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驚世國寶大發現(簡體書)
滿額折

驚世國寶大發現(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9.9 元
定價
:NT$ 119 元
優惠價
87104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驚世國寶大發現》,全書分為五章,包括國寶驚世再現,千秋不朽匠人心,輾轉紅塵漂泊路,往昔夢華知多少,海內孤品、絕世遺珍,從不同角度,全面展現中華五千年頂級傳世國寶的前世今生。這里有大家熟知的秦始皇陵兵馬俑、長信宮燈、金縷玉衣和昭陵六駿,也有我們多數平民百姓比較陌生的杜虎符、陸子岡青玉卮、韓希孟刺繡和瀆山大玉海……一器一物一書一卷,都有一段令人唏噓的故事,暗藏一樁樁懸案,一個個謎團。

名人/編輯推薦

對大多數讀者來說,國寶,是一個極具誘惑力和神秘色彩的名詞。她們的絕世芳容與珍貴價值,她們的傳奇身世與動人故事,都令人嘆為觀止,心向往之……《驚世國寶大發現》精選了57件最具影響力的國寶重器,并融入漆器、唐三彩、青花瓷和琺瑯器4個專題,讓廣大讀者走近國寶,先睹為快。每一件國寶都配有專職攝影師拍攝的高精度圖片,清晰直觀地再現國寶的非凡魅力。生動流暢的故事體敘述方式,娓娓道來,卻又跌宕起伏,令人思緒萬千,欲罷不能。

目次

第一章:驚世國寶再現
“龍骨”驚世再現——殷墟甲骨 
楚樂縹緲——曾侯乙編鐘 
調兵遣將的銅老虎——杜虎符 
復活的地下兵團——秦始皇陵兵馬俑 
追尋不朽的神話——金縷玉衣 
鐵鍬挖出了“金疙瘩”——西漢金獸 
佛祖的靈光——法門寺佛指舍利 
大鵬展翅越千年——銀鎏金鑲珠金翅鳥 
專題:漆器——永不褪色的華彩 


第二章:千秋不巧匠人心
千年不朽的鋒芒——越王勾踐劍 
野獸之美——虎噬鹿器座 
薄如蟬翼,渺若淡煙——素紗禪衣
兩千年前的環保燈具——長信宮燈
滇國重器——納貢場面貯貝器 
公主墓中的波斯首飾——嵌寶石金項鏈 
千年臥佛 不朽金身——臥佛寺銅臥佛 
飛龍在瓶——霽藍釉白龍紋梅瓶 
名匠名器永流傳——陸子剛青玉卮 
珠翠編織的榮耀與奢華——金累絲點翠鳳冠 
神針繡畫——韓希孟刺繡 
瓶里乾坤玲瓏心——乾隆粉彩鏤空轉心瓶 
中西合璧的稀世珍品——金嵌珍珠天球儀 
專題:唐三彩——流光溢彩的奇葩 


第三章:碾轉紅塵漂泊路
浴火重生——四羊方尊 
寶鼎歷險記——后(司)母戊鼎 
從廢品到國寶——何尊 
曾是王府喂馬槽——虢季子白盤 
乾隆皇帝的最愛——三希帖 
天涯相隔 故國難回——昭陵六駿石雕 
坎坷歸鄉路——五牛圖 
千古奇書 命運多舛——永樂大典 
天朝絕音——金編鐘 
專題:青花瓷——素裝淡雅的美麗 

第四章:入昔繁華知多少
守衛女將軍的秘密——圓雕玉虎 
古蜀人的登天之梯——三星堆青銅神樹 
遠去的匈奴——金鷹冠飾 
見證秦帝國的奢華——云紋高足玉杯 
滿握幸福與財富——玉奔豬 
天馬回頭笑紫燕——銅奔馬 
秋水長天意纏綿——洛神賦圖 
綺羅豐肌盛時妝——簪花仕女圖 
絕代之舞——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 
一席流轉千年的盛宴——韓熙載夜宴圖 
瓷枕通靈氣——定窯孩兒枕 
夢斷紫禁之巔——瑞鶴圖 
一代天驕 魂歸何處——成吉思汗鎏金馬鞍 
狂生徐渭的悲劇人生——墨葡萄圖 
洋畫師的宮廷生活——乾隆皇帝大閱圖 
雅克薩之戰的功臣——神威無敵大將軍炮 
年年歲歲貢如意——清宮玉如意 
專題:琺瑯器——錯金鏤彩的華麗 

第五章:海內孤品,絕世遺珍
中華第一龍——紅山碧玉龍 
特殊的申奧大使——陶鷹尊 
一鼎一《尚書》——毛公鼎 
青銅時代的絕唱——蓮鶴方壺 
撲朔迷離的“中華第一行書”——蘭亭序 
千秋功過 留予后人評說——乾陵無字碑 
尊貴的異邦來客——獸首瑪瑙杯 
中華第一神品——清明上河圖 
驚世駭俗的大酒缸——瀆山大玉海 
“鐘王”傳奇——永樂大鐘

書摘/試閱

龍骨驚世再現--殷墟甲骨
幾片中藥材中的龍骨,引領世人發現了中國方塊字的鼻祖。更令世人為之震動的是,考古學家沿著這一發現繼續探索,竟喚醒了沉睡3000年的商朝文明。甲骨文如何變為了龍骨?龍骨又如何復生?其間隱藏著許多傳奇故事。
龍骨復生
清朝光緒年間有一位金石學家名叫王懿榮,在北京擔任國子監祭酒一職(相當于中央教育機構的最高官員)。
1899年的夏天,家住北京東安錫拉胡同的王懿榮患了瘧疾。一位老中醫為他開了個藥方,其中有味藥叫龍骨。家人到菜市口的達仁堂藥店抓藥回來,王懿榮像往常一樣查看藥物。突然,他驚訝地發現龍骨的殘片上面隱隱約約地刻著一些符號。龍骨是古代的獸骨,上面怎么會有符號呢?長期從事金石文字研究的經驗提醒他,這其中一定大有文章。于是,他拖著病體來到達仁堂藥店,向店老板打聽龍骨的來歷。原來,這家藥店是從去年(1898)開始購進龍骨的。當時,山東濰縣有名的古董商范春清從河南買進大量龍骨,并以珍貴藥材的名義賣到達仁堂,隔幾天就來送貨。
果然,在王懿榮發現龍骨的幾天后,范春清又來到達仁堂,并帶來了十二片龍骨。王懿榮聽到消息,馬上趕到藥店,仔細端詳這些龍骨碎片。這次的發現讓他驚喜不已--上面刻著的符號很像遠古象形文字,可以辨認出有的是云字,有的是雨字,還有些是商朝帝王的名字。王懿榮由此初步判定這是商朝卜骨,上面的符號是比鐘鼎文更古老的文字!他當即以每片二兩銀子的高價將這些龍骨買下,并讓范春清繼續收購,有多少要多少。同時,他又派人到京城各大藥店高價買入龍骨,最終竟陸續收集了1500余片。
如此重大的考古發現,自然在國內外引起了轟動。一時間,四面八方的古董商、考古專家都爭相打聽龍骨的出處。曾有人質疑,王懿榮為何沒有將這樣有價值的發現寫成書呢?事實上,正當他準備深入研究并著書立說之時,北京城便遭到了八國聯軍的侵襲,王懿榮被任命為京師團練大臣。當時已是日薄西山的晚清政府并沒有抵抗多久。1900年夏天,慈禧太后率領皇親國戚倉皇出逃。王懿榮萬分絕望,高呼:吾義不可茍生!然后寫下絕命詞,服毒投井 。后人為了紀念他,在他的家鄉山東省煙臺市建成了王懿榮紀念館,并稱譽他為甲骨文之父。
甲骨文的發現,與敦煌石窟、周口店猿人遺址的發現一起并稱為20世紀初中國三大考古發現。甲骨文在后世研究中發揮的作用,都不得不歸功于王懿榮這位發現甲骨文的始祖以及那段傳奇的龍骨復生故事。
甲骨變龍骨
既有龍骨復生的故事,必然就有甲骨變為中藥龍骨的前因。這還要從小屯村的一個村民說起。
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的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懇地耕耘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他們時常會刨出一些古代骨片,上面刻有一些奇怪的符號,村民們便將這些骨片稱為龍骨。
19世紀末的一個夏天,小屯村的剃頭匠李成害了膿瘡,因為家里窮,沒有錢去藥鋪買藥,病情一天天嚴重起來。所謂病急亂投醫,一天,他痛癢難耐,便將從田間撿來的一片龍骨研磨成細碎的粉末,涂抹在患處。沒想到,奇跡發生了,膿瘡很快不疼不癢了,連流出的膿水也被骨粉吸干了。他又用同樣的方法敷了幾次,沒過多久竟然痊愈了。李成由此發現,骨粉有止血的功能,可以治療創傷和瘧疾,便萌發了靠出售龍骨來賺錢的念頭。他把村民們丟棄的龍骨碎片都收集起來,拿到縣城的藥鋪里面去賣,據說那時一斤才賣六文錢。
起初,藥鋪掌柜對于龍骨能夠治療創傷和瘧疾也將信將疑。后來,他遍查醫書,終于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找到了印證。書中說,龍骨是古代爬蟲動物的化石,有防腐生肌的奇效。于是,這家藥鋪開始從李成手中大量買進龍骨。李成因而賺得了一大筆錢,生活得到了根本的改善。然而,許多藥鋪都不愿意收購那些刻有符號的龍骨。這時,李成顯示出了他的愚昧的小聰明。他竟用銼刀將龍骨上面的紋面一點一點地磨平,然后繼續賣到當地的藥鋪。不僅如此,他還將一些收集來的龍骨直接研磨成粉末,裝成一小袋一小袋地賣往各地大小藥鋪。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沒過多久,龍骨就作為名貴藥材享譽醫藥界,京城各大藥鋪也開始爭相購進龍骨。人類文化史上占舉足輕重地位的甲骨,就這樣成了千家萬戶治病療傷的良方。
據說,李成就是販賣甲骨的第一人。這個化文物為藥材的傳說真是既可笑又可恨,荒謬的是村民李成的致富方法,痛恨的是因為他的愚昧而給中國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然而倘若沒有這個發現,或許也不會發生龍骨復生的那一幕,那么甲骨文的面世就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日。因而李成這個第一發現人的是非功過,恐怕只有讓歷史來評說。
再現3000年前的文明
甲骨文的發現,并不像我們通常認為的那樣,僅是一個文字或者文化領域的概念。當王懿榮首次認定它是商朝文字時,恐怕也沒有想到,這小小的龍骨碎片會最終引發了一個3000年前的文明出土。
甲骨文之父王懿榮死后,他收集的龍骨轉歸其好友劉鶚所有。到了1908年,劉鶚的親家翁羅振玉第一個找到了甲骨的出處,這就是河南安陽的小屯村。羅振玉一方面繼續收購甲骨,另一方面認真研究上面的文字,認為小屯村就是《史記》上所說的殷墟。后來,王國維沿著羅振玉的思路繼續考證,最終提出,小屯村一帶就是商朝第二十代君王盤庚在公元前1318年遷都的地址。在這里,商王朝又延續了273年,歷經了8代12王,締造了青銅器時代的又一個輝煌。這個考證,意味著中國有據可查的歷史又提前了1000年。
后來專家們經過幾十年的研究逐步確定,小屯村一帶正是商朝遷都之后宮殿宗廟的所在地,是君王處理政務和起居生活的場所。殷墟占地面積約24平方千米,在商朝遷都后的近300年間,一直是商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直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打敗了商朝最后一位君王紂,殷都淪陷,商朝滅亡。周代將都城遷走后,小屯村一帶也逐漸由繁華走向沒落,最終成為廢墟。
確定了殷墟的位置,對殷墟的考古發掘工作就轟轟烈烈地展開了。自抗戰期間到新中國成立后,各個機構、各類人群對殷墟進行了數十次大規模的發掘工作,不僅又發現了大量的甲骨,還發現了商朝的宮殿、宗廟遺址和墓穴等,出土了商朝的青銅器、玉器、陶器等生產、生活用品,全景式地再現了3000多年前的輝煌文明。
方塊字的鼻祖
自殷墟甲骨發現以來,殷墟先后出土甲骨約15萬片,上面的文字記載涉及商朝政治、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隱含了造字的許多規律法則,對于研究歷史文化和文字演變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然而事實上,甲骨的最初用途可不是那么高深莫測的。商朝人迷信鬼神,盛行占卜之風,不論大事小事,都喜歡詢問于鬼神。甲骨其實是商朝的人們占卜用的工具。人們先把獸骨或龜甲加工整齊,然后在骨的背面鉆出圓形的深窩和淺槽,占卜時就一邊把自己要問的事情向鬼神訴說清楚,一邊拿火烤甲骨的窩槽。經過灼燒,甲骨便出現了裂紋,根據裂紋的長短、粗細、曲直,可以判斷事情的兇吉。占卜后,人們將結果刻畫在甲骨上,流傳后世,便形成了現在的甲骨文。由于商朝占卜的范圍非常廣泛,甲骨文便留存了當時政治、軍事、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寶貴資料。
甲骨文是中國現代漢字的鼻祖,它的出現將中華文明帶入了一個有據可查的新階段。甲骨文已經初步具有象形、指事、會意等構字方法,在書寫上也顯現出后來中國書法的用筆、結構、章法等要素,實在是當之無愧的漢字鼻祖。甲骨文發現后,不僅有學者專門研究其中的文字奧秘,也有不少書法家學習甲骨文書法。現在,我們如果到書畫市場轉一轉,也許還能看到這樣的甲骨文書法或展或賣,真是別有情趣。
如今,這座人類文化的寶庫被收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館、大學和研究室,繼續發揮著它的無上價值和恒久榮光。

楚樂縹緲
曾侯乙 編鐘
1978年,湖北省隨州市的一座戰國古墓中出土了一套保存完整的大型青銅編鐘--曾侯乙編鐘。它不僅外觀宏偉氣派,還具有純正優美的音色,每個聽過它演奏的人都不禁深深陶醉其中。它的出土在世界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被譽為世界奇觀中獨一無二的珍寶和 精神世界的圣山。


深藏于水中的珍寶
1978年2月,在湖北省隨州市郊擂鼓墩的一個山岡上,駐隨縣(現隨州市)某部隊正在擴建營房,開山平地。突然,士兵們挖出了一片同附近地面顏色大相徑庭的褐土,這說明下面可能存在古代遺址。經過發掘,一個東西長21米、南北寬16.5米、面積達220平方米的古墓出現在人們面前。墓中巨大的棺槨上蓋有47塊巨型石板。當人們費盡周折吊走石板,揭開槨蓋板后,出現在眼前的是幾米深的渾水,水面上橫七豎八地浮著一些棺木。考古人員迅速對古墓加以處理。隨著水面的下降,一座舉世矚目的豪華地宮出現了。
該地宮由四個墓室組成,其建筑結構好似一座豪華的三室一廳。東室放置著一具主棺,重達7000千克。棺為雙重,外棺有青銅框架,內棺外面有彩繪的門窗及神獸武士。東室另外有陪棺八具;西室放置陪棺十三具;北室放置兵器、車馬器及竹簡;中廳則放置著大量的禮樂器,猶如一座規模宏大的地下音樂宮殿。根據墓中出土的許多青銅器上曾侯乙作持的銘文,考古專家考證出這是戰國時期曾國一個名叫乙的王侯的墓,約葬于楚惠王五十六年(前433),于是將該墓命名為曾侯乙墓。由于墓的位置處于地下水位之下,埋葬后不久,地下水就滲透到了墓中,致使陪葬品長期以來一直處在水的浸泡中,保存大都比較完好;也正因為如此,墓中的珍寶才沒被盜墓者竊取。
經過發掘整理,曾侯乙墓中共出土文物1.5萬余件,分為青銅禮器、樂器、兵器、車馬器、金器、玉器、漆木器、竹器八大類,有很多都具有非常高的價值。比如墓中出土的一件漆木衣箱的蓋子上繪有二十八星宿的天文圖像,說明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創立二十八星宿體系的國家之一。墓中還出土了一件帶蓋金盞,重2156克,采用青銅范鑄工藝,蓋頂有環形紐,邊緣有與盞扣合的卡,盞底有S形鳳足,蓋頂和盞口外沿飾有華麗的蟠紋和云雷紋,其精湛的工藝令人嘆為觀止。墓中還出土了大量樂器,有編鐘、編磬、鼓、瑟、笙、排簫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套保存完好的大型青銅編鐘,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曾侯乙編鐘。
最宏偉精美的古代樂器
曾侯乙墓出土的這套編鐘,是中國目前出土的40多組編鐘里數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一組。整套編鐘共 65枚,總重量達2500多千克。輕重、大小不同的編鐘按照發音原理,依次排列在鐘架上,分上、中、下三層。橫向看,從左到右編鐘依次增大;縱向看,由上到下編鐘逐漸增大。整套編鐘排列整齊,氣魄雄渾,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宏偉精美的古代大型樂器,實在令人驚嘆!
上層19枚較小的編鐘稱為鈕鐘,最大的重11.4千克,最小的重2.4千克。中、下層是編鐘的主體部分,共有甬鐘45枚,其中最大的重203.6千克,最小的重8.3千克。此外另有楚惠王五十六年(前433)制造的镈鐘一枚,掛在下層右面甬鐘中間。根據不同的形狀,45 枚甬鐘又可以分為三組,一組稱為琥鐘,由11枚長乳甬鐘組成;第二組稱為贏司鐘,由12枚短乳甬鐘組成;第三組稱為揭鐘,由22枚長乳甬鐘組成。
編鐘的鐘架通長11.83米、高達2.73米,呈曲尺形,銅木結構。木質的梁架上涂著亮閃閃的黑漆,裝飾著彩繪的花紋。鐘架共分三層,每層的立柱都是一個英俊的青銅佩劍武士的形象,支撐著橫梁,十分巧妙美觀。鐘架十分堅固,承受著全套編鐘的質量,歷時兩千多年,出土時仍矗立如故,簡直可以說是一個奇跡。
每枚編鐘上都有錯金篆體銘文,共有2800多字。甬鐘正面刻有曾乙侯乍(作)時(持)的字樣,其他的銘文都是有關古代音樂方面的記載。鈕鐘的銘文為樂律名和音階名。甬鐘正面隧部(鐘口沿上部)和鼓部(兩角部位)的銘文為音階名,反面各部位的銘文則記載了曾國與楚、晉、齊、周等其他國家的樂律名和音階名的對應關系。這些都是極為珍貴的音樂資料,對于研究中國古代的音律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出土的時候,鐘架旁還有6個丁字形彩繪木槌,是敲鐘工具;還有兩根彩繪長棒,是撞鐘工具。據專家推測,這組編鐘演奏時一般需要五六個人,由三個樂工雙手各執一個丁字形木槌,分別敲擊中層的三組甬鐘,兼及上層鈕鐘,奏出樂曲的主旋律;另由兩名樂工各執一根木棒,分別撞擊下層低音甬鐘,配以和聲,起到烘托氣氛的作用。
音樂史上的偉大奇跡
曾侯乙編鐘不僅形制宏偉壯觀,精美絕倫,而且歷經幾千年的漫長歲月,其性能依然良好。除了當年楚王贈給曾侯乙的那枚大型镈鐘不能發音外,其他64枚編鐘的音色依然十分優美,中上層的甬鐘和鈕鐘清脆悠揚,下層甬鐘則雄渾醇厚。最為神奇的是,每枚鈕鐘和甬鐘都能發出兩個樂音,呈和諧的大小三度關系,這在世界音樂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全部編鐘的音域跨越五個八度以上,比現代的鋼琴只少一個八度。它的音階結構與現代國際通用的C大調七聲音階基本相同,而且其中心音域12個半音齊備,因此可以自如地旋宮轉調。現在用這套編鐘,不僅可以演奏悠揚動聽的古典樂曲,還能演奏中外現代流行音樂。
一直以來,由于缺乏相關的記載,有些學者認為中國戰國時期只有五聲音階,還有人認為中國音樂的十二律是從希臘傳入的舶來品。曾侯乙編鐘的出土,為曾引起爭論的各種問題提供了有力的答案,駁斥了那些錯誤的論調,也為中國古代樂律學研究提出了嶄新的課題。
古代青銅鐘的鑄造從選礦到冶煉、鑄造,從溫度的計算到熔點的控制,都需要非常精密的技術和工藝。科技人員采用現代技術手段對曾侯乙編鐘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揭示了編鐘鑄造、制作上的一系列謎底。如:古代工匠設計了合瓦式的獨特鐘形與復雜的鐘腔結構,形成了編鐘奇妙的一鐘雙音的現象;在鑄造時采用了銅、錫、鉛三種成分的最佳比例配方,以使編鐘獲得優美的音色;古人還掌握了鐘體大小、鐘壁厚薄與音高之間的關系,并以此為依據,鑄造出音高有規律變化的編鐘……這都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堪稱中國音樂史和鑄造史上的偉大奇跡。
編鐘樂舞
曾侯乙編鐘出土之后,湖北省歌舞團受到它的啟發,決定創作、編排一部大型歌舞劇,來反映古老的荊楚文化風貌。經過三年的籌備,1983年,規模宏大的歌舞劇《編鐘樂舞》正式上演。
全劇共10場,由鐘磬古樂(荊楚雄風)、祭祀樂舞(迎神)、樂歌(桔頌)、武舞(出征)、巴人舞(山獵)和大饗禮(楚宮宴樂)等組成。它以悠久的楚國歷史和古老的荊楚文化為依據,以曾侯乙編鐘等古代樂器作為主要的演奏和伴奏樂器,運用古老的歌、樂、舞相結合的藝術形式,來展現古代楚國的文化藝術、民俗風情和社會風貌。該劇整體風格古樸粗獷,旋律和配樂新穎別致,塑造的音樂形象也十分生動感人,在發展中國民族音樂的道路上作了可喜的探索。
《編鐘樂舞》繼承了傳統的藝術形式,又以創新的精神給人們帶來了嶄新的藝術風貌。該劇公演后獲得極大的成功,受到中外人士的高度贊揚。美國紐約市市長看了《編鐘樂舞》后說:編鐘不僅是中國的,也是屬于全人類的。今天湖北省歌舞團無疑是給紐約人民送來了人類最好的禮物。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0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