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近現代商業美術史:從古裡到土山灣(插圖本)(簡體書)
滿額折

近現代商業美術史:從古裡到土山灣(插圖本)(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98 元
定價
:NT$ 588 元
優惠價
8751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作者為近現代商業美術梳理存盤,書稿體現出“民俗民間”的潮動和整個時代變革之間的交互因果,其中對圖片變遷的剖析尤為難得。全書400多幅彩色圖片且價值珍貴,填補了中國現代設計史的空白。從專業的角度來看,這是一本內容豐富、通俗易懂、值得推薦的商業美術史讀物。

作者簡介

林家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從事中國美術史、吳門畫派研究四十余載。蘇州吳門畫派藝術研究院創始人。先後出版吳派研究藝術鑒賞、人物傳記、詞文精粹等專業著作20多部,《民國商業美術史》一書被評鑒為“2008年度中國十本最佳藝術出版物”;《林家治吳門畫派研究論文選集》《仇英評傳》均獲得金聖嘆文藝評論獎。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單國強先生聯合編撰的《仇英模清明上河圖》獲2015年度中國美術類圖書金牛獎。另有十多本著作被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頂級名校圖書館館藏。

邵民,蘇州吳門畫派藝術研究院美術史理論研究員,蘇州明堂映像美術館館長,劉德齋研究會發起人,劉氏敦厚堂整體項目負責人。長期從事美術史作品的評論、編輯、整理等研究工作,策劃、主創了多個美術史文獻資料展,如“十五十六世紀中國吳門畫派與歐洲文藝復興杰作對覽展”、“非凡對畫----項氏家族與美第奇家族供養人現象研究藝術展”等。近年來,主要從事近現代美術史,尤其是劉德齋與土山灣現象研究。積極主導劉氏敦厚堂整體項目(劉德齋紀念館、有原堂、劉德齋美術館)推進,該項目為“江南文脈、對接上海”的典型代表。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作者林家治從事中國美術史、吳門畫派史美術理論研究四十多年,現與另一位著者邵民一同,針對一個特定時段、特定地域、特定專題,對近現代商業美術史進行梳理存盤的工作。本書把近現代商業美術放在中西呼應、圖像變遷、社會發育、文化演進、風俗移易、人心解構這樣一個經緯背景中,駕輕馭熟,娓娓道來,趣味盎然。它隱隱體現出“民俗民間”的潮動和整個時代變革之間的交互因果。其對於“圖像變遷”的剖析尤為難得。全書400多幅彩色圖片且價值珍貴,填補了中國現代設計史的空白。

對“當下”和“不久前”的記憶從理論和形象上進行“梳理存盤”,外國人做了許多工作。這部書談到的中國近代商業美術,我從案頭信手拈得三冊:一本是嚴謹的學術著作—1989年英國人蘇立文的《東西方美術的交流》,一本是適於“讀圖時代”看的精美畫冊—1990年美國人司高特的《中國設計》,一本是從法國帶回的“短期消耗品”—2003年記事周歷《中國製造》。
當然中國人也在工作,如20世紀90年代中國臺灣出版的《老月份牌》,2000年趙琛先生的《中國近代廣告文化》和2002年陳瑞林先生的《中國現代藝術設計史》。20世世紀50年代中期,有識之士已經開始“重新評價月份牌”,卻因為大環境原因而曇花一現。待到舊事重提已經過了40年,當年的“當事人”紛紛仙逝,碩果僅存者無幾且長臥病榻,就連從小與 “當事人”有緣相處的“知情人”也都年事已高。杭穉英之子杭鳴時先生,10年來為延續粉畫一脈傳承,為彰顯“月份牌”畫家群的成就,做了很多,但畢竟個體行為,勢單力薄。雖關注者似眾,但“挖寶”“搭臺唱戲”心態較重,與保存遺產發揚光大的理念距離不小。應該說,現在是一個搶救遺產的關頭。
再說近半個世紀以來,在大學的相關史論教學中,這一段難登大雅之堂。在工藝美術史中,過去只“正面肯定”到明代,連清朝都沒有地位,更遑論帶有“半殖民地背景”的上海灘為主演的這一幕?如果作為“老百姓喜聞樂見”,也只傳普及於農村的“民間年畫”,城市市民所普遍接受的東西就被“屏蔽”了(文學史傳授也有這樣的現象)。
該書針對一個特定時段—近現代,特定地域—上海,特定專題——商業美術,進行“梳理存盤”工作,這是開創性的工作。說“開創性”的根據,一是國內外相關著述雖有,但往往或是在論及文化、經濟、社會問題時部分涉及,或是在論及相近、並列的門類時交叉疊蓋而涉及。二是本書既不是羅列圖像,也不是羅列人物,而是羅織起一張系統的網:把近現代上海的商業美術放在中西呼應、圖像變遷、社會發育、文化演進、風俗移易、人心解構這樣一個經緯背景中,駕輕馭熟,娓娓道來。它隱隱體現出“民俗民間”的潮動和整個時代變革之間的交互因果,其對“圖像變遷”的剖析尤為難得。
社會的現代化和商業美術的發達,是同體同步的,中國文化傳統中“史官文化”在前、“士大夫文化”在後的余緒,使得近現代的“商業美術”如同古代被斥為“淫思奇巧”的技術創新一樣遭到封殺和鄙夷。作者曾談及一場景使人久久不快:當年在中國商業美術作家協會的聚會上,杭穉英談論“色彩”問題遭遇搶白,搶白者是一專門畫魚的國畫家。一個只知因襲師徒相傳的“畫魚步驟”的專業戶,如此排斥一個今天時尚語言所說的“創意產業從業者”,這是舊中國的悲哀,也是近現代落伍的原因之一。這種身份意識一直綿延至今,今天仍然常常有自詡“我是搞藝術的,他是搞商業的”仁兄。說實話,事情並不是這樣劃分的,“藝術”的美術和“商業”的美術,到了真正的高層次,鴻溝就消失了。讓不少名不副實的“藝術家”們大跌眼鏡的是,在近現代上海灘的商業美術設計隊伍中,有著美術史上熠熠生輝的名字—蔣兆和、葉淺予、張光宇、陳之佛、龐薰琹、李詠森、關良、特偉(後來成為新中國動漫藝術的開拓者)……也有著中國文化名人李叔同、豐子愷、張愛玲(插圖設計)……筆者一直認為,應該把中國商業美術的成就,放進中國美術史殿堂的“陳列櫥”中,使其和中國美術、中國工藝美術的成果得到同等待遇的展示。今天看到該書的呈現,備感親切和欣慰。
我們有關美術設計的概念,大多不是本土產生而是來自西方和日本,有著“多時段”反復引進的特點。近百年社會激變,“政治正確”的內涵也多變,使得每次引進同一詞條都會產生異議。所以我們在討論藝術設計問題時,必先要約定概念。像“商業美術”一詞,有一種理解是“為商業服務的或以商業目的進行的,以商業模式運作的美術設計工作”,這是從廣義上講的,“視覺傳達”“環境藝術”“產品造型”“服飾設計”統統囊括其中。
而林先生書中所指的,則界定為“視覺傳達設計”。在本書中,可能由於掌握資料的原因,以很大的篇幅論述了“月份牌、杭穉英及穉英畫室”,雖然略顯失衡,但有一定道理。因為在中國近現代商業美術史上,“月份牌、杭穉英及穉英畫室”有關服務物件、創作模式、執行技術諸方面由萌發到成熟確實具有完整的標本意義;其愛國精神和俠義心腸,也是那個時代中國商人和藝術家的典型特徵。
本書所指“視覺傳達設計”中的主體部分,也可以歸為“印刷媒體設計”或“平面設計”。筆者認為,這個領域還可以進一步地“梳理存盤”,比如近現代上海商業美術師的培養途徑、“中國商業美術作家協會”成員構成和活動、老上海的店堂店面裝飾(包括中國特色的匾牌和旗幟)、公關禮品設計以及在上海印刷媒體設計中占重要地位的“書刊
裝幀設計”。特別在裝幀設計領域,我們可以有幸見到另一批光輝的名字—杰出的代表就是魯迅,還有葉靈鳳、司徒喬、錢君匋等。
上海近現代商業美術的歷史成就,應該也是一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作者以圈外人純粹的熱愛,不必為評職稱而積分,也不必去“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既辛苦又愉快地做了這件有益的開辟工作,向作者致敬。

目次

【目錄】:

引言

8 第一章 近現代商業美術概述 商業美術的要素

廣告媒體的競爭

16 第二章 商業美術的淵源地

為什麼是上海

都市文化的新格局

新都市生活

22 第三章 新圖像時代的來臨

先聲:大眾文化的流行

看圖說話:點石齋畫報的誕生

從宮廷畫師到畫報名手

28 第四章 海上虞聲

劉氏敦厚堂

土山灣緣起

36 第五章 育人之德

畫館中興

師承光大

44 第六章 主流的形成

“海上畫派”等的影響

本土化的杰作:月份牌畫

中西合璧的插畫技巧

傳統還是另類

54 第七章 時尚的歡愉:演進中的商業美術

從混血兒到民族品牌

趣味的選擇

58 第八章 商業美術的生命線:印刷術的更新

近代先進印刷術的引進

活字設計

“不是在畫室,就是在去印刷廠的路上”

62 第九章 新美女圖像

政治與時尚

新商品消費觀與藝術觀

姿·容

從舊式田園走向都市的美女

76 第十章 旗袍與其他

“設計中的再設計”

82 第十一章 商標設計:風格之戰

政治與時尚

誕生在月份牌畫室裡的商標

時尚元素

90 第十二章 表現技法的演進

審美的衝擊

商業畫家隊伍的壯大

新形式與新技法

96 第十三章 19世紀末—1914年:商業美術的萌生

作為溫床的木版年畫

廣告畫片的登場

代表畫家周慕橋

104 第十四章 商業美術的確立與發展

代表畫家鄭曼陀

曼陀風的“新樣”

111 第十五章 商業美術的鼎盛

新生代的廣告設計家

“穉英畫室”裡的裝潢設計

新印刷時代的廣告設計

“半壁江山”時代的來臨

“杭派”月份牌

140 第十六章 商業美術的衰落與轉型

杭穉英的逝世與畫室的後繼

新年畫:商業美術的轉型

154 主要參考文獻

155 後記


書摘/試閱

對“當下”和“不久前”的記憶從理論和形象上進行“梳理存盤”,外國人做了許多工作。這部書談到的中國近代商業美術,我從案頭信手拈得三冊:一本是嚴謹的學術著作—1989年英國人蘇立文的《東西方美術的交流》,一本是適於“讀圖時代”看的精美畫冊—1990年美國人司高特的《中國設計》,一本是從法國帶回的“短期消耗品”—2003年記事周歷《中國製造》。

當然中國人也在工作,如20世紀90年代中國臺灣出版的《老月份牌》,2000年趙琛先生的《中國近代廣告文化》和2002年陳瑞林先生的《中國現代藝術設計史》。20世世紀50年代中期,有識之士已經開始“重新評價月份牌”,卻因為大環境原因而曇花一現。待到舊事重提已經過了40年,當年的“當事人”紛紛仙逝,碩果僅存者無幾且長臥病榻,就連從小與 “當事人”有緣相處的“知情人”也都年事已高。杭穉英之子杭鳴時先生,10年來為延續粉畫一脈傳承,為彰顯“月份牌”畫家群的成就,做了很多,但畢竟個體行為,勢單力薄。雖關注者似眾,但“挖寶”“搭臺唱戲”心態較重,與保存遺產發揚光大的理念距離不小。應該說,現在是一個搶救遺產的關頭。

再說近半個世紀以來,在大學的相關史論教學中,這一段難登大雅之堂。在工藝美術史中,過去只“正面肯定”到明代,連清朝都沒有地位,更遑論帶有“半殖民地背景”的上海灘為主演的這一幕?如果作為“老百姓喜聞樂見”,也只傳普及於農村的“民間年畫”,城市市民所普遍接受的東西就被“屏蔽”了(文學史傳授也有這樣的現象)。

該書針對一個特定時段—近現代,特定地域—上海,特定專題——商業美術,進行“梳理存盤”工作,這是開創性的工作。說“開創性”的根據,一是國內外相關著述雖有,但往往或是在論及文化、經濟、社會問題時部分涉及,或是在論及相近、並列的門類時交叉疊蓋而涉及。二是本書既不是羅列圖像,也不是羅列人物,而是羅織起一張系統的網:把近現代上海的商業美術放在中西呼應、圖像變遷、社會發育、文化演進、風俗移易、人心解構這樣一個經緯背景中,駕輕馭熟,娓娓道來。它隱隱體現出“民俗民間”的潮動和整個時代變革之間的交互因果,其對“圖像變遷”的剖析尤為難得。

社會的現代化和商業美術的發達,是同體同步的,中國文化傳統中“史官文化”在前、“士大夫文化”在後的余緒,使得近現代的“商業美術”如同古代被斥為“淫思奇巧”的技術創新一樣遭到封殺和鄙夷。作者曾談及一場景使人久久不快:當年在中國商業美術作家協會的聚會上,杭穉英談論“色彩”問題遭遇搶白,搶白者是一專門畫魚的國畫家。一個只知因襲師徒相傳的“畫魚步驟”的專業戶,如此排斥一個今天時尚語言所說的“創意產業從業者”,這是舊中國的悲哀,也是近現代落伍的原因之一。這種身份意識一直綿延至今,今天仍然常常有自詡“我是搞藝術的,他是搞商業的”仁兄。說實話,事情並不是這樣劃分的,“藝術”的美術和“商業”的美術,到了真正的高層次,鴻溝就消失了。讓不少名不副實的“藝術家”們大跌眼鏡的是,在近現代上海灘的商業美術設計隊伍中,有著美術史上熠熠生輝的名字—蔣兆和、葉淺予、張光宇、陳之佛、龐薰琹、李詠森、關良、特偉(後來成為新中國動漫藝術的開拓者)……也有著中國文化名人李叔同、豐子愷、張愛玲(插圖設計)……筆者一直認為,應該把中國商業美術的成就,放進中國美術史殿堂的“陳列櫥”中,使其和中國美術、中國工藝美術的成果得到同等待遇的展示。今天看到該書的呈現,備感親切和欣慰。

我們有關美術設計的概念,大多不是本土產生而是來自西方和日本,有著“多時段”反復引進的特點。近百年社會激變,“政治正確”的內涵也多變,使得每次引進同一詞條都會產生異議。所以我們在討論藝術設計問題時,必先要約定概念。像“商業美術”一詞,有一種理解是“為商業服務的或以商業目的進行的,以商業模式運作的美術設計工作”,這是從廣義上講的,“視覺傳達”“環境藝術”“產品造型”“服飾設計”統統囊括其中。

而林先生書中所指的,則界定為“視覺傳達設計”。在本書中,可能由於掌握資料的原因,以很大的篇幅論述了“月份牌、杭穉英及穉英畫室”,雖然略顯失衡,但有一定道理。因為在中國近現代商業美術史上,“月份牌、杭穉英及穉英畫室”有關服務物件、創作模式、執行技術諸方面由萌發到成熟確實具有完整的標本意義;其愛國精神和俠義心腸,也是那個時代中國商人和藝術家的典型特徵。

本書所指“視覺傳達設計”中的主體部分,也可以歸為“印刷媒體設計”或“平面設計”。筆者認為,這個領域還可以進一步地“梳理存盤”,比如近現代上海商業美術師的培養途徑、“中國商業美術作家協會”成員構成和活動、老上海的店堂店面裝飾(包括中國特色的匾牌和旗幟)、公關禮品設計以及在上海印刷媒體設計中占重要地位的“書刊

裝幀設計”。特別在裝幀設計領域,我們可以有幸見到另一批光輝的名字—最杰出的代表就是魯迅,還有葉靈鳳、司徒喬、錢君匋等。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1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