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論佛護釋》譯注(簡體書)
滿額折

《中論佛護釋》譯注(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18 元
定價
:NT$ 708 元
優惠價
87616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庫存:4
可得紅利積點:1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公元二三世紀的印度論師龍樹開創了“中觀”思想體系,其後可分為中觀古學與今學兩系。《中論佛護釋》為中觀古學的思想樣本,其於古代唯有藏譯,而無漢語譯傳。

本書為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南亞學系葉少勇副教授對《中論佛護釋》所作的漢語譯注與研究。導論部分梳理了佛護的中觀思想體系,著重指出其與中觀今學的不共之處。譯文部分基於藏譯本和西藏貝葉經梵文殘本,以現代漢語譯出,同時在腳注中錄出《佛護釋》引文段落的梵語、巴利語平行文本,並摘譯諸家注釋對偈頌字詞文脈的不同理解。


作者簡介

葉少勇,北京大學南亞學系副教授。專著有《〈中論頌〉——梵藏漢合校•導讀•譯注》《〈六十如理頌〉——梵藏漢合校•導讀•譯注》等,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0余篇。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是對《中論佛護釋》的現代漢語譯注。譯文主要從完成於9世紀初的《佛護釋》藏譯本轉譯,以斎藤明的四版對校本為底本,梵文殘本涵蓋的部分則依梵本譯出。通過對與《佛護釋》相關的寫本和經典的對比、考釋,並將《佛護釋》置於整個《中論頌》闡釋文獻網絡中加以審視,最大程度地恢復了《佛護釋》的原貌。作者在導論中對佛護的中觀思想進行了深入解讀,提升了本書的可讀性和思想性。全書行文流暢,論證嚴謹,編排典雅,是一部能夠反映作者十余年學術積累的力作。

前 言


2009年6月,筆者向北京大學提交了題為《〈中論頌〉與〈佛護釋〉——基於新發現梵文寫本的文獻學研究》的博士論文,其中已經包含《佛護釋》第1、2、7、13品共四品的漢語譯注。2011年該論文在中西書局出版時,我刪去了譯注部分,並在前言裡說:“考慮到這一文獻在中觀思想史上有重要地位,卻從未有漢譯本,因此我想留待將來譯全後單獨出版。”當時沒有想到,這個“將來”竟是十年之後。

佛典翻譯不易。雖然古代的漢譯佛典是一個巨大的寶藏,而現今,無論譯者還是讀者都是現代人,不宜直接照搬古例。但是,如果基於現代漢語重新創制一套術語系統,工程浩大不說,反倒是讓熟讀佛典的專業人士不知所云。因此,這裡筆者嘗試走“中道”——佛教的專有術語盡量承襲古譯,只有在古代譯詞容易導致誤解或混淆的情況下才啟用新詞;對於非專有詞匯以及句法行文則純以現代語體譯出。同時考慮到《佛護釋》的哲學經典屬性,無論使用古語還是現代語都盡量直譯而少作修飾,力爭原文中的每個詞在譯文中都有體現。

本譯文主要從完成於9世紀初的《佛護釋》藏譯本轉譯,只有約八分之一有梵文原本可參。近一個世紀以來,教界和學界已經有很多藏譯漢的實踐,甚至形成辨識度頗高的“藏譯腔”。與漢譯佛典不同,藏譯佛典有很重的仿譯性質,其中有大量的語法現象只為翻譯梵典而生,而不見於本土藏語文獻。由於這一特點,我們可以在相當程度上通過藏譯推測還原其梵文原本。而如果不懂梵文,僅僅熟識藏文就開展由藏譯本轉譯漢語的工作,就容易望文生義,難以準確把握藏譯文句的意義。在翻譯《佛護釋》的過程中,筆者努力透過藏譯推測其梵本的詞匯和句法,盡可能以梵文思考而非藏文。所以,說本譯文是譯自“由藏譯本所恢復的梵文本”也無不可。這一方法並非故作曲繞,而是有其內在邏輯。對這一方法提供支撐的,除了完整的《中論頌》梵本和殘存的《佛護釋》梵本,還有《明句論》梵本中可以比證的類同段落,以及可以追索梵巴語原文的各種引文。

對古代文本的翻譯應盡可能地包含文獻學研究信息,即所謂“研究式翻譯”。本譯文的腳注部分即基於這一目標展開。首先,為了最大程度上拼湊恢復佛護釋文的梵本面貌, 筆者盡力追索其中引文的梵語、巴利語平行本,並在其他梵文材料中比證類同段落。其次,為了將《佛護釋》置於整個《中論頌》闡釋文獻網絡之中加以審視,筆者比較諸家注釋,注出佛護對《無畏疏》不具名地引用或仿寫,並且摘譯諸家注釋中對偈頌字詞文脈的異解和對關鍵概念的闡釋。

本書的譯注部分努力做到忠實原文而避免主觀,僅在導論部分闡發了筆者對佛護思想的解讀。筆者曾提出將龍樹所代表的中觀古學判為認識論虛無主義,引發了一些反對的聲音,目前主要集中在網絡上。質疑和爭論當然是有意義的,前提是雙方都在一手文獻中尋求支持,而非依據佛學概論之類的書籍。本書的導論部分逐段摘引佛護釋文以支持認識論虛無主義的解讀,同時也簡要分析了流行的反本質主義闡釋是如何不適用於中觀古學。

本書的寫作得到多位師友的熱情支持和無私幫助。首先感謝我的博士導師也是梵語授業之師段晴先生,正是在她的指引下我才有機會接觸到《佛護釋》的梵文寫本,並最終深入中觀學領域。在日本學習期間,辛嶋靜志先生曾帶領我逐字釋讀《佛護釋》寫本,使我得窺梵文寫本學堂奧。恍然間先生已經往生西歸,每遇梵本漫漶難解之處就會想起辛嶋先生的言教,感念不已。還要特別感謝斎藤明先生。2005年在倫敦的國際佛教學大會上初次見面後不久,斎藤先生便將他以《佛護釋》為題的博士論文簽名寄贈於我,這本論文成為我此後十余年的案頭書,本譯文即從中獲益匪淺。我走上由文獻學而入中觀哲學的道路,很大程度上也源於留日期間從斎藤先生處所受教益。

姚治華教授曾通讀本書初稿並給予寶貴建議。就書中的一些義理問題,我曾多次與般燈法師和王俊淇博士討論並深受裨益,王俊淇博士還多次幫助我查找資料。2021年春,我曾在北京大學召集一學期的課外讀書會,閱讀《佛護釋》第一品藏譯與我的譯稿,參加者有般燈法師、李曉楠、高婷、陳一蘭、黃清揚、李夢溪、馬晟楠和黃佳瞳,大家提出了很多改進建議。在此一並致以謝忱。

鄭初陽先生為我們的系列出版物設計了典雅的Shastra西文字體,並針對梵藏漢語混合排版對字體進行了優化,還負責本書的裝幀設計,繪製書中圖表以及審校版面布局,此處謹致謝忱。

衷心感謝於曉非先生、尹雪鈺先生對我的鼓勵和對本書的支持。衷心感謝許群芳女士、楊文瑛女士的慷慨支助。衷心感謝那些給予支助而此處未能列出的凈名云道場的網友們。

衷心感謝上海中西書局對本書出版的大力支持,以及責任編輯王媛女士的細致審校和各項支持。

衷心感謝孟建彤、閆紅線伉儷一直以來的鼎力支持和無私幫助。

衷心感謝我的妻子和家人對我的支持、理解和包容。此書終校之時,正值我的女兒出生,希望這種善緣聚會為她今後的人生帶來吉祥。

最後,一切功德回向眾生,本書所有錯謬,由筆者一人負責。


葉少勇

2021年8月


目次

目 錄

前 言 (1)

縮略語與符號 (1)

導 論 (5)

一、 《中論頌》及其注釋 (5)

二、 中觀學的思想分期 (8)

三、 《中論佛護釋》文獻概述 (8)

四、 佛護的中觀古學思想 (10)

五、 關於歸謬論式的爭議 (26)

譯法與體例 (31)

插圖:《中論佛護釋》梵文殘葉 (34)


譯 注

皈敬頌 1

第1品 緣之考察 7

第2品 已行、未行、正行之考察 25

第3品 處之考察 47

第4品 蘊之考察 57

第5品 元素之考察 65

第6品 貪著與貪著者之考察 73

第7品 生、住、滅之考察 81

第8品 作者與業之考察 119

第9品 取者與取之考察 133

第10品 火與燃料之考察 141

第11品 輪回之考察 157

第12品 苦之考察 165

第13品 空性之考察 175

第14品 和合之考察 187

第15品 有與無之考察 197

第16品 纏縛與解脫之考察 207

第17品 業與果之考察 217

第18品 我與法之考察 241

第19品 時間之考察 257

第20品 因與果之考察 265

第21品 生成與壞滅之考察 281

第22品 如來之考察 295

參考文獻 309

《中論佛護釋》引文索引 315

《中論頌》注釋摘譯索引 316

中文詞匯索引 317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16
庫存:4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