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追時間的人:資訊超載時代的知識解決方案(簡體書)
滿額折

追時間的人:資訊超載時代的知識解決方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8 元
定價
:NT$ 348 元
優惠價
87303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追時間的人:資訊超載時代的知識解決方案》為什麼每天已經嚴重資訊超載,卻還是落在時代後頭?為什麼有的人已在利用10年後的資訊來換取資源,而你可能還停留在10年前?因為你們之間存在著“時間差”!未來已經到來,只是分佈不均。如何能縮小這種時間差,來對抗未來分佈的不均?答案是——去聆聽那些走在時間前頭的人。

《追時間的人》就是一本未來時間使用手冊,讓你領先別人三到六個月,告訴你如何看到未來,並且利用時間差獲取優勢!14個領域最前沿的資訊,14場主題各異的思維碰撞和智力轟炸!在《追時間的人》中,魏坤琳(Dr.魏)、安替、陽志平、采銅(崔翔宇)、劉建鴻、吳寶沛、周不潤(周亮)、程樂華、陳虎平、趙昱鯤、盧立、王崇巍、陳忻、解慧超、王佩、魏俊毅、動機在杭州(陳海賢)、張警籲、劉國平、洪一鳴、何吉波、趙思家、黃子威……全中國最聰明的大腦聚在一起的腦力激蕩!《追時間的人》也許將改變你的思維、觀念以及你未來的發展軌跡!

未來已經到來,只是分佈不均。
有些人已經在利用10年後的技術和資源,而有些人還停留在10年前。
這種時間差造成的資訊不對稱是一個人重要的競爭砝碼。
那麼在現有條件下,如何縮小這種時間差,來對抗未來分佈的不均?
答案是——去聆聽那些走在時間前頭的人。
《追時間的人》正是這樣一幫人智慧碰撞的結晶。在這裡,有來自諾獎得主實驗室的青年科學家盧立為你闡釋最前沿的神經科學研究,有《最強大腦》的科學判官魏坤琳描繪虛擬實境的未來,有積極教養專家劉建鴻告訴你如何培養自己的成長型思維,有專攻嬰兒心理發展的育兒高手陳忻教你怎麼讓小朋友學會情緒調整,有曾登上全球TED演講舞臺的知名媒體人安替告訴你一個“資訊捕食者”的選擇,有社會心理學家程樂華從“可供性”的角度解釋產品設計的核心邏輯……
Edge.org創始人約翰·布羅克曼曾說,將世界上最聰明的頭腦放在一個房間,會誕生什麼?開智群友還不敢吹牛是世界上最聰明的頭腦,但他們都是各領域成就斐然的專家,都是站在時代前端引領甚至創造未來的人。他們通過《追時間的人》,通過不同學科智慧的交叉、碰撞、思辨,展示了未來的無限可能,讓你看到未來,利用未來,贏得未來。

作者簡介

陽志平,安人心智公司創始人、科學總監,認知科學專家與科學作家,前管理諮詢公司資深戰略與人力資源顧問。2014年創立開智社群,該社群聚集了一流的認知、神經、心理科學家與創作者,每週的群內專題講座,不僅讓各領域的專家為大家帶來了專業前沿資訊,更激發了不同領域群友的智慧碰撞,無論從討論的範圍,還是思考的深度來看,都無疑是一場思維的盛宴。社群成員有來自諾獎得主實驗室的青年科學家,有登上全球TED演講舞臺的知名媒體人,有著名劇作家,有“最強大腦”科學判官,有資深投資人,更有無數知乎、豆瓣、微博網路紅人,覆蓋全網粉絲上千萬人。

序言 追時間的人
(陽志平)

未來已經來臨,只是分佈不均等;資訊不再饑渴,而是已經超載。學如逆水行舟,但信息汪洋,怎能乘獨木舟?因此,你需要用信任來過濾資訊,站在時間源頭,看潺潺溪流,肆意大海。
這樣的源頭,可以回到伊甸園時代,聽北京林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吳寶沛老師分享進化心理學,談“人類的擇偶權衡”;可以去波士頓、紐約與北京,聽世界說公司CEO安替老師談“資訊捕獵者的選擇”;這樣的源頭,是《詩經》《聖經》,也是《共產黨宣言》,且聽王佩老師分享“好中文的樣子”。
這樣的源頭,正在各個實驗室生髮。它是來自誕生數十位諾獎得主的德國馬普所戴俊毅老師分享的“時間與決策”;是北大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魏坤琳教授分享的“運動控制”;也是來自世界上最好的特殊教育系的解慧超老師分享的“實施科學與特殊教育”。這裡的時光靜悄悄,有埋頭實驗僧,也有美麗女博士。多年後,當你聽到諾貝爾獎頒獎,才猛地發現,自己老闆就是2014年諾貝爾獎新科得主,這就是來自莫澤夫妻實驗室的盧立分享的“大腦GPS系統告訴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離錢越近的知識越靠譜;離大腦越近的知識越靠譜。來自香港理工大學的王崇巍老師的“談判基礎與技巧”,讓你直接明白如何在商業談判中獲利;來自中山大學的心理學界鬼才程樂華老師神乎其技,以一場不明覺厲a的“可供性”演講,熱歡全場。你想做好人,但不想做包子。來自清華大學的趙昱鯤老師則用一場題為“好人會武術,神仙擋不住”的演講,告訴你如何做一名理性利他者。
如果說未來國家競爭的砝碼在於智力不對稱與資訊不對稱,站在時間源頭,那些追時間的人,令一個國家擁有可期的未來。而一個民族的未來同樣在於那些咿呀學語的兒童。因此,開智學堂一如既往地堅持了每月分享一場育兒新知。它是來自推廣“積極教養”的劉建鴻老師主講的“思維模式與積極教養”;也是新浪微博育兒心理學著名專家陳忻老師主講的“讓小朋友學會情緒調整”。社會複雜,謬論流傳,所以你需要周亮老師的“神經迷思”來破除那些從小聽到大的神經科學迷思。人性同樣複雜,正如陳虎平老師所說的:我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她知道。論證要邏輯,溝通須同理。
著名網站Edge.org的創始人約翰•布羅克曼(John Brockman)曾說,將世界上最聰明的頭腦放在一個房間,會誕生什麼?
開智作者群群友還不敢吹牛是世界上最聰明的頭腦,但大家都是某個領域成就斐然的專家。將這樣的集體智慧放在一個微信群,它顯然會生髮一些新的可能。而這樣的事實,已經在過去一個季度發生。《追時間的人》即為開智知識社群的集體創作成果。
嚴複曾在1899年寫道:“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民智強,則國家強;民智弱,則民族亡。”民力、民智、民德,這是嚴複欣賞的“三民主義”。在今天這個資訊焦慮時代,你同樣可以擁有自己的三民主義。借助集體智慧,是為民智;借助實踐社區,是為民力;借助認知盈餘,傳承新知,是為民德。
春服既成,風乎舞雩;花照大海,開智有約。

陽志平,安人心智科學總監&開智文庫出品人
2015年2月2日

目次

序言 追時間的人(陽志平)
第一講:思維模式與積極教養(劉建鴻)
當你將世界看成一成不變,智力不可提升,那麼你可能一成不變。當你認為智力可以提升,思維模式能夠改變,那麼你可能擁有更大的世界。思維模式的不同,同樣將影響你對孩子的養育。

第二講:人類的擇偶權衡(吳寶沛)
你的時間和精力都非常有限,當你在一個選項中投入得多,就意味著在另一個中投入得少。擇偶同樣如此,是在長相、性格與資源三者中權衡,其中,性格為王。

第三講:神經迷思(周亮)
你的大腦只被開發了 10% 嗎? 你是左腦型人,還是右腦型人?你的腦門兒那麼大,一定很聰明嗎?這些從小聽到大的神話,是對還是錯?

第四講:可供性(程樂華)
設計創新產品,多數人遵從的是可用性:你可以讓產品為使用者做一些什麼?然而,除此之外,還有一條通往偉大創新的林萌小道:可供性,在人 -物對話中,發現物原本存在的對人的意義。

第五講:我知道,你知道,她知道(陳虎平)
我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她知道。在理解他人與社會時,你會遵從層次結構。同樣的,人類的社會生活會映射到你的語言與寫作中。

第六講:好人會武術,神仙擋不住(趙昱鯤)
在人際交往中,有三種人:給予者、索取者與平衡者。你可以做一名理性給予者,避免因病態利他而導致自我枯竭,同時不要給索取者可乘之機。

第七講:2014諾貝爾獎莫澤夫妻談(盧立)
2014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頒發給三位神經科學家,他們最核心的發現是揭秘大腦 GPS 定位細胞。且聽師從諾獎大師的學生認識大腦,認識大師。

第八講:談判基礎與技巧(王崇巍)
談判能力是領導力的核心。它有五個基礎概念:渴望、底線、談判區間、協議區間和開價。明智的談判能將渴望代替期望;同時談判最關鍵的是,創造性的讓原先的分配談判轉變為雙贏整合談判。

第九講:讓小朋友學會“情緒調整”(陳忻)
孩子可愛的時候真是個天使,發起脾氣來真想啪啪揍他屁股?如何引導孩子學習情緒調整呢?如何幫孩子應對受挫折狀態下的情緒困擾?請和孩子一起面向未來,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第十講:實施科學與特殊教育(解慧超)
教育學波瀾不驚地承襲古典浪漫主義教育觀,將教育視作藝術、祖傳秘方或某種不可量化的神秘魔法,拒絕或不重視科學。現在,實施科學粉墨登場。

第十一講:資訊捕食者的選擇(安替)
一個心比天高、又出生在小城普通家庭的男生,如何能跟隨自己的理想,讓自己和他人吃驚?請站在時間源頭,不斷試錯,不斷創造。

第十二講:好中文的樣子(王佩)
美好的中文什麼樣?一起回到源頭,看白話文百年演變,賞析經典文本《共產黨宣言》不同譯本。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

第十三講:運動控制(魏坤琳)
人工智慧能夠輕易擊敗國際象棋大師,然而,目前…先進的機器人的身體靈活性卻連
三歲孩子都比不上。與認知科學感知、記憶、決策等人們較熟悉的領域比較,運動控制比你想像的還要重要。

第十四講:時間與決策(戴俊毅)
同樣的結果,在不同時刻出現,你會擁有不同感受。對這些不同時刻出現的結果進行權衡與取捨,這就是跨時決策。它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如拖延如投資。

開智腦洞大開:時空選擇論
如何看到未來,並且利用時間差謀利?你需要去往時間源頭,與資訊源頭建立信任,並在時間之間穿梭。

書摘/試閱

後 記 開智三月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知識如水如山,潤物細無聲,令人沉浸。忘懷山水時,我們忘記了,資訊的源頭與知識的創作者。美,可以欣賞,也可以創作。那些令你難以入眠的文章,你關注過它的作者嗎?你是否一直喜歡轉發非原創資訊?
2014年5月,因為一件小事,我與心理學圈的六位師友才發現,一個商業網站大幅盜版我們的文章。而該網站道歉信寫得優越感滿滿。實質性道歉,比如刪掉所有非法轉載稿件,或者按照平均稿費水準發稿費給所有被侵權作者,卻做不到且隻字不提。
於是,在一次偶然碰頭時,我第一次有了啟動作家聯盟的想法。而忙碌的我,很快將此事忘記了。但是海賢組建了六位作家的微信群,卻將那份初心保留下來了。
那時,向來算……宅男的我才使用微信沒多久,也是第一次加入微信群。在與陳海賢、采銅、李松蔚、劉建鴻、吳寶沛各位作家的火熱討論中,我第一次意識到微信開始改變人們生活的可供性。到了6月份,各位作家,外加出版界同仁、資深工程師,在我家開了一次會,這就是開智項目的最初緣起——心讀公司,其義取自心理閱讀。
然而,2014年瑣事纏身,外加該專案最初設計了一個非常不符合商業邏輯的股份架構:六位作家均等持有股份。導致專案從6月份啟動,進度近乎零。然而外部合作方聞聲而來者眾,短短三個月,我密集見了15家出版社負責人及媒體合作方。
到了7月份,由於一些新的合作夥伴進入,以及最初發起作家的一些顧慮,最初的作家聯盟項目慢慢地變成一個我來主導的項目。在我愛人生日那天,與各位友人一一溝通,達成共識。此時此刻,“心讀”夭折,“開智”誕生。
秉承初心,開智公司原本是一個側重以認知—神經—心理科學內容製作與傳播的專案,初衷是為作家聯盟服務。因此,重心一開始落在開智文庫與開智視頻。然而,人生的意外就在於各種巧合與陰差陽錯。
2014年8月,我應邀加入財新主編王爍主持的英文書群。英文書群原本是王爍的家庭讀書群。8月份,王爍將其面向公眾開放,憑藉他執掌財經媒體圈十餘年的人脈,一周內聚齊五百人。以英文與讀書作為篩檢程式,英文書群得以保持較高的交流品質。
海賢的微信群第一次讓我感知到微信的可供性;王爍的英文書群進一步強化了我的體驗。很快,我從一位 2014年才開始使用微信的新手,變為重度用戶,開始更新自己的公眾號“心智工具箱”,幫助安人心智開設微信公眾號。其間也被邀請加入大量微信群。但魚龍混雜的微信群始終難給我新鮮體驗。於是,在 2014年 11月的某個週末晚上,我新建了一個名為“開智書友會”的微信群,邀請眾多師友加入。
人生那麼短,要愛的人都愛不過來,還怎麼可能去惦記那些本來就不是一路的人呢。在每月不斷踢人,包括踢掉某投資大鱷、某合作夥伴的情況下,在各位開智群友與安替牌機器人的大力支持下,開智群氛圍逐步形成。無規矩不成方圓。開智群群規第一條即是:
歡迎大家以創作者姿態討論相關議題。看到不滿的,我們就動手去改變;看到愚蠢的,我們就去寫一本聰明的書來反駁;看到醜陋的,我們就製作精美的來宣導;看到疑惑,我們就去設計實驗來驗證。群內無牛人,只有群友與群智。
許多師友清楚,我是第三種文化粉絲,偶像是丹尼特、古爾德、平克、道金斯、蓋爾曼與明斯基等。所有這些作家都有一位共同好友,他就是 edge創始人約翰•布羅克曼。布羅克曼在創辦Edge時寫道:
To arrive at the edge of the world’s knowledge, seek out the most complex and sophisticated minds, put them in a room together, and have them ask each other the questions they are asking themselves.
—為了抵達世界知識邊緣,尋找最聰明的人,將他們放到一個房間內討論,會誕生什麼?
開智三月,通過主題演講,以及沉浸式討論,初步交出了這份答卷—14次世界一流專家的主題演講,以及每天在自由生髮、不斷激蕩的跨界討論。
某種意義上,哈佛、耶魯、牛津、劍橋等名校,給人最大的財富是在校期間的同儕壓力與可以託付後背的同輩信任。隨著人類知識的日益爆炸,我們不僅僅在青春期荷爾蒙旺盛的時候需要同儕壓力刺激,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同樣需要同儕壓力刺激。與二十歲不同的是,此時更多的是從金錢、獎賞等外在動機刺激轉向興趣、使命等內在動機刺激。
此時,你需要比較與刺激;你需要夥伴與社群;你需要充電與跨界。開智知識社群,初步具備了這樣的功能。正如一位群友所言:我加入開智最大的收穫,其實並非獲得了多少新知識,而是見賢思齊,被一種探索世界的姿態所鼓舞。
同樣的,這樣的高密度知識,需要稀釋與傳承。於是,在開智社群運營三月後第一個週末,我啟動了面向青年學習者的開智學堂專案。
如果說三四十歲這一代知識工作者,更多的是通過書本學習,是成長於資訊匱缺時代的陸生動物,那麼與之相反,90後、00後這一代數字原住民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伴隨資訊汪洋時代而生的海生動物。他們大腦運作模式、思維結構與學習方式,將大大不同于傳統一代。因此,他們並不需要過多地借助書本來學習。書本已經不是資訊汪洋時代承載知識的最佳載體,相反,是視頻、是轉發、是聊天、是吐槽、是彈幕。
因此,開智學堂試圖通過學習型社區的形式,聚集新一代知識青年,讓各位看到多樣化的人生可能,以及不同知識獲取路徑與行動方法。
2014年“十一”期間,在臺北輔仁大學拜訪夏林清老師。原以為這位巾幗英雄,是怒目金剛,見面卻才發現是慈眉老太,溫柔服人。林間茶室,俗人多問利益往來、合作項目。夏老師直接問,大陸發展如此快,給每個年輕人留下了什麼印記。我開始講我的故事與見解。夏老師搖頭,搖頭,再搖頭,說道,我不關心“可能的自我”“成功萬花筒”這樣的理論、概念,我只關心你的生命故事。斗室星空,個人映照社會。
高速發展的大陸社會,你留下了什麼傷疤?什麼印記?什麼遺憾?
或許,我于世界於知識,是一位貪心者。《心智三部曲》向GEB(是數學家哥德爾、版畫家艾舍爾、音樂家馬赫三個名字的首碼)致敬;《文心書話》寫在平克的《風格感覺》(The Sense of Style)之前;《黑暗三部曲》向阿西莫夫與《銀河英雄傳》致敬,旗下的安人心智公司向 Deepmind(穀歌旗下人工智慧公司)與保羅•巴赫–利塔(Paul Bach-y-Rita)致敬。我更希望成為平克、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但命運偶爾會將你推向布羅克曼的位置。以一位創作者姿態,向那些曾經感動過你的人,也許就是人類一代又一代知識傳承的覓母吧。九敗一勝,行進的路徑,曲曲折折,進步時歡然,退步時淡然。
這也許就是人生與命運的真相吧。

陽志平
安人心智科學總監&開智文庫出品人
2015年2月3日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