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那個中國:旅華西方人眼中的毛澤東時代
滿額折

那個中國:旅華西方人眼中的毛澤東時代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9028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2元
庫存:3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1949年至1978年的中國是一片巨大的試驗田,承載著一系列社會實驗。有那麼一批西方人,因為各種原因前往中國,成為這場實驗的見證者,其中有桀驁不馴的留學生、有機智圓滑的記者、有理想主義藝術家、有手段老辣的商人……本書作者在留學期間以巴黎為中心,採訪了多位這樣的西方人,記錄下他們有關那個中國的个人記憶。

這一段段回憶包含著真誠的理解和共鳴,也夾雜著隔閡與一廂情願。然而正解有正解的收穫,誤解有誤解的緣由,都能夠幫助我們用更客觀的眼光看待毛澤東時代的中國社會。

作者簡介

王舒柳|上海人。華東師範大學法語系畢業;巴黎新索邦大學文化社會學碩士;現為巴黎新索邦大學文化社會學博士候選人。亦從事兒童文學和人文社科類論文的翻譯。

序文作者簡介

鄭鴻生|台灣台南人,1951年生。台大哲學系畢業,留美電腦碩士,曾任職電腦網路公司。著有《青春之歌:追憶一九七○年代台灣左翼青年的一段如火年華》(聯經,2001年)、《荒島遺事:一個左翼青年在綠島的自我追尋》(印刻,2005年)、《百年離亂:兩岸斷裂歷史中的一些摸索》(台社,2006年)、《母親的六十年洋裁歲月》(印刻,2010年)、《尋找大範男孩》(印刻,2012)、《重認中國:台灣人身分問題的出路》(人間,2018)。探討的議題以台灣的被殖民經驗以及兩岸人民百年離合為主軸。

賈雷蒂(Sandra Marina Carletti)|意大利漢學家,曾任威尼斯大學和那不勒斯東方大學中文系教授,歐洲漢學學會(EACS)會員,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尤以魯迅作品分析為主。1977-1985年在意大利駐北京大使館工作。

 

目次

目錄

5 序一|序王舒柳《那個中國》:一個台灣人的紅衛兵印象/鄭鴻生

29 序二|「我的」中國從貝多芬開始/賈雷蒂(Sandra Marina Carletti)

39 編者的話

43 一九五四|貝熙業:作為尾聲的開頭

53 一九五八|安德烈:外國專家—籠中的金絲雀

69 一九六四|巴斯蒂:出身不好?差生!

85 一九六五|魯林:法共黨員遭遇中國社會主義

105 一九六六|布朗:異國他鄉的青春

121 一九六八|阿薩亞斯:一廂情願—六八運動中的毛派

135 一九七一|瓦薩爾:毛主席像章的鏽痕

153 一九七一|羅麗丹:粉飾太平才是最大的真實

165 一九七三-一九七四|白樂桑與潘鳴嘯:「違紀學生」與「香港蛇頭」

197 一九七四|克利斯蒂娃:民族主義是抗憂鬱藥

211 一九七五|阿桑:趴在「紅寶書」上的貓

219 一九七六|老康:沒有理想國,但有可能性

231 一九七六|馬杜:革命不息,生意不止

243 後記

249 致謝名單

251 附錄| 1949-1976:中國大陸社會速寫

259 參考書目

261 譯詞對照表

 

書摘/試閱

摘自〈一九七四|克利斯蒂娃:民族主義是抗憂鬱藥〉

在七○年代初,白樂桑皈潘鳴嘯只是默默無聞的學生,還沒有被打上某某主義者的標籤。而在當時,法國已有一批相當著名的毛主義者了,儘管集們所推祟的毛主義與中國人所說的毛澤東思想以及中國的社會現狀漸行漸遠。1974年4月,標榜毛主義的法國文學雜誌《原樣》的主創人踏上了去中國的旅途,成員包括菲力浦.索賴爾斯和朱麗婭.克利斯壯娃夫婦、馬塞爾.普萊內、弗朗索瓦.瓦爾,還有知名學者羅蘭.巴特。在紀德訪蘇(1935)以及沙特、波娃訪華(1955)之後,《原樣》編輯部的這趟「政治朝聖」延續了二十世紀西方左翼知識分子前往社伯主義國家尋找理想國的傳統,如同紀德寫《訪蘇歸來》、波娃寫《長征》,《原樣》訪問團的成員們在結束了三週的訪問回到法國以後,也各自撰寫了遊記,發表了文章。

羅蘭.巴特寫了一篇名為〈中國究竟什麼樣?〉的長文,發表在1974年5月24日的《世界報》上,面對這個人人都弄明白的問題,作者洋洋灑灑寫了很多,但卻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更沒有表明自己的態度。文章一見報,立刻引來西蒙.萊斯的嘲諷,這位西蒙.萊斯正是電影導演阿薩亞斯在接受採訪時熱烈稱讚過的比利時漢學家,也就是《毛主席的新衣》的作者。當毛主義的潮流席捲法國左翼知識界時候,西蒙.萊斯是第一個跳出來唱反調的人。2009年,在羅蘭.巴特去世將近三十年後,他的《中國行日記》在法國出版,雖然日記只是隻言片語,甚至是支離破碎的,但讀者依然能夠清晰地感受到當時作者倍感無聊的心境。1974年,羅蘭.巴特已經六十歲了,顯然與其他同伴是隔代人。面對中國官員冗長乏味的發言和滴水不漏的行程安排,羅蘭.巴特經常處於一種魂飛天外的游離狀態,而代表團裡幾位年輕成員所表現出來的高漲情緒也讓他十分厭倦。語言的障礙——與中國人的每一次對話都要通過翻譯,每次坐火車,中國旅行社都會為《原樣》一行五人預留一整節火車車廂,在這種情況下,恐怕連符號學大師羅蘭.巴特也瞧不出什麼名堂。

關於這本《中國行日記》,同行的菲力浦.索賴爾斯這樣評價︰

我對這本書的評價不能更糟了!巴特對這次旅行非常不滿意,一路上他都覺得無聊,經常待在車裡不願意下來。他喜歡去商場買東西,喜歡所有人對待偶像一樣稱讚他、款待他,可在中國沒有人會那樣祟拜他。而且他當時滿腦子想的都是對中國男人的性幻想。有一次我們去看戲,一位年輕的中國男子坐在他旁邊,我非常擔心羅蘭.巴特會不會就這樣不管不顧地搭訕他的鄰座。巴特的這本筆記我只能用「粗俗」兩個字來形容。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