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互聯網倫理:資訊時代的道德重構(簡體書)
滿額折

互聯網倫理:資訊時代的道德重構(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5 元
定價
:NT$ 390 元
優惠價
87339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我們正處於重新理解、思考基本問題的互聯網時代,倫理正是這樣一個重要而又艱深的問題。人類面臨的基本問題,往往看上去通俗易懂,實則盤根錯節、面孔多樣、糾結萬分。邁克爾 J. 奎因的這部書,並沒有直白地告訴讀者“對與錯”“是與非”“善與惡”的邊界,而是以“百科全書式”的全景視角,勾勒出重新思考互聯網背景下的倫理問題所需要的理論土壤、現實語境和豐富素材。在為數不多的互聯網倫理著作中,這無疑是一部需要耐心咀嚼、反復品味、沉靜思考的好書。

作者簡介

邁克爾 J.奎因(Michael J. Quinn)
現任西雅圖大學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曾就讀于威斯康辛麥迪森大學,獲得華盛頓州立大學博士學位;
曾任俄勒岡州立大學電腦科學系教授,教授電腦科學中的社會、道德及其他電腦課程。

王益民
博士,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專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全國黨委系統資訊化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最高人民法院資訊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主要研究方向:電子政務、互聯網與政府管理創新、互聯網治理。

名人/編輯推薦

互聯網+倫理百科全書。勾勒重新思考互聯網背景下的倫理問題所需要的理論土壤、現實語境和豐富素材。一部需要耐心咀嚼、反復品味、沉靜思考的好書。段永朝、仲昭川、王煜全、張曉峰等誠懇力薦,網路智酷譯介

推薦序1

互聯網倫理,是全球性的難題
(仲昭川,“互聯網學”三部曲《互聯網黑洞》《互聯網哲學》《互聯網博弈》作者)

承蒙王益民先生信賴,第一次推薦國外的著作,深感責任重大。
互聯網倫理,是全球性的難題。本書中文版的翻譯,功德無量。
互聯網的本質,是關係。
人們在現實中的關係,與在互聯網上的關係無法逐一對應,甚至並無直接關係。
倫理的作用,是借助無形的關係,在人人都尋求方便的時候,彰顯什麼是正確。
因此,倫理是建立自覺,而不是說教。
互聯網的用處,是發生關係。
這還是倫理問題。它是約定俗成的一種平衡:順應人心,約束人性。
一切互聯網都是人聯網,人心萬變,人性不變。倫理未及約定俗成,互聯網就已全面作用於人類社會。故而,這是一部倫理學新篇,也是人類學的拓展。
倫理是生物界的課題,不限於人類,它是生存規範,犯規是有代價的。
可是,包括所謂的互聯網英雄,網上犯規者並不清楚是否犯規、需要支付什麼代價。科技的發展,只在助長作弊心理。玩弄世人的欲望,也被視為成功。倫理遭遇了全面挑戰。
互聯網是生態的,是多元共生。探索基於全球互聯網的倫理,可謂荊棘遍地,舉步維艱。
比如,資料採擷縱容入侵,而網路安全禁止窺探,哪個更合乎倫理?開源,也是個悖論。
再如,用現實世界的方式去管理互聯網,還是個悖論。時刻都有幾億人在發佈內容,為防止社會危害,理論上需要幾億人負責審查。技術手段難以識別語意暗示、圖片激發,最終仍要消耗社會人力資源。這合乎倫理嗎?
從行政角度,是職責所在,也是社會義務。在市場角度,互聯網的價值是用出來的,不是管出來的。怎麼用互聯網是所有人的事,怎麼管互聯網是部分人的事。這是博弈,少數人對所有人,千古不變。這便突出了兩個問題:
現實倫理和互聯網倫理是什麼關係?
社會如何承載接受兩套並行的倫理?
在人心上,充滿了悖論,難以自圓其說。在人性上,根本沒有悖論,一切取其方便。
互聯網帶來的是方便,而不是正確。這又是悖論,直接叩問人類的理性。
本書從一開始,就展示了哲學上各種相對的倫理參照,幫助讀者從平衡中尋求理性的支點。這是作者的高明之處。
然而,現實邏輯的演繹和歸納,賴於瑣碎的事例和情景,本就不勝其煩,再套用到虛擬世界中,會有哪些相似或不同呢?
比如書中所及智慧財產權的倫理,本是利益博弈,到了互聯網上,業態變生態,再作別論。
各種就事說理的鋪述,顯示了作者功力,極盡可能地在生態新時空裡尋找是非善惡的座標。
對常人而言,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單憑這點,本書的閱讀,便是一次尋寶或探險,頗有風光。
互聯網有三種基本屬性:科技的、人文的、自然的。
因此,物倫、人倫、天倫,是三個不同的倫理體系。
物倫,是基於數理的科學體系,一切可度量、可比較。所以在認知上,人人信奉進化論。
基於功利,物倫不易受到質疑。人工智慧的倫理問題,就屬於物倫。
每一次物倫的變遷,人類社會都在方便上飛躍一大步,所有人都覺得這是效率的提高,並癡迷於此。倫理,恰要在此時復蘇人類的心智。
人倫,是人文的。
我們對世界的認識都是局部的,美國人也一樣。任何科學研究,也都是局部的,並且不斷在細分。邏輯文明,就是無限的細分,最終目標就是尋找真假對錯。
突破人文的地域局限,找到普遍的價值,需要道心的支撐。
這就涉及天倫。普天之下,人同此心。這個心,是道心。
在正常的交互中,即便不是人,一隻狗也能知道基本的好壞。這是靈性。它是生物的自然屬性,也是互聯網的自然屬性。
自然的倫理,只能去認知,而不是建立。人世間的混亂,就在於把天倫納入人倫的軌道,進行各自的設計。
互聯網的妙處,在於為人類的思維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行為上,卻完全是兩碼事。
於是,探索天下共識的互聯網倫理,就有了非凡的價值和意義。
這本書涉及了互聯網的方方面面,堪稱百科全書式的結構。
倫理,代表眾生利益。但是,全球化從來都是瓜分,而不是共榮,互聯網從來都是局部的,而不是整體的。這與人們的願望相反,出乎意料。至少截至目前,世界範圍都是如此。
以我在西方生活的經驗,很多人為了消除文明落差,不得不穿越思維的隔膜,去啃國外的書。這不是為了享受知識的益趣,而是在克服對無知的恐懼。倒有一個好辦法:順著讀,反著理解。邏輯是對稱的,真理也是。否則這個世界不成立。
尤其美國人的書,偏重一絲不苟的方法論。中國讀者不僅要有東方視野的自信,還要有生成自己的真知。人家說的是另一個世界的事兒,咱不能總把自己當美國人。
有些無法借鑒的東西,可以忽略。正如中國發展中的生態破壞,面對西方各國完整的經驗教訓,也只能視而不見。我們的取捨習慣,看起來不太合乎倫理,只因“真假對錯”與“尊卑榮辱”,是兩個不同的知行體系。
最後,需要再次強調:倫理跟道德大不相同。
倫理的最終效果,是平衡,而不是正確。所以,倫理無法用於表演,也無法用作武器。倫理更多是作用於自身,而不是他人,因此也沒有制高點,它是一種基於靈性的默契。
互聯網倫理不是標準,卻是每人心中共有的尺規。遲早,人類會擁有它。作者寫書、讀者看書,只是分工不同,倫理的使命,最終是一起來達成的,不分東方西方、男人女人。陰陽合一,方為太極。一切都是圓的,這是宇宙觀。
因此,在互聯網混沌初開的當今,著述倫理綱論,是在為上帝分憂。
互聯網是陌生人世界,貿然置喙,不敢算作序言,只是向作者致敬。

推薦序2
尋求融合空間社會新契約

(張曉峰,管理學博士,互聯網+百人會發起人,價值中國會聯席會長,《互聯網+:國家戰略行動路線圖》主編)

這個世界,你是最瞭解自己的人嗎?
答案有可能是否定的。
的確會有人比你更瞭解你,一直有很多雙“眼睛”在窺視你,詳盡記錄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比如你現在所處的位置,你前幾天打開了什麼網頁,你哪天患了感冒,你什麼時間進入的孕期,這些都是你在網路空間、物理空間的“腳印”,也就是電子軌跡。“一條資料庫記錄就是人的一次快照”(邁克爾J.奎因),它們孜孜不倦對你進行分析、研究、聚類、畫像、評估、預測;即便你遺忘了,它也忠實地幫你記錄在案,你的個人資料甚至有可能已被交易過數次;而且關鍵是你不知道它是誰,它在哪裡,它在什麼時間用什麼方式把它的“研究成果”示眾。
想像這樣一個世界,你是感覺更人性化、個性化了,還是感覺有點不寒而慄?
技術哲學和技術倫理逐步進入更多人的視野,而互聯網則加速了這個進程。的確,互聯網帶給我們開放性與便利性、向我們洞開一個迷人的物理虛擬融合空間的同時,也引發了越來越多廣泛爭議與讓人擔心的話題。
每一個人都不得不面對垃圾資訊、氾濫廣告的騷擾,也幾乎都有網購假貨的切膚之痛;即便沒遭受過網路暴力,沒被網路攻擊、網路劫持,也難逃蠕蟲病毒、後門木馬、流氓軟體、色情資源的“入侵”。
欺騙、欺詐借助互聯網多了些“技術派”的色彩,甚至實現了產業鏈化。一家曾經宣稱“只跑步、不跑路”的P2P網貸機構兩次厚顏無恥地發佈“跑路公告”;而龐氏騙局、麥道夫黑洞、鬱金香泡沫似乎也都發現了虛擬空間這個絕佳的道場。
著作者邁克爾J.奎因(Michael J. Quinn)在本書中描述道:“互聯網包含超過一萬億個網頁。它包含壯美的和殘酷的畫面,振奮人心的詩歌和仇恨言論,條理清晰的百科全書和富有想像力的虛構故事。簡言之,這是對人性善惡的反思。”
網路中立還是看人下菜?根伺服器、骨幹、協議如何確立多邊共同治理規則?數字鴻溝及其引致的社會鴻溝如何破題、怎樣協同?分享經濟成為“互聯網+”的紅利,但如何界定分享、融合、協同帶來的知識創新與技術創新的產權?
個人隱私的擔憂是否在國家安全面前已經微不足道?就在日前,示威者聚集在美國各地的Apple Store外,支持蘋果拒絕為美國政府留後門。
幾天前,我所在的一個活躍的微信社群還在熱火朝天地討論一個話題,既然無人駕駛成為必然,假如面臨突然出現的一個行人,它應該怎樣選擇,是急刹車,不顧及後面的汽車追尾,還是轉向撞上另一側的加油站?
當入口、流量、轉化率、留存率、日活月活、獲客成本、ARPU值(用來衡量每一用戶帶來的平均收益)成為孜孜以求的目標,許多商業公司不惜僭越底線,引流、導流手段五花八門,甚至拿技術直接換取商業利益,連部分大型互聯網公司都不能免俗。去年底,某公司的社區“斑竹”更替掀起一場不大不小的道德風波,進而引發社會對該公司價值觀的廣泛質疑;而快播案更是廣受關注也備受爭議。恰如作者所言,“法律體系尚未趕上發送色情短信的速度”。我們如何建構競爭倫理,如何縮小技術催生的政策真空?
資訊越來越成為有價值的商品,“隱私讓我們摘下在公眾前的面具”(邁克爾J.奎因)。而反觀中國個別大資料公司將公眾隱私當作賺錢的工具,特別是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那麼,大資料採擷的“深度”和紅線應該怎樣設定?使用的合理性邊界在哪裡?監管側監管控制的廣度與力度、深度如何把握?
凡此種種,都和互聯網倫理相關。技術是雙刃劍,互聯網亦然。“倫理是對道德的哲學研究,是對人的道德信念和行為的理性審視”(邁克爾J.奎因) 。我們恐怕難以抗拒“互聯網+”,而互聯網及其虛擬空間也是我們價值觀、文化與行為模式的一個映射。我們不禁自問,我們追求互聯網帶給我們的愉悅和價值感知的時候,能不能迎來一種更具道德感,更被尊重隱私權、產權、選擇權的生態性智慧化生存體驗?
作者邁克爾J.奎因探討關於道德決策的九個框架,其實是構建了關於倫理的“倫理”,特別是倫理及其理論對於互聯網技術、空間、行為的適用性、動態性。他還在本書中大膽嘗試了一種特別的體例來闡述資訊時代的道德重建:一面是使用康得主義、功利主義、規則功利主義、社會契約理論、美德倫理等不同的倫理理論視角,評估因社會引入資訊技術而出現的各種不同的情況;一面是不同的場景、鮮活的案例、精練的總結、正反的比較、大拿的訪談。深入淺出,讓人不忍釋卷。
我們都知道移動互聯網、物聯網深刻影響著我們的未來,互聯網重構了連接、關係與信任,帶來了社會結構、關聯式結構、權力結構、組織結構的重塑和關係模式的再造;但我們甚至無法預見互聯網的下一

目次

第一章倫理導言

導言 //2
定義術語 //3
四種場景 //5
倫理理論概述 //9
主觀相對論 //11
主觀相對論正面案例 //11
主觀相對論反面案例 //12
文化相對論 //14
文化相對論正面案例 //16
文化相對論反面案例 //16
神命論 //20
神命論正面案例 //21
神命論反面案例 //22
倫理利己主義 //24
倫理利己主義正面案例 //25
倫理利己主義反面案例 //26
康得主義 //28
善意和絕對命令 //29
使用康得主義評價場景 //32
康得主義正面案例 //33
康得主義反面案例 //34
行為功利主義 //36
效用原則 //36
用行為功利主義評價場景 //38
行為功利主義正面案例 //40
行為功利主義反面案例 //41
規則功利主義 //44
規則功利主義的基礎 //44
用規則功利主義來評價場景 //45
規則功利主義正面案例 //46
規則功利主義反面案例 //48
社會契約論 //49
社會契約 //50
羅爾斯正義論 //52
用社會契約論評價場景 //55
社會契約論正面案例 //56
社會契約論反面案例 //58
美德倫理學 //60
善惡觀 //60
用美德倫理學做決策 //63
美德倫理學正面案例 //65
美德倫理學反面案例 //67
比較可行倫理理論 //68
社會契約論視角 //70
康得的觀點 //71
規則功利主義視角 //72
行為功利主義視角 //72
結論 //73
總結 //74
人物訪談 //75

第二章 互聯網+通信

導言 //82
垃圾郵件 //84
垃圾郵件的猖獗 //85
急求科技解決方案 //87
結論 //91
網路交互 //92
萬維網 //92
手機軟體(App)的崛起 //93
如何使用互聯網 //93
短信 //98
改變發展中國家的生活 //98
推特(Twitter) //99
業務推廣 //99
政治活動 //99
審查制度 //101
直接審查 //101
自我審查 //102
互聯網帶來的挑戰 //103
政府過濾和監控互聯網上的內容 //104
倫理角度看審查制度 //105
言論自由 //107
歷史 //107
言論自由不是一項絕對權利 //108
聯邦通信委員會與太平洋基金會之案 //110
兒童和不適當內容 //115
網頁篩檢程式 //115
《兒童互聯網保護法案》 //116
《兒童互聯網保護法案》的道德評價 //117
色情短信 //120
破碎的信任 //122
身份盜竊 //122
聊天室捕食者 //124
員警突擊圈套的道德評價 //126
虛假資訊 //128
網路欺淩 //130
網路成癮 //132
網路成癮是真的嗎? //132
影響因素 //134
網路成癮的道德評價 //135
總結 //136
人物專訪 //139

第三章 智慧財產權

引言 //144
智慧財產權 //146
產權 //146
智慧財產權的論辯的擴展 //148
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好處 //151
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限制 //152
保護智慧財產權 //154
商業秘密 //155
商標和服務商標 //156
專利 //157
版權 //159
對等網路和網路寄存空間 //164
Napster(納普斯特) //165
FastTrack //166
位元流 //167
RIAA(唱片工業協會)訴訟 //168
MGM(米高梅) vs. Grokster
(格羅斯特) //170
針對海盜灣的法律訴訟 //172
PRO-IP法案 //173
Megaupload的關閉 //174
互聯網合法音樂服務 //175
開源軟體 //175
專有軟體的影響 //176
“開源”的定義 //177
開源軟體的好處 //178
開源軟體的例子 //179
GNU項目和Linux //180
開源軟體的影響 //181
開源軟體運動的批判 //182
軟體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合法性 //182
基於權利的分析 //183
功利主義分析 //184
結論 //187
知識共用 //187
總結 //191
人物訪談 //195

第四章 資訊隱私權

導言 //202
關於隱私的觀點 //204
定義隱私 //204
隱私的危害和好處 //205
隱私的危害 //206
隱私的好處 //206
總結 //209
隱私權是自然權利嗎? //209
隱私權自財產權發展而來 //209
沃倫(Warren)和布蘭代斯(Brandeis):
人們當然擁有隱私權 //210
湯姆森(Thomson):每次對“隱私權”的違反都會違反其他權利 //212
自治道德主體需要一些隱私 //214
結論:隱私是一種審慎權 //215
隱私與信任 //215
案例研究:新父母 //216
規則功利主義評價 //217
社會契約論評價 //217
康得理論評價 //218
美德倫理評價 //219
總結 //219
資訊公開 //220
Facebook標籤 //222
增強型911服務 //223
獎勵或忠誠度計畫 //223
人體掃描器 //225
射頻識別標籤 //226
植入晶片 //227
OnStar(安吉星) //227
機動車“黑匣子” //229
醫療記錄 //229
數位錄影機 //230
Cookies和Flash Cookies //230
資料採擷 //231
定義資料採擷 //231
選擇性加入和選擇性退出政策 //233
資料採擷的案例 //235
社交網路分析 //239
消費者反彈的案例 //240
市場:家庭 //240
Facebook Beacon(燈塔) //241
Netflix(網飛公司)獎金 //242
百貨商場追蹤顧客的行動電話 //243
iPhone應用程式上傳通訊錄 //244
Instagram提出改變服務條款 //245
總結 //246
人物訪談 //247

第五章 隱私與政府

引言 //254
限制資訊收集的美國法律 //256
雇員測謊保護法 //256
兒童線上隱私保護法 //256
反基因歧視法 //257
政府的資訊收集 //257
人口普查記錄 //257
美國國稅局記錄 //259
聯邦調查局國家犯罪資訊中心2000 //260
OneDOJ資料庫 //262
閉路電視監控 //262
警方無人機 //264
對公共資料庫和私人資料庫
的規範 //265
《公平資訊處理條例》 //265
1974年《隱私法案》 //267
《美國公平信用報告法》 //269
《公平準確信用交易法案》 //269
《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 //270
美國政府資料採擷 //270
美國國稅局審計 //271
症狀監測系統 //271
通信記錄資料庫 //272
預測監管 //272
美國國民身份證 //273
美國社會保障號碼的歷史與作用 //273
關於國民身份證的辯論 //275
《真實身份法案》 //277
資訊傳播 //278
《家庭教育權利與隱私法》 //278
《錄影帶隱私權保護法》 //279
《健康保險攜帶和責任法案》 //280
《資訊自由法》 //280
美國法庭上使用的收費站記錄 //281
入侵 //282
電話銷售 //282
電視廣告聲音過大 //283
購買偽麻黃堿需要認證 //283
高級成像技術掃描器 //284
總結 //285
人物訪談 //287

第六章 電腦與網路安全

導語 //294
駭客入侵 //295
駭客的過去與現在 //295
對駭客行為的處罰 //297
典型駭客事件 //298
案例學習:Firesheep //299
惡意軟體 //303
病毒 //304
網路蠕蟲 //307
震盪波(Sasser)蠕蟲病毒 //312
即時通信蠕蟲
(Instant Messaging Worms) //313
Conficker蠕蟲病毒 //313
跨站腳本(Cross-Site Scripting)
攻擊 //314
偷渡式下載(Drive-By Downloads)
攻擊 //314
特洛伊木馬(Trojan Horse)程式和
後門木馬(Backdoor Trojan)程式 //315
Rootkit惡意程式 //315
間諜軟體和廣告軟體 //316
Bot病毒和僵屍網路(Botnet) //316
防護措施 //317
網路犯罪和網路攻擊 //318
釣魚攻擊(Phishing)和魚叉式
釣魚攻擊(Spear Phishing) //318
SQL注入 //319
拒絕服務(Denial-of-Service,Dos)攻擊和分散式拒絕服務(Distributed Denial-of-Service)攻擊 //319
網路犯罪 //320
帶有政治動機的網路攻擊 //323
網上投票 //329
網上投票的動機 //329
提議 //331
倫理評價 //331
結論 //334
總結 //335
人物訪談 //337

第七章 電腦可靠嗎?

導言 //344
資料錄入和資料檢索錯誤 //345
被剝奪了公民權的選民 //345
錯誤逮捕 //346
功利性分析:NCIC記錄的準確性 //347
軟體和計費錯誤 //349
錯誤導致系統故障 //349
錯誤導致系統失敗 //350
分析:電子零售商標錯價格,拒絕送貨 //352
值得關注的軟體系統故障 //353
愛國者導彈 //354
阿麗亞娜5號衛星 //356
AT&T長途網路 //357
機器人火星探測器 //358
丹佛國際機場 //360
東京證券交易所 //362
直接記錄電子投票機 //363
電腦類比 //366
類比的使用 //367
驗證模擬 //36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3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