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網路詐欺犯罪被害之性別差異:以網路日常活動與自我控制理論分析
滿額折

網路詐欺犯罪被害之性別差異:以網路日常活動與自我控制理論分析

商品資訊

定價
:NT$ 600 元
優惠價
95570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63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1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商品簡介

近年來,隨著網路蓬勃發展,網路犯罪數量及型態日趨增加,其中,網路詐欺犯罪所造成的被害損失更嚴重影響著公眾社會之生活秩序。此外,有鑑於過往對於網路詐欺被害研究鮮少深入探究兩性被害之差異,故本研究基於過往研究基礎,除以文獻探討法外,亦採網路問卷調查法,以網路日常活動及自我控制理論為研究框架,蒐集網路使用者網路詐欺被害經驗及網路詐欺被害因素,並彌補兩性網路詐欺被害差異研究之不足。本研究於2019 年11 月至2020 年1 月,進行正式問卷調查。首先,以配額抽樣方式擇定受試對象,輔以對照網路使用人口母群體之特性,控制「性別」及「年齡」,計算出受試者配額人數,視為配額抽樣,共收取網路問卷870 份,並依此進行後續分析。
經多變量分析後發現,在全體樣本中,男性、年齡較低、無業者(含退休者、家管、學生)、收入較高、教育程度較低,每次上網時數及每周上網次數較高、平(假)日深夜時段上網,從事較多網路風險職業活動、具有較高網路負面誘因、衝動性、冒險性及投機性特質者,並缺乏社會監控者,其網路詐欺被害可能性較高,而性別、網路風險休閒活動、物理監控、網路負面誘因及投機性,皆係網路詐欺被害與重複被害次數之重要預測因子。在兩性網路詐欺被害影響因素中,男性樣本以年齡較低、無業者、每次上網時數及每周上網次數較高、在平(假)日深夜時段上網,從事較多網路風險職業活動、具有較高網路負面誘因、衝動性及冒險性特質者,從事較少網路休閒與職業活動、缺乏有效社會監控者,其網路詐欺被害可能性較高。在女性樣本中,無業者、收入較高、在平(假)日深夜時段上網,從事較多網路風險職業活動、具有較高網路負面誘因、衝動性及投機性特質者,並從事較少網路休閒活動者,其網路詐欺被害可能性較高。
最後,本研究根據前述研究發現,具體轉化為九項未來可行之政策建議,並劃分為標的物(被害者)、情境(場域)及潛在犯罪者等三大面向,以供有關單位參酌。首先,在標的物(被害者)部分,應降低網路依賴、減少高風險網路行為、增加網路風險認知意識。其次,情境(場域)部分,應訂立明確法令規範、落實網路分級管理、減少網路負面誘因。最後,潛在犯罪者部分,應強化網路監控、提升道德倫理,並抑制個人網路偏差動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5 570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