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細菌:我們的生命共同體(簡體書)
滿額折

細菌:我們的生命共同體(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價
:NT$ 288 元
優惠價
87251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有庫存,到貨日平均約21天以內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人類曾以為細菌是我們的敵人,必欲除之而後快,但過度地消毒殺菌反而讓我們面臨體內的生態浩劫。當你出生的那一剎那,成千上萬的有益細菌也和你一起出現在這個世界上,它們是你生命中永遠的好夥伴。本書為我們展開了微生物世界的驚奇旅程,厘清人體內生態體系的運作機制,細菌不只影響了我們的消化、情緒、伴侶選擇和思考能力,甚至還協助我們對抗腫瘤、過敏、肥胖癥、營養失調、心血管、腸道問題等文明病。因此,我們應該把體內的微生物生態系統當作一座花園細心呵護,善待體內的益菌,與數千億個好夥伴共度更健康的生活。

 

作者簡介

漢諾·夏里修斯(Hanno Charisius)

1972年生,大學在德國不來梅攻讀生物學,曾於《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連線》雜誌擔任編輯,現居慕尼克。裡夏德·弗裡貝(Richard Friebe),1970年生,大學在德國康茲坦斯和南非約翰尼斯堡攻讀生物學,持續為德國各大報紙,如《法蘭克福彙報》《南德日報》等寫專欄,曾任南德日報出版社編輯,2010年獲得科學記者獎,現居柏林。兩人於2013年合著《基因黑客》一書,頗受好評,《細菌:我們生命的共同體》為兩人合作的第二本書,亦廣受各界讚譽,入圍2015年奧地利年度科學書籍獎決選。

目次

目 錄

引 言 1

第一部分 微觀人類

第一章 人類超級生物體 13

第二章 “我們”國度大探索 23

第三章 腸道同居宿舍 37

第四章 遠古之敵,陳年老友 46

第五章 動物農莊 54

第六章 微生物學簡史 64

第七章 尋找失落的細菌 78

第八章 微生物之愛 88

第二部分 自我對抗的人類

第九章 抗生素—— 一場生態浩劫 97

第十章 如果撲熱息痛成了毒藥 110

第十一章 兩種出生方式和關於人工剖腹的那些事 121

第三部分 消毒的疾病

第十二章 免疫系統的學校 133

第十三章 肥胖癥、糖尿病及微生物的影響 149

第十四章 肚子的感覺——細菌如何影響我們的心理 168

第十五章 請問總理,微生物是助長還是抑制了腫瘤? 181

第十六章 用桿菌取代β阻斷劑? 194

第十七章 生病的腸道 205

第四部分 微生物療法

第十八章 喝優酪乳延年益壽 221

第十九章 為健康捐贈的十億 244

第二十章 細菌策略——為個人微生物群量身打造的醫療 260

第五部分 向錢進

第二十一章 清洗、淨化、修復、收費 275

第二十二章 有效微生物——拯救世界的 80種微生物 288

第二十三章 腸道有限公司 298

結 語 310

專有名詞對照表 329

書摘/試閱

微生物之愛

為什麼細菌越多的身體部位越吸引我們?就算有一堆細菌,為什麼我們還是纏綿親吻?簡單來說,細菌到底魅力何在?讓我們一身髒地做愛吧!是德國流行龐克樂團施羅德兄弟的暢銷金曲,他們是一群來自巴特甘德斯海姆的年輕人,不過要是你不認識他們,也不用感到難過。這首歌證明了流行文化和熱門歌曲有時也是會暗藏著某些深刻的真理,總之,在這些歌曲裡你幾乎不可能聽到消毒過的領口、聞起來還散發著刮胡水香氣的男性臉頰,或是全身包得緊緊在一塵不染的旅館裡約會這樣的內容,反倒時常聽到汗珠(拉格)、身上飄著濃厚牛棚味的牛仔(瑪姬·梅)和玉米田中的床(那個樂團叫什麼名字來著?);甚至還有名為“細菌年代”的樂團,都跟細菌脫不了幹係。

音樂的話題到此為止。現在讓我們想想,別人的身體為什麼會這麼吸引我們?讓我們情不自禁要用鼻子、嘴唇、舌頭或是雙手去

碰觸這些部位?

  • 耳垂和耳廓
  • 脖子上的毛髮
  • 肚臍
  • 腳指頭
  • 臀部
  • 乳頭
  • 陰莖、陰道
  • 甚至是:肛門

凡是我們深受誘惑、喜歡輕咬、摸索、舔拭或是侵入的部分,一向是細菌窩在人體的最佳溫床。我們或許可以問,為什麼是這樣?因為這些部位客觀來說比較養眼?氣味誘人?或者只是嘗起來味道很好?這些猜測可能都不對,事實上,一切都只因為情人眼裡出西施。

 

親吻無法獨力完成

另一個可能的解釋是:我們之所以覺得這些部位可口誘人,是因為我們無法動搖或消滅數百萬年來的演化結果,也就是不斷爭取新的微生物所帶來的好處遠勝於可能隨之而來的麻煩和困擾。性衝動之所以在排卵日以外的日子仍然蠢蠢欲動,不僅是基於繁衍後代的需求,就演化上來說,也可能是為了獲得細菌和其他微生物 ;這麼一來,口交和肛交這些一般不被認定為繁衍後代的性行為便能在演化生物學找到合理解釋。拿破崙在他遠征埃及的途中可能曾在給約瑟芬的信裡提道:“別再沐浴,我旋即歸來。”這是由於他潛意識裡想要沾染大量家鄉細菌的關係。

難道成為青少年和成人之後,我們就是以這種方式取代了兒童時期像是沙坑、地板、寵物和所有可以往嘴裡塞的東西等等這些輸送細菌的媒介嗎?因此才衍生出一夫多妻制這種傾向嗎?

這些揣測乍聽之下或許顯得荒謬,其實不然,畢竟就算我們以這種方式獲得了微生物,也不是隨便從任何一個人身上取得的,而是從一個我們深受他╱她吸引,無論有意識或無意識,一個我們會想像自己與他或她共同繁衍後代的人;從演化生物學的角度來看:這個物件就是我們認為“適應度”很高的那個人。

我們可以依循這個方向來解讀荷蘭兩位心理學家夏曼恩·柏格(Charmaine Borg)和德榮(Peter de Jong)的研究結果:當女性感到性興奮時,噁心感會隨之降低。性興奮通常由潛在的性伴侶所激起,一個人——在這份研究報告中為女性——必須覺得另一個人有吸引力,否則是行不通的。我們可以將性興奮視為一種能有效調節噁心感的生物反應:那些看來弱不禁風、體弱多病的人通常因為缺乏吸引力而不會被挑選為共同養育下一代的另一半,這類人引發厭惡感的比例比其他人來得高,與他人接觸或交換微生物的可能性因而大幅減低。相反地,那些從演化生物學角度看來精力充沛、健康活躍的人幾乎可謂魅力四射、人人爭相接近的萬人迷,他們身上的微生物當然也因此得以頻繁汰換。

我們之所以喜愛或需要他人,想要拉近與其的距離,是因為我們也愛或是也需要其身上的細菌嗎?

“從好幾年前我就不斷思考這些問題。”加州大學大衛斯校區的艾森(Jonathan Eisen)表示,他是全球備受矚目的微生物群系研究者之一,不過他至今沒有針對此主題進行任何實驗,也從未發表過任何相關的文章。德國康斯坦茨大學的演化生物學家邁爾(Axel Meyer)同樣對這些問題抱有濃厚興趣,並從研究中發現“嗅覺敏銳度高的人”連基因都合拍,甚至他們未來的後代也一樣,而這種現象很可能和相互吻合的微生物群系,也就是“微生物匹配”(microbe matching)有關。

然而,這些問題的答案並不是加以研究或深入調查就能找得到的。假設有個研究發現,相對於那些長期保持單身而較少與他人有親密行為的人,性生活頻繁的人比較健康,那麼這項研究結果不但可能忽略了多姿多彩的社交生活也會帶來類似影響,同時,他們也無法邀請那些因愛滋病而去世的人為這項研究填寫問卷或接受必要的健康檢查。

 

把你的果汁給我

“現階段並沒有太多關於經由性接觸交換微生物群系的研究。”牛津大學專門研究接吻演化的烏洛達斯基(Rafael Wlodarski)表示。他甚至說得有些輕描淡寫,畢竟除了少數幾份令人驚豔的研究報告曾在伴侶的性器官上或裡面找到相同的微生物,我們的確拿不出任何其他相關的資料或證據(見第二章)。2011年,兩名裡茲大學的心理學家提出了相對來說還算具體的假說:男女雙方因接吻而交換彼此口水的過程中,男性會將自己體內巨細胞病毒(Zytomegalie Virus)的特殊變異株“注入”女方體內。他這麼做其實是有原因的,因為這麼一來,眼前這名和他接吻的女性將來要是真的為他生下寶寶,她自然而然就會保護兩人共同的孩子。要是感染的時間點再往後延,比方說在受孕的性行為過程中,胚胎的安危就可能受到嚴重威脅。

不過關於這些問題的具體研究實在少之又少,幾乎無跡可尋,或者我們也能試著從探討其他問題的研究脈絡和研究成果裡頭間接取得可用的信息,比如調查女性的噁心感和性興奮之間有何關係的荷蘭研究。

微生物的交換不見得總是非得跟性或是共同行為扯上關係不可:幾乎所有文化的社交行為都免不了有身體接觸,像是握手、擁抱、親吻、相互碰鼻、共同或一前一後享受溫泉或桑拿。其他常見的舉動還有:吃掉另一個人咬過的食物、喝下別人杯子裡的飲料,或是在寒冷的冬日裡緊緊挨著對方睡覺、用手從同一個鍋子裡抓東西吃、張嘴從公用的壺裡接水喝,或是蝨子從某人頭上跳進另一張嘴裡。

人類是社會性動物,頻繁而規律的身體接觸一向是人類生活的常態,在衛生年代露出曙光之前,人們並不會刻意使用皂類產品清潔自己。直到我們在幾個世代以前發現,疾病會經由身體接觸擴散傳染,而微生物正是其中的罪魁禍首,人們的衛生習慣才逐漸獲得改善。注重衛生讓我們成功避免了某些傳染疾病,而我們也從未質疑是否應然如此 ;然而與此同時,聞所未聞的疾病卻連番登場,像是過敏、自體免疫性疾病、慢性腸胃炎、自閉癥,等等。

 

肌膚相親

不常與人接觸或是獨處也許不單是心理上的不健康,甚至是生理的,這是因為微生物補給停擺的關係嗎?因為參與團隊運動而總是滿身大汗的人之所以能在健康報告中獲得突出的評價,不單是因為身體獲得運動或與人共享的樂趣,更是因為他們身上的細菌也跟著一起運動,並且和彼此相互交換嗎?按摩之所以讓人感到舒服是因為按摩師的雙手和前一位被按摩者的背部都帶有細菌的關係嗎?生菜沙拉之所以健康或許不單是因為富含維生素和植物多酚,那些苗床、園丁和廚師留在上面、小到只有顯微鏡才看得到的嫁妝說不定也貢獻了一己之力?

如同先前提過的,這些問題至今尚未有明確答案,不過研究資料指出,在鄉村長大的人確實擁有較多樣的腸道菌,幾乎是合乎理想的標準數值,曾經直接或間接和他們接觸的人或許能從中獲得一些好處。團隊運動中大量的身體接觸確實能促進微生物適度地交換,當然你也可能在公共淋浴間染上香港腳,鄰家貓咪經常漫步的苗床中,除了充滿各種有益的微生物,很可能也潛藏了弓蟲癥(Toxoplasmosis),而不安全的性行為則可能讓人感染淋病,甚至愛滋病毒。至於骯髒的性愛,放聲高唱就足夠了,倘若真的值得放手一試,在這個全球都無法倖免於傳染病的年代,你所需要的運氣絕對要比以往多得多。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海外經銷商有庫存,到貨日平均約21天以內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