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走出強迫症(簡體書)
滿額折

走出強迫症(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8 元
定價
:NT$ 348 元
優惠價
87303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許多執拗與偏頗,頑固與無奈,在作者的筆下變得有些可愛又可笑,強迫症戴著一張似乎總也抓不住的淘氣小孩的面具,私底下卻成為屢屢和自我天性解放作斗爭的堂吉訶德。但只要肯於坦然面對和治療,它就不會是一座永遠無法攻克的堡壘。

本書能在讓慌亂中的你,不再被情緒強迫,不再給自己加戲,而是鎮定、愉悅地接受不完美的自我。

當你閱讀本書時,也請你一定要以一種輕鬆的方式來進行,沒必要落入“需要全部讀到”的強迫症裡!


作者簡介

弗蘭克·拉馬涅爾(Franck Lamagnère)

法國強迫障礙領域知名專家、精神科醫生,著有《走出強迫症》(Toc Ou Pas Toc?)、《怪癖、恐懼與執念》(Manies, peurs et idées fixes)等作品。他以豐富的醫學著作與個人經驗為依據,闡述了關於強迫障礙領域的諸多案例,並提供了諸多生動而又不失科學嚴謹性的治療方向,特別是在認知行為療法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作者是法國強迫障礙領域知名專家、精神科醫生,有30年治療強迫症的經驗。

該書話題度極高,書中涉及各種強迫症行為都可以作為話題點,在各營銷通路中以多種形式傳播。

強迫症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心理病症(約50人中就有一名強迫障礙患者),強迫症的行為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我們對強迫症的認識還遠遠不夠,甚至有些觀念是錯誤的、有害的。強迫症到底是什麼?它是不可治癒的嗎?如何自我治療?作者在本書中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引言:

強迫障礙涉及很大一部分人(約50人中就有一名強迫障礙患者) 。因此,要麼是你患上了這一疾病,要麼是你認識的人備受其折磨。

這一障礙往往是隱藏的、潛在的,被患者錯誤地看作有罪又令人羞恥的秘密。如果說這一認知源自障礙本身,那麼不了解,乃至忽視也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這一認知。所幸的是,情況正在發生改變。朱迪茜?瑞坡坡特(Judith Rappaport)的著作《不能停止洗手的男孩》(The Boy Who Couldn’t Stop Washing)被譯成法文,再加上我於1994年出版的第一本關於強迫症的書《怪癖、恐懼與執念》(Manies, peurs et idées fixes),以及後來陸續出版的其他書,都對這一疾病起到了重要宣傳作用,並使更多人認識了它。從此之後,很多文章、廣播或電視節目也常常談到強迫症。在這一方面,記者做了大量有用的工作:很多現已治癒的病人是在某期節目裡發現自己生病的;他們也借此得知了這類疾病需要治療,且得到了療效甚好的救治。

這本關於強迫症的新書,揭示了該疾病不為人知的狀態,闡述有效的治療方法,幫助病人走出孤立無援的境地。病人會發現,他們所經歷的糾纏不休且不自主的精神現象 (念頭、精神畫面、衝動、恐懼、反復憂慮) ,他們被囚禁其中的那個強迫的世界 (重復某些動作、觸摸、通過好的念頭打消壞的、檢查、知曉、說話、懺悔、回憶、反復閱讀、重寫字母、清洗、消毒、數數、整理、排列、扔東西、存東西……)有一個名字:強迫障礙,這是一種可以被治癒的障礙,他們並不是唯一的患者。

患上此病的人,錯誤地擔心那些纏繞他們的念頭、畫面或令人不快的恐懼揭示了某些與他們相關的事,如無意識狀態或是他們的真實本性。然而事實上,他們會有這些念頭、畫面、恐懼僅僅是因為他們的大腦出現了可逆性的機能障礙,這與“強迫症軟件”有關,而這往往是他們從基因上遺傳來的。

精神病專家斯坦利?拉赫曼(Stanley Rachman)曾清楚地解釋過,並不是病人腦海裡不自主出現的侵入念頭帶來了如此多的問題,而是錯誤的解讀、詮釋造成了這一後果: “我瘋了” “我是壞人” “我是個危險的人” —在英文中簡稱為“瘋壞險” (MBD) ,即瘋了、壞蛋或危險。有一位女病人就被這樣一種感覺縈繞著,她覺得她會砍自己深愛的配偶一刀,她認為自己瘋了,自己是壞人或危險的人;另一位女病人則被褻瀆宗教的畫面、與性相關的畫面或對上帝不自主的侮辱所糾纏:她看到自己很壞,身體裡住著魔鬼,她需要懺悔;還有一位女病人感覺自己必須要做出些舉動來避免噩運:她認為自己瘋了。

這並沒有什麼關係,他們出現的這些念想、畫面、衝動、侮辱和必須要做的事絕對不意味著這和經歷這些的人的“真實本性”相關,患者只是單純患上了強迫症。得知這一點,是一種很大的寬慰。得知自己並不該對這些不自主的精神現象負責,是一種解脫。病人就該像看待信號不良的電視屏幕上出現的干擾那般去看待這些精神現象。他不會再認為出現干擾是自己的責任。事實上,這些侵入念頭也不是他的責任。

為數眾多的精神病科醫生和心理醫生很長時間以來都錯誤地將他們的工作重心放到了對這些侵入念頭的“解讀”上。針對這些強迫症的精神現象,能夠在“無意識”中尋得些許原因的思路將病人引向了錯誤的方向。因為這或多或少會讓人理解為這些不自主現象的內容與個人的“真實本性”相關,所以需要“解讀” 。最近的研究表明,這一態度不僅不合適,有時甚至是有害的。相反,對於病人來說,得知所有他們並不想要的、不自主的念頭不過是一種機能障礙的結果,這是何等的解脫。誠然,這些念頭來自他們的大腦,但它們並不是病人自己的念頭 — 有人說這些念頭是異我的 ,即與本人的思維系統相悖。為了闡明在強迫症治療中,去解讀、分析、尋找侵入念頭的意義這一態度多麼有害,以至於有可能將病人置於完全的慌亂中,我在這裡要講述我一位患者的案例。

那是一位憲兵,軍銜較高,在他做完腰椎間盤突出的外科手術後不久,頭腦中開始被他正在掐住自己孩子的畫面所纏繞, “勒死人者”這個詞占據了他的思維。盡管軍人通常傾向於不重視這些精神現象,而更偏向於試圖“自己走出來” ,但他在忍受了幾周或者幾個月的“強迫”苦難之後,還是決定去看心理醫生。

這位醫生沒有說話,示意他坐下。憲兵開始講述自己遇到了什麼,並且他不理解這些現象 — 這是正常的,因為本來就沒有什麼需要理解的。心理醫生中立的、令人困惑的傾聽促使我們這位憲兵去領會自己的無意識狀態,進而對自己身上發生的事進行了猜想。 “如果我有這樣的想法,應該是因為我不愛我的孩子們。 ”他繼續著,而我們這位心理醫生也繼續保持緘默。很不幸,醫生的中立使他丟掉了他經典的仁慈個性。可憐的病人認為他自己“完全猜對了” (沉默即同意) ,便立刻消沉下去:哭泣、對事物失去興趣、睡眠出現障礙,甚至有了自殺的念頭。

幸運的是,他咨詢了別的醫生,通過恰當的治療,他的抑鬱症和強迫症均得到了治癒。

我想要為處於慌亂中的病人和他們的親人寫這本新書。

我希望糾正對於強迫症的錯誤看法,這也是我剛剛開始去做的事,將患者以及他們周圍親近的人 — 尤其是有時會被指為這些障礙的責任人的父母,從負罪感中解救出來。我也渴望將我治療強迫症患者近30年的經驗分享出來。我不敢不切實際地奢望能夠詳盡無遺,但我想要描寫很多的強迫症案例以便讀者 — 你 — 能夠認識到你的親人、朋友正在受此折磨,或者你能夠意識到你一直忍受的某種現象是一種強迫症。

很多病人跟我說: “可是人們從不談論我的強迫症!”我會竭盡全力去扭轉這種不公正。最後我想要給患者以及他們的親人、朋友,甚至給某些治療師一些建議。這些建議是關於針對這一障礙,目前存在的療法、應該采取的做法和認知行為療法。如果接下來的內容能夠讓哪怕只是幾個病人認識這一疾病、學著自我治療,從而能自由地生活,我便心滿意足。

我希望你能夠以多種方式來喜愛這本書:可以是傳統方式,從第一頁閱讀到最後一頁,也可以隨意閱讀。為此,目錄是一個帶有關鍵詞的索引,你可以通過它定位到你最感興趣的某個特殊主題。可是,無論你采取什麼樣的閱讀方式,請你一定要以一種輕鬆的、不須盡善盡美的、不強迫的方式來進行。千萬不要落入“需要全部讀到”的強迫症裡!


目次

第一部分 描述強迫症的小百科全書

第一章 概論

第二章 宗教、道德、迷信主題

第三章 污染與純潔主題

第四章 精確、秩序、對稱及完美主題

第五章 對於潛在危險和災難的保護主題

第六章 其他主題:無法歸類的強迫症


第二部分 更好地理解和認識疾病

第七章 強迫症之源

第八章 究竟是不是強迫症:如何辨別?

第九章 關於強迫症的侵入感受或感覺

第十章 關於強迫性懷疑


第三部分 打敗強迫症

第十一章 強迫症的認知行為療法:正與誤

第十二章 強迫症的藥物治療

第十三章 抗強迫藥物與認知行為療法間的關係

第十四章 通過相反習慣方法來治療拔毛癖

第十五章 頑固型強迫症

第十六章 關於強迫症,你向自己提出的問題

第十七章 關於強迫症的幾個奇異故事


結論

致謝


書摘/試閱

秩序強迫症

後果悲慘的秩序

貢扎格患有典型的秩序強迫症。他不再工作了。他賣掉了他的公司,經濟寬裕。他本可以跟他的妻子和小兒子幸福地生活。然而很不幸,他要花上幾個小時來仔細查看他的公寓,手裡拿著一把米尺,以確認家具與墻面間的距離是否合適,是否有東西散亂著,每件物品是

否都在該在的地方了。就連他孩子的房間也必須絕對整潔,地上不能有任何玩具。

他不願意讓他妻子坐到沙發上,因為每當有人坐了下去,他就需要花上半個多小時來收拾靠墊。家政服務人員來過之後,貢扎格就完全慌亂了……他要花上好幾個小時來重新將物品放回它們的位置,誤差不超過一毫米,或是檢查它們是否在正確的位置。他甚至會去檢查柜子裡的吸塵器是否按照應有的樣子放好了。貢扎格的強迫症是一種患者本人難以意識到的強迫症,很多這一類型的強迫症都如此。在難以意識到這是強迫症的情況下,患者都堅信自己的那些舉動很有用。他試圖將它們日常化,試圖證明他這樣做是對的。在他看來,別人最好也做相同的事。這類強迫症的治療困難在於,社會是認可的:整潔有序總是好的。但每天花數小時來整理清潔,且不允許自己孩子房間的地上有玩具,那就確實是種病態了。

貢扎格清楚地意識到他的行為帶來了一些問題。他在批評他人與自我批評間搖擺,不幸的是,大部分時候,他采取的辯解態度都是:“斯特凡妮就是不愛整理。 ”事實上,在她的個人書桌上,時不時會堆放著正在處理的文件。當斯特凡妮不在時,貢扎格就忍不住去給他妻子的櫃子“來點兒秩序” 。晚上,她會發現她的鞋子被擺放得十分整齊,分毫不差,就如同進入了一家奢侈品商店。她怒火中燒地爆發了,而貢扎格詛咒發誓說絕不是他幹的,肯定是清潔工做的。他對於趁妻子不在時去整理她的櫃子感到非常羞愧,所以選擇否認。難道他不是在對自己說謊嗎?他真的認為斯特凡妮好騙嗎?他的行為就如同喝醉了的人,一身酒氣,說話時發音困難,有時甚至站不穩: “醫生,我很高興……呃……已經……唔……三星期……嗯……我沒喝過一滴酒了。 ”

多虧了藥物治療配合認知行為療法,貢扎格從此能夠容許他兒子的房間白天有玩具了。他用來檢查一切是否整齊有序的時間在減少。盡管如此,夫妻關係已經無法回頭,離婚已無法避免。


完美強迫症

完美的地獄

為把事情做好而操心,可以說是一種質量。對工作非常用心,是件好事。相反,必須把一切做到完美,則是一種不幸。

這種完美傾向襲擊了雅克。盡管他成績優異,智商大大高於平均水平,思維活躍且有一種過人的靈敏,他卻無法生活……僅僅是生存著。他有著宏大的野心,卻無法工作。一切都成問題:熨一件襯衣需要花半小時,刮胡子需要45分鐘,更不用說洗碗了。當律師事務所與他解除合同時,對於他工作的質量不吝溢美之詞,但還是不再用他了。別人足以處理四份資料的時間,他僅能用來完美地處理一份,這可不太劃算。加之有時候,雅克被強迫症帶來的約束弄得筋疲力盡,他無法起床、洗漱、吃飯,一躺就是好幾天。此外,在強迫症中,面對有待完成的緊張任務時,常見患者采取回避態度。把需要做的事情延後,也被稱為拖延症。在雅克身上,這一現象被發展到了極致。他從不按時支付各類費用,因為於他而言,支付帳單可不像對於沒有此類強迫症的我們來說那樣簡單:他需要確認沒有算錯,而且需要附上一封表達準確、書寫工整、沒有塗改的信(然而這封信通常都會被處理文件的行政文員直接扔進紙簍裡) 。同樣地,雅克會在被約束擾亂的整個白天裡,給他的動作在腦海裡排個完美順序。他需要不停地回顧做過什麼,決定要做什麼,還有什麼沒做。這些就屬於精神強迫行為。例如,他必須對自己說: “我去看拉馬涅爾醫生,然後我回來,我要熨明天要穿的天藍色襯衣,然後我再出去購物,我要買兩片火腿、一些雞蛋、一點兒牛奶,之後回家,把買來的東西放進冰箱,洗碗,做飯,吃晚餐,處理 × 文件,明早我7點起床,10點的時候我應該到達克雷泰伊的輕罪法庭……”

這些精神上的概要既非做不可又讓人筋疲力盡。不幸的是,在雅克的狀況中,存在兩個很大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他在批判自己的完美主義時,存在某種矛盾情緒。當然,他看得到他的完美強迫症帶來的不幸後果。但他有點兒類似那些酒鬼,想要戒酒卻一直在喝。事實上,雅克也想更快速地做事,但只要可能就要把它們做得完美。我倒很希望他能夠以名譽擔保求快不求好地去做事。哪怕是這樣,也已經能夠比我們這些不完美卻也沒有強迫症的人中的大多數完成得好了。第二個問題是他抗拒抗強迫的藥物治療。因為他換過好幾次城市(他搬了家) 。他咨詢過很多心理醫生,其中不乏強迫症領域的杰出專家。他幾乎嘗試過所有有效的抗強迫藥物,但卻始終無果。他再也不想聽見藥物治療這幾個字了。

此外他還較為絕望,並常常批判我們一起做的事,因為他還沒有預見到這是唯一可以走的路。認知行為療法旨在抗擊完美主義。 “要做好”是有待擊潰的敵人。每次雅克感到某一個動作被很好地完成,那麼就是情況惡化了,甚至是災難。而每次當事情被草率完成或者沒有做好,他感覺不快時,他正朝著勝利和治癒前進。當我把他的襯衣握進拳頭揉皺時,他對我怒目而視。當我們寫一些很簡單的信去支付帳單,並且禁止他從頭到尾重讀表格,也不允許對同一文件夾裡已經滯納的其他23份帳單進行摘要時,我感覺到他已經極度緊繃,而不僅僅是憤怒了。他還沒意識到隨著大量地做這件事,他終將可以一個人來完成。此外,就好像該由他來對自己的強迫症負責,求助於某個專家讓他很不舒服。當我們在診所進行“馬虎工作”的練習時,他仍舊有強烈的不適感,所以目前他還無法獨自在家做同樣的事情。

他太過驕傲(放錯了位置的驕傲) ,以至於無法讓一位朋友或者女朋友(當他有女朋友的時候)幫助他在家完成這些治療作業。由於他堅決不接受,所以沒有任何助手能夠幫助他戰鬥。這很遺憾,因為這本可以加速進步。他反駁說他應該自己做到。這種想要自己走出來的意願在強迫症患者中間很常見。確實,想要控制一切、掌握一切的願望正符合他們的障礙。而這一障礙往往導致這些人從得到診斷到去找專業人士就診的時間間隔會很長。

幾個月後,雅克身上發生了根本的轉變。他終於放棄了他能繼續把一切都做得完美的念頭,轉而追求速度。他理解完美是他的敵人,也終於接受由他女朋友來幫助他。他表現得溫和了些。他不再花費整個治療過程來批判我們做的事。他不再斷言說,並不是一周跟我做幾次練習就能夠“改變他的人生” 。他積極勇敢地投入我們在診所進行的“馬虎工作”練習當中。

漸漸地,雅克可以獨自在家更快地做事了。再也沒有滯納的帳單。這些進步都很鼓舞人心,他正循著正確的軌跡向前走。


這些完美強迫症會導致很多回避行為。事實上,在強迫症中,回避程度與有待完成任務的緊迫性構成比例關係。幾年前,我跟過一位信息工程師的案例。當他來看我時,他洗澡需要花四個小時。在他看來,要洗乾淨就要花四小時。他下班回家時,會對自己說: “我不立刻洗澡,因為我需要四小時。 ”到了午夜,他又想: “我現在也不洗了,因為我要洗到凌晨4點。 ”他是很愛乾淨,每半個月要洗一次時間足夠長也足夠完美的澡。

完美強迫症可以涉及口頭表達。有一位我在多年前在內克爾醫院看過的男病人,在每組詞之間會停頓30秒或60秒(這很長) 。他懷著一種慌亂的恐懼,生怕選用的詞沒有完美地表達其思想。我們都認識一些人,在自己無意識的情況下會有明顯的強迫症,害怕說的事情不夠完全準確: “我們到達的時候是13點30分……而不是13點32分。 ” “他當時坐在我右邊……而不是左邊。 ”在敘述過程中,無論是13點30分還是13點32分到達,是坐在左邊還是右邊肯定都改變不了什麼,而敘述人會隱約有一種不誠實、不完美、不完整、虛假的罪惡感。強迫症命令他: “你應該更正。 ”於是他重新說。

在這類強迫症中,往往需要說盡每一個細枝末節。完美也可以表現為對詳盡、沒有任何遺漏的追求。有位男病人,看電視時會不停地用遙控器後退,病態地懷疑自己沒有完全聽到、理解和記住。有一位女病人是《世界報》的忠實讀者。在那個時代,報紙還是很“豐盛”的。她受制於強迫症,必須從第一行到最後一行一字不漏地閱讀。有時候,她會對我說: “我已經有五期《世界報》沒讀了。新聞已經變得不那麼新了!”在其他一些情況下,她總是需要確認對話者完全明白了剛才自己所說的話。

書籍的閱讀也可能出現同樣的問題。某些人感到必須將書中的信息全部讀到(包括英文的參考書目) ,甚至包括版權信息: “印刷完成於2014年2月14日,版權……”

完美強迫症也可能涉及寫作 — 永遠無法完成的博士論文或碩士論文!我目前正在治療的一位女藥劑師十年前就讀完了課程,但她始終無法撰寫她的博士論文。於是她有一段時間一直無法就業,跟父母生活在一起。此前,還有一位學政治科學的女大學生來內克爾醫院找我治療,當時已經是她撰寫博士論文的第六年了……

有時候,這種完美強迫還會涉及選擇或者決定。對於一位女病人來說,給自己買件衣服成了一種真正的苦難。它得是完美的衣服:質量好、時尚、穿著舒服且價格不貴。在經過幾個整天的尋找之後,她才終於下了決心買了一件。剛回到家,強迫症懷疑就又發作了。衣服不完美,要把它退了。就這樣,她在數量可觀的服裝商店裡都開了借據。我的另一個病人有同樣的想法,他休了15天假才買到了一件自行車運動衫:他必須逛完那個地區所有賣運動衣的商店,在每一個商店裡,他都仔細檢查每一件運動衫,他需要絕對確定買到了所有商店裡最完美的那件。


囤積,堆積、收集、無法丟棄強迫症

在這一組當中,有一些我們容易想象到的強迫症。我們不把收藏者視為病人。我們十分理解人們傾向於保存某些東西的行為,在他們看來,這些東西有朝一日會派上用場。即使收藏主義本身是帶有強迫性質的,但並非所有的收藏者都患有強迫症。然而,其他一些收藏則會超乎想象。我的老師伊夫‧佩利西耶教授講述過一位男病人的案例,此人將自己幾個月甚至幾年的糞便存在很多的小塑料袋裡。他的收藏占據了整個房間,且散發出惡臭……


“這會有用的”先生

沙利是信息工程師。強迫症把他驅逐出了自己的家。他堆積了很多雜志、紙張、各種物品。他的公寓被這些東西填滿了 — 他的床上、桌上、每個角落直至天花板。於是他只能暫住在父母家。這下輪到他父母的公寓開始被一切與沙利有關的東西入侵。這零亂的“雜物堆放處”讓他父母既不安又不快。他們決定租兩個車庫,一來,可以把他們兒子的公寓騰空,好讓他重新住進去;二來,也好把他們“親愛的兒子”堆積在他們家裡的東西搬過去。然而三個月後,卻並未發生任何變化,只不過多了兩個滿到快炸了的車庫。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