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心理學的邀請(第五版)(簡體書)
滿額折

心理學的邀請(第五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39 元
定價
:NT$ 1434 元
優惠價
87124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心理學為什麼是一門科學?
如何真正運用批判性思維?
如何讓自己變得更有創造性?
你會抑鬱、焦慮、感到壓力大嗎?如何緩解?
為什麼你很難減肥?你知道脂肪細胞嗎?
……
心理學是一門貼近我們每個人自身的學科,它的研究內容無所不包,從先天的基因遺傳到後天的環境改變,涉及人的所有;它的研究跨度更是無所不容,從胎兒期到老年期,橫貫人的一生,可謂與人的畢生發展息息相關。
本書按照個人成長經歷的六個方面——自我、身體、心理、環境、心理健康、生活——通過獨特的組織方式、引人入勝的生動敘述、給人啟迪的鮮活案例,展示了心理科學的方方面面,給讀者提供了一個思考人類行為的構架,帶領大家積極探索心理學研究領域,深入了解我們的身體與心靈和我們所置身的這個世界。
本書易讀、易學、易入,科學性、嚴謹性、趣味性兼容,尤其注重培養你的批判性和科學思維,這也是本書有別於同類書籍的最大特點。本書適用於尋求心理學入門的人、有興趣深入探索自身內在工作秘密的人。如果你想認識自己,了解他人,實現自我,就請接受我們的邀請,進入心理學為你開啟的這扇大門。

作者簡介

著者:
卡蘿爾·韋德(Carole Wade),斯坦福大學認知心理學博士,現任職於加州多明尼克大學。美國心理學會(APA)教務部主席,美國心理科學協會(APS)會員。與卡羅爾·塔佛瑞斯合著的書,除本書外,還有《心理學》(Psychology)、《心理學透視》(Psychology in Perspective)等。
卡羅爾·塔佛瑞斯(Carol Tavris),密歇根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作家、演說家,除與卡蘿爾·韋德合著的書以外,她還著有《誤測女性》(The Mismeasure of Woman)、《憤怒:被誤解的情緒》(Anger: The Misunderstood Emotion)等。
譯者:
白學軍,天津師範大學心理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心理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天津師範大學心理與行為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高等學校心理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心理學會原理事長。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天津市勞動模範、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名人/編輯推薦

真正的《心理學的邀請》(Invitation to Psychology)完整版,中文正版專屬授權。

作者的話

每次修訂這本教科書的時候,我們對心理學的熱情都會被重新點燃。對於心理學的教師和學生來說,這些時刻尤其令人興奮,因為在科學和社會的生物醫學革命的激發下,這一領域充滿了新的思想、可能性和爭議。生物學的研究結果使心理學專業內的各個分支得以整合,同時也促進了各個領域與其他研究領域的合作:神經科學家、行為遺傳學家正在與社會心理學家、行為主義研究者、認知心理咨詢師、發展心理學家、經濟學家以及其他領域的學者一起工作,以便更好地理解人類的行為。
然而,毫無思考和批判地迎合潮流是不明智的選擇。當我們第一次寫這本書時,心理學正經歷著一場特殊的革命:研究人員開始了解使心理學成為一門研究所有人的學科的重要性,而不僅僅是——如當時流傳的一個笑話所言——心理學是一門只研究兒童、白人、大二學生、男性或者老鼠的學科。對我們來說,將蓬勃涌現的基於不同性別、不同文化的研究結果整合起來,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挑戰。向學生展示“文化”不僅僅是人類行為的裝飾品,更是一個能夠從各個方面深刻地塑造我們行為的重要因素——從人們認為自己應該多久洗一次澡,到何種情景能讓一個男子為了捍衛自己的尊嚴而憤怒地殺人,再到一個人在群體中更願意鶴立雞群還是默默無聞——是一件重要且有趣的事情。但我們仍使用批判性的眼光來看待這些研究,拒絕簡單地把“考慮文化和性別因素”等同於“只要存在差異就歸因於性別和文化,而不去考察這些差別的重要性以及可能的原因”這種實踐中常見的做法。
同樣,我們認為至關重要的是,對生物醫學革命進行批判性思考,而不只是簡單地報告新的發現。正電子放射斷層造影術(PET)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是令人驚嘆的工具,但與所有其他工具一樣,它們可能被濫用、扭曲或夸大。進化心理學確實有趣,但有些人傾向於將其無差別地應用於所有行為或他們感興趣的現象(“脫發、粉刺和收集陶瓷羊這些行為都有適應進化的合理性”)。一般來說,對生物學研究的興奮往往會促進產生一種流行的還原論,在這種還原論中,許多人開始認為生物學解釋了幾乎所有的事情。
基於這些原因,我們認為,本書的最初目標——將批判性和科學思維融入具體內容——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普通的公眾,尤其是學生,需要了解神經科學令人驚訝的新進展,但他們也需要學會聰明地對這些內容進行思考。並不是所有這些研究進展都像大眾媒體上呈現的那樣有戲劇性或應用價值。並不是所有結果都基於完備的科學,無論得到這些結果的工具有多厲害。
總之,教科書不是研究結果的清單,也不是對已有知識的羅列。對於我們來說,心理學教科書的首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們像心理學家一樣去思考,同時去理解為何科學性和批判性思維對他們要做的所有事——從日常生活中的決定,到警惕互聯網騙局、詐騙和病毒恐慌——都很重要。

對“心理學的邀請”的邀請
本書的十四個章節涵蓋了心理學導論中的所有主要課題,但內容編排與我們出版的另一個版本(共十六章)明顯不同。我們想做兩件事情:快速吸引學生,同時提供心理學不同領域的邏輯“支架”。在第一章中,我們給學生介紹了什麼是心理學,以及批判性思維的基本原則,在隨後的六個部分中,每一部分通常包括兩章(其中一個部分包括三章)。每部分的標題旨在讓讀者思考心理學的原理如何能解釋自己生活的某些方面,同時為使讀者更好地理解這些信息提供了個人化的參照框架。

●第一部分:自我探討了人格(第二章)和畢生發展(第三章)的主要理論。這些令學生很感興趣的話題,能將他們直接吸引到課程中來。而且,這樣的安排避免了對主要心理學學派(包括生物學的、學習的、認知的、社會文化的和心理動力學的)的重復介紹。因此,不同於其他教材在第一部分對流派進行介紹,然後在非常靠後的章節對此再進行重新介紹的模式,我們在這一部分只進行一次介紹。
●第二部分:身體從多方面揭示大腦、神經元、激素對心理機能(第四章)、身體節律和心理狀態(第五章)的影響,以及感覺、知覺(第六章)的神經基礎和心理基礎。
●第三部分:心理討論人類的思維和推理,以及為什麼人們常常在思考和推理時出現失誤(第七章)。揭示了記憶的悖論,以及為何人們的回憶不像機器那樣精確(第八章)。
●第四部分:環境包括學習的基本原理(第九章)與社會和文化情境對行為的影響(第十章)。將學習心理學與社會心理學放在一個部分的確與傳統相左,但我們認為這是非常合理的:這兩個領域都強調外部因素對行為的影響。
●第五部分:心理健康總結了主要的心理與情緒障礙(第十一章),評價了治療這些障礙的方法(第十二章)。
●第六部分:生活介紹了心理、身體、環境如何影響情緒、壓力和健康(第十三章),以及基本的驅使人們行動的生物、社會、文化因素,例如,食與欲、愛與性、工作與成就(第十四章)。當然,與篇幅較長的教材相比,本書可能沒有包含所有的話題,但是本書包含了心理學導論中最重要的基本內容。在大多數情況下,你能在每一章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但也有一些例外。例如,飲食障礙沒有在心理障礙這一章中進行討論。不過,我們在“饑餓的動物:覓食動機”這一板塊中對此進行了探討(第十四章)。

我們不僅在社會心理學(第十章)中對認知失調做出了探討,也在“理性推理的障礙”這一板塊中對此進行了討論(第七章)。所以,如果在一開始,你沒有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懇請你查看一下目錄或索引。接下來的部分,我們將首先為新讀者介紹全書的概要,指明“心理學的邀請”的六個指導性原則和特色:努力使內容生動有趣且相互關聯,鼓勵批判性思維,探索生物學和神經科學中的新研究,重視文化與性別差異,面對爭議,使學生參與到學習材料中來。再次,我們將告訴前幾個版本的老讀者,本修訂版的主要變化和更新。我們邀請大家一起來“邀請”。

目次

目錄

作者的話 005
指導性原則和特色 007
第五版的新穎之處 012
作者致謝 013
關於作者 020
第一章 心理學是什麼 003
科學心理學 004
心理學家做些什麼 010
心理學中的批判性思維和科學思維 014
描述性研究:確立事實 020
相關研究:探索關係 025
實驗研究:尋找原因 028
評估結果 033
回顧新聞中的心理學 036
學以致用:心理學能為你做些什麼 037
第二章 人格理論 043
人格的心理動力學理論 044
關於人格的現代研究 052
遺傳對人格的影響 055
環境對人格的影響 061
文化對人格的影響 065
內部經驗 071
回顧新聞中的心理學 074
學以致用:怎樣避免“ 巴納姆”效應 075
第三章 畢生發展 081
從懷孕到出生後第一年 082
語言發展 089
認知發展 094
道德發展 099
性別發展 102
青春期 108
成年期 111
復原力的源泉 119
回顧新聞中的心理學 120
學以致用:撫養孩子 121
第四章 神經元、激素和大腦 127
神經系統:基本藍圖 128
神經系統的信息交流 131
大腦成像 140
漫遊大腦 143
大腦的兩個半球 150
大腦研究的兩個難題 154
回顧新聞中的心理學 158
學以致用:神經學的化妝品——修整大腦 159
第五章 身體節律和心理狀態 165
生物節律:體驗的波動 166
睡眠節律 174
探索夢的世界 180
催眠的奧秘 186
改變意識狀態的藥物 191
回顧新聞中的心理學 198
學以致用:如何獲得良好的睡眠 200
第六章 感覺與知覺 205
我們的感覺 207
視覺 213
聽覺 226
其他感覺 229
知覺的來源和知覺的作用 238
無意識覺察 243
回顧新聞中的心理學 245
學以致用:超感覺知覺存在嗎 246

第七章 思維和智力 251
思維:利用我們所知道的 252
理性推理 257
理性推理的障礙 261
測量智力:心理測量方法 269
剖析智力:認知理論 274
智力的起源 277
動物的心智 283
回顧新聞中的心理學 290
學以致用:讓自己變得更有創造性 291
第八章 記憶 297
重構過去 298
記憶和暗示的力量 302
記憶的研究 306
記憶的三箱模型 309
記憶的生理機制 315
我們如何記憶 318
我們為什麼會遺忘 321
自傳體記憶 328
回顧新聞中的心理學 331
學以致用:如何記住你所學到的知識 332
第九章 學習和條件反射 337
經典條件反射 338
現實生活中的經典條件反射 343
操作性條件反射 348
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原理 352
現實生活中的操作性條件反射 357
學習和心理 363
回顧新聞中的心理學 367
學以致用:媒體暴力會使你變得暴力嗎 368
第十章 社會和文化情境中的行為 373
角色和規則 374
社會對信念和行為的影響 382
群體中的個體 390
我們對他們:群體同一性 396
群體衝突和偏見 400
回顧新聞中的心理學 408
學以致用:應對文化差異 410
第十一章 心理障礙 415
心理障礙的界定和診斷 416
焦慮障礙 423
心境障礙 428
反社會/ 變態人格障礙 432
藥物濫用和成癮 435
同一性分裂障礙 441
精神分裂癥 443
回顧新聞中的心理學 447
學以致用:當一個朋友自殺的時候 448
第十二章 治療的途徑與療法 453
心理障礙的生物療法 454
心理療法的主要流派 461
評價心理療法 470
回顧新聞中的心理學 477
學以致用:成為一個聰明的心理治療的消費者 478
第十三章 情緒、壓力與健康 483
情緒的本質 484
情緒與文化 494
壓力的本質 499
壓力與情緒 506
應對壓力 510
回顧新聞中的心理學 515
學以致用:生氣的窘境——“ 發泄”還是“ 控制” 516
第十四章 生活中的主要動機:飲食、愛情、性欲與工作 521
饑餓的動物:覓食動機 522
社會性動物:尋求愛的動機 529
欲望性動物:尋求性的動機 535
有能力的動物:獲得成就的動機 547
動機、價值和幸福 555
回顧新聞中的心理學 557
學以致用:如何實現目標 558

附錄 統計方法 562
詞表 572
參考文獻 583
版權所有 621
名稱索引 624

書摘/試閱

心理學是什麼

當今新聞裡充滿著英雄事跡和懦夫的故事、對現存法律和社會準則的質疑、有趣的娛樂活動或殘忍的恐怖行為、人類的非凡創造或愚蠢表現。這些內容到底與心理學有哪些關係呢?
答案是:都有關係。
人們通常把心理學與心理障礙、情緒失調、個人問題和心理治療等聯系起來。其實,心理學家的研究物件包括人們所做的一切美好或邪惡的事情——那些你天天耳聞目睹的事情。他們想要知道為什麼在“搗蛋”遊行中,那些快樂的遊行者通常是性格外向的人,而性格內向的人們通常都以遵從社會傳統為原則而安於默默無聞地生活?他們調查了為什麼人們會成為異性戀者、同性戀者或雙性戀者,為什麼一些異性戀者害怕或是厭惡同性戀者,為什麼人們對同性戀結婚有不同的態度。他們探究為什麼一些在富裕的環境中長大、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會做出犧牲數百無辜者生命的恐怖行為,而另一些人則自願冒著生命危險去解救他人。為什麼有的兒童能夠擺脫早期的創傷成長為健康的成年人,而有些人卻一直無法擺脫傷痛。心理學家在探索,當科學研究表明自閉癥兒童的家長不用為給孩子注射了疫苗而自責時,為什麼他們的情緒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更加惱火了。
在本書中,我們將會討論一些由新聞故事引發的心理學主題。但是,心理學並不僅僅只是關注這些有新聞價值的行為。心理學家對普通人的生活同樣感興趣,並試圖研究人們的學習、記憶、情感、問題解決和人際交往等問題。因此,他們往往會去研究人們的一些日常經歷,如撫育孩子、閑聊、記住一份購物清單、白日夢、性生活和掙錢謀生等。如果你曾想探究他人做某種事情的原因,或想對自己的行為有更深入的了解,那麼你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現在我們就邀請你走進心理世界的大門,並帶你一同探索這個星球上最為復雜的主題:人。

科學心理學
心理學(psychology)是一門研究心理過程和行為及其如何受有機體的生理、心理狀態和外部環境影響的科學。不過這一定義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就好比是將一輛小汽車解釋成“把人從一個地方運載到另一個地方的交通工具”,它既不能說明小汽車與火車或公共汽車的區別,也不能說明福特牌與法拉利牌小汽車的區別,更不能解釋其催化式排氣凈化器是如何工作的。因此,如果你想真正弄清楚心理學是什麼,你就需要對它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以及解釋結果的方式有一定的了解。

心理學、偽科學和常識
讓我們先從什麼不是心理學開始談起。首先,真正的心理學與那些自助書籍及電視談話節目中的大眾心理學(pop psych)相去甚遠。近年來,公眾對心理學知識的需求日益增長,這為“心理囈語”(psychobabble)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市場。“心理囈語”指的是披著心理學術語言外衣的一種偽科學和騙術。這種偽科學聲稱可以快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譬如,重新體驗一遍童年時可能遭受的精神創傷就可解決當前的苦惱,或者可以對你的大腦進行重新編程使它更加富有創造性。我們認為,真正的心理學要比偽科學更為復雜、有更多內涵,並且更為有用,因為它基於嚴謹的研究和實證的(empirical)證據而產生,而且這些證據都是通過精心觀察、實驗和測量得到的。
其次,心理學與諸如筆跡學(筆跡分析)、算命、數字命理學(根據出生日期等數字來解釋人的性格或占卜禍福)以及廣為流行的占星術等非科學存在本質的區別。這些從業人員與心理學家一樣,都試圖解釋人們遇到的問題並對其行為做出預測。比如,當你遇到戀愛情感問題時,占星家也許會勸你最好選擇白羊座而不要選擇水瓶座的戀人;而輪回論者也許會告訴你,你現在的感情受挫是因為你在前世拋棄過戀人。這類偽科學的信奉者越來越多。然而,無論是通靈者還是占星家,他們的預測都是極盡可能地模糊,以至於那些話要麼都是廢話,要麼根本就是錯誤的。(Radford,2010;Shaffer & Jadwiszczok,2010)在2008 年,一個舉世聞名的加拿大超能力者曾預言,喬治·克魯尼(George Clooney)將會結婚生子;西恩·潘(Sean Penn)將會在中東受傷;在希拉裡·克林頓(Hillary Clinton)退出競選後,約翰·愛德華茲(John Edwards)將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很明顯,她都預測錯了。而且,與你在電視上的通靈節目或者通靈網站看到的相反,沒有哪個通靈者曾經使用超能力找到過失蹤的孩子,他們也沒有查出連環殺手或幫助警察偵破任何犯罪案件。他們的線索只會徒增受害者家屬的傷感。
最後,心理學並不是常識的代名詞。心理學的研究結果往往會否定人們的常識。這本書中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例如,被壓抑的痛苦記憶能否在幾年之後,像倒帶一樣清晰地回憶出來?大多數女人都患有經前綜合征嗎?限酒政策能降低酗酒率嗎?嬰兒會因為你為她彈奏貝多芬交響曲而變聰明嗎?此類常識性的觀念早已被心理學的實證證據所否定。在開始上普通心理學課程前,許多學生持有的觀念都基於大眾文化、個人經驗或者生活常識,它們都沒有任何科學理論依據。兩名老師在上課的第一天給90名選修普通心理學的學生發放了一份問卷,要求學生對心理學知識進行真假判斷。這個問卷中的所有命題都是假命題,例如,“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都只使用了我們大腦的10%”或者“在催眠狀態下,你能表現出在其他情況下所不能表現出的成就”。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們的正確率僅在38.5%,比靠運氣猜測的概率還要低。(Taylor &Kowalski,2004)但是,在課程的最後一周,當同學們重做這份測試後,他們整體的準確率提升到了66.3%,雖然他們還有可改進的空間,但他們已經對先前持有的錯誤觀念失去了信心,這表明他們正在拋棄錯誤觀念的路上。如果是這樣的,那麼他們學到了科學中的最重要的一課:對沒有檢驗過的假設抱有懷疑的態度,這會是一件好事。
這本書和你的普通心理學課程一樣不斷地讓你明白,大眾的觀點和常識並不能總為人們的行為提供可靠的指導。你所看到的科學研究也並不總是能為你提供你所期待的答案,而且有時沒有明確的解答。但是,我們的目標是要告訴你,為什麼我們最重視的科學研究對現實做出的解釋比常識要正確得多。當然,心理學的研究結果並不一定非要出人意料,但卻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其他領域的科學家一樣,心理學研究者不僅致力於探索新的現象或糾正錯誤觀點,而且也在通過明確愛的類型、暴力的起源、性的非生理性動機和記憶的秘密等,來不斷加深我們對這個自認為非常熟悉的世界的理解。

現代心理學的誕生
從亞裡士多德到瑣羅亞斯德(Zoroaster),歷史上許多偉大的思想家都曾思考過我們今天稱之為心理學的問題。他們想弄清楚人們如何通過各種感官來獲取外部信息,然後利用這些信息來解決各種問題,並在不同動機的影響下產生不同的表現。他們也曾探索過情緒的本質,想了解到底是情緒在控制我們,還是我們在控制情緒。像心理學家一樣,他們想對人類的行為進行描述、預測、理解和修正,以便豐富人類的認識並使人們能夠變得更加快樂。不過與現代心理學家有所不同的是,以前的學者從不注重實證證據,他們經常只是對一些奇聞逸事或個案進行描述。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這些現代心理學的先驅總是錯的。相反,他們都很有遠見,他們的觀察結論往往都為後來的研究所證實。被稱為現代醫學之父的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前460—前377)通過觀察腦部受到損傷的病人,推斷出大腦是“我們愉快、喜悅、歡樂以及痛苦、悲傷、哀痛的根源”。早在公元1 世紀,斯多葛學派的哲學家們就通過觀察發現,人類生氣、悲傷、憂慮不是因為某些具體的事件,而是因為他們對那些事件的看法和解釋。後來的研究也證實了他們的觀點。
但是,由於缺少實驗方法的支持,他們也會犯一些嚴重的錯誤。19 世紀早期在美國和歐洲廣為流行的顱相學(phrenology,希臘語義為“大腦研究”)就是一個明證。據奧地利醫生弗朗茨·約瑟夫·加爾(Franz Joseph Gall,1758—1828)的文章記載:顱相學家認為不同的性格和人格特質可以用大腦的不同部位來解釋。按照這種觀點,從隆起的頭蓋骨就可以判斷一個人的性格和人格特征,比如“吝嗇”和“虔誠”。例如,他們認為竊賊的耳朵上方有一塊大的隆骨。若是碰到有“竊骨”特征的而非竊賊的人,他們就解釋說那是因為這些人有別的隆骨,抑制了偷竊的欲望。在美國,有為數不少的家長、老師和雇主都向顱相學家尋求意見。(Benjamin,1998)而實際上顱相學是一種典型的極為荒謬的偽科學。
就在顱相學廣為流行的時候,歐洲和美國的一些心理學先驅開始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心理問題。1879 年,威廉·馮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在德國萊比錫成立了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馮特早年研究醫學和哲學,後來轉向精神問題的研究並開創了經過訓練的內省法(trained introspection)。通過這種方法,他訓練參與者仔細地觀察,然後分析並描述出自己的感受、想象和情緒反應。內省法需要的時間較長,有可能實驗僅1.5 秒,內省者則要花20分鐘報告自己的內在體驗。這種方法就像化學家將水分解成氧氣和氫氣一樣,目的在於將行為分解成最基本的元素。由於內省法主觀性太強,後來大多數心理學家都反對這種方法。盡管如此,馮特仍受到後人的敬仰,因為是他正式開創了心理學科學化的進程。在北美,很多早期的心理學家都在馮特的實驗室接受過訓練。
科學心理學的另一研究取向是機能主義(functionalism)。這一取向著重研究行為的機能,而不是對行為進行分析和描述。機能主義的創始人之一是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1842—1910),他是一名美國哲學家、醫生和心理學家。他曾寫到(1890 / 1950),嘗試通過反省的方法來掌握思維的本質,“就像抓住陀螺的頂端來捕捉它的運動,或快速地打開煤氣燈來看清黑暗是什麼樣子”(他也是一位有才華的作家)。受英國自然學家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進化論的啟示,詹姆斯和其他機能主義者開始研究不同的行為是如何幫助人類和動物適應環境的。機能主義注重研究行為的原因和結果,這加速了心理學科學化的進程。
奧地利維也納也是心理學的發源地之一,同時還是心理學作為一種心理療法首次被提出的地方。當其他心理學家為建立科學心理學而在實驗室裡努力從事研究的時候,當時還不怎麼有名的神經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則在他的工作室裡傾聽患者對自己的抑鬱、緊張情緒和強迫性習慣的報告。他總結出,患者的痛苦源於他們童年早期的衝突和情感創傷。他們無法在意識層面記住這些衝突或創傷,因為它們太具威脅力,例如,對父母有性感受是被禁止的。弗洛伊德的觀點後來發展成為一門人格理論,他的理論及其治療患者情緒問題的方法構成了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的基礎。到此為止,心理學已由早期依附於哲學、自然科學和醫學領域,最終發展成為一門具有不同專業、理論取向以及研究方法的復雜學科。(在其他章節裡,你將會學到關於心理學發展史的更多知識,以及在心理學發展進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當代心理學領域很像一個毫無秩序的大家庭,家庭成員有一個共同的祖先,然而,有些表親之間關係親密,有些相互爭吵,還有的則老死不相往來。

當代心理學
心理學的不同研究取向最終形成了當代的五大主流理論觀點。這些觀點探討了人類行為的不同方面,並對大腦如何工作提出了不同的假設,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們對人類行為的原因做出了不同的解釋。

1 生物學的觀點(biological perspective)。主要關注生理事件如何影響行為、情緒和思想。電脈衝沿著復雜的神經通路發出,激素通過血液的流動控制內臟的工作頻率,化學物質在人體內狹小的空隙中穿梭流動以區分不同的大腦微型細胞。生物心理學家通過對這些生理事件的研究,了解它們如何與外部環境相互作用,如何使人類產生知覺、記憶、情緒和許多其他的行為特征。同時,他們還研究有關基因和其他生物因素對能力和人格特質發展的作用。受機能主義影響所產生的進化心理學(evolutionary psychology)是一門新興的熱門專業。這一學派關注那些在人類進化過程中因其功能和對環境的適應性而被遺傳下來的行為是如何體現於我們當前的行為、心理過程和人格特質中的。生理學方法的理念是,如果我們不了解我們的身體,那麼我們就不能了解真正的自己。

2 學習的觀點(learning perspective)。研究環境和經驗怎樣影響個體(人或動物)的行為。持有這種觀點的主要有行為主義和社會認知學習理論。行為主義學家(behaviorist)重視在環境中能夠保持或抑制特定行為的那些獎勵和懲罰。他們不借助心理因素來解釋行為,而只研究環境中發生的行為和事件,因為這些行為和事件才是他們唯一能觀察到並可直接進行測量的。例如,你有過不能堅持完成計劃、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或者情緒失控等方面的經歷嗎?行為主義學家可能會分析環境中讓你分心或讓你情緒爆發的因素。社會認知學習理論家(social-cognitive learning theorist)則綜合了行為主義與有關思維、價值觀和目的的研究,認為人類不僅可以通過讓自身行為去適應環境來學習,也可以通過模仿他人及思考周圍發生的事件來學習。就像我們將會在其他章節中看到的那樣,學習的觀點有很多實際的用處。

3 認知的觀點(cognitive perspective)。主要研究人腦中發生了什麼——人們是怎樣推理、記憶、理解語言、解決問題、解釋經驗、獲得道德標準並形成信念的。(在拉丁文中,“認知”就是“去了解”的意思。)認知心理學家運用巧妙的研究方法,通過可觀察的行為來推斷人們的內在心理過程。他們能夠研究那些曾經僅能推測的心理過程,如情緒、動機和洞察力。他們設計的計算機程序能夠模擬人們如何完成復雜作業,揭示嬰兒思維的變化,不使用傳統的IQ 測試便能區分智力類型。認知的觀點是心理學中最強大的力量之一,它開啟了對人類錯綜復雜的心智進行的一系列研究。

4 社會文化的觀點(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著重研究個體之外的社會和文化的力量影響個體行為的過程。從接吻的方式到用餐的種類和地點等都是可研究的物件。我們如何感知世界、表達喜怒哀樂、與家人相處、對待朋友和敵人等日常行為,都會受到周圍人、社會背景和文化規範的影響——很多人往往低估了這種影響力。我們就像那些不知道自己終日生活在水中的魚一樣。社會文化心理學家的研究物件就是“水”——人們每天都在其中遊來遊去的社會和文化環境。由於人類是深受所處文化世界影響的社會性動物,所以社會文化學觀點使心理學成為一個更具有代表性、更嚴謹的學科。

5 心理動力學的觀點(psychodynamic perspective)。關注的是個體的無意識動力因素,如內驅力、衝突或本能等。它源於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如今,這種觀點存在許多不同的派別。心理動力學理論學家把自己看成是精神的考古學家,他們試圖從人的表面行為裡發掘出人格的根源。讀完第二章你會發現,如果說心理學是一只手,那麼心理動力學理論就是這只手的大拇指——它與其他手指融為一體又彼此分離,因為它與其他理論在術語運用、研究方法和評判事實的標準上迥然不同。許多心理學家都認為,心理動力學觀點應屬於哲學或文學,而不是理論心理學。然而,一些心理治療師和外行人卻往往對心理動力學觀點所強調的如性的力量、對死亡的普遍恐懼等這些極為重要的心理學問題很感興趣。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心理學家都堅決擁護一種觀點,許多心理學家都會吸收不同學派中他們認為最合理的部分。此外,許多心理學家還受到了社會變化和文化趨勢的影響,如人本主義和女權主義,這些都不完全符合於任何一種流派的主要觀點,或者貫穿所有的理論流派。盡管心理學的理論取向存在著多樣化的特點,但大多數心理學家在學科內部的基本規範和標準上都是一致的。幾乎所有的心理學家都反對對事件進行超自然的解釋 ——邪惡的靈魂、通靈力量、奇跡等。大部分心理學家都強調收集實證證據的重要性,認為不能簡單地依賴於個人直覺或信念的力量。正是這種堅持實證的嚴格標準,將心理學與其他對人類經驗所做的非科學的解釋區別開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24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