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變態心理學(簡體書)
滿額折

變態心理學(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價
:NT$ 288 元
優惠價
87251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包括朱光潛先生的著作《變態心理學》、《變態心理學派別》和六篇有關變態心理學方面的文章。《變態心理學派別》成書於1929年,以心理學派別為中心;《變態心理學》寫於1930年,以心理學問題為中心,兩書可以相互參照。研究隱意識和潛意識的心理學通常叫做“變態心理學”。“變態”這個名詞可以說是傳統心理學所給的諢號。傳統心理學者只研究意識現象,而意識不能察覺的現象所以被稱為“變態”。從近代心理學的觀點來看,任何人的心裡都帶有若干所謂“變態”的成分。近代變態心理學有兩大潮流:第一個個潮流發源於法國,流衍為“巴黎派”和“南錫派”,他們都應用催眠或暗示為變態心理的治療法。第二個潮流發源於奧地利及瑞士,同前一個潮流的注重潛意識相比,他們更加注重隱意識。他們認為精神病源不在觀念分裂而在情與理的衝突,應用“心理分析”為變態心理的治療法。朱光潛先生在國內最先引進弗洛伊德、考夫卡和苛勒的學說以及行為主義等心理學派的學說,推動了心理學在國內的傳播和研究,本書很值得一讀。

作者簡介

朱光潛(1897―1986),筆名孟實、盟石。安徽桐城人。中國現代著名的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曾任北京大學一級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常務理事。著作有《談美》、《談美書簡》、《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談修養》、《詩論》等。

名人/編輯推薦

現代潛意識心理學的經典
催眠、暗示、夢的分析
迷狂症與多重人格、壓抑與隱意識
心理分析與行為主義
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傳世經典

目次

目錄

變態心理學
自序
第一章 歷史的回溯
第二章 催眠和暗示
第三章 迷狂症和多重人格
第四章 壓抑作用和隱意識
第五章 夢的心理
第六章 弗洛伊德的泛性欲觀
第七章 心理分析法

變態心理學派別

第一章引論
第二章巴黎派與南錫派
第三章新南錫派
第四章耶勒
第五章弗洛伊德(上篇)
第六章弗洛伊德(下篇)
第七章榮格
第八章阿德勒
第九章普林斯
附一參考書籍
附二一個簡要的書目

附錄
弗洛伊德的隱意識說與心理分析
行為派(behaviourism)心理學之概略及其批評
麥獨孤與華生能否同列行為派
完形派心理學之概略及其批評
現代英國心理學者之政治思想
行為主義
弗洛伊德的隱意識說與心理分析

書摘/試閱

歷史的回溯

變態心理學發達遲緩的原因變態心理學發達很遲,從它成為一種獨立科學起,才不過有幾十年的歷史。在18世紀以前,很少有人注意到變態心理學的現象。這是什麼緣故呢?追溯根源,我們一方面要歸咎心理學,一方面也要歸咎醫學。
何以要歸咎心理學呢?19世紀以前的心理學家把意識看成心的全部,以為研究了意識就算盡了心理學之能事。意識只有自己的才可覺到,所以從前的心理學家的研究對象完全限於自己的意識,他們所用的方法完全是內省。凡是內省所不能達到的一切被擯於心理學範圍之外。首先被擯的自然是一切潛意識和隱意識的現象,其次就要輪到情感和本能,因為這些作用的真相是不能用內省察覺的。潛意識和隱意識完全除去了,本能和情感又被忽略過去了,變態心理學自然是無從發展。
何以要歸咎醫學呢?變態心理學的內容大部分是關於精神病的成因。18、19兩世紀的醫學隨著當時科學的潮流偏重唯物主義,以為精神失常全是由於生理作用。本來身心相關的事實很容易惹起這種誤會,例如視神經中樞損壞,視覺就要發生毛病;飲酒之後情感較為興奮,用麻醉藥之後,神經就要失其作用,這都是器官影響機能的明證。從前一般醫生由此類推,以為精神病的來源也是神經系統上的損傷。依這樣看來,精神病只是器官病(organic disorder)而不是心理病。要診治精神病必先尋出神經系統上的損傷,把這損傷醫好,精神病也自然消滅了。所以19世紀的精神病醫生特別致力於神經纖維以及腦筋分野的研究。他們想出許多奇妙方法把神經纖維染色之後放在顯微鏡下試驗,研究腦筋某部管某種知覺,某部管某種運動。他們的注意都集中在生理方面,所以變態心理學沒有人去過問。
精神病大半是機能病,但是生理研究的結果頗出乎他們意料之外。他們原來要替精神病尋出生理的基礎,可是他們發現許多患精神病者在神經系統方面並沒有什麼損傷。例如眼睛瞎的人視神經可以安然無恙,患癱瘓麻木的人運動神經可以安然無恙。因此,現代多數精神病醫生對於19世紀的唯物主義發生一種強烈的反動。他們的結論與前一世紀醫生的結論完全相反。前一世紀醫生以為許多機能病(functional disorder)盡是器官病,現代醫生以為許多器官病盡是機能病。所謂“機能病”就是不必有生理基礎的心理病。現代醫生不僅說精神病不是器官病而是機能病,並且說以前人所認為器官病的症候其實也還是機能失常的結果而不是它的原因。
現在我們可以舉兩個簡單的例來說明:有一個40歲左右的男子本來居在鄉鎮,因為頗有一點資產,他的婦人勸他移居巴黎。他們於是到巴黎住在一個旅館裡。有一天他從外面回寓,發現他的婦人已卷款潛逃了。他的精神上受了大刺激,歇了18個月不能說話,後來雖然恢復原狀,可是每逢情感激動或疲倦時,仍然是一個啞子。如果因為他啞,便斷定他的管喉舌的神經有損傷,何以他過了18個月自然痊癒,而痊癒之後又復發作呢?再比如耶勒所診治的男子,他患麻木,整天睡在床上不能行動。但是有一天晚上,他忽然跳下床來,開門逃出室外,很靈活地爬上屋頂。這是一種睡行症,他醒後雙足仍然麻木,記不起夢中上屋頂的經過。如果因為他的雙腿麻木,我們就斷定他的運動神經有損傷,何以在睡眠中又能走路呢?由此類推,許多貌似器官病的症候,其病由都是心理的而不是生理的。
這個新發現就是近代變態心理學的發軔點。許多醫生知道精神病是心理的損傷而不是生理的損傷,於是丟開神經纖維和腦筋分野的研究,而去研究心理的成因和心理的治療法。最早的心理的治療法要推催眠術。
催眠術的略史 催眠術起源於動物通磁術。通磁術的始祖是18世紀奧國人麥西卯(Mesmer)。他以為人體中有一種類似磁氣的液體,在全身周流。身體各部所含磁液能保持平衡時,就是健康的現象;如果某一部分所含磁液過多或過少,那就是失了平衡,其結果即為精神病。但是磁液是可流動傳達的。所謂通磁術就是借接觸和按摩,把磁液由甲體傳到乙體,或是由同體中甲部傳到乙部,取有餘以補不足,使病人因恢復磁液的平衡而得痊癒。麥西卯行通磁術時,常擺一隻滿盛鐵砂玻璃粉和水的木桶在治療室的中央。病人圍著木桶站著,各從桶蓋孔中抽出一枝鐵棍,拿來觸身體上有病的部分。大家都守著一種神秘的靜默,於是麥西卯持著鐵棍繞桶遊行,順次以眼光注視病人,同時用鐵棍觸他一下或是用手在他身上按摩數過。這樣通磁之後,病人常現一種迷狂狀態。病的痊癒大半都在發狂之後。
我們略加考較,便可見出這種通磁術就是催眠術的雛形。病人經過通磁術而痊癒,其實是由於受了痊癒的暗示,並非是身體中有什麼磁液恢復了平衡。後來有人發現受通磁治療的人在迷狂狀態中常發類似睡行症的舉動,對於醫生說的話都句句照辦。例如醫生告訴他現在是赴宴,他就相信自己確是在赴宴,和想像的座客作周旋。病人醒後對於這種經過便完全忘卻。這個新發現就是催眠術的始基。
南錫派和巴黎派的爭執19世紀中研究變態心理學的風氣以法國為最盛;前有南錫派和巴黎派的爭執,後有新舊南錫派的交替,以及耶勒的發揚光大,都是以催眠術為出發點。
南錫派的首領為李厄波(Liébeault)和般含(Bernheim),他們的大本營是法國南錫(Nancy)的大學和醫院。這一派學者都以為催成的睡眠和天然睡眠無異,它的特點只在暗示。催眠者暗示一個觀念,受催眠者毫不遲疑就把它接收過來實現於動作,於是有催眠狀態。理論上的難點就在受催眠者如何接收暗示的觀念一個問題。依南錫派學者說,觀念都有發為動作的趨勢。比如看賽跑時心裡念著跑,腳就不由自主地走動起來,就是一個證據。通常觀念何以不盡發為動作呢?因為我們腦中同時可存相反的觀念,而器官卻不能同時發相反的動作,平時腦中都有許多觀念並存,彼此互相衝突,互相牽制,所以能直接實現於動作者甚少。但是如果注意力集中於某一觀念上,把其他觀念都擠到邊緣意識之外,則該觀念即可直接實現於動作。這種由觀念直接變成的動作,通常叫做“念動的活動” (ideomotor activity)。這種直接變為動作的不受其他觀念牽制的觀念,通常叫做“獨一觀念” (monoideism)。催眠狀態就是在獨一觀念的心境之下所發生的“念動的活動”;換句話說,催眠狀態是過度注意的結果,催眠者所暗示的觀念壓倒其他一切觀念,不受任何牽制,所以能立刻變為動作。
南錫派之說如此,巴黎派卻不以為然。這派的首領是夏柯(Charcot),它的大本營是巴黎沙白屈裡哀醫院(La Salpêtrière)。他們以為催眠狀態是一種精神病症,只有患精神病的人可受催眠,所以催眠的主因不是暗示。
這種爭辯雖似無關宏旨,對於變態心理學的發展卻有極大功勞。無論催眠狀態是否為精神病症,而精神病症很類似催眠狀態,卻是無可置疑的。所以此後學者研究精神病時,可用催眠的經驗做比擬的根據。這是催眠術的研究對於變態心理學的一個大功勞。其次,精神病可用催眠暗示治療,學者對於精神病是心理病不是器官病這個基本信仰也更加倚重。巴黎派和南錫派的分子全是醫生,偏重實際治療的功效,對於學理卻不甚過問。到了耶勒(Janet)的手裡,他才根據精神病治療和催眠暗示的經驗,建築一種變態心理學出來。耶勒的學說可以說是集巴黎派和南錫派之大成。他本來是夏柯的徒弟,對於催眠狀態為精神病征一說辯護甚力,應該算是巴黎派的嫡裔;但是他同時又採取“念動的活動”之說,所以和南錫派也有淵源。說粗略一點,近代變態心理學只有兩大派:一派發源於法國,餘波及于英、美,它的中心人物就是耶勒;一派發源於奧國及瑞士,它的中心人物是弗洛伊德。現在先撮要述耶勒的學說。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