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古典風格:海頓、莫札特、貝多芬(修訂版)(簡體書)
滿額折

古典風格:海頓、莫札特、貝多芬(修訂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38 元
定價
:NT$ 828 元
優惠價
87720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2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西方學界已有共識,查理斯·羅森的《古典風格:海頓、莫札特、貝多芬》一書是近五十年以來公認的影響力、引用率方面“無有比肩者”的西方經典音樂論著——沒有之一(至少在英語世界)。此書於1971年出版,翌年即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迄今仍是獲得此項殊榮的唯一音樂書籍,其在音樂書中的“塔尖”地位儼然不可撼動。
本書分為八個部分(中譯本分“八卷”)的總體佈局,前兩卷是對18世紀音樂語言和古典風格的概貌總覽,為後面更為具體的作品分析和批評提供背景和前提。中間五卷,分別對古典風格最有代表性的體裁和作品進行鞭辟入裡的點評和剖析——海頓的絃樂四重奏、交響曲、鋼琴三重奏,莫札特的協奏曲、弦樂五重奏、喜歌劇,貝多芬的代表性鋼琴作品和他最突出的風格語言特徵,以及古典時期的其他音樂體裁如嚴肅歌劇和教堂音樂等。最後的“尾語”點明古典風格原則在舒曼創作中的瓦解和在舒伯特作品中短暫的迴光返照。

作者簡介

作者 查理斯.羅森 美國鋼琴家,作家。他出生於紐約的一個建築師之家,自幼習琴,少年時拜鋼琴家羅森塔爾(Moriz Rosenthal,1862—1946)為師,可算是李斯特顯赫譜系的“嫡傳”。他的正式職業身份是音樂會鋼琴家,成名後頻頻在歐美各重要音樂舞臺和音樂節上亮相,並留下為數甚多的唱片錄音。傅聰先生曾經用“音樂中的錢鐘書”來定位羅森。

 


譯者 楊燕迪(1963-),音樂學家、音樂評論家、音樂翻譯家,現任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教授。

名人/編輯推薦

1此修訂版新增楊燕迪教授的導讀一篇,供讀者進一步認識作者深刻的音樂思想和洞見。
2本書獲新京報2014年度十大好書之一【藝術類】。
3本書獲美國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
4本書是近五十年以來公認的影響力、引用率方面“無有比肩者”的西方經典音樂論著――沒有之一(至少在英語世界)。

目次


中譯者序

中譯本導讀

初版前言

擴充版前言

致謝

參考文獻說明

譜例說明



卷一 導論

1、 18世紀晚期的音樂語言

時代風格與群體風格;調性;主-屬對極;轉調;平均律制;線型形式的削弱

2、 形式的理論

19世紀的奏鳴曲式概念;20世紀的修正;申克爾;動機分析;常見的錯誤

3、 古典風格的起源

古典風格的戲劇性格;1755-1775年間各種風格的能力範圍;公眾性音樂與私密性音樂;矯飾風格時期;初期古典風格的對稱與模式;形式的決定因素



卷二 古典風格

1、 古典音樂語言的聚合性

週期性樂句;對稱與節奏轉換;同質的(巴羅克)節奏體系對異質的(古典)節奏體系;力度與裝飾;節奏與力度轉換(海頓四重奏Op.33 No.3);和聲過渡(轉調);裝飾性風格對戲劇性風格;慣例性材料;調性穩定與解決;再現和張力的表達;重新詮釋與第二群組;下屬調性;主題的對比;對比矛盾的和解,對稱的解決;大型曲式與樂句的關係,擴展技巧(海頓鋼琴三重奏,H.19);單音、和絃、與轉調的對應;節奏的清晰表述[articulation],單個節拍的份量;奏鳴曲風格和異乎尋常的材料:幻想曲(莫札特的幻想曲,K.475);可聽形式對不可聽形式;非音樂的影響;音樂中的機智。

2、 結構與裝飾

奏鳴曲式概說;結構裝飾;18世紀晚期的裝飾音處理;裝飾功能的激烈變化。



卷三 海頓:從1770年到莫札特逝世



1、 絃樂四重奏

海頓與C.P.E.巴赫;以假調性開始;“諧謔”[Scherzi]四重奏的創新,主題性伴奏;音樂材料中的潛在能量;作為主要能量來源的不協和音;材料的導向力量;作為能量來源的模進;用音高移位進行重新詮釋;絃樂四重奏與古典調性體系的關係;海頓絃樂四重奏的進一步發展;絃樂四重奏與談話藝術。

2、 交響曲

管弦樂隊的發展和交響風格;風格的進步;“狂飆突進”風格;《第46交響曲》;海頓早期在節奏組織上的弱點;《第47交響曲》;歌劇的影響;《第75交響曲》;新的清晰性和新的節制;《第81交響曲》;機智和交響曲的恢宏氣勢;《“牛津”交響曲》;海頓與田園風格。

卷四 嚴肅歌劇

受爭議的opera seria[正歌劇]地位;“正歌劇”和opera buffa[義大利喜歌劇]的慣例;18世紀的悲劇;巴羅克盛期風格;戲劇模式與挽歌模式;格魯克;新古典的宗旨;音樂與表情美學;詞與音樂;格魯克與節奏;莫札特和《伊多梅紐》;宣敘調和複雜形式;“正歌劇”與“義大利喜歌劇”的融合;《費加羅的婚姻》;《菲岱裡奧》。



卷五 莫札特

1、 協奏曲

莫札特與戲劇形式;調性的穩定感;對稱與時間的流動;18世紀晚期的通奏[continuo]演奏;通奏的音樂意義;作為戲劇的協奏曲;開始的利都奈羅[ritornello];《降E大調協奏曲》K.271;鋼琴呈示部作為樂隊呈示部的戲劇化變體;高潮的對稱;再現部中的第二發展部;作為開始樂句擴展體的K.271慢樂章;鏡像對稱;協奏曲末樂章;《交響協奏曲》K.364;主題關係;K.412,K.413,K.415,K.449;K.456,帶轉調的第二主題;慢樂章的戲劇能力範圍;變奏曲-末樂章;K.459與賦格性末樂章;K.466,節奏加速的藝術;主題統一;K.467與交響風格;慢樂章,即興,對稱;K.482,樂隊色彩;K.488,呈示部結束的處理;慢樂章與旋律結構;K.503,重複的技巧;大調與小調;團塊感覺[sense of mass];K.537,初期浪漫主義風格與鬆散的旋律結構;《單簧管協奏曲》,相互重疊的樂句的連續性;K.595,半音化不協和音響的解決。

2、 弦樂五重奏

“競奏”[concentante]風格;K.174,擴張的音響與擴展的形式;K.515,不規則的比例;形式的擴展;K.516,古典末樂章的問題;小調作品以大調結束;古典風格的表現邊界;樂章次序中小步舞曲的部位;炫技與室內音樂;K.593,慢引子;和聲結構與模進;K.614,海頓的影響。

3、 喜歌劇

音樂與對白;古典風格與動作;重唱,《費加羅的婚姻》中的六重唱和奏鳴曲式;《唐·喬瓦尼》中的六重唱與奏鳴曲比例;歌劇中的調性關係;再現與戲劇要求;歌劇的終場;詠歎調;《費加羅的婚姻》中的“se vuel ballare”[若你想跳舞];音樂事件與戲劇事件的吻合;《唐·喬瓦尼》中的墓地場景;詭計喜劇;18世紀關於人的個性的概念;實驗心理學喜劇與馬里沃,《女人心》;對色調[tone]的卓越處理;《魔笛》,卡爾諾·戈齊與戲劇童話;音樂與道德真理;《唐·喬瓦尼》與混合體裁類型;醜聞與政治;作為顛覆者的莫札特。

卷六 海頓:莫札特逝世之後

1、 通俗風格

海頓與民間音樂;高藝術與通俗風格的交融;對通俗因素的整合;終曲中令人驚訝的主題回復;小步舞曲與通俗風格;配器藝術;作為戲劇姿態的引子。

2、 鋼琴三重奏

保守的形式;室內樂與鋼琴炫技;海頓時代的樂器;大提琴與低音線的重疊;H.14;H.22和樂句的擴展;H.28,轉型的海頓早期風格;H.26,在一個樂句中動機因素的加速;H.31,豐盈絢麗的變奏技巧;H.30,海頓的半音和聲。

3、 教堂音樂

表情性美學對頌贊性美學;義大利喜歌劇風格與宗教音樂;莫札特對巴羅克風格的模仿;海頓與宗教音樂;清唱劇與田園風格;“混沌初開”[Chaos]與奏鳴曲式;貝多芬的《C大調彌撒》,步履的問題;《D大調莊嚴彌撒》。



卷七 貝多芬

1、 貝多芬

貝多芬與後古典風格;貝多芬與浪漫派;屬-主關係的替代;浪漫派的和聲創新;貝多芬與其同代人;《G大調鋼琴協奏曲》,主和絃所造成的張力;回歸古典原則;《英雄》,比例,尾聲,重複;《華爾斯坦》,織體與主題的統一;《熱情》和作品的統一;《C小調變奏曲》中浪漫主義的試驗;標題情節性音樂[program music];《致遠方的愛人》;1813年-1817年;《Hammerklavier》,大型曲式與材料的密切關係;建構模進中下行三度的作用;《Hammerklavier》發展部的模進結構;與大範圍的調性序進的關係;與主題結構的關係;A#對A本位;節拍器與速度;自Op. 22以後的風格變化;諧謔曲;慢樂章;終曲的引子;賦格;貝多芬作品中《Hammerklavier》的地位;將變奏曲式化為古典形式;作品111號;貝多芬與音樂比例的份量。

2、 貝多芬的晚年和他孩童時期的慣例手法

貝多芬的原創性和1770年代的風格;Op. 111中的終止式顫音;協奏曲華彩段中傳統的最後顫音;懸置的後拍;《鋼琴奏鳴曲》Op. 101;慣例的協奏曲音型移植到奏鳴曲中;1770年代的兩個陳規套路:再現部中的下屬,發展部中的關係小調;下屬移至尾聲;慣例和創新:莫札特的K.575和《“加冕”協奏曲》中的關係小調;海頓對陳規套路的持續運用;貝多芬對慣例的赤裸展示;Op. 106中的陳規套路和靈感;Op. 110中的兩個慣例;Op. 110中的整合與動機轉換;速度的整合;espressivo[富於表情的]與rubato[彈性節奏];激進的調性關係和戲劇結構;賦格中學究因素的戲劇化;速度的統一和終曲中的節奏記譜;貝多芬的和藹可親;推進當時音樂風格的邊界;對18世紀變奏曲套曲的慣例的綜合;晚期貝多芬、18世紀的社交性與音樂語言

尾語

舒曼對貝多芬的膜拜紀念(《C大調幻想曲》);回歸巴羅克;調性語言中的變化;舒伯特;他與古典風格的關係;將中期的貝多芬作為範型;舒伯特晚期的古典原則;作為擬古主義[archaism]的古典風格。

人名與作品索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720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