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華佛教史: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卷(簡體書)
滿額折

中華佛教史: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卷(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華佛教史: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卷》是《中華佛教史》叢書中第一卷,章節安排以時間為順序,以漢魏兩晉南北朝時代與佛教發展相關的重大歷史時間為經緯,以佛教思想史、制度與民眾信仰實踐為主要內容,盡量彰顯佛教史發展的歷史脈絡與因果關係。

《中華佛教史》後記 ◎湯一介 1999年冬,山西教育出版社約請季羨林先生主編一套多卷本《中華佛教史》。其時,季先生年近九十,因身體的原因,季先生向出版社提出由他與我共同主編。我雖對中國佛教史稍有涉獵,但並無深入研究,為了幫助季先生實現編著《中華佛教史》的意願,我答應了。自2000年起,我們開始組織編寫隊伍,又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經多次與作者共同討論,就《中華佛教史》的框架和編寫體例達成了共識。我們認為,現有的中國佛教史著作多為漢地佛教,而且往往只寫佛教思想,這次我們是否可以編寫出一套有特色的佛教史,把我國多個受佛教影響的民族的佛教歷史也包含在內,這樣也許更有意義。為了與過去的中國佛教史有所區別,我們把這部佛教史定名為《中華佛教史》,此點季先生在本書的總序中已有說明。 原來我們討論編寫的《中華佛教史》共分十三卷:一、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卷;二、隋唐五代佛教史卷;三、宋元明清佛教史卷;四、近代佛教史卷;五、佛教文學卷;六、佛教美術卷;七、西藏佛教史卷;八、西夏佛教史卷;九、云南上座部佛教史卷;十、西域佛教史卷;十一、敦煌佛教史卷;十二、中韓佛教交流史卷;十三、中國佛教東傳日本史卷。後季先生自2003年起因身體原因長期住在醫院,我又擔任了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研究項目“儒藏編纂與研究”的首席專家,加之各卷作者的教學與其他研究任務繁忙,因此《中華佛教史》的進度較慢。自2004年,開始有作者交稿,至2012年已交十卷,敦煌卷、西域卷、西夏卷因各種原因而無法繼續寫作。現在完成的是以下十卷,即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卷、隋唐五代佛教史卷、宋元明清佛教史卷、近代佛教史卷、佛教文學卷、佛教美術卷、云南上部座佛教史卷、西藏佛教史卷、中韓佛教交流史卷、中國佛教東傳日本史卷。為了稍稍彌補此套《中華佛教史》之不足,我征得季先生同意,從季先生的著作中把他所寫的中國佛教論文編成一本《佛教史論集》,把它作為本書的最後一卷,一方面希望讀者能了解季先生對“中華佛教史”總體上的把握,另一方面季先生的這本《論集》中包含著他對敦煌、吐魯番以及西域地區佛教的若干看法,這或許對敦煌佛教、西域佛教的研究有所幫助。還需要說明一事,季先生曾為西域卷寫了三萬余字的書稿,但現在不知手稿在何處,故未及編入《論集》,希望以後能找到,供研究西域佛教的學者利用。把季先生的《佛教史論集》作為《中華佛教史》最後一卷,其他十卷順序排列,這或者也可以說仍是一套稍具規模而與其他中國佛教史著述有所不同的研究著作。 由於我不是專門研究佛教史的專家,加之我晚年特別關注中國儒家哲學及其現代發展的可能性問題,因此沒有可能把大力花在《中華佛教史》上,這是一件遺憾的事。學術研究是沒有止境的,我相信一定會有更好的包含中華各民族佛教信仰的佛教史研究著作出現。這對凝聚中華民族為一體也有一定的意義。

目次

緒論
一、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之格局
二、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料概說

第一章 佛教入華早期史實闡微
第一節 佛與帝王師
第二節 “永平求法”的再討論

第二章 後漢三國時期的佛教
第一節 僑民佛教
第二節 早期漢地佛教中心與譯經

第三章 東晉義學的勃興
第一節 六家七宗:東晉般若學的興盛
第二節 對格義佛教的重新認識
第三節 鳩摩羅什與長安僧團

第四章 不順化以求宗的廬山慧遠
第一節 廬山慧遠創作《沙門不敬王者論》的具體背景
第二節 《沙門不敬王者論》的佛學思想分析

第五章 孤明先發的竺道生
第一節 竺道生的生平考證
第二節 道生的“善不受報”義
第三節 道生的“身前身後名”

第六章 謝靈運《辨宗論》發微
第一節 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第二節 山水不足以娛其情,名理不足以解其憂

第七章 東晉南朝的僧人學風的轉變
第一節 玄談風氣的影響
第二節 佛學風氣的改變

第八章 晉宋之際般若學向涅槃學發展的多元化路徑
第一節 毗曇學與《法華經》在般若學向涅槃學轉變中的作用
第二節 《肇論》中所體現的般若學向涅槃學轉變路徑
第三節 般若學向涅槃學轉變的廣泛信仰背景

第九章 北魏的佛教與政治
第一節 北魏太武帝滅佛
第二節 北魏佛教的恢復與發展

第十章 南朝佛教的發展與政治文化的衝突
第一節 佛教在劉宋時期的發展
第二節 涅檠與仙化:南朝釋道二教論衡
第三節 與儒學的一次交鋒:神不滅辯論的佛學意義

第十一章 六朝佛教尺牘
第一節 六朝佛教書信概述
第二節 公開信
第三節 小結:六朝佛教書信的功能

第十二章 普通佛教徒死後世界的信仰圖景
第一節 南朝民眾的佛教地獄信仰研究
第二節 地府與凈土,中國人死後世界信仰的重新構建

第十三章 魏晉南北朝佛教講經制度探析
第一節 唱導與齋講
第二節 轉讀與都講、麈尾
第三節 上講與問難
第四節 講經法會的程式化
第五節 總結:僧講、尼講、俗講

第十四章 南北朝中後期的佛教發展
第一節 北朝均田制的破壞與末法信仰
第二節 北周武帝滅佛及當時的佛學論辯
第三節 南北朝時期的“禪”
第四節 南朝的民間神僧與國家帝師
第五節 南朝中後期的佛教新思潮
第六節 北朝後期的佛學發展

第十五章 結語: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的術與道
第一節 中國古代學術的分野與大、小乘
第二節 對道的追求與對術的渴望:教相判釋與學派體系的不斷創建
參考文獻
《中華佛教史》後記/湯一介

書摘/試閱

一、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的研究坐標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屬斷代佛教史,要做好這一斷代的佛教史研究,通常需在通史中找好定位,確立坐標。近百年來,中外學者在此方面多有貢獻,大體來講,前人研究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有三種坐標:(1)以中國哲學史、思想史演進為坐標,自湯用彤先生起,中國學人大都按此路徑前進;(2)以隋唐佛教宗派(主要是三論、天臺、華嚴、唯識、禪宗和凈土宗)為坐標,以日本學者居多,中國學者、教內人士亦兼有之;(3)以印度、西域佛教史地為坐標,歐美等西方學者常有采取此種取向者。 (一)以中國哲學史、思想史演進為坐標 魏晉清談誤國之說,唐以後頗為盛行,尤其是明清之際的士大夫感同身受,幾成定論;然“自乾嘉學者以至章炳麟、劉師培,為了打破支配學術的宋學程朱經義,大都在漢魏古人中尋求重言,漢學與魏晉學重新在當時提倡起來。漢學重在‘由辭以通道,的訓詁,魏晉學重在‘天人之際’的義理,前者是宋代‘心傳’之學的死敵,後者是宋代‘理學’的祖宗,在反對宋學的人看來,漢魏之學,宋人皆未能或之先也。錢大昕、章炳麟都以為何晏、王弼對於《論語》、《易經》所發揮的義理之玄遠,後人莫及。照這樣講來,所謂宋學就成了陳舊不堪的貨色,不足以‘理學’宗派自豪了。即令說義理之學是新的,它的淵源也發生於魏人,而不能說始自宋人”①。 言魏晉玄學為宋明理學之先導,與魏晉南北朝佛學為隋唐佛學之先導,在近代學術史上可謂異曲同工。迄今為止,魏晉南北朝佛教史,無疑以湯用彤先生的研究最為重要。簡而言之,湯用彤先生的魏晉南北朝佛教史研究是以中國哲學發展為坐標,即通過漢代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的演進視角而看待中國佛學的貢獻。在湯公看來:漢學是複雜而具體之學問,一事一理,不重抽象;玄學則是簡單抽象之學問,以為找到一最高原則即可解釋諸事。“漢末佛教約分二派:康僧會一派重祭祀、服食、吐納、升天,摻雜一些禪法,講小乘法數。支謙一派為大乘空宗之學,掃除一切相數。前一派總結舊漢學,後一派則下啟新玄學。”漢魏之際,其時當新舊交替,佛教分為兩個系:安世高之佛學為小乘,重禪學。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