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人生腳本:改寫命運、走向治癒的人際溝通分析(簡體書)
滿額折
人生腳本:改寫命運、走向治癒的人際溝通分析(簡體書)
人生腳本:改寫命運、走向治癒的人際溝通分析(簡體書)
人生腳本:改寫命運、走向治癒的人際溝通分析(簡體書)
人生腳本:改寫命運、走向治癒的人際溝通分析(簡體書)
人生腳本:改寫命運、走向治癒的人際溝通分析(簡體書)
人生腳本:改寫命運、走向治癒的人際溝通分析(簡體書)
人生腳本:改寫命運、走向治癒的人際溝通分析(簡體書)
人生腳本:改寫命運、走向治癒的人際溝通分析(簡體書)
人生腳本:改寫命運、走向治癒的人際溝通分析(簡體書)

人生腳本:改寫命運、走向治癒的人際溝通分析(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88 元
定價
:NT$ 528 元
優惠價
87459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為什麼人生的贏家會贏,輸家會輸,而在這兩極之間的人生顯得無聊而乏味……



每個人的生活都遵循著一個預先設定好的劇本――一個在我們兒時就為自己寫好的劇本。這就是溝通分析創始人艾瑞克·伯恩提出的重要概念――人生腳本。

人生腳本可能是悲傷的,可能是成功的;它決定了一個人將如何與其同事相處,與什麼樣的人結婚,有幾個孩子,甚至是將在何種情況下迎來死亡……

伯恩在他最後的著作中告訴我們,每個人的人生腳本是如何寫出的,又是如何運作的;更重要的是,任何人都可以重寫或修改自己的腳本,改變自己的命運,走向更美好的結局。

作者簡介

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 1910―1970) 美國精神病學家。早年學習精神分析,後於20世紀50年代創立溝通分析心理治療流派。其溝通分析治療體系在心理治療、教育、管理以及各個與人際關係密切相關的工作領域,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譯者簡介



周司麗,中華女子學院應用心理學教師和研究生教研室主任,香港中文大學諮詢心理學博士,國際溝通分析協會認證溝通分析師(心理治療方向)和溝通分析教師及督導師(受訓中),中國心理學會註冊督導師和註冊心理師。

《人生腳本:改寫命運、走向治癒的人際溝通分析(精裝)》是我在溝通分析取向方面的又一本著作,呈現了過去5年我在實踐及思考上的新發展,特別是關於腳本分析的部分。在這5年中,越來越多的人受訓成了溝通分析師。他們將已經成形的理論應用於各種不同的領域加以檢驗,包括工業領域、矯正領域、教育領域、政治領域及各種臨床領域。這些溝通分析師為本書做出了獨特的貢獻,我會在正文中和註釋中提及。

《人生腳本:改寫命運、走向治癒的人際溝通分析(精裝)》旨在成為心理治療的高級教材。溝通分析的歷史不長,很容易掌握,不同背景的專業人員在將溝通分析理論與其專業相結合方面應該不存在困難。當然,一些非專業人士也可能會閱讀本書,因此,我會盡量使本書對非專業人員來說也具有可讀性。閱讀本書需要一定的思考,但我希望不會像破解密碼一樣難。

傳統心理治療通常使用三類語言:治療師對治療師的語言、治療師對患者的語言,以及患者對患者的語言。這三類語言就如普通話與廣東話或者古代希臘語與現代希臘語一樣不同。經驗表明,盡量減少這些語言之間的不同,使各種人擁有能夠彼此交流的共同語言,有助於促進溝通。這是很多治療師都在熱切追尋的(用通俗的話說,就是積極採取行動,不再在神壇前繼續等待)。我一直都在努力避免社會科學、行為科學以及精神病學領域裡的一種通病,即用冗長、含混的語言來掩蓋這些領域知識的不確定性。這種風格源自14世紀巴黎大學的醫學院。

我的這種做法招致了“通俗化”和“過度簡單”的指責。但是,如果讓我在晦澀與明白或者過度複雜與簡化之間做出選擇,我會選擇站在“人”的一邊。我不時也會用一點複雜的語言,但打個比方,這些語言就像是用漢堡包引開守衛學術大門的看門犬,讓我有機會從地下室的門中溜進去,與我的朋友問好。

在促進溝通分析的發展方面,我不可能將做出貢獻的人一一謝過,因為現在至少有數以千計的人參與其中。我最熟悉的是國際溝通分析協會的教師會員,以及舊金山溝通分析研討會的會員。我每週都會定時參加舊金山溝通分析研討會。在腳本分析方面最活躍的人包括Carl Bonner、 Melvin Boyce、Michael Breen、Viola Callaghan、Hedges Capers、Leonard Campos、William Collins、Joseph Concannon、Patricia Crossman、John Dusay、Mary Edwards、 Franklin Ernst、Kenneth Everts、Robert Goulding、Martin Groder、Gordon Haiberg、Thomas Harris、James Horewitz、Muriel James、Pat Jarvis、Stephen Karpman、David Kupfer、Pamela Levin、Jack Lindheimer、Paul McCormick、Jay Nichols、Margaret Northcott、Edward Olivier、W. Ray Poindexter、Solon Samuels、Myra Schapps、Jacqui Schiff、Zelig Selinger、Claude M. Steiner、James Yates和Robert Zechnich.

另外,我想感謝我在舊金山的秘書Pamela Blum,她幫忙使研討會順利進行,並貢獻了很多想法。我也想感謝她的繼任者Elaine Wark和Arden Rose。我特別要感謝的是我在卡梅爾的秘書Mary N. Williams夫人,沒有她的盡職盡責和技能,本書不可能幾經易稿最終成形。我15歲的兒子Terence很能幹,他幫助我核對了參考文獻、插圖以及書中其他很多細節。我的女兒Ellen Calcaterra通讀了書稿,並提出了許多寶貴建議。最後,我想感謝我的患者,他們是如此好的支持者,他們向我袒露自己,允許我去休假,讓我有機會思考。我也要感謝說著15種語言的萬千讀者,他們對我的一本或幾本書感興趣,給了我莫大的鼓勵。



語義解釋

與我其他的書一樣,“他”可能指代男性,也可能指代女性。當我使用“她”時,表明我認為這個陳述更適合女性。有時,我使用“他”也是為了語法上的簡便性,以區分治療師(男性)和患者。我希望這些為了方便起見而使用的語法,不要受到女性的誤解。當我使用“是”這個詞時,表明基於我和他人的臨床經驗,我對某事相當確信。當我使用“看似”或“好像”這樣的詞語時,表明我還需要更多的證據才能做出確認。書中的案例來自我個人的經驗,以及研討會和督導會中他人的報告。個別案例是把不同個案的歷史組合在?起。所有案例均已加以修飾,以免身份被識別,但是案例中重要的事件或對話是如實報告的。



艾瑞克·伯恩

目次

第一部分總論



第一章引言

A.說完“你好”後,你會說什麼?

B.你是如何對別人說“你好”的?

C.舉例

D.握手

E.友誼

F.理論

註釋



第二章溝通分析的基本原理

A.結構分析

B.溝通分析

C.時間結構

D.腳本

註釋



第二部分父母設定的程序



第三章人類的命運

A.人生計劃

B.台上與台下

C.神話和童話

D.等待沉睡

E.家庭戲劇

F.人類的命運

G.歷史背景

註釋



第四章出生前的影響

A.引入

B.祖先的影響

C.懷孕的情景

D.出生位置

E.出生腳本

F.姓和名

註釋



第五章早期發展

A.早期影響

B.信念與決定

C.心理地位―代詞

D.贏家和輸家

E.三方的心理地位

F.心理地位―形容詞

G.腳本選擇



第六章可塑的年代

A.父母設定的程序

B.火星人的思考

C.小律師

D.腳本裝置

註釋



第七章腳本裝置

A.腳本結局

B.禁止信息

C.引誘

D.電極

E.口袋與事物

F.生存法則(應該腳本)

G.父母榜樣/模式

H.調皮鬼

I.許可

J.內部解除

K.腳本零件

L.渴望與對話

M.贏家

N.每一個人都有腳本嗎?

O.抗腳本

P.總結

註釋



第八章童年晚期

A.腳本情節與英雄榜樣

B.扭曲

C.點券

D.幻覺

E.心理遊戲

F.人格面具

G.家庭文化

註釋



第九章青春期

A.閒談

B.新榜樣

C.圖騰

D.新的情緒

E.軀體反應

F.前屋和後室

G.腳本與抗腳本

H.對世界的看法

I.T恤衫

註釋



第十章成熟與死亡

A.成熟

B.抵押

C.成癮行為

D.戲劇三角形

E.預期壽命

F.老年

G.臨終情景

H.絞架上的笑容

I.死後的圖景

J.墓碑

K.遺囑





第三部分腳本的運作



第十一章腳本的類型

A.贏家、非贏家和輸家

B.腳本時間

C.性與腳本

D.時鐘時間與目標時間

註釋



第十二章典型的腳本

A.小粉帽(“流浪兒”)

B.西西弗斯(“我又這樣了”)

C.瑪菲特小姐(“你嚇不倒我”)

D.老兵不死(“誰需要我?”)

E.屠龍者(“父親知道得最多”)

F.西格蒙德(“如果這種方法行不通,就試試另一種”)

G.弗洛倫斯(“看穿一切”)

H.悲劇式腳本



第十三章灰姑娘辛德瑞拉

A.灰姑娘的背景

B.灰姑娘的故事

C.相互關聯的腳本

D.現實生活中的灰姑娘

E.舞會結束後

F.童話故事與真實人物



第十四章腳本如何成為可能?

A.可變的面部

B.流動的自我

C.著迷與印刻

D.無嗅之味

E.後事前置與前事後置

F.小法西斯

G.勇敢的精神分裂者

H.腹語者的傀儡

I.關於調皮鬼

J.真實的人



第十五章腳本的傳遞

A.腳本矩陣

B.家庭序列

C.文化傳承

D.祖父母的影響

E.過度腳本

F.腳本指令的混合

G.總結

H.父母的責任

註釋





第四部分臨床實踐中的腳本



第十六章準備階段

A.引入

B.選擇治療師

C.魔法治療師

D.準備

E.“職業患者”

F.作為人的患者



第十七章腳本跡象

A.腳本信號

B.生理因素

C.如何聽

D.基本的聲音信號

E.字詞的選擇

F.絞架溝通

G.各種類型的笑

H.祖母

I.抗議的不同類型

J.你的人生故事

K.腳本轉換

註釋



第十八章治療中的腳本

A.治療師的角色

B.遊戲劑量

C.治療動機

D.治療師的腳本

E.結果預測

F.腳本的對立主題

G.治愈

註釋



第十九章關鍵的干預

A.最後的展現通路

B.頭腦中的聲音

C.許可的力度

D.治愈患者與取得進步

註釋



第二十章三個個案分析

A.克魯尼

B.維克托

C.簡和比爾





第五部分對腳本理論的科學探討



第二十一章對腳本理論的反對

A.精神層面的反對

B.哲學層面的反對

C.理性層面的反對

D.教義層面的反對

E.經驗層面的反對

F.發展層面的反對

G.臨床層面的反對



第二十二章方法論的問題

A.地圖和地域

B.概念網格

C.軟數據和硬數據



第二十三章腳本核查表

A.腳本的定義

B.如何驗證腳本

C.腳本核查表簡介

D.腳本核查表

E.壓縮版核查表

F.治療核查表



附錄說完“你好”後,你會說什麼?



術語表

書摘/試閱

A.說完“你好”後,你會說什麼?



這個像是問小孩的問題,表面看起來非常質樸,也不需要深入的科學探究,實則涉及人類生活及社會科學中所有的基本問題。這是一個嬰兒會“問”自己的問題,是人們教導兒童、但答案錯誤百出的問題,是青少年會彼此詢問或問他們的指導老師的問題,是成年人接受了長輩錯誤的答案並迴避思考的問題,是年長智慧的哲學家書寫著作卻永遠無法給出答案的問題。這個問題包含了社會心理學和社會精神病學首先要回答的問題:人們為什麼要彼此交談(社會心理學)?人們為什麼喜歡被他人喜歡(社會精神病學)?“說完'你好'後,你會說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就是對天啟四騎士所提出的問題的回答:戰爭還是和平,飢餓還是富足,疾病還是健康,死亡還是生存。很多人終其一生都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他們對這個問題之前的一個問題尚無法解答:你是如何對別人說“你好”的?





B.你是如何對別人說“你好”的?



這是佛教、基督教、猶太教、柏拉圖主義、無神論,特別是人本主義,所有教義中涉及的秘密。禪宗中有一個著名的公案叫“隻手之聲”,它可以被理解為一個人向另一個人說“你好”的聲音,也可以被理解為聖經中的黃金準則,即你希望別人怎樣對你,你就怎樣對別人。正確說“你好”的方式,是你看到並意識到了另外一個人的存在,了解你將與之互動,並做好了與他互動的準備。富士島島民可能是最有能力正確說“你好”的人,因為他們真摯的笑容堪稱世界珍寶。他們的笑容會慢慢展開,蔓延至全臉,也會保留足夠長的時間,使別人能夠清晰地看到和辨認出來,之後才會慢慢散去。只有在飽含愛意的母親與嬰兒打招呼時,以及在西方國家中某些具有開朗外向性格之人的臉上,你才能看到這種笑容。[1]

本書將探討四個問題:你如何向別人說“你好”?你如何回應別人的“你好”?說完“你好”後,你會說什麼?以及最主要但又帶有悲涼色彩的問題―人們不互相說“你好”時,取而代之的是在做什麼?下面,我將簡要地回答這幾個問題,之後會在各個章節進行詳述。本書作為精神病學的教材,首先是寫給心理治療師的,但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以及對這些問題感興趣的人都可以閱讀。



1. 為了說“你好”,你首先必須丟掉頭腦中積累的垃圾,例如,回到家中,你需要丟掉在產科病房工作一天而在頭腦中積聚的垃圾,並意識到你所打的這個招呼是獨一無二的,不可能再次發生。人們可能需要多年時間才能明白這一點。

2. 為了回應別人的“你好”,你也需要丟掉頭腦中的垃圾,看到有一個人站在那里或走過你身邊,等待著你的回應。學會這一點可能也需要多年的時間。

3. 說完“你好”後,你需要繼續丟掉重新回到你頭腦中的垃圾、經歷的所有委屈,以及你接下來打算處理的所有煩雜事務。不過這時,你可能會發現你感到無話可說。經過更多年的練習,你可能會想到一些值得說的話題。

4. 本書最主要的部分是關於垃圾的:那些阻礙我們彼此說“你好”的事。我寫這個部分是希望受過訓練又在這方面具有天賦的人能夠幫助自己和他人認清我稱之為“垃圾”的東西,因為如果無法分辨垃圾是什麼,就無法回答其他三個問題。我將正在學習說“你好”的人們使用的語言稱為“火星語”,以區分於我們日常使用的“地球語”。無論從早至古埃及和巴比倫時期的歷史記錄中,還是從當下的記錄中,我們都可以看到,日常的地球語帶來的都是戰爭、飢荒、瘟疫和死亡。即使是那些倖存的人們,也有這樣或那樣的精神困擾。我希望火星語最終能被人們恰當地教與學,從而幫助人類減少災難。火星語是揭示事物原本面貌的語言,例如,夢的語言就是一種火星語。



C.舉例



為了說明研究如何說“你好”的潛在價值,我們一起來看一個例子。一位生命垂危的患者得了一種無法治癒的疾病,命不久矣。他叫莫特,30歲,身患慢性癌症,憑藉現有的醫學知識無法治愈。最好的情況是他還可以活5年,最糟的情況是還可以活2年。他的精神問題表現為不明原因的抽搐,包括點頭和抖腳。在治療團體中,他很快發現了原因:他的腦中會跑過一連串音樂,這串音樂就彷佛一堵牆,阻隔了他的恐懼,而抽搐正是他在為這串音樂打拍子。這一結論來自仔細的觀察,而且順序很重要,不是音樂在為他的抽搐打拍子,而是身體的抽搐在為他頭腦中的音樂打拍子。此時,團體中的每個人,包括莫特在內都可以看到,如果心理治療移除了他腦中的音樂,那麼莫特心中將釋放大量恐懼。除非他的恐懼被其他令人愉快的情緒取代,否則後果不堪設想。那該怎麼辦呢?

很快,所有團體成員都意識到他們其實都知道這樣一個事實,即自己遲早會死。對這一事實,他們都有情緒,並且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加以壓抑。就像莫特一樣,他們感到死亡威脅著他們,他們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來掩蓋這種威脅。死亡的威脅阻礙著他們充分享受生活。不過,他們仍舊有20年或50年的生活可以過,而莫特只有2~5年。最終大家決定生命不在乎長度,質量更重要:這不是一個驚人的發現,而是由於一個將死之人的出現,對每個人產生了更加深刻的影響。

其他所有團體成員(理解火星語的人,他們很樂意教莫特,也很樂意學習)都一致同意生活意味著一些簡單的事情,例如,看到樹木,聽見鳥鳴,與他人說“你好”:這是一種充滿覺察而自然的體驗,帶著沉靜與謙遜,而無須逢場作戲或虛情假意。他們也同意,為了享受到這樣的生活,所有人,包括莫特在內,都需要阻擋腦中的垃圾對他們的影響。可以這樣說,只有當他們了解到莫特的情況並沒有比他們自己的情況更加不幸時,他們才不會因為莫特的出現而感到悲傷與怯懦。相反,會為彼此的相處感到愉快,可以作為平等的人彼此交談。此時,他們可以質疑莫特的垃圾,因為莫特現在能夠理解質疑的價值以及他們為什麼要質疑;反過來,莫特也可以質疑其他成員的垃圾。其他成員和莫特都清楚莫特的境況比任何人都棘手,但莫特已經下決心放棄癌症患者這種身份,打算作為人類群體的一員繼續生活下去。

這個例子清晰地說明了“同情”給說“你好”帶來的問題,以及說“你好”的深度問題。在莫特的例子中,其他成員向莫特說“你好”經歷了三個階段。當莫特剛進團體時,其他人不知道他是一個被醫生宣判了死刑的人。所以他們在團體中以自己慣常的方式與他說話。每位團體成員說話的方式基本取決於他們的成長環境―父母教他們如何與他人打招呼;後來通過學習,他們與他人打招呼的方式有了一些調整;進入心理治療團體後,他們帶著適度的尊重和坦誠說話。莫特作為一個新成員,也用慣常的方式回應他人,假裝自己是一個雄心勃勃、充滿熱血的美國男孩,就像父母期待他成為的那樣。但當第三次會面,他說到他的命數已定時,其他成員感到很困擾,像被出賣了一樣。他們擔心自己曾經說過的話是否讓自己、讓莫特,特別是讓治療師看起來很糟糕。事實上,他們對莫特和治療師都很憤怒,因為他們沒有更早說明真相,這讓他們感到被戲弄了。其實,在他們向莫特說“你好”時,根本沒有意識到他們正在和什麼人說話,只是使用了一種標準化的方式。現在他們知道莫特是一個特殊人物了,他們期望能夠回到過去,重新開始,這樣他們就能夠以不同的方式對待他了。

然後,他們確實重新開始了。他們柔聲細語地、謹慎地與莫特交談,而不是像以前一樣用比較直接的方式。他們彷彿是在對莫特說:“看我對你的不幸多麼體貼關切,是吧?”他們沒有人願意對一個將死的人大聲說話,因為這將冒著損害自己名聲的危險。但這並不公平,因為他們這樣做是將莫特置於上風。此時,沒人敢大聲笑或者笑很長時間。直到大家發現莫特可以對他的人生做些什麼,這種互動才被修正。緊張消除了,他們可以第三次重新開始,將莫特作為人類群體的一員對待,而無須有所顧忌。這三個階段可以分別這樣命名:“表面的你好”“緊張、同情的你好”以及“放鬆、真正的你好”。

團體成員佐伊在了解莫特前都無法與他說“你好”。她對莫特的了解每過1週都會有所不同,甚至每過1小時都會有所不同。她每次與莫特見面,都比上次更了解他一點,因此如果想維持他們之間的友誼,她每次都需要用稍微不同的方式與莫特說“你好”。但是,她永遠無法完全了解莫特,也無法預期所有的變化,因此她永遠無法說出完美的“你好”,不過可以越來越接近完美。



D.握手



很多患者第一次與治療師會面時會自我介紹,並在治療師邀請他們進治療室時與治療師握手。有的治療師主動與患者握手。關於握手一事,我有不同的做法。如果患者帶著強烈的感情與我握手,為了避免不禮貌,我也會與他握手,但握手傳遞出了中立的態度,因為我會思考他的情感為什麼如此強烈。如果他握手的方式僅僅表明他認為這是一種禮貌,我還會以同樣的問候方式,我們雙方都能夠理解:這種令人愉快的儀式並不能干擾接下來要做的正事。如果患者的握手傳遞出絕望的態度,我會以緊握並讓他安心的方式與他握手,讓他知道我了解他的需要。不過,進入候診室時,我的面部表情與雙臂姿態都會向新來的患者清晰地傳達禮儀方面的行為沒有必要,除非他們堅持。我這樣做是要表明我們來這裡是為了更重要的事,而不是為了證明我們是多好的人或者互獻殷勤。通常,我都可以達到這個目的。我不與他們握手,主要是因為我不了解他們。我也不期待他們與我握手,因為他們也不了解我。另外,有些來見治療師的人不喜歡被觸碰,不與他們握手也是對他們的一種禮貌。

會談結束時,情況有所不同。那時,我對患者已經有了相當的了解,患者也了解了我的一些情況。因此,當他離開時,我會特別注意與他握手。此時,我對他已經有了足夠的了解,知道如何恰當地與他握手。這個握手對他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即使他講了所有關於他的“壞”事,我仍舊接受[2]他。如果他需要的是安慰,我將以安慰的方式與他握手;如果他需要的是對他的男子氣概的肯定,我將以引出他的男子氣概的方式與他握手。這不是為了鼓勵患者而精心選擇的策略,而是一種對患者自然、自發的肯定。我與他已經有了1小時的談話,我了解他最為關切的個人問題是什麼。相反,如果他向我惡意撒謊,而不是出於不好意思,或者試圖利用我或恐嚇我,我將不會與他握手,這樣他才能知道如果他希望我站在他這邊,必須改變他的行為。

對於女性,我的做法稍有不同。如果對方需要一個明確的表示,以表明我接受她,我將會用一種對她適當的方式與她握手。如果對方不喜歡與男性接觸(會談結束時,我會了解),我會恰當地與她說“再見”,而不與她握手。後面這個例子清楚地說明了不在見面時握手的原因:如果在我了解我將與誰握手前就與她握手,我會引發她的厭惡。如果我在會談前這樣做,其實是對她的一種侵犯和侮辱,因為我強迫她出於禮貌觸摸我,並接受我的觸摸,而這是違反她的本意的。

在治療團體中,我的做法類似。剛開始時,我不會說“你好”,因為我已經整整1週沒有見到團體成員了,我不了解我正在對怎樣的人說“你好”。一個輕鬆或興奮的“你好”對那些在兩次會面中發生了一些事情的人來說十分不恰當。但是在團體會談結束時,我會非常重視與每個團體成員說“再見”,因為此時我了解了我正在與怎樣的人說“再見”,以及應該如何說“再見”。假如一位女士的母親在上次團體會面後過世了,而我在見面時與她愉悅地說“你好”,這對她似乎不太合適。她可能會原諒我,但我沒有必要讓她承受這種負擔。在會面結束時,我會知道如何在她處於哀傷的情緒中與她道別。



E.友誼



在社交情境下,情況有所不同。我們交朋友是為了獲得安撫。對於朋友,根據他們的準備情況或需要,說“你好”和“再見”的方式可以從公開的握手到大大的擁抱。有時,為了避免過度投入,我們也會用微笑表示。但是人生中比必須交稅還要確定、和人終將一死一樣確定的是:你越早結交新朋友,你越快擁有老朋友。



F.理論



對於說“你好”和“再見”的事暫時討論至此。“你好”和“再見”之間發生的事涉及另外一個理論框架。關於人格與團體動力,也是一種治療方法,被稱作溝通分析。為了更好地理解後續的內容,首先需要了解這一理論的基本原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5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