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竹書紀年與出土文獻研究之一:竹書紀年考(全三冊)(簡體書)
滿額折

竹書紀年與出土文獻研究之一:竹書紀年考(全三冊)(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90.00 元
定價
:NT$ 2340 元
優惠價
872036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晉武帝太康二年,汲郡汲縣(今河南省衛輝市)的一座戰國墓出土大批古書,汲塚《竹書紀年》乃其一。《竹書紀年》是記載五帝夏商周歷史的珍稀文獻,具有巨大的學術價值,為歷代學者所重視。古今中外學者盛讚《竹書紀年》,視為中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夏商周部分的價值遠在《春秋》、《史記》之上,梁啟超譽為“中國史學界第一瑰寶”。
《竹書紀年》在晉唐時期是完整的十三卷本,宋元時期若存若亡,明代出現二卷本。
明清以來的學者稱十三卷本為“古本”,二卷本為“今本”或“近本”。自明代嘉靖以來,中外學者就《竹書紀年》的真偽與價值展開了長達五百餘年的激烈爭辯。《竹書紀年考》是研究《竹書紀年》的出土、整理、考正、版本、流傳、真偽、性質與價值等方面的專著。
《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竹書紀年與出土文獻研究之一:竹書紀年考(套裝上中下冊)》為《竹書紀年》的資料庫,是研究《竹書紀年》集大成者。作者總結了晉以來《竹書紀年》的研究史,探討了古本《竹書紀年》的結構與價值,揭示了今本《竹書紀年》的來源與偽繆.通過研究發現:古本《竹書紀年》是珍稀文獻,其價值尚未被充分利用;今本《竹書紀年》系偽書,難以被信任與利用。
程平山編著的《竹書紀年與出土文獻研究之一——竹書紀年考》對於學者科學認識與利用《竹書紀年》以及深入研究五帝夏商周社會與歷史有著重大的價值。

目次


第一章 汲塚竹書的發現與整理
第一節 汲塚的發現與盜掘
一汲塚的發現年代
(一)汲塚發現年代諸說
(二)學者對汲塚發現年代的探討
(三)汲塚發現年代辨析
二汲塚地望考
(一)文獻記載汲塚的地望
(二)漢晉以來汲縣的地理沿革
(三)漢晉汲城故城的位置
(四)汲塚地望辨析
三汲塚的盜掘者與盜掘方式
(一)汲塚的盜掘者
(二)盜掘方式
第二節 汲塚的形制輿出土遺物
一汲塚的形制
二汲塚出土遺物
(一)青銅器
(二)玉器
(三)簡牘
第三節 汲塚墓主身份分析
一汲塚墓主諸說
二汲塚墓主的身份辨析
第四節 汲塚竹書的整理
一汲塚竹書的整理方式與成果
二竹簡形制
三字體
四篇敗
第五節 汲塚竹書篇目考證
一史書類
二《易》類
三叢書類(《雜書》)
四其他類
第六節 小結

第二章 (竹書紀年》學術史與本書的研究方法
第一節 總結《竹書紀年》學術史的必要性與方法
一清代以來學者對《竹書紀年》學術史的總結與問題
(一)清代以來學者對《竹書紀年》學術史的總結
(二)撰寫完備的《竹書紀年》學術史的必要性
二《竹書紀年》學術史總結的方法
第二節 晉代以來學者對《竹書紀年》的認識與研究
一晉代至明代學者對《竹書紀年》的認識與研究
二清代學者對《竹書紀年》的認識與研究
三近人對《竹書紀年》的認識與研究
四海外學者對《竹書紀年》的認識與研究
(一)歐美學者對《竹書紀年》的認識與研究
(二)日本學者對《竹書紀年》的認識與研究
第三節 晉代以來學者關於《竹書紀年》認識與研究之分析
一關於晉代《竹書紀年》的整理與考正
(一)晉代《竹書紀年》的整理與考正
(二)晉代《竹書紀年》的整理品質
二關於《竹書紀年》的版本
三關於《竹書紀年》的流傳
(一)關於《竹書紀年》流傳的研究方法
(二)古本《竹書紀年》亡佚年代及原因
(三)今本《竹書紀年》出現時代及來源
四關於《竹書紀年》的真偽
(一)晉至明正德學者對《竹書紀年》的真偽認識
(二)明嘉靖以來學者對《竹書紀年》的真偽認識
(三)晉以來《竹書紀年》真偽研究階段分析
五關於古本《竹書紀年》的性質與價值
(一)古本《竹書紀年》的性質
(二)古本《竹書紀年》的價值
(三)關於古本《竹書紀年》異說的討論
六關於今本《竹書紀年》的性質與價值
(一)今本《竹書紀年》的性質
(二)今本《竹書紀年》的價值
七關於古本《竹書紀年》的輯佚
(一)前人輯佚古本《竹書紀年》的狀況
(二)前人輯佚古本《竹書紀年》存在的問題
第四節 本書的研究方法輿思路
一學者以往的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
二本書的研究思路與方法

第三章 《竹書紀年》版本考
第一節 晉代以來《竹書紀年》的版本
一晉隋時期《竹書紀年》的整理、考正、注釋、校勘與版本
(一)荀勖與和崤整理《竹書紀年》
(二)摯虞撰定官書與衛恒考正汲塚書
(三)束皙考正汲塚書與學者論辯
(四)杜預、續鹹注釋《竹書紀年》
(五)徐廣校本《汲塚紀年》
(六)《隋書》所載《紀年》與《竹書同異》
二唐宋時期《竹書紀年》版本考
(一)《唐志》所載《紀年》一
(二)張昌宗《古文紀年新傳》
(三)《太平御覽》所引《紀年》
(四)《資治通監外紀》所引《紀年》
(五)《東觀餘論》記錄的《師春書》雜抄《紀年》
(六)《中興館板書目》、《宋史》所載三卷殘本《紀年》
三明清時期今本《竹書紀年》版本
(一)今本《竹書紀年》的版本
(二)今本《竹書紀年》出現年代分析
第二節 《竹書紀年》東周部分晉魏紀年、周王紀年與版本問題
一關於《竹書紀年》東周部分晉魏紀年周王紀年與版本關係的
爭議
二古本《竹書紀年》晉魏紀年、周王紀年與版本分析
三今本《竹書紀年》晉魏紀年、周王紀年與版本分析
第三節 《竹書紀年》的稱謂與版本等問題
一學者對於《竹書紀年》稱謂的疑惑
二《竹書紀年》的稱謂與版本考析
(一)《竹書紀年》的稱謂解析
(二)《竹書紀年》的稱謂考實
(三)由稱謂論《竹書紀年》的版本
三《竹書紀年》與其他汲塚書的區別
第四節 古本《竹書紀年》的異文與版本問題
一《紀年》部分之同異
二《紀令應》部分之同異
三《雜事》部分之同異
第五節 小結

第四章 《竹書紀年》流傳考
第一節 關於分析《竹書紀年》流傳的方法
一學者以往研究《竹書紀年》流傳方法存在的問題
二研究《竹書紀年》流傳的有效方法
(一)充分合理地利用書目
(二)古文獻徵引例的分析與應用
第二節 晉代《竹書紀年》的流傳
一西晉時期《竹書紀年》的流傳
二東晉時期《竹書紀年》的流傳
第三節 南北朝時期《竹書紀年》的流傳
一南朝《竹書紀年》的流傳
二北朝《竹書紀年》的流傳
第四節 隋唐時期《竹書紀年》的流傳
一隋代《竹書紀年》的流傳
二唐代《竹書紀年》的流傳
(一)唐高祖武德元年至唐睿宗延和元年學者著述徵引《竹書紀年》分析
(二)唐玄宗時學者著述徵引《竹書紀年》分析
(三)唐肅宗至德以後學者著述徵引《竹書紀年》分析
(四)五代時《竹書紀年》的流傳
第五節 宋元時期《竹書紀年》的流傳
一宋代《竹書紀年》的流傳
(一)太祖至真宗時學者著述徵引《竹書紀年》分析
(二)仁宗、英宗時學者著述徵引《竹書紀年》分析
(三)神宗至欽宗時學者著述徵引《竹書紀年》分析
(四)高宗時學者著述著錄與徵引《竹書紀年》分析
(五)孝宗、光宗時學者著述徵引《竹書紀年》分析
(六)甯宗以後學者著述徵引《竹書紀年》分析
二元代《竹書紀年》的流傳
第六節 明清時期《竹書紀年》的流傳
一明代《竹書紀年》的流傳
(一)洪武至正德學者著述徵引《竹書紀年》分析
(二)嘉靖至崇禎學者著述徵引《竹書紀年》分析
二清代《竹書紀年》的流傳
第七節 古本《竹書紀年》亡佚條文考
一南北朝時期《紀年》亡佚條文
二唐代《紀年》亡佚條文
三北宋時期《紀年》亡佚條文
四南宋時期《紀年》亡佚條文
第八節 小結

第五章 古本《竹書紀年》分析
第一節 古本《竹書紀年》的結構考析
一《中興館閣書目》所載古本《竹書紀年》的三個部分
二《紀年》、《紀令應》與《雜事》內容解析
(一)《紀年》
(二)《紀令應》
(三)《雜事》
(四)《紀年》、《紀令應》、《雜事》之間的關係
三古本《竹書紀年》的結構價值分析
(一)復原古本《竹書紀年》
(二)正確解讀古本《竹書紀年》
(三)區別古本《竹書紀年》與今本《竹書紀年》
第二節 古本《竹書紀年》的卷數與字數分析
一古本《竹書紀年》的卷敷
(一)古本《竹書紀年》卷數的不同記載
(二)學者關於《竹書紀年》原簡卷數的探討
(三)古本《竹書紀年》原簡卷數辨析
二古本《竹書紀年》各部分對應的卷次分析
三古本《竹書紀年》的字數
第三節 古本《竹書紀年》的內容
一古本《竹書紀年》的起止
二古本《竹書紀年》的紀年與建正
三古本《竹書紀年》所載晉、魏事與晉、魏以外事
四古本《竹書紀年》與汲塚出土《紀年》簡牘的關係
五古本《竹書紀年》荀勖、和嬌注
六晉至元學者徵引古本《竹書紀年》特點
第四節 古本《竹書紀年》資料來源考
一古本《竹書紀年》夏商周紀資料來源分析
(一)關於古本《竹書紀年》夏商周紀資料來源的爭議
(二)古本《竹書紀年》夏紀資料來源分析
(三)古本《竹書紀年》商紀資料來源分析
(四)古本《竹書紀年》周紀資料來源分析
二古本《竹書紀年》晉魏紀資料來源分析
(一)古本《竹書紀年》晉紀資料來源分析
(二)古本《竹書紀年》魏紀資料來源分析
三《紀令應》部分資料來源分析
四《雜事》部分資料來源分析
(一)古本《竹書紀年》五帝事蹟資料來源分析
(二)古本《竹書紀年》夏商周雜事資料來源分析
五古本《竹書紀年》資料來源的真實性與可靠性的總體
考察
第五節 古本《竹書紀年》性質考論
一關於古本《竹書紀年》性質的爭議
(一)古本《竹書紀年》正史說
(二)古本《竹書紀年》非當時正史說
(三)古本《竹書紀年》私修史書說
(四)其他說
二古本《竹書紀年》性質考析
(一)古本《竹書紀年》性質分析
(二)古本《竹書紀年》正史論
第六節 古本《竹書紀年》的價值分析
一古本《竹書紀年》夏商周紀的價值分析
(一)學者對古本《竹書紀年》夏商周紀價值的爭議
(二)古本《竹書紀年》夏紀的價值分析
(三)古本《竹書紀年》商紀的價值分析
(四)古本《竹書紀年》周紀的價值分析
二古本《竹書紀年》晉魏紀的價值分析
(一)古本《竹書紀年》晉紀的價值分析
(二)古本《竹書紀年》魏紀的價值分析
三《紀令應》部分資料價值分析
四《雜事》部分資料價值分析
五對古本《竹書紀年》價值的整體評價
第七節 古本《竹書紀年》亡佚的年代與原因
一古本《竹書紀年》亡佚的年代
(一)古本《竹書紀年》亡佚年代諸說
(二)古本《竹書紀年》亡佚年代分析
二古本《竹書紀年》亡佚的原因
(一)古本《竹書紀年》亡佚的原因諸說
(二)古本《竹書紀年》亡佚的原因分析
第八節 小結

第六章 今本《竹書紀年》分析
第一節 今本《竹書紀年》成書時代分析
第二節 今本《竹書紀年》資料來源考
一今本《竹書紀年》五帝紀資料來源分析
二今本《竹書紀年》夏紀資料來源分析
三今本《竹書紀年》商紀資料來源分析
四今本《竹書紀年》周紀資料來源分析
第三節 今本《竹書紀年》對古本《竹書紀年》的輯佚輿疏漏
一今本《竹書紀年》對古本《竹書紀年》的輯佚與採用
二今本《竹書紀年》對古本《竹書紀年》輯佚之疏漏
第四節 古本《竹書紀年》與今本《竹書紀年》對照
一古本《竹書紀年》與今本《竹書紀年》著述之比較
二古本《竹書紀年》與今本《竹書紀年》系年比較
三古本《竹書紀年》與今本《竹書紀年》文字之比較
第五節 今本《竹書紀年》采古本《竹書紀年》以外文獻之訛誤
一今本《竹書紀年》采古本《竹書紀年》以外文獻系年之訛誤
二今本《竹書紀年》采古本《竹書紀年》以外文獻文字之訛誤
第六節 今本《竹書紀年》的性質分析
一學者對今本《竹書紀年》性質的認識與分析
(一)學者對今本《竹書紀年》性質的認識
(二)今本《竹書紀年》性質諸說分析
(三)今本《竹書紀年》辨偽的理論與方法
二今本《竹書紀年》的性質
(一)今本《竹書紀年》是晉至宋時期著述徵引古本《竹書紀年》的輯佚和補充本
(二)今本《竹書紀年》是雜抄百家的未修稿本
(三)今本《竹書紀年》是偽託沈約注的偽書
(四)今本《竹書紀年》是古本《竹書紀年》的對立物
(五)今本《竹書紀年》是偽書中的偽書
第七節 今本《竹書紀年》的價值分析
一學者對於偽書及今本《竹書紀年》價值的認識
二今本《竹書紀年》可利用價值分析
第八節 小結

第七章 結語
一關於《竹書紀年》的版本
二關於《竹書紀年》的流傳
三關於對古本《竹書紀年》分析
四關於對今本《竹書紀年》分析
附錄
古文獻徵引目
近人論著徵引目
《竹書紀年》年表
索引
致謝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36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