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我曾在不同的地點看過這條河流——在氧氣稀薄的約古宗列盆地,在深秋的瑪曲河灣,在龍羊峽,在梨花漫捲的貴德,在蘭州,在河套平原,在黃土高原,在大風勁吹的風陵渡,在三門峽、小浪底,在河洛匯流處,在東壩頭……當然,也在我居住的這個城市——河流中下遊分界地鄭州。
從這裡往下走,黃河流域縮窄,河道高抬,河灘變得極其寬闊。
因為兩岸已先後築起了包含搶險通道與防護林帶的標準化堤防,驅車在堤頂道路上奔馳,會覺得這河流非常美觀。裹挾了大量泥沙的河水流速很慢。在雨季,河面上佈滿漩渦,河水仿佛在旋轉而不是流動。我也覺得它是美觀的。它寬闊得不太像一條河流。像一切有年份的事物一樣,這條大河,有某種見慣世故的從容。
在晉陝峽谷以下的大部分河段,河水很稠。在暴雨季節,河床裡湧動的不是水,而是與泥石流更相像的泥沙流。黃色河水看上去仿佛隨時會有雷霆之怒。那黃色帶有不可言喻的災難感,讓我感到難受。我難以在這樣一條河流面前開口讚美。數千年間,它曾讓人類的多少辛苦造就瞬間湮滅。我更難以在這樣一條河流面前心存傲慢。沒有它的供給,就沒有我腳下這塊廣大的平原,這塊土地上的人類生活也就失去了大前提。
從這個城市北郊流過的黃河,因為河槽廣闊,再大的水流也總是平鋪開來,看上去是平靜的。只是,我細看過這一帶的每個河段,也反復看過這段黃河的水利高清地圖和衛星俯瞰地圖,知道其中潛在的危險。黃河出峽谷以後,左岸從孟州以下,右岸從鄭州以下,除東平湖至濟南之間右岸有低山丘陵為自然屏障外,其餘全靠大堤擋水,左右岸堤防總長約一千四百公裡。長堤只是大致連貫。因為道路穿插、引黃灌溉等原因,長堤上有很多缺口。假如有大洪水,洪水會在第1時間找到這些缺口。
中原民謠描述黃河,有“銅頭鐵尾豆腐腰”的說法。意思是流經中原的黃河,兩端固若金湯,中段大堤卻像豆腐一樣贏弱。
從這裡往下走,黃河流域縮窄,河道高抬,河灘變得極其寬闊。
因為兩岸已先後築起了包含搶險通道與防護林帶的標準化堤防,驅車在堤頂道路上奔馳,會覺得這河流非常美觀。裹挾了大量泥沙的河水流速很慢。在雨季,河面上佈滿漩渦,河水仿佛在旋轉而不是流動。我也覺得它是美觀的。它寬闊得不太像一條河流。像一切有年份的事物一樣,這條大河,有某種見慣世故的從容。
在晉陝峽谷以下的大部分河段,河水很稠。在暴雨季節,河床裡湧動的不是水,而是與泥石流更相像的泥沙流。黃色河水看上去仿佛隨時會有雷霆之怒。那黃色帶有不可言喻的災難感,讓我感到難受。我難以在這樣一條河流面前開口讚美。數千年間,它曾讓人類的多少辛苦造就瞬間湮滅。我更難以在這樣一條河流面前心存傲慢。沒有它的供給,就沒有我腳下這塊廣大的平原,這塊土地上的人類生活也就失去了大前提。
從這個城市北郊流過的黃河,因為河槽廣闊,再大的水流也總是平鋪開來,看上去是平靜的。只是,我細看過這一帶的每個河段,也反復看過這段黃河的水利高清地圖和衛星俯瞰地圖,知道其中潛在的危險。黃河出峽谷以後,左岸從孟州以下,右岸從鄭州以下,除東平湖至濟南之間右岸有低山丘陵為自然屏障外,其餘全靠大堤擋水,左右岸堤防總長約一千四百公裡。長堤只是大致連貫。因為道路穿插、引黃灌溉等原因,長堤上有很多缺口。假如有大洪水,洪水會在第1時間找到這些缺口。
中原民謠描述黃河,有“銅頭鐵尾豆腐腰”的說法。意思是流經中原的黃河,兩端固若金湯,中段大堤卻像豆腐一樣贏弱。
作者簡介
魚禾,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已出版散文集、長篇小說等六部。有多篇散文、小說刊發或轉載於《人民文學》《十月》《天涯》《中華文學選刊》等。作品曾獲“十月文學獎”“人民文學獎”。
目次
黃河引
第一章 去河源
父親的故事
通天之所
紮陵湖,鄂陵湖
源頭
阿萬倉
草地往事
第二章 水枝蔓
高空俯瞰
汾與渭
紙上水系
河之初
迂回
第三章 時光標本
人疙瘩嶺
有椒其馨
第一把火
花盛開
前信史時代
自畫像
第四章 道光二十三
一份水情奏摺
“知道了”
以水代兵
一張特殊的歷史地圖
大禹治水之後
誰滅了大宋
大改道
……
第五章 束水,束水
第六章 水患時期的治河者
第七章 地球上最厚的黃土
第八章 城市地圖
第九章 清明上河圖
第十章 河灘
第十一章 母親的南河
第十二章 深呼吸
後記
第一章 去河源
父親的故事
通天之所
紮陵湖,鄂陵湖
源頭
阿萬倉
草地往事
第二章 水枝蔓
高空俯瞰
汾與渭
紙上水系
河之初
迂回
第三章 時光標本
人疙瘩嶺
有椒其馨
第一把火
花盛開
前信史時代
自畫像
第四章 道光二十三
一份水情奏摺
“知道了”
以水代兵
一張特殊的歷史地圖
大禹治水之後
誰滅了大宋
大改道
……
第五章 束水,束水
第六章 水患時期的治河者
第七章 地球上最厚的黃土
第八章 城市地圖
第九章 清明上河圖
第十章 河灘
第十一章 母親的南河
第十二章 深呼吸
後記
書摘/試閱
黃土高原上有這麼一派枝枝蔓蔓的河流,該是不缺水了吧?並不是。發達的水系只是個概念,是地圖上的,不是大地上的。河道是有的,但是如今,河道裡的水卻時有時無,有些則是常年乾涸。黃河中下遊流域許多地區,不唯灌溉困難,甚至日常生活用水都緊緊巴巴。
黃土高原上的河流,發源地就在乾旱區,源頭活水並不豐盈,河流的水源補給依靠雨水彙集,大部分屬於季節性河流;而沿途所經之地的農田,基本上是依靠從這些河流引水才得灌溉。所以,在非汛期,河流乾涸是常見現象。即便是接納了大量支流的渭河,在枯水期,也是涓涓細流甚至河底見天的狀態。
在河流遍佈的黃土高原,耕地灌溉常常需要長途引水。秦時修築的鄭國渠,就是在涇河下遊與北洛河下遊之間東西貫通的灌溉渠。秦時都成陽,既然南瀕渭河,已有東西貫通之便,為什麼又在這個位置修一條與渭河平行的水渠呢?這是因為渭河地勢低,北岸地勢高,要灌溉咸陽以北農田,需要引水向上,比較困難;而引涇河順勢東流,就容易多了。西漢遷都長安以後,由於漕運需要,漢武帝時期先後開鑿了白渠、漕渠和昆明渠。隋唐時則開挖了龍首渠、永安渠和清明渠,把滻河、潏河引入城內,以解決百萬人口生活及手工業作坊生產用水。以涇河的水量。還額外支持著西安以東、北洛河以西汾渭谷地的大片農田,水資源的緊張狀態可以想見。
相對於河流長度而言,黃河的水系實在並不發達。依照流域劃分規則,黃河流域在中上遊構成了一頭肥碩的臥獅形狀,而到了下遊,它的水域瘦窄成綹,像這臥獅伸出的一條過於贏弱的前腿,或簡直是臥獅頸上拖下的一截繩子。
鄭州以下的黃河,河底高出地面幾米至十幾米,以至於黃河的河道不再是常識中水行低地的情形,而成了橫亙於華北平原南部的“高地”,成了海河水系與淮河水系的分水嶺。這麼高的河床,意味著幹流沿途不大可能有支流匯入。坐落在黃河岸邊的鄭州,按照地理邏輯自然是屬於黃河流域的,但是在水利概念上,鄭州地區的河流卻大多屬於淮河水系。從鄭州繞城而過的賈魯河,原本是引黃渠,後來因泥沙淤積太甚,所以堵塞引黃口,另擇京水、索水、須水為引水源。如今的賈魯河與黃河南岸幾乎切邊,卻不可能匯入高懸在地面之上的黃河,終是轉頭南下,投奔潁淮去了。
發源於伏牛山區的汝河、潁河、渦河,發源於山東丘陵的泅水,也一律順著地勢,流向低處的淮河。北岸的情形也是一樣。發源於太行山東南端的衛河,與南岸的賈魯河一樣曾是引黃管道,如今其上遊與黃河近在咫尺,卻從焦作與武陟之間轉頭向北,經新鄉、浚縣流向河北,匯合漳河後向東北注入渤海。山東段黃河北岸的徒駭河、馬頰河、滏陽河,也都紛紛避黃投海,以至於海河流域的邊界線幾乎伸到了黃河岸上。
世上沒有第二條河流,竟然成為山嶺似的存在;也沒有第二條河流,行水千裡而幾乎沒有任何支流的補給。晉豫峽谷以下,即便是偶有趁了地勢之便注入黃河的支流,河流的狀態也讓人憂慮。
為了看看黃河中下遊分界處左岸支流沁河的真實狀態,我曾與朋友從沁河入黃口逆流而上,走到沁河出太行的五龍口。
沁河入黃口武陟一帶,曾是黃河左岸最易決口的地方。據記載,清代以降,附近比較大的決口就有五次。三門峽以下黃河南岸的山頭,依次為崤山、熊耳山、伏牛山餘脈、邙嶺。鄭州北郊為邙山頭。黃河從孟州出晉豫峽谷,河水突然失了約束,南岸又是連綿山嶺,所以,凡有洪水襲來,處於黃河北岸的武陟便首當其衝。
號稱防洪重點的沁河,在汛期剛過的八月底,入黃口就已經枯竭見底。在沁河入黃口武陟西南一帶,已經很難找到它與黃河的匯流點。因為枯水,兩河匯流的區域河底多呈龜殼狀乾裂,成為可以行走其上的硬泥地;剩餘的水流寬不盈丈,淺如小溪,汪在岸邊靜止不動。我們沿著河底向上徒步走了很遠。在白花花的烈日下,沁河顯得楚楚可憐。在十萬分之一比例尺的衛星地圖上只有釐米之遠的沁河口,仿佛再也走不到了。我們於是決定回轉,開車沿大堤再往前走一段。正當我狐疑是不是走過了頭的時候,堤頂道路左側出現了一塊醒目的標誌碑:沁河口。
河口標誌碑一帶也看不見沁河的蹤跡。石碑背面刻述了河口位置變遷、決口及歷代加固堤防情況。碑後的長堤從所在位置看應該是臨河堤壩,只是堤壩以內依然沒有水。
……
黃土高原上的河流,發源地就在乾旱區,源頭活水並不豐盈,河流的水源補給依靠雨水彙集,大部分屬於季節性河流;而沿途所經之地的農田,基本上是依靠從這些河流引水才得灌溉。所以,在非汛期,河流乾涸是常見現象。即便是接納了大量支流的渭河,在枯水期,也是涓涓細流甚至河底見天的狀態。
在河流遍佈的黃土高原,耕地灌溉常常需要長途引水。秦時修築的鄭國渠,就是在涇河下遊與北洛河下遊之間東西貫通的灌溉渠。秦時都成陽,既然南瀕渭河,已有東西貫通之便,為什麼又在這個位置修一條與渭河平行的水渠呢?這是因為渭河地勢低,北岸地勢高,要灌溉咸陽以北農田,需要引水向上,比較困難;而引涇河順勢東流,就容易多了。西漢遷都長安以後,由於漕運需要,漢武帝時期先後開鑿了白渠、漕渠和昆明渠。隋唐時則開挖了龍首渠、永安渠和清明渠,把滻河、潏河引入城內,以解決百萬人口生活及手工業作坊生產用水。以涇河的水量。還額外支持著西安以東、北洛河以西汾渭谷地的大片農田,水資源的緊張狀態可以想見。
相對於河流長度而言,黃河的水系實在並不發達。依照流域劃分規則,黃河流域在中上遊構成了一頭肥碩的臥獅形狀,而到了下遊,它的水域瘦窄成綹,像這臥獅伸出的一條過於贏弱的前腿,或簡直是臥獅頸上拖下的一截繩子。
鄭州以下的黃河,河底高出地面幾米至十幾米,以至於黃河的河道不再是常識中水行低地的情形,而成了橫亙於華北平原南部的“高地”,成了海河水系與淮河水系的分水嶺。這麼高的河床,意味著幹流沿途不大可能有支流匯入。坐落在黃河岸邊的鄭州,按照地理邏輯自然是屬於黃河流域的,但是在水利概念上,鄭州地區的河流卻大多屬於淮河水系。從鄭州繞城而過的賈魯河,原本是引黃渠,後來因泥沙淤積太甚,所以堵塞引黃口,另擇京水、索水、須水為引水源。如今的賈魯河與黃河南岸幾乎切邊,卻不可能匯入高懸在地面之上的黃河,終是轉頭南下,投奔潁淮去了。
發源於伏牛山區的汝河、潁河、渦河,發源於山東丘陵的泅水,也一律順著地勢,流向低處的淮河。北岸的情形也是一樣。發源於太行山東南端的衛河,與南岸的賈魯河一樣曾是引黃管道,如今其上遊與黃河近在咫尺,卻從焦作與武陟之間轉頭向北,經新鄉、浚縣流向河北,匯合漳河後向東北注入渤海。山東段黃河北岸的徒駭河、馬頰河、滏陽河,也都紛紛避黃投海,以至於海河流域的邊界線幾乎伸到了黃河岸上。
世上沒有第二條河流,竟然成為山嶺似的存在;也沒有第二條河流,行水千裡而幾乎沒有任何支流的補給。晉豫峽谷以下,即便是偶有趁了地勢之便注入黃河的支流,河流的狀態也讓人憂慮。
為了看看黃河中下遊分界處左岸支流沁河的真實狀態,我曾與朋友從沁河入黃口逆流而上,走到沁河出太行的五龍口。
沁河入黃口武陟一帶,曾是黃河左岸最易決口的地方。據記載,清代以降,附近比較大的決口就有五次。三門峽以下黃河南岸的山頭,依次為崤山、熊耳山、伏牛山餘脈、邙嶺。鄭州北郊為邙山頭。黃河從孟州出晉豫峽谷,河水突然失了約束,南岸又是連綿山嶺,所以,凡有洪水襲來,處於黃河北岸的武陟便首當其衝。
號稱防洪重點的沁河,在汛期剛過的八月底,入黃口就已經枯竭見底。在沁河入黃口武陟西南一帶,已經很難找到它與黃河的匯流點。因為枯水,兩河匯流的區域河底多呈龜殼狀乾裂,成為可以行走其上的硬泥地;剩餘的水流寬不盈丈,淺如小溪,汪在岸邊靜止不動。我們沿著河底向上徒步走了很遠。在白花花的烈日下,沁河顯得楚楚可憐。在十萬分之一比例尺的衛星地圖上只有釐米之遠的沁河口,仿佛再也走不到了。我們於是決定回轉,開車沿大堤再往前走一段。正當我狐疑是不是走過了頭的時候,堤頂道路左側出現了一塊醒目的標誌碑:沁河口。
河口標誌碑一帶也看不見沁河的蹤跡。石碑背面刻述了河口位置變遷、決口及歷代加固堤防情況。碑後的長堤從所在位置看應該是臨河堤壩,只是堤壩以內依然沒有水。
……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