施者困,常予者安。
擔憂死亡者愚,擔憂生存者智。
不受利益的侵擾,內心便可保持平和。
永遠不要怨懟環境,以苦為樂,方可徹悟人生。
成小事者勁也,成中事者情也,成大事者忍也。
成功之要義在于做減法。
尊卑卷
自高自大的陳叔陵·063/言,劉向的非分之想·066/孤獨的李
密·069/秦始皇的高壓·072/不能成功的子比·075/李善的
忠心·077/義字當先的邢巒·080/馬援的抉擇·082/巧取的
劉從諫·085/朱元璋制造的冤案·088
過度的欲念,開貪婪之花,結愚蠢之果。
做人做事,不留后患為先。
過度的權力使人喪失本性。
予人之至缺,乃予之至道。
不懂得“予”的學問,便不能獲得大的成功。
所有的爭奪都沒有保存自身重要。
權勢帶來的平安,乃最脆弱的平安。
休戚卷
不再抱怨的陸續·095/左懋弟的長嘆·098/被毒死的劉
豫·101/唐穆宗的悔悟·104/自省自察的呂蒙·107/張儉的
拒絕·110/被猜疑的蕭何·113/劉備的豪邁·116/人稱“召
父”的召信臣·119/鐵木迭兒的末日·122
悲歡乃人生常態,誰也無法置身其外。
功成名就者的煩惱多于常人。
成大事者,善于隱藏痛苦。
無功不受祿,乃君子之道。
從悲苦中領悟真知、感悟大道,乃智者所為。
艱難使生活更美好。
獨享的快樂不是真正的快樂。
榮辱卷
自強不息的司馬光·127/義恭的反復無常·130/遍行封賞
的劉邦·132/武延秀的惡名·135/信心不失的黃霸·138/蘇
軾的為民解憂·141/拒絕忠告的楊收·144/熊賜履的進諫之
法·146/張英的家訓·149/苦盡甘來的范雎·152
富有者的空虛是一種更可怕的貧乏。
在人生中,榮顯是最不可傳承的。
做事可以失敗,做人不能失敗。
榮顯到了極處,接下來便是羞辱了。
獨享的成功最易喪失。
善予者榮,吝予者衰。
給予帶來成功,掠取招致禍患。
給人榮耀者最終會榮耀,給人羞辱者最終被羞辱。
成敗卷
莊生的氣憤·159/惡斗的錢寧·162/不懼親王的鄂爾泰·165
/屹立不倒的趙普·168/王茂蔭的盡職盡責·172/百依百順的
闔閶·175/衛青的贈金·178/注重親情的林則徐·182/王涪
的不解·185/處處使詐的秦檜·188
多贏的成功,是根基牢固的成功。
君子強調給予,盡管道路曲折,但終是有驚無險。
善施者,可化敵為友。
予人實惠的處世態度,會帶來更大的實惠。
交結之道,最忌只取不予。
愚蠢的人取利,智慧的人取勢。
成無定勢,敗有定規。
興亡卷
東方朔的心跡·195/以大局為重的劉秀·199/齊桓公的痛定
思痛·202/實行新政的張居正·206/曹操的取舍·209/自請
處分的陳壽·213/馬士英的專權亂政·216/大奸大惡的楊
素·220/宇文述的慘敗·223/自認罪名的霍光·226
人可糊涂一事,不可糊涂一生。
成大事者更需耐心積累。
給予是長盛不衰的秘密。
奸謀可成事,卻不可立世。
成功大道,在于先為他而后為己。
富貴不可巧奪,只可道取。
強者主宰命運,庸人被命運主宰。

書摘/試閱

原文 大失莫逾亡也,身存則無失焉。大得莫及生也,害命則無 得焉。得失之患,起于不舍。不予之心,興于愚念。 人皆有圖也,先予后取,,匝人之愿,智者之智耳。 強者不予,得而復失。弱者不予,失之難測。予非失,乃 存也。得勿喜,失或幸,功不論此也。 奪招怨,予生敬,名成于此矣。 患死者癡,患生者智。安順者庸,安逆者泰。多予不亡, 少施必殃也。惠人惠己,天不佑兇也。/匝由予生,逆自虐起。 君子不責小過,哀人失德焉。小人不納大言,恨己無勢 焉。君子逆而不危,小人/匝而弗遠。 福禍不侵,心靜可也。苦樂不怨,非悟莫及焉矣。 尊者人予也,失之則卑。卑者自強也,恃之則尊。 以金市爵,得而不祥。以勢迫人,威而有虞。金不可濫, 權不可縱,極則易也。 貧者勿輕,其忠貴也。賤者莫棄,其義厚也。忠予明主, 義施君子,必有報焉。 譽非予莫取,取之非譽也。功不爭乃獲,獲之則功也。 物有異也,理自通焉。命有別也,情自同焉。 悅可悅人,哀可哀人,休戚堪予也。福不可繼,禍不可養,福禍莫 受也。 不省之人,事無功耳。 同歡者寡,貴而遠離也。共難者眾,卑而無間也。 苦樂由人,非苦樂也。至樂乃予,生之崇焉。至苦乃虧,死之惶焉。 人強不辱,氣傲無榮。榮辱莫改,其人惟賢。予人榮者, 自榮也。予 人辱者,自辱也。 君子不長衰,小人無久遠,道之故也。 饑以食,莫逾困以憐。寒以暖,無及厄以誡。予人至缺,其可立也。 榮極則辱,惟德可存焉。辱極則榮,惟善勿失焉。 成無定式,利己利人乃成焉。敗有定法,害人害己乃敗焉。 君子之名,勝于小人之實。小人之禍,烈于君子之難。 觀其人也,可知成敗矣。敵者,予之可制也。友者,予之可久也。親 者,予之可安也。 功高未可言勝,功不為勝也。人愚未可言敗,愚不為敗矣。 無不亡之身,存不滅之理。春秋易逝,宏業可留。 薄斂則民富,興焉。政苛則民怨,亡焉。人主興亡,非為天也。 君子興家,不用奇計。小人敗業,壞于奸謀。 正不予賄,邪不予濟,察之無誤也。 天降之喜,莫徑取焉。不測之災,勿相欺焉。 最大的失去沒有超過死亡的,只要活著就不是真正的失 去。最大的獲得沒有比得上生命的,若是會危害性命就不是真 正的獲得。得失的禍患,源自不愿舍棄。不肯施予的想法,來 自于愚蠢的念頭。 人都是有所圖謀的,先給予而后獲取,,匝從人的愿望,這 是智者的智慧所在。 強者不能施予,得到的也會失去。弱者不會施予,損失更 難以測度。給予不是失去,是自存的根本。得到不要歡喜,失 去或是幸運,功名不是以得失來論斷的。 奪取招人怨恨,給予令人敬重,給予才能成就名望。 擔憂死亡的人呆傻,擔憂生存的人聰明。安于/匝境的人平 庸,安于逆境的人平安。多付出能長久立足,少施予一定會遭 受禍殃。對人仁愛就是對自己的愛護,上天不會保佑兇惡之 徒。,匝境是因給予而產生的,逆境是因殘暴而興起的。 君子不責怨他人小的過錯,卻為他人的缺少道德而悲傷。 小人不接受圣賢的勸誡,只恨自己沒有權勢。君子即使歷經坎 坷也不會有危險,小人即使/匝暢也不能致遠。 不受福禍的侵擾,才能保持內心的平靜。苦樂都不責怨,不 是徹悟之人不能這樣。 尊貴的地位是人們給予的,失去人們的支持就會變得卑下。地位低下 要自求上進,依靠這個就可獲取高位。 用金錢來買取官位,得到了也不是件好事。用權勢來壓迫他人,威風 一時卻后患無窮。金錢不能過度使用,權力不能沒有約束,事情到了極點 就會生變。 貧困的人不要輕視自己,貧困之人的忠誠是很寶貴的。地位低的人不 要自我嫌棄,身處下位的人的義氣是深厚的。忠誠給予明主,義氣獻給君 子,一定有所回報。 榮譽不是人們授予的就不要自己去撈取, 自己撈取到的東西就不是榮 譽了。不爭奪功勞才能獲得功勞,能有所收獲就是成績。 事物各有不同,道理卻是相通的。人的命運雖有差別,但人的情感是 相同的。 自己快樂可以使他人快樂, 自己悲傷可以使他人悲傷,悲歡是可以給 予他人的。福祿不可以繼承,禍患不可以積養,福禍都不要輕易接受。 不能自我反省的人,做事就不會有成的。 愿與他人共同享受歡樂的人是很少的,對富貴之人要遠遠避開。愿與 他人一起遭受苦難的人是很多的,地位低下才能與人保持親近。 苦與樂取決于人的心境,而不是苦與樂本身。最大的快樂是給予,這 是生命的崇高境界。最大的痛苦是虧缺,這是死后也令人不安的。 有能力的人不會遭受羞辱,心氣高傲的人不會得到榮耀。榮辱不能改 變他的志向,這樣的人一定是賢人。給予他人榮耀, 自己也會得到榮耀。 給予他人羞辱,自己也會得到羞辱。 君子不會長期不得志,小人不能永久幸運,這是人間正道所決定的。 給予饑餓的人食物,比不上對困境中人施以同情。給予苦寒的人溫暖, 不如對逆境中人加以勸導。給予人們最缺少的東西,人們才可以安身立命。 榮顯到了極處,接下來便是屈辱了,只有良好的品德可以存留。屈辱 到了極處,接下來便是榮顯了,只有人的善心不可以失去。 成功沒有固定的模式,對人對己都有利的才是真正的成功。失敗有其 固有的規律,對人對己都有害的就必然失敗。 君子的名譽,超過小人的實惠。小人的禍患,要比君子的危難兇險。 觀察一個人的品行,就可以知道他是成是敗了。對待敵人,給予他, 可以將他制伏。對待朋友,給予他,可以與其長期交好。對待親人,給予 他,可以使其安心。 功勞大的人不可以說是勝利者,功勞不是制勝的關鍵。愚笨的人不可 以說是失敗者,愚笨不是失敗的根源。 沒有不死的人,只有不滅的天理。生命短暫,只有大的業績可以留存 后世。 賦稅減少百姓就會富裕,國家才能興盛。政令苛刻百姓就會怨恨,國 家便會滅亡。人是興亡的主宰,而不是上天。 君子創辦家業,不用怪異的計策。小人敗事毀家,奸詐和陰謀是其 禍首。 正直的人不會給人賄賂,邪惡的人不會給人接濟,仔細觀察就不會識 人有誤了。 天上掉下來的好事,不要不加思考地收入囊中。突然降臨的災難,不 要故意隱瞞欺騙世人。 大失莫逾亡也,身存則無失焉。 大得莫及生也,害命則無得焉。 得失之患,起于不舍。不予之心,興于愚念。 人皆有圖也,先予后取,順人之愿,智者之智耳。 強者不予,得而復失。弱者不予,失之難測。予非失,乃存也。 得勿喜,失或幸,功不論此也。 奪招怨,予生敬,名成于此矣。 精要 天地所以偉大綿長,是它不斷付出的結果。 生為最重之利,亡為最大之弊。 貪婪造就愚人,舍棄成就智者。 大成功需大舍棄,大禍患起于大貪婪。 獲取而不剝奪他人,是獲取之至境。 得失之患,源于不舍。 取為后,予為先;得為后,舍為先。 不懂施予者,必得而復失。 [原文] 大失莫逾亡也,身存則無失焉。 [譯文] 最大的失去沒有超過死亡的,只要活著就不是真正的失去。 [釋評] 天地給予萬物的饋贈與恩惠,是無法言狀的。人應該時刻向天地學習,把 給予和付出作為自己的行為規則和自覺行動。天地之所以偉大與綿長,正是它 不斷付出的結果,這是人們一定要深刻體察和認真反思的。以天地為師,人們 才能走出狹小自私的空間,變得真正大度和瀟灑起來,不再為身外之物而損毀 寶貴的生命。權衡利弊,生為至利,亡為至弊。 [事典] 公孫述的狹隘 西漢末年,王莽篡奪了漢室江山,導致天下大亂,群雄并起。 扶風茂陵人公孫述趁亂起兵,不久就占據成都,自立為蜀王。 蜀地土地肥沃,兵力強盛,公孫述的部屬功曹李熊勸他道: “大王舉兵討逆,原在為民請命,削平禍亂,非為一人享受富貴也。大王 當以天下為己任,再接再厲,拯救世人。” 公孫述面有不解之色,反問道: “我自立為蜀王,尚有不安,難道還要自立為天子不成?” 李熊激勵他說: “天子以救國平亂為能,不這樣就不能號令天下,催人奮進。大王稱帝雖 有兇險,但為了造福萬民,也只能如此。” 公孫述猶豫多時,最后于公元25年稱帝,國號成家。 當時,劉秀正在山東地區作戰,無力向西攻伐。公孫述的手下勸他向東發 展,公孫述拒絕了,他懶懶地說: “出兵遠征,必有死傷,何不在此安守太平呢?” 后來,公孫述的騎都尉荊邯看到東方將要平定,便急切地勸諫公孫述說: “陛下倘若為保富貴,更應出兵向東,奮力一戰。眼下還不是安歇的時 候,陛下如果停止不前,害怕犧牲,只怕一切終將失去。” 公孫述閉口不言,只是搖頭。 公孫述登上帝位后,便處處怯懦起來。他怕損兵折將,索性龜縮一方,斗 志全無。他封自己的兩個兒子做王,公孫家族的人都得到重用,于是人們開始 怨恨他。 一位大臣勸公孫述說: “陛下只有善于賞予,部眾方肯效命,江山才能永固。時下國之初立,陛 下不應任人唯私,賞予有吝。” 公孫述不聽勸諫,他爭辯道: “朕不求再得,只怕有失,難道朕這樣做錯了嗎?” 劉秀平定東方后,多次下詔招降公孫述,公孫述一再拒絕。劉秀派兵討伐公 孫述。公孫述的軍隊屢戰屢敗,他的弟弟公孫恢和女婿史興都在戰斗中被殺。 公孫述的部眾人人恐懼,天天有叛逃的事發生。公孫述便把叛逃者的家屬 殺死,有人便苦勸他說: “從前陛下貽誤戰機,致使劉秀做大,今日想來恐是天意。事已至此,陛 下當順天應命,不應以死相抗。只要陛下保全性命,一切便可從頭再來,這才 是上上策啊!” 公孫述痛斥勸諫者,他吼道: “大丈夫當戰死沙場,怎可茍活于世呢?朕和劉秀勢不兩立,縱是死了, 也絕無悔憾。你貪生怕死,朕就先殺了你!” 勸諫者被殺,余者再不敢言。 不久,劉秀又下詔書說: “前幾年我接連不斷地下詔書,表達我的恩義,現在我也沒有絲毫改變。 你若不識時務,作無謂的反抗,到時受害的不僅是你,還有你的妻小和無辜的 將士。你若投降,其實并沒有失去什么,只要你為百姓著想,就不能不這樣做 了。否則性命不存,你也是千古罪人。” 公孫述狂妄自大,自以為受了極大的羞辱,他恨恨地對手下說: “劉秀一再羞辱我,這個仇我一定要報。如果江山都失去了,那么我活著 又有什么意思呢?” 有人為了挽救公孫述的性命,勸他細作思量。公孫述根本不聽,只是催促 將士備戰。 東漢建武十二年(36年)十一月,公孫述親率數萬人進攻漢軍,結果被 刺穿胸部,當夜便死了。公孫述的軍隊紛紛投降,公孫氏家族全部被殺。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7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