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人間佛教語錄 1:給人歡喜(簡體書)
滿額折

人間佛教語錄 1:給人歡喜(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8 元
定價
:NT$ 108 元
優惠價
8794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給人歡喜,就是給自己歡喜。嘴上說兩句好話,是隨口的歡喜,幫別人做一點事,指點一條路,是隨手的歡喜,別人做好事,我沒有力量做,用微笑來隨喜。星雲大師是當今佛教界的高僧大德,也是知名教育家和慈善家。《人間佛教語錄(1):給人歡喜》內容選自大師各地弘法的精彩言論與生平著作,以淺白親切的文字,揭示佛教的哲學內涵,闡述人生處世的智慧,鼓勵人們在平和中進取,在和諧中奮發向上。

名人/編輯推薦

《人間佛教語錄1:給人歡喜》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

“語錄”為記錄一個人或眾人的言論,例如:《論語》一書,就是中國早期語錄的代表作,門徒們為孔子錄其周游列國的思想及言論等。到了宋朝儒者講學所記下的語言筆錄,亦稱為“語錄”,如《朱子語錄》、《兵家語錄》等。語錄的涵蓋層面,擴而論之,為哲學人生的記錄。
雖然語錄體的起源可追溯到《論語》,但有“語錄”之稱,卻始于禪宗的《六祖壇經》,以后日益發展,成為禪家的專門文體。“語錄”的內容為禪師說法開示,并不強調文詞的工整華麗,多以日常的俗語直說宗旨,其侍者與參隨弟子予以記錄,搜集成冊。其中以臨濟慧照禪師語錄、黃檗禪師傳心法要等最為著名。
此外,五家七宗亦流傳有各語錄的代表作,至今禪宗語錄不下三百余種。語錄也不限于中國禪家的講說、開示等,像尼采語錄、海明威語錄,叔本華思想語錄等,都是個人哲學理論的作品。
大師弘法一甲子以上,留下的精彩言論立說,超過數千萬字以上,編輯群搜羅大師各地弘法的講演、開示、隨緣小參等,歷時一年,輯為三類六冊:
一、《給人歡喜》、《有愛,就有生命》:為生活應用篇。兩冊共輯有十二類,有生活、倫理、修持、教育、處世、經濟、世界、生命觀等現實生活的種種問題。大師依據佛陀的言說及其弘法多年的教化經驗,給予詳盡的說明與撥云見日的啟迪。
二、《當下就是禪》、《只要此心覺悟》:為禪門凈土篇。禪與凈土為修持的兩大主流,大師法脈為臨濟正宗,他對禪有精辟的見地;大師到了臺灣第一個駐錫的宜蘭雷音寺,就成立念佛會。在禪門篇,從禪是什么、如何參禪、禪者的生活修持等,都有一貫清晰的解說。對于念佛法門,如何從持名念佛到肯定去建立“唯心凈土”,大師為大家提出很明確的指導:解在一切佛法。行在禪凈共修。
三、《拜心中的佛》、《不能不信自己》:為宗門思想篇。由于大師宣導及親身實踐“人間佛教”,而入間佛教已成為二十世紀后的佛學思想的主流,有必要把 大師的人間佛教理念有系統地收集。此篇從大師的思想體系破題,旁涉他一生弘法利生的給人利用、圖利他人等“給”的無量無邊的生命哲學觀。此外,人間佛教的法門修持、人間凈土的建立等,在此篇里,皆可見大師恢宏的思維模式及弘法傳教的風格。
今“人間佛教語錄”編輯成冊,大師的法語崇高如峻嶺,深廣如大海,六冊語錄不過是取大海之一漚,樹林之一木,必有疏失不足之處,望諸位仁者見諒。
人心需要善美,煩惱需要凈化,這都必須依著佛陀慈悲與智慧的言教。大師的“語錄”本著佛陀的慈悲智慧言論,可做為推動人間佛教的根本思想核心。
祈望這法海之一滴,能令大眾見汪洋之浩瀚。編輯搜錄成冊,恐只字片語多有疏失,再者于篇章擷取一二,怕難以周全。開卷有益,惟愿“人間佛教語錄”出版,諸位仁者能從三言兩語的“語錄”中,與大師接心,增長福慧,并共同努力建設一個現世法樂的人間凈土。

目次

生活觀無論多久以前定下來的日程,總會到來,無論多苦多樂的事,也會過去。所以,只要有“切總會過去”的認知,就不會去執著快樂,太苦也不會去計較。該來的總是會來,與其推託,不如面對現實承擔下來。倫理觀孝是對親人一種至真感情的流露,孝是人我之間應有的一份責任,孝是人倫之際的一種親密關係。擴而充之,對兄弟的孝是悌,對朋友的孝就是義,對國家的孝就是忠,乃至對眾生的孝就是仁。修持觀待人處事是修行,工作服務是修行,誦經拜佛是修行,談話會面是修行,愛語讚歎是修行,改過遷善是修行,乃至休閒娛樂都是修行。處世觀做人做事要能有不變的原則及隨緣的方式。所謂不變,就是在面對與道德、信仰、慈悲有關的事時,原則不變更,事務性的事則可隨緣,不但隨緣還要隨喜,更要隨遇而安、隨心自在。禮儀觀學佛的目的,不是只為了吃素“吃”並不是重要的問題,心意清淨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滿口的慈悲、仁愛,心裡卻充滿著貪、嗔、邪念,即便終日吃素也無益。教育觀生活裡,有因果觀念就有教育,懂得感恩圖報、發心回饋,就是教育。有了生活的教育,就與單純獲取知識的教育不一樣了。

書摘/試閱



今日人間佛教的居家之道,應該用智慧來處理人倫之間的感情,用佛法來凈化、美化、佛化家庭生活。對于老中青幼等分子,彼此之間要互相愛敬、慈孝、教育、規勸,因為家人之間是一種連鎖關系,父母子女等眷屬就像鎖鏈一樣環環相扣,不可分割。人人盡其在我,相敬相愛,個個身心健全,融洽和諧,家庭才有歡笑,家庭倫理也必然和樂美滿。
——《普門學報?人間佛教的藍圖》
當太太發現丈夫有了婚外情,應該如何處理?吵架是沒有用的,最好的解決辦法是“用愛再去把愛贏回來”,這才是明智之舉。我們常說夫妻的關系是“另外一半”,你嫁的另外一半,他要的是什么?無非是要你愛他,要你對他好,你都不會贊美,怎么好得起來?因此不會笑的要學習笑,不會說話的要學習說話,沒有表情的要學習有表情。如果能讓對方感覺“家庭如樂園”,每天生活里充滿了歡樂、笑聲,又哪會有婚外情的發生呢?
——《普門學報?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一個家庭如果夫妻雙方個性不合,無法一起生活,甚至演變成為家庭暴力,到底可不可以離婚?站在人間佛教的立場來看,當然希望大家能組織幸福美滿的家庭,基本上佛教并不贊成離婚。但是如果到了水火難容的地步,也要好聚好散,畢竟人和人之間,適性者同居。如果人心、人情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還是讓它水歸水,火歸火,勉強在一起,不如彼此好聚好散。
——《普門學報?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如何才能化解家庭暴力?正本清源之道,就是家庭里的每一個分子,對家人的愛要永恒、寬容、體諒、升華,要互相尊重與包容,共同維護家庭的和諧與美好。
——《普門學報?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我認為婆媳間,應該先學會認知、體諒與同情,并且要有方法、要交流、要溝通。比方說,為人媳婦要懂得尊重婆婆,了解婆婆的心理,并鼓勵丈夫對婆婆多些照顧,讓婆婆不致于有失落感,如此,丈夫便不會夾在兩個女人之間難做人,他自然就會更加愛老婆。假如婆婆也把媳婦當女兒看待,教導兒子要愛老婆,媳婦看到婆婆這么開明,也會恭敬這個長者。總之,婆媳之間互相體諒,問題就容易解決。代溝是雙方的責任,并不是單方面的問題,如果有一方肯讓步,就會天下太平。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9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