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性與法律:從古希臘到二十一世紀(簡體書)
滿額折

性與法律:從古希臘到二十一世紀(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98 元
定價
:NT$ 588 元
優惠價
8751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自人類建立法律以來,“性”一直是法律力圖規制的內容,婚姻、避孕、墮胎、淫穢、同性性行為等議題在不同時代都曾引起激烈的斗爭。《性與憲法》以古代性觀念、性風俗為起點,又從美國建國之初的立憲理念,講到 19—21世紀美國性道德和性觀念的演化,再到美國Z高法院在格列斯伍德訴康涅狄格州案(避孕)、羅伊訴韋德案(墮胎)、奧貝格費爾訴侯吉斯案(同性婚姻)等一系列涉性判決中扣人心弦的觀點以及判決背後生動的時代背景,史詩般地講述了「性」與「法律」相互碰撞的精彩歷程。

作者簡介

杰弗裡·R.斯通(Geoffrey R.Stone),美國芝加哥大學法學教授,憲法學領域的著名學者。

名人/編輯推薦

古代世界 羅馬人的方式 希伯來的傳統 “道德權威的象徵”

中世紀的肉欲 手淫與私通 神聖的婚姻 清教徒與放縱派

女性化男子與男性化女子 《歡場女子回憶錄》 “性愛時代”

十八世紀新英格蘭地區的“人生樂事” “覺醒的性欲”

自由思想家,自由的愛 嚴肅文學與當下的標準 波士頓的禁書

戲劇與電影 淫穢的“邪惡臭味” “生育控制運動”的誕生

“天生的奇異怪胎” 出柜 法官們:性表達與憲法

“一種偉大而神秘的動力” “色情文學作者的大憲章”

米勒案與巴黎成人影院案 “婚內隱私”權利

“不再僅僅因他人是同性戀者就加以歧視” 誰才是對的?


性是人類生活中一種偉大而神秘的動力,也是古往今來一個令人心醉神迷的主題。

——威廉·J·布倫南大法官,1957年“羅斯訴聯邦案”

從古代世界一直寫到今天,這本書第一次完整講述了「性」與「法律」相互碰撞交織的漫長歷史:一端是“性”文化在不同時代的持續演化,另一端是“法律”對性行為和性表達的不斷規範。性觀念的演進推動性行為與性表達的變化,滋生出新的法律問題,而法律和法官對“性”的規制又激發起新一輪的觀念對立與斗爭。

從古希臘的遠景一直延伸到當下正在熱議的美國“羅伊訴韋德案”,書中講述了歷史上一系列與“性”相關的重要人物、事件與判例,並配有60余幅插圖。


我們正處於一場憲法革命之中。這場革命考驗的是大多數美國人民的基本價值觀,並從根源上撼動了憲法。它還讓美國的公民、政治家和法官產生了巨大的分歧。這場戰役主宰了政治領域,激發出宗教熱忱,促使美國人重新思考和審視自己在一些問題上的立場,而他們曾經以為這些問題已經得到解決。這是一個此前從未道出全貌的故事。而最棒的是,這個故事講述的是性。
在這場斗爭中,對於避孕、墮胎、淫穢與雞奸等相關性行為存在的諸多政府規制,美國法律對其合憲性均提出了質疑。與之相應,聯邦最高法院面臨的根本問題包括:性自由的性質,自由、平等與隱私的含義,政府規制性道德問題的合法性,宗教在公共生活中的適當地位。《性與法律》一書研究的是,美國人——尤其是聯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們——為這些存在嚴重分歧卻又意義重大的問題提供指引的非凡歷程。
規制性行為的社會觀念與法律,深深植根於宗教信仰與宗教傳統,這不足為奇。《性與法律》的中心主題是,幾百年來,關於性、罪與恥的宗教信仰——尤其是早期的基督教信仰,如何塑造了美國人對性的態度。憲法中有一個令人不安的問題是,在承諾政教分離的國家中,法院應當如何處理那段歷史?
我們在思考這些問題時,憲法處於如此核心的地位,這不免令人生出幾絲困惑。憲法並沒有作出任何關於性自由權利的明文規定。諸如淫穢、避孕、墮胎、雞奸與同性婚姻等當代爭議——有人稱之為“文化戰爭”,美國歷史上此前任何時候的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如果得知最高法院與憲法在其中所處的地位時,都會感到震驚不已。我們如今親眼見證的這場憲法革命,是一段漫長、複雜、迷人的歷史帶來的結果。這是一段若干世紀以來由各種不同且對立的觀點所塑造的歷史,包括聖奧古斯丁、托馬斯·阿奎納、伏爾泰、托馬斯·杰斐遜、安東尼·康斯托克、瑪格麗特·桑格、阿爾弗雷德·金賽、哈裡·布萊克門、杰西·赫爾姆斯、菲利斯·施拉夫利和安東尼·肯尼迪,而這僅僅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人物。我敢說,這是一個偉大的故事。
《性與法律》分為六編,每一編研究的都是性道德和美國憲法之間的這場歷史性變革中的某個關鍵時期。第一編《先祖》研究性的歷史,尤其是從古代一直到啟蒙時代的性與宗教之間的關係。這幾章奠定了這場旅行的基礎。唯有看清來路,明白不同的文化處理看待這些問題頗有不同,我們才能理解現在。如果以為我們對性、罪和法律的態度是自然形成且別無他路的,那就大錯特錯了。
《先祖》開篇研究的是希臘人、羅馬人和古希伯來人是如何看待性問題的。在前基督教時代,這些社會將大多數形式的性視為人生中自然和十分快樂的組成部分。這些文化都不會認為性具有內在的不道德、罪和羞恥。
不過,五世紀之初,在聖奧古斯丁的巨大影響下,早期的基督徒對性及其與罪之間的關係形成了新的理解。隨著時間的流逝,教會將手淫、私通、雞奸乃至婚內非以生育為目的的性交都作為“道德罪惡”加以譴責。盡管,對於性,尤其是婚內的性,宗教改革產生了新的宗教觀點,但它也導致新教改革者發起了一次成功的運動,即動用國家權力強制實施他們在性問題上的宗教戒律,即使對不認同他們信仰的人也是如此。之後,啟蒙運動引發了對基督教學說的強烈質疑,尤其是在性領域。隨著人們不再關注信仰,轉而開始關注理性,一種自由思想的文化在某些領域逐漸生根發芽,到了十八世紀中葉,倫敦已成為著名的性欲之都。正是在這樣的文化背景和社會背景下,美國誕生了。

目次

致謝

第一編 先祖
第一章 古代世界——奧古斯丁的勝利
“阿弗洛狄忒之事”
羅馬人的方式
希伯來的傳統
早期基督教的教義
奧古斯丁以及貝拉基的論戰
第二章 揭示真理的權力
“道德權威的象徵”
中世紀的肉欲
手淫與私通
神聖的婚姻
與性別不適當的人發生性行為
“徹底淪為禽獸”
挑戰唯一真正的教會
第三章 英格蘭、啟蒙時代與”性愛時代
清教徒與放縱派
女性化男子與男性化女子
性文學:“只能在宗教法庭上施以懲罰”
《歡場女子回憶錄》
“性愛時代

第二編 美國先賢
第四章 從清教徒到追求幸福
清教徒之道
十八世紀新英格蘭地區的“人生樂事”
卡羅萊納、切薩皮克和中大西洋地區
各殖民地的性
“色情圖書種類繁多,令人震驚”
費城:“兄弟之愛的城市”
我們必須警惕“自身的……放蕩”
第五章 制憲先賢們身處的世界
——一個基督教國家?
“並非還處於信仰的時代,而是已步入理性的時代”
富蘭克林:“徹底的自然神論者”
……
第三編 道德家
第四編 法官們:性表達與憲法
第五編 法官們:生育自由與憲法
第六編 法官們:性取向與憲法
後記
譯後記

書摘/試閱

新教原教旨主義者追隨他們在第二次大覺醒期間的祖先的腳步,在整個二十世紀的美國政治中依然活躍。進化論的教學廣為流傳(1925年斯科普斯的“猴子審判”即其著例),天主教作為全國性政治力量的崛起(民主黨於1928年提名天主教徒阿爾·史密斯競選總統,就是典型的例子),性道德和性別角色在1920年代的迅速變化,都讓福音派基督徒震驚不已,他們試圖改造美國的各大機構,“讓它們成為擁護新教和公共道德的一股力量”。然而,盡管他們擁有熱情,但他們對美國政治毫無影響力,因為兩支主要政黨對他們的要求毫無興趣。
然而,到了二十世紀中葉,新教原教旨主義者開始日益認同共和黨,因為共和黨最有可能接受“以新教為基礎的政治秩序”。1960年,南方浸信會、北方福音派和獨立原教旨主義者罕見地團結一致,試圖阻止天主教徒——約翰·F.肯尼迪——當選為總統。不過,直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新教原教旨主義者才開始影響共和黨議事日程。他們所關注的,是與逐步發展的性別角色、性道德與生育道德展開一場方興未艾的斗爭,是在他們的運動中展現統一的戰線以獲取重要的政治影響力,此即所謂的“基督教右派”,它與共和黨結盟,齊心協力抵制他們所認為的“女權運動、墮胎、色情作品和同性戀者權利”對美國文化造成的越來越大的威脅。
平等權利修正案的反對者們漸漸凝聚成一股勢力。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福音派對他們眼中的美國家庭的崩潰憂心忡忡。離婚率成倍增長,未婚生育日益增多,年輕人如今公然罪惡地同居生活,媒體在電影、雜志和電視上越來越多地暗示,單身職業女性像瑪麗·泰勒·摩爾秀中的瑪麗·理乍得一樣,也能擁有令人滿意的性生活。正如比利·格雷厄姆牧師警告的那樣,美國正在面臨“一場對婚姻的攻擊,世人從未見過此種景象”。他抱怨道,如果這場攻擊不停止,美國將就此“終結”。
對於他們眼中的美國家庭的消亡,福音派將之特別歸咎於女權運動。女權主義者已經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取得長足進展:1963年,貝蒂·弗裡丹的《女性的奧秘》出版;1964年,《民權法案》第七章獲得通過,首次禁止對女性的就業歧視;1966年,全國婦女組織成立。六年後,平等權利修正案在參眾兩院以壓倒性多數獲得通過,規定“聯邦和各州不得基於性別否定或侵犯根據法律所享有的平等權利”。此時,共和黨和民主黨以同等的熱情對平等權利修正案表示支持。支持者們期待著修正案能迅速得到使之生效所必需的三十八個州的批準。
事實卻並非如此。平等權利修正案激起了社會保守派既出人意料又十分狂熱的反應,包括很多社會保守派的女性,他們認為,平等權利修正案是對他們的“女性氣質觀念”和他們所認為的男女必須“畛域分明”的攻擊。社會保守派女性不希望與男人“平等”。她們希望維持她們堅定相信的“上帝賦予的性別差異”。幾乎就在平等權利修正案在國會獲得批準之時,福音派譴責它是“對上帝的冒犯”。
菲利斯·施拉夫利是極度保守派律師、活動家、作家和演說家,並可謂是指控平等權利修正案的最有力的領導者。她創立了“阻止平等權利修正案”組織。施拉夫利稱,平等權利修正案是泛濫女權主義的象徵,“將對修正案的辯論,變成了對'女性解放'的全國性公民投票”。她對平等權利修正案的反對是超越政治的,是神聖的。施拉夫利篤信自己得到了上帝的支持,宣布她反對平等權利修正案的運動是“神聖的事業”,她是誠心實意的。
同時,福音派在反平等權利修正案中的重要發言人貝弗莉-拉哈伊宣布,“真正被聖靈充滿的女性,會希望完全服從於她的丈夫”。她創立了“關愛美國婦女”,以“發揚面對女性和家庭的聖經價值觀——首先通過祈禱,然後是教育,最終影響我們當選的領袖和社會”。她激勵自己的追隨者——“真正委身於耶穌基督”的人們——“對要毀滅我們的孩子、家庭和宗教自由的人開戰”。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1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