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論語.中庸.大學:精裝典藏本(簡體書)
滿額折

論語.中庸.大學:精裝典藏本(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2 元
定價
:NT$ 192 元
優惠價
87167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論語.中庸.大學(精裝典藏本)》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大學》提出了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綱領,還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條目,因而具有由“內聖”而“外王”的重要意義。《中庸》強調“誠”,把“誠”視作思想體系的最高範疇,將對“誠”的追求作為“人道”的準則,同時提出了“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學習過程與認知方法。

作者簡介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亦即農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亦即農曆二月十一),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漢族,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祖上為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

名人/編輯推薦

《論語?中庸?大學(全新典藏本)》為中國古代官方指定教科書,集人生哲學和政治哲學于一身,為全世界最為盛行的國學啟蒙經典。《論語》,為人處世的根本;《大學》,為人處世的總綱;《中庸》,為人處世的精髓。圣賢語錄,四書精華,濟世修身,必讀典藏。
《論語》:言簡意賅、含蓄雋永、循循善誘、娓娓動人;《中庸》:恪守中道,堅持原則,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大學》: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論語》、《大學》、《中庸》是儒家的重要經典著作,也是中國古代典籍的名篇。
《論語》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論語》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論語》沒有嚴格的編纂體例,每條語錄就是一章,若干章合為一篇。章與章之間,篇與篇之間,沒有密切的聯系,只是大致以類相從。這種情況在中國最早的一批典籍中多有存在。《論語》是儒家的原始經典之一,要了解孔子和他的學說,《論語》是最直接、最可靠的資料。《論語》中還保存了不少重要的史實,也是研究春秋時代歷史的重要資料。
《大學》原為《禮記》中的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顥、程頤把它從《禮記》中抽出,編次章句。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注釋,稱為《四書》,從此《大學》成為儒家經典。
至于《大學》的作者,程顥、程頤認為是“孔氏之遺言也”。朱熹把《大學》重新編排整理,分為“經”一章,“傳”十章。他認為,“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就是說,“經”是孔子的話,曾子記錄下來;“傳”是曾子解釋“經”的話,由曾子的學生記錄下來。
曾子(前505—前435),名參,字子輿,孔子著名弟子,春秋時期魯國人。其事跡及言論見于《論語》。《漢書》中著錄《曾子》十八篇,今已亡佚。《大戴禮記》中有《曾子》十篇,但無《大學》。
《中庸》原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篇,作者一般認為是孔子之孫子思。后來經過秦代學者修改整理。北宋程顥、程頤極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學》、《論語》、《孟子》并列稱為“四書”。宋、元以后,《中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在儒家經典中,《中庸》是高層次的理論色彩濃厚的著作。讀通、讀懂很不容易。朱熹就認為讀四書應該最后讀《中庸》,突出它的高深性。朱熹對“中庸”的定義為:“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即不善也不惡的人的本性。從人性來講,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用現代文字表述就是“臨界點”,這就是難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目次

論語學而篇第一為政篇第二八佾篇第三裡仁篇第四公冶長篇第五雍也篇第六述而篇第七泰伯篇第八子罕篇第九鄉党篇第十先進篇第十一顏淵篇第十二子路篇第十三憲問篇第十四衛靈公篇第十五季氏篇第十六陽貨篇第十七微子篇第十八子張篇第十九堯曰篇第二十中庸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第二十五章第二十六章第二十七章第二十八章第二十九章第三十章第三十一章第三十二章第三十三章大學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

書摘/試閱



學而篇第一
【原文】
子曰①:“學②而時習③之,不亦說④乎?有朋⑤自遠方來,不亦樂⑥乎?人不知⑦而不慍⑧,不亦君子⑨乎?”
【注釋】
①子:中國古代對于有地位、有學問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學:孔子在這里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③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習,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④說(yuè):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⑤有朋:一本作“友朋”。舊注說,“同門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師門下學習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⑥樂:與說(通“悅”)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現于外。
⑦人不知: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
⑧慍(yùn):惱怒,怨恨。
⑨君子:《論語》書中的“君子”,有時指有德者,有時指有位者。此處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譯文】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原文】
有子①曰:“其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③,鮮④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⑤。君子務本⑥,本立而道⑦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⑧與?”
【注釋】
①有子:孔子的學生,姓有,名若。在《論語》書中,記載的孔子學生,一般都稱字,只有曾參和有若稱“子”。因此,許多人認為《論語》即由曾參和有若所著述。
②孝弟:孝,奴隸社會時期所認為的子女對待父母的正確態度;弟,讀音和意義與“悌”(tì)相同,即弟弟對待兄長的正確態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別提倡的兩個基本道德規范。舊注說: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長曰弟。
③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④鮮(xiǎn):少的意思。《論語》中的“鮮”字,都是少的意思。
⑤未之有也:此為“未有之也”的倒裝句型。
⑥務本:務,專心、致力于。本,根本。
⑦道:在中國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種含義。此處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為核心的整個道德思想體系及其在實際生活中的體現。簡單講,就是治國做人的基本原則。
⑧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學思想的最高范疇,又是倫理道德準則。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為仁的根本。
【譯文】
有子說:“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①,鮮②矣仁。”
【注釋】
①巧言令色: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這里是指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
②鮮:少的意思。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6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