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囚徒(簡體書)
滿額折

囚徒(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56 元
定價
:NT$ 336 元
優惠價
87292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囚徒》為作者所出版的第一部作品,具有特殊的文學價值與意義。小說塑造了三個主要人物形象,一個沮喪的教師,一個自殺嫌疑戰犯敏感而孤獨的女兒,一個年輕的工程師。小說所呈現的是經歷了納粹大屠殺,又陷入到齊奧塞斯庫的極權統治的人們的生活,他們被冥冥中的力量所壓制、懷疑和扭曲,變得受傷、軟弱、失敗。書稿語言的特點是將現實與夢境相結合,亦真亦幻的寫作方式像獨白又像囈語。本書作為馬內阿的第一部作品,基本具備了他成為國際一流作家的文學語言雛形。

作者簡介

諾曼˙馬內阿

NormanManea

1936年出生於羅馬尼亞。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1986年因當時的政治社會環境離開羅馬尼亞,先到西柏林,1988年到美國,從此在美國紐約定居,並以執教、寫作為生。代表作有《流氓的歸來》《巢》《黑信封》《法定幸福》《十月,八點鐘》等。

馬內阿是當今世界被翻譯得最多的羅馬尼亞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的有力競爭者,與塔赫·米勒並稱為羅馬尼亞最耀眼的"雙子星座"。有評論者認為馬內阿是比昆德拉更深刻、更純粹的東歐作家,甚至把他比作卡夫卡的繼承者。他的作品不僅被認為是近半個世紀東南歐文學的驕傲,也是當代世界文學罕有的精品,在世界各國獲得了許多文學大獎。

譯者簡介

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90年代以來翻譯的文學與人文著作有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說吧,記憶》,《豪爾赫˙路易士˙博爾赫斯1923-1967年詩選》,葉芝《日記》,埃利˙威塞爾《一個猶太人在今天》,艾茲拉˙龐德《閱讀ABC》,華萊士˙史蒂文斯《罎子軼事》,唐納德˙巴塞爾姆《60個故事》《40個故事》,邁克爾˙傑克遜《舞夢》,奧克塔維奧˙帕斯《泥淖之子》,《豪爾赫˙路易士˙博爾赫斯與奧斯瓦爾多˙費拉裡對話集》第1、2卷,卡森˙麥卡勒斯《傷心咖啡館之歌》等,並在《今天》等海內外文學雜誌發表《當代印度詩選》《保羅o莫爾頓詩選》《C.D.賴特詩選》等,現居上海。


名人/編輯推薦

古根海姆獎、麥克亞瑟天才獎、美國國家猶太圖書獎、諾尼諾國際文學獎、美第奇外國小說獎獲獎作家

菲力浦˙羅斯、索爾˙貝婁、君特˙格拉斯、奧爾罕˙帕慕克高度讚譽


目次

再版序

"她"

"你"

"我"


書摘/試閱

再版序

《囚徒》(Captivi)這部小說是由一家新出版社,羅馬尼亞圖書出版社(社長馬林˙普雷達,總編輯亞曆山德魯˙伊瓦西烏克)於1970年出版的,責任編輯為杜米特魯˙采佩內亞格。本書的書名和此前一年所出版的《漫漫長夜》(Noapteapelaturalung?)有相似之處,都不符合黨在文學領域所提倡的指導方針,至於內容方面就更不符合了。我在《囚徒》中進行了相對激進的嘗試,這種嘗試自然是存在極大政治風險的,更存在文學審美與鑒賞方面的風險。這部小說想要表達對封閉的拒絕與反抗,諾伊卡①或許會說,這是一種"無法開放的封閉",這不僅僅是在面對凋敝的多邊社會主義的封閉社會,或是在面對要求文章要有"戰鬥性"的指導與辯證的審美,同時也是在面對文學交流本身的傳統與習慣,以及與閱讀密切相關的接受性和消耗性。我認為我們日常像是在"喘息"之中,像是被一把虎鉗所追趕著,它會在寫作節奏的擁擠中找到一種相關性。假大空的話語似乎在不斷地膨脹,我們已經被灌輸了太多這樣的空話,你總是能在其中找到類似的、不知所云的表達。而文中的講述者仍會獨自蜷縮起來,正如我自己一樣,總帶有著一種提防而堅定的戒備心,當面對周圍環境與自身時,都會感到無比的陌生。在本書中我並沒有使用所謂的"正面英雄形象"(抑或是那種可重複使用的形象)。反之,我把那種沒有任何機會的、飽受"欺壓與欺淩"的失敗者、輸者、殘疾、囚徒的形象搬上了舞臺,還有那種恰如其分的失敗審美,而它本身就帶有著部分的失敗,和毀滅的忠誠保持一致,這也正是我想要在書中有所安排的。

當前流行的"文本主義"與法國新小說派,都多多少少是為某種目的而服務的。通過持續的描寫主義,有時會讓人覺得這更像是某種"目錄清單",而它看起來卻缺乏精神或社會的土壤,無法成為傳統的或革新的、能夠確立新體裁的先例。

考慮到我寫此書的時間與地點,我無法站在完全中立的視角,然而對於我而言,這不只是一種審美的誇張,而是一種未癒合傷口的內在感受,不太願意去接受一些所謂的玩笑。我不否認策蘭①不及物②的詩歌,它被囚禁在大屠殺的黑暗之中,總帶有著一種惶恐的、規範的偽病態,正如我始終欣賞的表現主義,而這一次卻更為偏頗、傷痛、曲折、多產。還有就是我的文字不夠清晰明瞭,這與當時官方在文化方面所不斷提倡的精神不相符合。此類大大小小的挑釁就像是一針興奮劑,有時會到達一種晦澀難懂或是不可理喻的譫妄。

倘若這些文字出現在詩歌中,還是相對可以被接受的,例如現代的以及現代化的封閉,這是一種抒情革新的、迷宮般的語言探索。但若是這些文字出現在了小說的片段中,卻變得難以令人接受。周圍環境的以及環境所需要的文學的反抗,最終都成為了一種"接收人"自己的、也就是讀者自己的懷疑與反抗,即便是最為邊緣與孤獨的人,也仍要堅持穿過這趟繁冗而昏暗的文學探險,一直走到最後。

對於讀者接觸到本書,並有了神秘與惱怒的感覺,我並不感到驚訝。我驚訝於拉杜˙埃內斯庫《家庭》(Familia)一書中絕妙的編年史寫法,以及利維烏˙彼得雷斯庫筆下巧妙的隱喻,我還很驚訝地得知本小說有機會同奧古斯丁˙布祖拉的《缺席》(Absen?ii)一道競爭作家聯盟獎。當然還有來自於一些朋友的批評指責,記得有一位執拗而又嚴厲的編輯在大街上將我攔下,並提醒我不要一直使用那些"小把戲",因為審查部門早晚會察覺到這些字謎並會將其銷毀的。事實也確實如此,審查部門並非對本書內容以及其他我所寫的東西漠不關心,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囚徒》被刪減了80多頁。還讓我頗感意外的是,儘管如此,本書還是通過了審批並出版。雖然我們那時已處在文化"自由化"的時代,但我所感到的這種意外也還是有一定原因的。

我且用福克納①所說過的話來安慰我自己,文學需要通過它所要承擔的風險以及它所面對的"失敗範圍"來進行評判。

40多年之後,本書的再次出版也並非易事,因為這要讓作為作者的我再次面對自己多年前的作品,而當前的我早已身處另外一個空間與時間,同時也已經到了另外一個年紀,後來寫過了不少其他作品。還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為在美國翻譯並出版我的書刊,我與紐約頗有名望的新方向出版社簽有10年的合同。而在這段期間,我甚至連一次都沒有再翻開過這本曾飄洋過海帶來的、1970年出版的《囚徒》。

為了保利羅姆出版社此次系列作家圖書的出版事宜,我最終還是翻開了首版的《囚徒》。

當然,我已經記不得當時審查部門強迫淨化過的內容,我反而在當年的印刷版本中很輕易地看到了一些過於陰暗的描寫、過多的形容比喻、故意而又喋喋不休的重複,這不僅僅是給讀者的更是給我自己所設下的陷阱,通過一種施虐與受虐的描寫進而加深了理解的難度。

再版修改的過程並不輕鬆,我做了一些刪減,使之讀起來更為清晰淺顯,同時我在修辭方面也做了一定的簡化。但小說的情節與三位主角仍與首版保持一致,"囚徒"們也都有著創傷的歷史以及各自的創傷。

第三人稱"她"(莫妮卡˙斯曼塔內斯庫)很直接地接替並承擔了作為講述者的意圖,並成為一種流浪漢小說①中的角色,但是還不能將其稱之為荒誕的角色。這個角色捕捉到了或是創造了過分廉價的愛情,以及一種享樂與荼毒的虛偽,在補償感覺中以找尋到每天可笑的浪費。作為大屠殺的結果是母親的失蹤,在精神疾病的庇護下,教法語和鋼琴的肥胖女教授,向那些和她一樣能夠理解快樂無法滿足自己過剩能量的人坦白。她需要痛苦、謙卑、失敗,她用一種艱苦的偽真誠體驗著這一切,直到荒謬與鬧劇的出現。這歪歪扭扭的避難所裡,堆滿了荒唐而又邋遢的物品,這裡就像是一個不斷收縮且令人窒息的宇宙。正如莫妮卡的房間所展示的那樣,靜態的描寫,沒有動詞(雖然在當前的版本做了一定妥協的處理)表明了一種簡筆劃式的疏遠,在小說接下來的兩部分以及角色中會有更為深刻而清晰的描述,這也使得整部小說變得更有吸引力。

通過這樣一間像是被壓碎了的、狹小而黑暗的房間進入小說,它看起來就宛如一個特別設計的閘門,用以呈現這沒有敘事的講述。在這樣一種斷層的真相中,敘事被粘連在或是關押在敘事語言的失落、傲慢與破裂之中。

前炮兵上尉柏格丹˙祖布楚的女兒,沒有姓名的妻子和講述者,是對白的、兄弟般的、理想與失敗的第二人稱"你"。她也是一名孤兒,卻有著完完全全的不同:厭世、孤獨,她由於父親的自殺而身陷自閉癥之中。敬愛的父親從戰場上回來後身負莫須有的罪名,他在被新權力機關的代表抓走之前做了自我了結。

最後是第一人稱"我"的大篇幅獨白,此部分聚焦在一個年輕工程師的命運上,他籠罩在幼年時集中營的回憶中,在種族滅絕的焚燒爐裡他痛失了兩位親姐妹。他最初被共產主義烏托邦式的醒目標語所吸引,後來內心則充斥著作為反叛者莫名的焦慮與不安,太多的問題在身邊紛擾,他孤身處於社會的死胡同裡,然而這裡的統一化和機會主義卻很樂於被他人接受。

在1970年版本的基礎上,我應該將"清晰"與"開放"修改到什麼程度呢?

在被實用主義和簡單主義所支配與侵襲的今天,人們的閱讀節奏也同以往大不相同,政治與文化方面新的不確定性決定了人們對書籍的興趣,本書的舊版是否能仍然能夠在當今存活下去,這確實值得懷疑。

極端的暗示和迷惑的用語,曾經作為對極權主義環境的反抗,而當面對今天消費主義的粗鄙,自由社會令人悲傷的倒退,以及資本主義的競爭力時,是否還能夠證明它依然存在合理性呢?若放任本書留存在遺忘的洞穴中,是否也只能證明了昨天的我擁有敢於自殺的勇氣呢?

歷經了40多年的沉寂,這部小說的再次出版也意味著一定的風險,作為作者我有這樣的意識。但儘管如此,本書並沒有丟失我賦予其中的情感,而書中的內容或多或少也代表了我少年時期的雄心與迷惘。

2011年10月於巴德學院

(王中豪譯自羅馬尼亞文)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9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