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擁抱不完美,與更好的自己相遇(簡體書)
滿額折

擁抱不完美,與更好的自己相遇(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29.8 元
定價
:NT$ 179 元
優惠價
87156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沒有不好的人生,只有不願意改變的自己
你有過這樣的感覺嗎?
每天都看起來很忙,但還是一事無成;
力求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反而離成功越來越遠;
總覺得人生一片雜亂,毫無頭緒,工作和愛情都磕磕絆絆;
事事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但效果卻差強人意……
不要過於擔心,可能你只是患上了“盲目追求完美綜合征”。要知道不完美的人生才是真實的人生,正是由於這些不完美,你的人生才有了無限可能。
在本書中,73歲高齡的艾倫C.福克斯將自己的人生智慧總結為54條處世方法,從建立自信、提高溝通技巧到有效化解衝突,每一條方法都針對一個特別的主題。他列出了簡單直觀的策略,幫助我們學習如何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如何愛自己,如何為自己的人生負全責,如何打造一個更受歡迎的自己。這是一本為忙碌的現代人量身定做的“完美”手冊。

作者簡介

艾倫C.福克斯

“樂活人生”的睿智導師
73歲的艾倫C.福克斯有著豐富的人生經歷,在許多領域成就非凡:不僅擁有一家市值15億美元的房地產公司,還創辦了自己的律師事務所;不僅取得了會計、法律、教育和寫作等多個學位,同時還是美國備受推崇的文學雜誌《撥浪鼓》(Rattle)的創辦者。除此之外,他還擔任多家非營利性基金會的董事。
如想與艾倫進行更多溝通,可以通過以下途徑。
博客地址:Peopletoolsbook.com
推特地址:Twitter@AlanCFox

名人/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2014年美國亞馬遜總榜第一
《紐約時報》年度最佳暢銷書

古典 著名生涯規劃師 暢銷書《拆掉思維裡的牆》《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作者
比爾考斯比 美國電視劇喜劇之父 連續6年獲得艾美獎
傑克康菲爾德 世界著名心理學家 暢銷書《踏上心靈幽徑》《慧心自在》作者
《出版商週刊》 熱烈推薦

在本書,73歲高齡的艾倫C.福克斯將自己的人生智慧總結為54條處世方法,從建立自信、提高溝通技巧到有效化解衝突,每一條方法都針對一個特別的主題。他列出了簡單直觀的策略,幫助我們獲得正面結果。翻開書中的任何一頁,你都能找到實用的解決方法。每一條處世方法都配有發人深省的故事和有趣的掌故,每一節都提供了一個改變人生的哲理。

擁抱不完美,就是找到一條與世界和解的路,
讓不完美的自己在今天完美蛻變,
和更好的自己在未來驚喜相遇。

即便沒有系統研究過Facebook的行銷人員也會意識到,如今的行銷環境已經與過去大不相同了,《瘋贊》則是對這種不同的深入研究,讓讀者更加明確不同點到底在哪裡,以及這將帶來什麼影響。企業在失去對消費者的控制權之後,將如何盈利?兩位作者對此的解答是:請學學美捷步、西南航空、塔吉特吧,它們對所有消費者公平以待,與他們共用價值觀,最重要的是,它們懂得社交媒體不僅是企業榮譽放大器,也是企業行為監督儀。
《福布斯》雜誌 (Forbes)
兩位作者在《瘋贊》中提出,企業要有社交時代思維,要誠信經營,坦率表達以樹立經得起檢驗的形象,而不是在財務報表或者公關活動中向各利益相關者給出光鮮的承諾。事實也證明,獲得公眾信賴和尊重的企業實現了可持續發展,被質疑的企業最終湮沒無聞。
《今日美國》(USA Today)
本書的主旨在於探究客戶信任對所有企業至關重要的原因。加菲爾德和萊維巧妙地描述了成就一家非凡企業的關鍵:與客戶、供應商、雇員建立信任關係。
美捷步CEO 、《三雙鞋》作者 謝家華(Tony Hsieh)

目次

第1章 誰的青春不迷茫
迷茫是因為自我的迷失
工具1 認識自己 瞭解自己的需要並大聲說出來
成長為自己的樣子
工具2 規則 普通人遵守規則,聰明人創造規則
工具3 廢紙簍 跳出限制你思維的條條框框
工具4 鐵板牛排聲 一見鍾情並非毫無緣由
不是不幸福,而是不滿足
工具5 當下的綠草 不是得到的太少,是要的太多

第2章 自己變了,世界就變了
你只想過成功需要加倍努力,卻未想過去縮小目標
工具6 打靶 標靶大了,紅心也就大了
工具7 80% 的解決方法 忘記那些不完美
工具8 讓杯子縮小 讓希望變大
工具9 重新煎一個雞蛋 凡事都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
生活就像心電圖,想毫無波折除非你停止呼吸了
工具10 積極的自我應驗預言 心想事就成
工具11 榨檸檬汁 如果生活給你檸檬,你就把它榨成汁吧
時間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工具12 塞入潛意識中 面對難題,忽視它
工具13 等待羽毛靜落 為什麼越是想抓住的東西,離你越遠
工具14 專注於過程 別老是被“結果”牽著鼻子走
與其在等待中枯萎,不如在行動中綻放
工具15 問號 沒有愚蠢的問題,只有害羞的人類
工具16 買彩票 做行動的巨人
工具17 “信任坍塌”遊戲 把自己交給命運
工具18 爬山 成功其實沒有那麼難
工具19 冒險一試 失敗不是因為太危險,而是因為太安全
第3章 認同別人,也是愉悅自己
有話不妨直說
工具20 圖像 形式總能迷惑人
工具21 腰帶扣 拐彎抹角“害人害己”
工具22 敢於說“不”,樂於說“好” 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意願
工具23 不給糖就搗亂 小聰明暴露大心機
工具24 和睦之家 一味遷就的人反而容易被輕視
做溫暖人心的“小太陽”
工具25 笑臉 從給全世界一個微笑開始
工具26 給信使小費 鼓勵更能獲取信任
工具27 是的 贊同的力量
工具28 發現他們的優點 每個人都是一塊金子
工具29 甜言蜜語優先 與人友善,俘獲更多人心
工具30 擁抱我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工具31 道歉or 不道歉 如果道歉可以減少爭吵,為何不呢
因為不同,所以美好
工具32 甜葡萄 吃不到葡萄,也說葡萄甜
工具33 習慣成自然 強行改變,不如好好利用
工具34 平行的路 求同存異,有容乃大

第4章 你原本無需這麼辛苦
這樣做,沒有人會對你說“不”
工具35 真面目 識人先識語
工具36 掛一根蘿蔔 讓別人按你的方法辦事
工具37 杠杆作用 談判的關鍵在於找准“支點”
工具38 演唱會 留點空間更有魅力
工具39 4C 法則 方法用盡不如一招制敵
為什麼越想親近某人,關係反而越疏遠
工具40 初次見面 難以扭轉的“第一印象”
工具41 保守秘密 秘密就像謠言,一旦傳出人盡皆知
工具42 你先請,加斯頓先生 不懂幫忙,只會吃力不討好
工具43 人際潤滑油 一個笑話可以化解一場無謂的爭吵
工具44 平等關係 找到付出與回報的平衡點
工具45 最熟悉的陌生人 能保持距離感的人總是人生贏家
工具46 沉默的交談 做一隻會傾聽的蝸牛
工具47 退一步海闊天空 矛盾止於後退

第5章 斷舍離
工具48 讓往事完美 為什麼精益求精的人更難成功
工具49 物只是物而已 你需要脫離對物品的執念
工具50 割捨 生活有時需要做減法
工具51 刪除 除去心中的“淤泥”,情緒的流向也會改變
工具52 沉沒成本 放下過去,才能看清未來

第6章 慢慢來,一切都還來得及
工具53 不平坦的臺階 停下來看看這個世界
工具54 路 未完成的旅程

書摘/試閱

工具1 認識自己
瞭解自己的需求並大聲說出來

如果我們想讓孩子在某方面有所改變,那麼我們應首先審視這些變化,看看它是否能在我們身上出現。
——榮格《人格整合》

在智力競賽節目《危險邊緣》中,如果某一題的答案是“蘇格拉底”,那麼“‘認識自己’這句名言是出自誰口中的”也許就是這一個問題的內容。
實際上蘇格拉底的這句“認識自己”,早已成為至理名言。古老的埃及盧克索神廟外殿上就刻有銘文:“人,認識自己。”而內殿上則刻著:“人,認識自己,並認識上帝。”兩千多年來,這些至理名言歷經歲月的淘洗,仍存留至今。這些金句中蘊含的人生哲理與智慧讓我受益匪淺,深信不疑。
在文學中,“認識自己”常被用來告誡自吹自擂者,或被用來警示狂妄自大之徒。
一想到有如此多的人際交往工具為我所用,我就很想知道哪些工具是最重要的。若你的記憶力較好,那不妨記住整個目錄。但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要怎樣選擇一兩條最理想的工具呢?
對我來說,蘇格拉底的“認識自己”最為重要。你必須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喜好和憎惡,瞭解自己的長處與不足,熟知自己以往的經歷和未來的目標,才能選到合適的工具。這正如木匠要挑選合適的鋸子,是選擇機動鋸、環形鋸還是弓鋸,必須根據他所做的工程和所用的材料來決定。
我母親每到一個城市旅遊,都會去參觀那裡的博物館。迄今為止,她已經參觀了不少博物館。但我的父親更願意坐在汽車旅館裡看電視。有一天,他們在到達德克薩斯州的一個城市後,父親問母親是否想同他一起參觀當地的博物館。父親突如其來的興致令母親驚訝不已,於是她同意前往,花了幾個小時和父親一起觀看展品。
回到旅館後,父親說他希望母親從中得到了樂趣,因為他自己並不想參觀博物館,這樣做是想讓她開心。結果母親卻說她很累,她還以為父親對這個特殊的博物館是真心感興趣,才勉強陪他從頭參觀到尾。
母親也許可以說:“我很感動,你願意陪我一起參觀博物館,通常情況下我樂意與你同行。但是現在我很累,我現在就想躺在溫暖的床上。”
父親也可以說:“我主動提出與你一同去博物館是為了讓你高興,但事實上我更願意看電視。”
可最後的結果就是父親和母親參觀了一個他倆都不感興趣的博物館。
能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需要,並準確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就很少會因勉強做自己不喜歡的事而苦惱。
我不喜歡出席陌生人的婚禮。但因為我妻子戴文認識很多人,和她結婚後,我們就出席別人婚禮一事達成了一致:戴文一個人出席婚禮,每3 年我陪同她出席1 次。因為明確地表達了要求,所以我們很少為這事發生爭執。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的需求,你的生活經歷,你的資源都與我不同,因此我們選擇的交際工具也會各不相同。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擁有“蘇格拉底”這一工具,先認識自己,才能有效地從工具箱裡翻找出合適的交際工具來。你必須知道你是誰,你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我過去認為智力是一個單一的整體概念,可以用簡化為IQ測試的數位來表示,得150 分的人就比得110 分的聰明。還有比這個概念更容易理解的嗎?但我又總是疑惑,為何智商分數高的人會犯那麼多低級的錯誤,而那些智商分數低的人在很多情況下表現得相當不錯。
幾年前,傑出的教育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對這種表面上的不一致做出過解釋。在《智慧的結構》(Frames of Mind)一書中,霍華德總結出7 種不同的智力類型,分別是:
1. 語言類
2. 音樂類
3. 邏輯類/ 數學類
4. 空間類
5. 形體類/ 動覺類
6. 內心知識
7. 人際關係
讀完他的書,我恍然大悟:“啊,原來如此。”我想到了帕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個本科生。她的學科成績雖然很少能拿到C 以上,卻很擅長社交。而我喜歡與數字打交道,喜歡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當碰到外語時,我就不知所措了;遇到汽車出故障時,我也不知道如何找人幫忙,一片茫然。
幾年前,丹尼爾戈爾曼(Daniel Goleman)出版了《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書,為智商與情商存在差別這一論題提供了有說服力的依據。毫無疑問,每個人的能力領域不同,每個人都有其強項和弱項。
無論你具備某種潛能,還是能力欠缺,在既定領域,你都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高中時,儘管我並不擅長下棋,但我還是加入了學校的棋社。當時,我只想以此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以便交到女朋友。過了幾年,我的社交能力真的有了極大的提高。
如何認識自己呢?看看人際交往工具21“腰帶扣”吧。你的行為是什麼?
我的健身教練白天要訓練四五名學員,晚上又去健身房鍛煉。我則寧願坐著,而且喜歡吃,經常吃得過量。而我的朋友吉姆在決定是否與我共進午餐前,得想一想上一次與我吃飯是什麼時候。我討厭冒犯他人,但在電視劇《全家福》(All in the Family)裡,阿奇邦克(Archie Bunker)就從不介意冒犯任何人。我不太喜歡為自己買衣服。有一次,我和妻子戴文還有我母親在逛一家男裝店。你知道,當女人逛街時,她們是沒有時間觀念的。1 小時後,我受不了,只好說:“我不想再試穿了。”
母親像往常一樣說:“再試一條褲子吧。”
這時,戴文幫了我:“媽媽,艾倫已經買好了,就不想再試來試去了。所以現在他準備走了。”
幸好,妻子為我擺脫了困境,因為當時我的腦海中有個聲音在喊“快停下”,所以我必須停下來。如果再多試穿一條褲子,我就會很不耐煩,甚至有可能不小心被試穿的褲子絆倒,或者拉破縫合線。我很瞭解自己的脾氣,妻子也深知這一點,而母親卻不明白。
其次,想想過去的經歷。你做過什麼?你是如何決定的?喜歡還是討厭這種結果?習慣成自然,但如果先前的決定在某一領域是有缺陷的,那麼你必須發覺到這個缺陷,繼而改變它,或讓他人做決定。我每次開車到西洛杉磯的民族大道時,總是轉錯方向。我總是這樣,好在現在我可以用導航儀。
在認識自我的過程中尋求幫助,或許可以詢問朋友是如何真正看待你的。你也可以去聽課,去尋求醫生的幫助,去閱讀自助方面的書籍……這樣你會慢慢地找到自我。
認識自我,相信自己的認識,並在此基礎上選擇適合你的交際工具。


工具2 規則
普通人遵守規則,聰明人創造規則
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說,如果能夠打破常規,投入地進行自由創作,其成績往往會很驚人。(卓別林)

在我女兒英格麗7 歲的時候,我就饒有興趣地觀察過她是如何遵守規則的。她讀一年級時,班裡教了一首歌,她就如實地把每一個字都背下來。全班同學學跳一支新舞,老師就會說:“仔細看英格麗,照她那樣跳。”英格麗便很認真地給他們做著榜樣。
我讀一年級的時候,常常因違反規則而受懲罰。其實我就想知道這些規則到底是什麼。對於體驗遵守規則時獲得的樂趣,做“好事”後得到的滿足感……我真的一點都不在意。我只是想搞清楚這些規則,以此躲開父親的責打或避免被老師帶到校長辦公室,因為這兩件事對我來說簡直是家常便飯。挨打受罰我已習以為常,可令我困惑不解的是,我已照章行事,但還是會照罰不誤。
隨著年歲的增長,我漸漸明白,社會中運轉著兩類不同的規則。第一類是顯性規則。這些規則往往會得到父母、老師等人的大加稱頌,甚至常常被制定為法律條文。比如父母說:“要講真話。”老師強調:“上課時不要私下交頭接耳。”宗教宣揚:“不要殺生。”法律規定:“簽署超過您銀行帳戶存款數額的支票的行為屬於犯罪,將受到法律嚴懲。”
第二類是隱性規則,與顯性規則同時存在於社會中,是社會行為的實際標準,只是人們都不會說穿,甚至你的母親也不會告訴你。隱性規則總是與顯性規則相反,彼此對立。“有的時候撒謊反而是有益的。”你的母親會告訴你這句話嗎?“講真話會傷害人的感情,一個善意的謊言反而更為適宜。”想想,這樣的社交場合還少嗎?並且,我們常常遵守的就是這些隱性的規則。過馬路時,人人都只走人行通道嗎?無論何時,總講真話嗎?
我所說的這些規則,不管是顯性的還是隱性的,都是你身外的那些群體和個人制定和實施的外部規則。而整體的規則遠比這些外部規則要複雜得多,也更為微妙。我們會同時受顯性和隱性內部規則制約。顯性內部規則說:“我要減肥。”隱性內部規則說:“我今天要儘量多吃些,說不定明天就沒的吃了。”這個例子中,我遵守的是“要減肥”這一顯性規則或“不,我不想減肥”這條隱性規則。
對於規則,我們要使用的人際交往工具第一條其實很簡單:學會規則,包括顯性規則和隱性規則。
首先,學會顯性外部規則。可能你已經知道很多這類規則,在家裡、學校和公共場所都會學到。這些規則有很多就被張貼在標誌牌上,如:“停!”“免費泊車2 小時!”
學會交通規則才能通過駕照考試;看得懂交通標誌,才會知道交警要你靠邊停車的原因;讀宗教書籍,就會明白某個社會團體的道德規範;問過朋友早上何時方便接聽電話,就會避免因不知情而在他休息時間打擾他。
其次,必須懂得隱性外部規則。這些規則往往更難以發現。它們並沒有張貼於任何地方,卻和顯性規則同等重要。比如,我想結束和母親的電話聊天時,就會說:“以後再聊吧。”這裡的隱性規則就是指已經到了要和她說再見的時候。可
我母親總是回答:“哦,你要再打一次電話給我嗎?”顯然,她並不知道這條隱性規則。《華爾街日報》曾刊文說,美國銀行接管太平洋平安銀行時,“截然不同的企業文化引發了衝突和抵觸”。許多太平洋平安銀行的員工被迫離開,但凱薩琳伯克卻是例外。
她說:“我曾同美國銀行的很多員工交談過,向他們瞭解美國銀行的運作方式和一些不成文的規則。”伯克女士後來成為了美國銀行的集團執行副總裁,負責公司的人力資源事務,部分原因就是她學會了新公司中的隱性外部規則。
此外,你還必須知道內部規則,但這些規則由於常常受到強制性外部規則的影響,變得相當複雜。因為,外部規則會告訴你,“把別人的需要放在首位”。例如,若是你學會了永遠不要自私,那麼你也就知道了要克制自己的需求。
但是,很多人都容易極端地理解其中的道理,不願意弄清自麼會想要過那種清靜的隱居生活?可能你會被一種模糊的卻反復出現的感覺所困擾,感到“有些東西不對勁兒”,但只有瞭解自己心裡的內部規則是什麼,才能知道到底是什麼“不對勁兒”。
不必為自己的內部規則進行辯護。喜歡將洋蔥夾在三明治中,那就繼續喜歡,不需要做任何解釋,完全不需要。你也可以選擇不在三明治中加洋蔥,以免因滿嘴的洋蔥味而冒犯別人,但不必為自己的選擇找出各種理由。
學會規則後,要使用的第二條人際交往工具就是:學會變通,使隱性規則成為顯性規則。上周我不在辦公室的時候,我的助手梅麗莎想把一大筆款項存入我的銀行帳戶。銀行出納員告訴她必須要有我的個人簽名。
“但他出城了啊。”梅麗莎說。
“那就到另一邊的桌子上,仿照他的簽名寫一個吧。”出納員建議道。
梅麗莎真的照做了,最後,銀行接受了這筆存款。
這是隱性規則變為顯性規則的一個特殊案例。其中的顯性規則就是,你如果簽署了別人的名字,你就是偽造者,一旦被抓,那你就要進監獄了。隱性規則是,如果你知道他人會同意,又不會產生危害,你就可以在檔上簽署他人的名字,而人們也會認可這種比較靈活的做法。
你可能會發現,要接受這些隱性規則很困難,因為所有的隱性規則都不會被廣而告之,並且還常常與顯性規則相矛盾。雖然這些隱性規則往往會令人困惑不解,甚至痛苦難忍,但我們必須運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去學會這些規則。
不斷練習,把自身內部規則轉化為顯性規則。你希望做多少練習比較好呢?
有些內部規則是顯性的,但大部分內部規則都是隱性的。你喜愛吃比薩餅所以你每週會吃4 次,這個規則就是顯性的。但當你自己也搞不清生活中的你到底需要什麼時,那就隱藏著一個或多個內部規則。讓這些幽靈般的規則現出原形,給這些規則破去隱喻的油漆,發現其隱含的象徵意義極其重要,這樣,你就能有
意識地選擇是遵守還是拋棄這些規則。這一條,會在後面的章節人際交往工具21“腰帶扣”中提到。
關於規則的第三條人際交往工具:遵守規則,無論是顯性的還是隱性的,外部的還是內部的。
你遵守別人的規則,別人就會以你預期的、有利於你的方式行事。你過馬路時走人行橫道,汽車司機就會停車讓行。當然,還有另一種規則,那就是過馬路時要左右看。要記住下面這條隱性規則:司機也可能不遵守顯性規則,不為你停車讓行。我最近就遇到了一件事,在夏威夷一家購物中心附近,我差點被一個司機撞到。他當時正在倒車,速度極快。我妻子拼命朝我尖叫,示意我趕緊跑開。我迅速躲開了。那時我就是因為沒有看馬路兩邊,沒有料到一輛小車會以每小時30 英里的速度從後面把我撞倒。
第四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關於規則的人際交往工具:打破規則。你所要遵守的規則必須適合特定情況。
現在已當了奶奶的西維亞,給我講了一個關於她遵守規則的故事。每每憶及當年,她總是很懊悔,當初自己要是打破那規則就好了。
20 世紀40 年代初, 西維亞的第一個孩子出生了。那個年代最暢銷的育兒書籍的作者是本傑明斯波克博士(Dr.Benjamin Spock)。在書中,斯波克博士(不是《星際迷航》中的斯波克)建議父母最好每4 小時給嬰兒喂一次奶,不要太多。
這就是一條顯性外部規則,它就寫在一本有幾百萬銷量的書中,其作者還是公認的專家。
但西維亞告訴我:“常常在我給孩子餵奶後的2 到2 個半小時,孩子就開始哭鬧。我知道他是餓了,可我能做什麼呢?斯波克博士說要隔4 小時才能給孩子餵奶。我和我老公想方設法哄他。有時孩子哭聲太大,我們受不了這哭聲,只好把他獨自放在搖籃裡,我們到外面的社區裡走走。”
說到這,西維亞已是淚眼汪汪。
“我現在知道該怎麼做了。那時我也覺得我們做得不對,孩子餓了,我就應該給他餵奶。可斯波克博士是一位專家啊。”
規則具有指導性,但沒有絕對約束性。違反規則,可能會受到懲罰,但有時也會得到獎勵。我們的祖輩把茶葉倒進波士頓港,公然挑戰英國議會法律(1773 年發生的北美殖民地波士頓人民反對英國東印度公司壟斷茶葉貿易的事件,引發了著名的美國獨立戰爭。——譯者注),最終贏得了一個獨立的新國家。青少年常常行為叛逆,無視各種顯性規則,但他們的個性卻得以張揚,自主性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規則之間常常是互相矛盾的,西維亞遇到的就是這種情況。兩條規則相互抵觸時,就只能遵守一條,違反另一條。較為容易的選擇是遵守顯性外部規則,如每4 小時給嬰兒喂一次奶,或遵守隱性外部規則,如仿照別人的簽名。
若是不看重自己的內部規則——“孩子餓了,我應該給他餵奶。”最後你就會像辛克萊路易斯(Sinclair Lewis,美國作家,小說《巴比特》榮獲諾貝爾文學獎。——譯者注)筆下的巴比特總結一生時那樣感悟:“這輩子我想做的事,沒有一件做成了!
除了隨波逐流外,我不知道我還做過什麼。”
總而言之,這4 條便是有關規則的人際交往工具:
■ 學會規則,包括顯性規則和隱性規則。
■ 使隱性規則成為顯性規則。
■ 遵守規則,無論是顯性規則還是隱性規則,外部
規則還是內部規則。
■ 瞭解情況後,根據具體情況打破規則。
理想生活的框架就建立在規則的基石上。要學會這些規則,知道哪些該遵守,何時該遵守。學得越快,學得越好,過上夢想的生活的可能性就越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