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數碼物的存在(簡體書)
商品資訊
ISBN13:9787208154346
替代書名:On the Existecen of Digital Objects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許煜
譯者:李婉楠
出版日:2022/07/01
裝訂/頁數:平裝/305頁
規格:22.8cm*15cm*1.5cm (高/寬/厚)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數碼物最簡單的形式是數據。它也是一種新型的工業物,遍及我們當今生活的方方面面——諸如在線視頻、圖像、文本文件、電子郵件、博客文章、Facebook活動等。然而,盡管數碼物無處不在,其本質仍不明確。《論數碼物的存在》建立起馬丁•海德格爾與吉爾伯特•西蒙東之間的對話,將其置于計算機史的語境中,從而對數碼物及其組織架構進行哲學考察。如何依據個化與個體化來理解數碼物?許煜通過本體論史以及標記語言和網絡本體的研究來探求這一問題;他探究了數碼物在其系統與環境中的存在結構。借助對數碼物與技術系統的關系性研究方法,本書探討了西蒙東所描述的異化現象,它是誤將技術看作文化對立面的結果。許煜的著作跨域哲學與技術領域,發展了一種原創且富有成效的方式來思考日益定義我們世界的數據與元數據。
作者簡介
許煜,倫敦大學金匠學院哲學博士,現任教于德國呂納堡大學哲學研究所以及中國美術學院,也是巴黎西蒙東國際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專著包括《論數碼物的存在》(On the Existence of Digital Objects,2016年/英文版)、《論中國的技術問題》(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 in China,2017年/英文版),以及即將出版的《遞歸與偶然》(Recursivity and Contingency,2019年/英文版)。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由當代重要的技術哲學家貝爾納•斯蒂格勒親自作序,斯蒂格勒稱本書是一部“具有多重意義的杰作”,“作者將哲學與定理置于同一尺度之下,依據數量級一以貫之,這使得各式各樣嚴謹又具獨創性的思想都能融會貫通”。
目次
前言/貝爾納•斯蒂格勒
導言 數碼物研究提綱
第一部分 物體
第一章 數碼物的起源
第二章 數碼物與本體
第二部分 關系
第三章 網絡空間
第四章 技術系統的時間
第三部分 邏輯
第五章 邏輯與客體
第六章 邏輯與時間
鳴謝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導言 數碼物研究提綱
第一部分 物體
第一章 數碼物的起源
第二章 數碼物與本體
第二部分 關系
第三章 網絡空間
第四章 技術系統的時間
第三部分 邏輯
第五章 邏輯與客體
第六章 邏輯與時間
鳴謝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