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清史(全2冊)(簡體書)
滿額折

清史(全2冊)(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48 元
定價
:NT$ 1488 元
優惠價
87129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3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合著名史學家鄭天挺所編《上編》與南炳文所編《下編》為一部完整的清史名著,全書自追述滿族先世的發展源流及滿族的興起始,迄於鴉片戰爭前夕。

本書熔鑄各位撰稿人的學術見解與研究心得,吸取了清史學界的研究成果,內容豐富詳實,生動精煉,篇幅適中,兼顧了學術性與普及性,風格獨特,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為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國斷代史系列”之一種。

全書有幾個顯著特點,一是結構布局安排合理,尤其是將具有相對獨立性的歷史內容設專章專節予以討論,將時間線索與重要事件相結合眉目清晰,有利於讀者研讀。二是內容豐富,同時重點突出,善於發掘清史中富有特色的內容,並將之穿插於各個章節,多方面、多角度的記述清代歷史上的各種現象。三是在樸素扎實的史實陳述中吸收以往學術成果,並見出獨立的學術見解,給讀者以意味深長的啟迪。


作者簡介

鄭天挺(1899—1981),字毅生,福建長樂人,著名教育家、歷史學家。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國文門,1921年入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作研究生。新中國成立前,先後在廈門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任教授,並於1933—1950年兼任北大秘書長,於西南聯大期間兼任聯大總務長。1951年,調至南開大學,先後任歷史系主任、副校長等職。1980年當選為中國史學會主席團成員,次年接任執行主席。曾任天津市政協副主席、第三屆和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獲“天津市特等勞動模範”稱號。不僅培養出許多著名的史學家,而且多次作為骨幹、具體領導者參加教育部組織的關於全國歷史教學研究或教材編寫等重大活動。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中國通史參考資料》8冊(與翦伯贊合編)、《史學名著選讀》6冊、《明清史資料》2冊。著有《列國在華領事裁判權志要》、《清史探微》(12篇本)、《探微集》、《清史探微》(40篇本)、《清史簡述》、《明史講義》、《鄭天挺西南聯大日記》等,主持20世紀“二十四史”中《明史》之校點工作。



南炳文,著名歷史學家。河北廣宗人。現任南開大學資深教授、中國古代史博士生導師,廊坊師範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客座研究員,中國明史學會學術委員會主席,天津市文史館館員。曾任天津市政協常委、中國明史學會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明清史。著有《明史》(上、下冊,合著)、《南明史》、《20世紀中國明史研究回顧》、《清史》(上冊,合著)等。編有《明史研究備覽》(合編)、《中國歷史大辭典》(明史卷,合編)等。譯有《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6卷,合譯)等。論文集有《明清史蠡測》。古籍整理有《輯校萬歷起居注》、《校正泰昌天啟起居注》等。曾主持國家博物館中國通史陳列明代部分之內容設計。其《明史》獲天津市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和首屆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輯校萬歷起居注》、《校正泰昌天啟起居注》等獲全國古籍整理一等獎。


名人/編輯推薦

著名歷史學家鄭天挺、南炳文合編的清史研究代表作

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國斷代史系列”之《清史》

大家經典 長銷不衰

緒論

一、 要研究清代的全史

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道光年間爆發了鴉片戰爭之後,中國由完整的封建社會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因此,清朝的歷史還包含有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的意義。處在這樣的重大轉折點上的歷史地位,使關於清朝歷史的研究被分成兩段:在關於中國古代史的研究領域裡,鴉片戰爭前的清朝歷史,被當成研究的下限,而在中國近代社會的研究領域裡,鴉片戰爭後的清朝歷史則成為其開端。這樣的劃分是必要的,對於反映中國社會的發展規律和歷史進程,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這是問題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對於清代全部歷史作統一的斷代史的研究,同樣也是很有意義的,而且是很必要的。二者應都有其存在的意義,是不應相互取代的。鴉片戰爭前後,中國社會的性質雖然截然不同,然而事情的發展不是憑空進行的,鴉片戰爭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由鴉片戰爭前的完整的封建社會變化而來的。因此,要想徹底了解鴉片戰爭後的任何事情,弄清其起源,就必須把研究的視野擴展到鴉片戰爭之前;反過來,要想了解鴉片戰爭前的任何事情,弄清其影響和意義,也必須把研究的視野延伸到鴉片戰爭之後。此外,清朝作為一個封建王朝,具有自己獨特的興起、發展、衰落和滅亡的全過程,它與其他封建王朝的興衰史相比,除了矛盾的普遍性之外,還有矛盾的特殊性,它是以自己的矛盾特殊性和個性來反映矛盾的普遍性和共性的。這樣,為了加深和豐富對封建王朝興衰規律的認識和了解,也有必要把鴉片戰爭前後的清朝歷史作為一個完整的過程去進行研究。

二、 研究清史的意義

毛澤東同志指出:“中國現時的新政治新經濟是從古代的舊政治舊經濟發展而來的,中國現時的新文化也是從古代的舊文化發展而來,因此,我們必須尊重自己的歷史,決不能割斷歷史。”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載《毛澤東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668頁。清史是我國整個歷史的一部分,清史研究除了一般研究歷史的作用外,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它的意義與作用要更為直接、更為顯著。

這主要是由於清代距離我們今天的社會時間較近。清朝之滅亡距今天不過近百年。雖然今天的中國社會絕非清代之可同日而語,但是,今天和清代在具有本質性區別的同時,還有密切聯系。今天的一切都是從清代直接、間接演變來的,要想認識今天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族、外交等是如何演變成今天的樣子的,就必須追溯到清代的歷史。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例如今天省、地、縣的行政劃分,與清代省、府、縣的設置有密切關聯;今天的許多現代化工業部門,其起源乃在清代後期的各種近代工業的開辦;清朝滅亡後中國外交關係的變化,其基礎正是清代歷史上外國帝國主義列強加給中國人民的一個個不平等條約。可見,清代的歷史與今天息息相關,在一定意義上講,我們今天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地進行四化建設,其中很大部分為發揚清朝的積極方面而克服其消極遺留,不研究好清史,將會在一定程度影響今天的四化建設。

研究清史除了具有上述現實意義之外,還有重要的理論意義。中國的封建社會發展到清代,已經進入了晚期階段,如果沒有外力的幹涉,將要逐步進入資本主義階段。但由於外國侵略勢力來到中國後,與中國封建勢力相結合,阻止了這個發展過程;中國沒能向資本主義階段發展,而是逐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樣的歷史狀況,既包括一種社會形態的自然發展過程,又包括一種社會形態在外力幹擾下的另一類型的發展進程;對其進行研究,就既能從中體會到人類社會的一般發展規律,又可探討出其在外力幹擾下的特殊演變規律。這對豐富馬克思主義關於人類社會發展史的理論,顯然是很有意義的。

三、 清史研究的發展

我國古代有悠久的修史傳統,清朝建立後繼承了這種傳統,當時不僅大規模地開展了對於清朝以前各代歷史的撰寫或改寫,而且用很大的精力探討當代史。所以,關於清朝歷史的研究,早在清朝存在之日即已開始。一方面許多學者,根據自己的條件,編寫出了一些著作,如《東華錄》、《聖武記》、《碑傳集》、《國朝耆獻類征》等;另一方面政府設有“國史館”等專門的修史機構,編纂出了更多的本朝史書,諸如歷朝實錄、《大清會典》、多種方略和紀略、國史館國史列傳等。這些著作記述了一些重大事件的來龍去脈、有影響的人物的事跡和各種典章制度的規定與演變,為人們了解清代的歷史提供了資料。但是,私人所修有聞見上的局限性,並且在當時文字獄不斷發生的情況下,作者撰寫時又不能不有所顧忌;至於官修史書,政治上的忌諱就更為繁多,其實錄的纂修皆曾一改再改,便充分說明了這類著作的不甚可靠。翻開清修當代史,不管私撰還是官修,無論短篇抑或巨著,無不充塞著對清朝統治者阿諛奉承、歌功頌德之詞;一般封建史書的階級局限性在這裡在所難免更是不言而喻。所以,清修當代史在今天來說,有其創建之功,貢獻不可泯滅,但不可全信。以上可以算做關於清史研究的第一階段。

清朝滅亡後,政治上的一些禁忌解除,因而清史研究之風空前興盛。自1911年清朝滅亡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可以劃為關於清史研究的第二階段。在這一階段裡,出版了不少關於清史的著作,如汪榮寶、許國英撰有《清史講義》、吳曾祺撰有《清史綱要》、劉法曾撰有《清史纂要》、黃鴻壽撰有《清史紀事本末》、許國英撰有《清鑒易知錄》、金兆豐撰有《清史大綱》、印鸞章撰有《清鑒綱目》等。在上述清史著作中,許多是從資產階級政治斗爭的需要出發而編寫的,其觀點已衝出了封建史學的藩籬,標榜民族革命,對清朝的黑暗和腐朽痛加揭露。這是應予肯定的。但是,在這些書裡混入了大量流傳甚廣但卻不符實際的奇聞異說,混淆了是非,有失史學的嚴肅性。在這一階段裡的史學研究,最有代表性的事情是《清史稿》的編纂、蕭一山《清代通史》的出版、孟森及其他一些人的辛勤努力,和清朝檔案的初步整理。

《清史稿》是關於清代全史的唯一紀傳體史書。1914年,北洋軍閥政府設立清史館,由趙爾巽任館長,開始《清史稿》的編纂。先後參加編寫工作的有柯劭忞等一百多人,到1927年大體完稿。此書根據清朝國史館所修的國史、清代列朝實錄、會典和一些檔案撰成,把大量資料匯集起來,並作了整理,這便給後人提供了一部詳細而有系統的關於清代史事的素材,因而在研究清史時,很有參考價值。但是,此書的編者中有許多清朝遺老,他們編寫此書時雖已身處民國,而立場觀點卻是站在清朝統治者一邊。除了一般的封建史書的唯心觀點外,書中處處為清朝統治者辯護,對於太平天國運動和辛亥革命等則公然誣蔑攻擊。全書修撰歷時只有十幾年,極為倉猝,修成後也未作統一的修訂,參加編寫的人也不全是對歷史研究有素的學者,因此這部書在內容上存在問題甚多。如目錄即有與內容不相一致之處,時間不清之處比比皆是,甚至有的一個人竟作兩傳。而其取材排斥私人著述,均以官書為準,而對於清朝的大量檔案由於時代的局限也未能充分利用。總之,《清史稿》是一部有一定的價值,另一方面又有嚴重問題的史籍,它是清亡後用封建主義觀點編寫的清代史籍的代表作。

蕭一山的《清代通史》是一部用章節體撰寫的清代史籍。作者在1923年首次出版這部書時只有二十二歲。1961年至1963年,他把這部書增訂為五冊出版,共計四百二十萬字。它本是一部斷代史,但名稱卻作“通史”。這裡的“通史”不是指通貫古今,而是指包括清代歷史的各個方面,猶如“全史”,是與“專史”相對立的概念。這部書集當時有關清史著作的大成,內容相當豐富,有一定的學術價值,但其思想觀點有些是錯誤的,在史料的抉擇上也有不當之處。

孟森於1937年去世,他曾長期擔任大學教授,對明清史鉆研極深。關於清史的著作,除《清史講義》外,還有《明元清系通紀》、《八旗制度考實》、《清史列傳匯編》、《心史叢刊》及《清初三大疑案考實》等。他反對對歷史捕風捉影、追求奇聞異說,主張廣泛搜集資料、進行認真的考證。由於他的學風踏實,治學孜孜不倦,所著史書和論文,把清史上的許多隱幽不清的事實搞清了真相。其中,尤其是清朝統治者所極力隱諱的清朝先世史,被原原本本披露於世;辛亥革命前後有關著作中所誤收的有關清朝皇室的不實傳聞,也一一得到了糾正。孟森的成績,不僅使他成為有名的清史專家,而且為研究清史開拓了門徑。他生前和身後,有不少清史研究者深受其影響,讚賞和效法他的態度與方法,從而使當時的清史研究中認真核實史料、去偽存真的作風形成風氣,推動了清史研究的深入發展。不過。孟森畢竟是一個舊學者,對於一些歷史事件的真相可以搞清,而對於揭示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客觀規律方面則難以要求了。

為了在施政時參考“祖宗成法”,也為了積累編寫國史的資料,清朝統治者對文書檔案的保管相當注意,在其二百多年的統治中形成了數量龐大的檔案。這是研究清史最豐富、最寶貴的材料。清末,由於庫房需要翻修,秘藏於紫禁城中的檔案開始佚出,流散民間。在清朝滅亡後,由於反動政府的腐敗,佚出大內的檔案曾險些被當成造紙原料,後來又成為輾轉易手的商品,最後分散到許多大學、博物館、圖書館和私人的手中。一些有識之士,對於這些檔案的價值有深刻的了解,在他們的努力下,不僅從造紙商的手中挽救出了瀕臨粉身碎骨的檔案,而且對佚出大內的以及仍舊保存在紫禁城中的檔案作了初步整理。當時經過整理而出版的檔案史料有《文獻叢編》、《史料旬刊》、《清代文字獄檔》、《順治元年內外官署奏疏》、《崇禎存實疏抄》、《明清史料》、《史料叢編》、《清史料拾零》等。這些整理工作,存在許多缺點,如有些原來滿漢合璧的文件被拆開了,有些分類存在欠斟酌之處,還有的在整理中不是從檔案的客觀情況出發確定整理先後和整理辦法,而是從自己的研究興趣出發,或者單純重視文物價值,對內容的重要與否注意不夠。但這些缺點並不能掩蓋這件工作的深遠意義。除了為清史研究提供了一些資料之外,這些整理活動還起了示範作用,引起了人們對清史研究中檔案作用的高度重視。可以說,初步整理檔案是這一階段中清史研究方面最應注意的成果之一,對以後的清史研究有戰略意義。

四、 新中國成立後的清史研究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整個歷史研究進入了新階段,清史研究也隨之進入了不同於以前任何時期的第三階段。由於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重視和正確領導,清史研究的隊伍日益擴大,所取得的成果空前輝煌,面貌煥然一新。

利用馬列主義作指導,是新中國成立後清史研究不同於以往的根本性變化。在新中國成立前,特別是其最後的二十年之中,隨著馬列主義的傳入和日益深入人心,已經有一些先進的史學工作者開始在馬列主義的指導下進行清史研究,但數量甚少;主要的發展時期則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新中國成立後清史研究的主流,已不再是無關緊要的煩瑣考證,更不再是隨心所欲地宣揚道聽途說的奇聞,勞動人民的生產斗爭和階級斗爭成了最主要的研究課題,揭示社會發展規律、譴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野蠻侵略、宣傳歷史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思想,成了最主要的研究目的。自此,原來屬於封建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清史研究,被改變成為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需要而進行,走上了健康發展的康莊大道。

新中國成立後,關於清史的著作和論文像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其中關於清後期的論文著作尤多,可說是成千上萬;對於清朝前期和中期的研究,論文也有幾千篇之多。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更迎來了研究大發展的“春天”。原已十分興盛的清後期研究更加興盛,關於清前期和中期的研究則大大加強,研究隊伍空前擴大,新的研究機構紛紛建立。以專門刊物而論也有數種問世,如《清史論叢》、《清史研究集》、《清史研究通訊》以及《近代史研究》等,就是其中發行比較廣泛的幾種。在清史研究蓬勃發展的基礎上,關於清史的學術討論會不斷召開,有的會議還是國際性的。學術討論會的頻繁舉行,既是清史研究空前活躍的反映,也有利於學者的切磋交流,反過來又有力地推動著清史研究的深入發展。

對於清朝檔案的整理,解放後也有進一步加強。1951年,故宮博物院根據需要,改所屬文獻館為檔案館,將其原來負責的宮廷歷史文物,移交院內其他部門,使檔案館成為專門收集和保管明清檔案(其中主要是清代檔案)的專業部門。這個檔案館的名稱和從屬後來幾經改變,現在稱為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其作為明清檔案專業機構的性質和任務則始終如一。隨著這個專業機構的建立,分散在國內各地各部門的明清檔案四百多萬件陸續集中起來,加上原故宮文獻館時期保存的五百多萬件,全館檔案儲量達到九百多萬件。對於這些檔案,逐漸作了一些清理。專題檔案的編輯和出版也做了不少工作,諸如《義和團檔案史料》、《宋景詩檔案史料》、《戊戌變法檔案史料》、《清代地震檔案史料》、《關於江寧織造曹家檔案史料》、《李煦奏折》、《清代檔案史料叢編》、《天地會》等。這種專題檔案的編輯和出版工作,在1978年之後也呈現了日益發展之勢。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有些清代檔案被運到了臺灣,最近三十多年中,這些檔案也作了一些選編和公布。

新中國成立以後的清史研究工作,成績雖然很大,而就現有資料和客觀需要來看,這項工作還應做得更廣泛深入。一方面,尚未整理或尚未充分整理的浩如煙海的檔案資料以及文集、方志以至外文資料,需要下大力進行徹底清理;另一方面,政治、軍事、經濟、文化、風俗、階級、民族、外交等各方面的專門史,需要分別作出更深入的研究。此外,不斷地總結專史的研究成果,進一步對整個清代全史進行綜合性的研究和敘述,也將是經常擺在清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任務。

五、 關於本書的編寫

本書是一部上起清代先世,下至辛亥革命,包括整個有清一代的歷史。全書分兩編,上編和下編的分界是鴉片戰爭。

本書編寫本是為了應高等學校教學之需,為之提供一種分量適中的選修課教材。因之,本書在編寫過程中,除了注意保持自身的特色外,在史實的敘述和觀點的闡發上,力求全面可靠和系統。

我們在編寫這部書的時候,除了以鄭天挺的《探微集》《清史簡述》及其其他論著作為基本依據之外,還就我們所知,努力將研究清史的成果吸收進來,根據我們的理解,進行系統的敘述。

本書為了眉目清楚,有利於充分表現清代歷史的發展線索,在編寫時基本上以本代各朝逐一安排章節依次加以敘述。有關本書的具體編寫經過在後記中有說明,這裡就不再涉及了。


撰於1987年


目次

上編目錄

緒論1

第一章滿族的祖先10

第一節東北地區的自然概貌10

第二節明代以前的滿族先世12

第三節明代的女真30

第二章努爾哈赤的興起與後金政權的建立61

第一節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和後金政權的建立61

第二節薩爾滸之戰及遼沈地區之戰76

第三節滿族封建制的確立和發展89

第三章皇太極時期後金(清)政權的發展與強大103

第一節皇太極初期的內外政策及第一次侵朝之役103

第二節皇太極對漠南蒙古的統一119

第三節松錦的軍事相持與幾次深入腹地的斗爭128

第四節皇太極的改革與後金政治經濟的進一步封建化157

第四章清軍入關與統一中國178

第一節多爾袞與清兵入關178

第二節清初的統治政策及其對漢族與其他民族的壓迫189

第三節清軍入關後各地人民的抗清斗爭208

第五章清朝入關後的制度及滿洲習俗的演變227

第一節清代的統治機構227

第二節清代的軍制234

第三節入關後的八旗制度239

第四節清代的內務府和宦官勢力的衰落244

第五節清初滿族的風俗及其特色254

第六章康熙時期的政治斗爭與經濟恢復280

第一節康熙時期的政治斗爭280

第二節清代的各類莊田305

第三節清初的墾荒與治河316

第七章清初經營邊疆和鞏固統一的戰爭336

第一節抗擊沙俄對黑龍江流域的入侵和尼布楚條約的簽訂

336

第二節準噶爾部上層分子的叛亂及其平定349

第三節明末清初的耶穌會士365

第八章雍正時期的政治和經濟378

第一節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加強378

第二節賦役制度的改革400

第三節西南地區改土歸流412

第九章清高宗繼位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422

第一節清高宗繼位及其對邊疆地區的經營422

第二節清代前期邊疆地區的開發和人民生活的提高432

第十章清朝前期封建經濟的繁榮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緩慢增長

443

第一節封建經濟的繁榮443

第二節資本主義萌芽的緩慢發展458

第十一章清朝由盛轉衰的開始471

第一節社會矛盾的趨向尖銳和封建統治危機的逐漸出現

471

第二節各族人民起義487

第十二章封建社會日趨衰敗的嘉慶、道光時期501

第一節政治經濟概況501

第二節嘉道時期各族人民的反抗斗爭524

第十三章對外關係544

第一節清朝與亞洲各國的關係544

第二節清朝與沙皇俄國的關係566

第三節反對西歐北美殖民者的斗爭576

第十四章鴉片戰爭前清代的文化601

第一節科學和技術601

第二節考據學、史學和地理學618

第三節文學和藝術652

第四節哲學政治思想和宗教675

第五節類書和叢書704

後記712

下編目錄

第一章道光朝後期社會的新變動1

第一節鴉片戰爭1

第二節社會政治經濟的新變動25

第三節思想界的新動向——從“夷夏之防”到

“師夷長技”的歷史轉變41

第二章咸豐朝之內憂與外患(上)53

第一節咸豐帝嗣位53

第二節咸豐朝之初政58

第三節咸豐朝軍事與經濟制度初次變革68

第四節太平天國的興起與發展73

第五節天京內訌與太平天國由盛轉衰128

第三章咸豐朝之內憂與外患(下)141

第一節英法聯軍之役141

第二節辛酉政變與太後垂簾聽政制度確立160

第四章同治中興(上)178

第一節同治帝嗣位178

第二節同治朝政府機構初次變革188

第三節太平天國滅亡與各地起義平息205

第五章同治中興(下)255

第一節洋務思潮的產生與發展255

第二節近代新式軍事工業興起263

第三節中國封建經濟結構初步解體281

第四節中國資本主義近代工業與新階級的產生285

第五節同治帝親政314

第六章光緒朝社會的急劇變化與重大變革(上)330

第一節光緒帝入承大統330

第二節光緒朝邊疆告警350

第三節中法戰爭412

第四節中日甲午戰爭426

第五節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447

第六節瓜分狂潮的餘波459

第七章光緒朝社會的急劇變化與重大變革(中)477

第一節光緒朝政府機構重大變革477

第二節光緒朝軍事制度重大變革486

第三節光緒朝學制重大變革492

第四節光緒朝司法制度重大變革與法律的制定495

第五節光緒朝經濟發展狀況498

第八章光緒朝社會的急劇變化與重大變革(下)507

第一節維新思潮發生與發展507

第二節戊戌變法510

第三節義和團運動524

第四節革命思潮發生與發展542

第五節辛亥革命的興起與發展549

第六節社會生活與社會習俗的變遷569

第九章同治、光緒朝的中外關係583

第一節政治與經濟583

第二節外交588

第三節宗教與教育589

第四節科學技術與新聞出版601

第五節醫藥衛生與慈善事業610

第十章宣統朝之窮途末路618

第一節宣統帝嗣位618

第二節宣統朝之對外政策630

第三節立憲運動與遲到的資產階級民主化進程加速648

第四節辛亥革命高潮與清王朝滅亡677

第十一章晚清文化(上)702

第一節晚清文化概論702

第二節教育與學校722

第三節科學與技術736

第四節哲學、倫理學、佛學與諸子學753

第五節經濟學820

第六節歷史學與考古學856

第七節輿地學與方志學886

第十二章晚清文化(下)897

第一節文學與藝術897

第二節新聞與出版953

第三節圖書、檔案與博物960

第四節醫藥衛生與體育972

第五節叢書、類書與工具書981

後記989

新版後記991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29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