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西方藝術三萬年(簡體書)
滿額折

西方藝術三萬年(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88 元
定價
:NT$ 1728 元
優惠價
871503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西方藝術三萬年》概述了西方藝術三萬年的歷史,描述了西方“古典藝術”“現代藝術”“當代藝術”的類型特徵和發展進程,內容從原始洞窟壁畫到數碼時代的數字藝術,涉及繪畫、雕塑、設計、建築等多個藝術門類。與市面上的其他藝術史類書籍相比,本書的特點是將藝術“還原”到人本身,將藝術作品放回歷史語境,從人心觀念的角度理解藝術風格的成因與演變,因為“藝術不是由人的能力決定的,而是由人心觀念支配的”。

本書文字通俗生動,敘述深入淺出,角度獨特深刻,能幫助讀者更輕鬆地進入藝術的世界,更深入地理解西方藝術。

作者簡介

王瑞蕓,藝術史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杜尚研究專家。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學習期間,師從吳甲豐先生,專攻西方藝術史;後進入美國俄亥俄州凱斯西儲大學,潛心研究西方藝術。著有《杜尚傳》《西方當代藝術審美性十六講》《美國美術史話》等,譯有《杜尚訪談錄》。

名人/編輯推薦

◎藝術史教授、杜尚研究專家王瑞蕓作品。

◎為何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中,很多動物的身上都畫著箭鏃、長矛、叉子?為何古埃及人做的法老塑像總是同一個姿勢?為何哥特式教堂建得珠光寶氣?印象派如何做到了與改變的世界同頻?畢加索把一個好好的女子畫得支離破碎,瞧著有什麼好呢?荷蘭風格派的造型語言與宇宙秩序有什麼關係?隨便什麼生活之物,只要放進畫廊或是貼上標簽,就能算作“當代藝術作品”?

◎“藝術不是由人的能力決定的,而是由人心觀念支配的。”本書從人心觀念的角度,理解藝術風格的成因與演變,探索西方藝術的演變脈絡,能讓讀者更輕鬆地走進藝術的世界,更深入地理解西方藝術。

◎“了解藝術其實也正是了解人,藝術的那點兒事,其實全是人的事;而人的那點兒事,又全是人心觀念的事。”

◎“任何複雜之事一旦還原到人本身,就會開始跟我們貼心,讓我們容易懂得。就算我們不懂藝術,還能不懂人心嗎?”

◎ 一部更通俗易懂的西方藝術史,一個更有人情味的藝術世界。

◎ 陳丹青?徐冰?張子康 推薦

◎ 130余位藝術家?400余件藝術作品?一段“貼心”的藝術之旅

◎ 全彩印刷,內文選用藝術類紙張超感紙,紋路清雅,手感平滑,高度還原圖片色彩,同時減少反射光,溫潤柔和,給人極佳的閱讀體驗。

目次

序言

章“藝術這回事”是怎麼回事:原始藝術 007

第二章西方藝術的祖母:古埃及 014

第三章時間懼怕金字塔:古埃及建築 021

第四章寫實不是一件高級的事:古埃及的造型觀 027

第五章觀念支配風格的改變:阿瑪爾納風格 035

第六章宛若遊龍的嫵媚:愛琴文明 043

第七章滿樹繁花的希臘文明的根基:以人為本 049

第八章按照人體各部分的式樣制定比例:古希臘建築 054

第九章從僵硬的神到活潑的人:古希臘雕塑 061

第十章“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希臘藝術的本質 068

第十一章單純大氣與心念四起:希臘化時期的變質 074

第十二章藝術是“躺著學習的東西”:尚武的古羅馬人 081

第十三章斗獸場與萬神殿:務實的古羅馬人 088

第十四章求美與求真:希臘藝術與羅馬藝術 095

第十五章生於勤勉,毀於縱欲:一個帝國的沒落 102

第十六章亂世及秩序:中世紀和基督教 109

第十七章從寫實到變形:“退化”的中世紀 115

第十八章 “凝視著黃金和白銀”:蠻族的審美 122

第十九章璀璨的大“珠寶”:哥特式教堂 129

第二十章 “那些荒謬的畸形是怎麼回事”:中世紀雕塑 136

第二十一章 “衣帶漸寬終不悔”:中世紀騎士的浪漫 143

第二十二章站在兩個世界的交匯點:喬托 150

第二十三章文藝復興的“金主”:美第奇家族 157

第二十四章“美好如古人”: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 164

第二十五章站立在土地上和空間中的人: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 171

第二十六章文藝復興中的“清流”:聖方濟各與安杰利科 178

第二十七章文藝復興中的神性:波提切利 184

第二十八章文藝復興中大寫的“人”:達·芬奇 191

第二十九章“人就是上帝”: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 199

第三十章溫柔富貴銷魂處:威尼斯畫派 207

第三十一章機心一片休辜負:矯飾主義 214

第三十二章仰觀上帝之造物:北方文藝復興 220

第三十三章俯視人間之丑善:北方的文藝復興天才I 227

第三十四章盡精微至廣大:北方的文藝復興天才II 235

第三十五章畫堂飛金鼎鑄:巴洛克風格及建築 242

第三十六章若將飛而未翔:巴洛克雕塑 249

第三十七章動勢、聲勢、氣勢:巴洛克繪畫I 256

第三十八章光之戲、色之韻:巴洛克繪畫II 263

第三十九章煙火人間付丹青:荷蘭繪畫 271

第四十章格物致知見纖毫:維米爾 277

第四十一章脫盡浮華繪底色:倫勃朗 283

第四十二章金殿閬苑帝王業:路易十四和凡爾賽宮 291

第四十三章香粉艷妝繡屏中:女性化的洛可可風格 298

第四十四章水中月、鏡中花:洛可可風格與東方 305

第四十五章古臺斜陽,相逢依舊:新古典主義 312

第四十六章尋祖歸宗,端然成序:考古與體制化 319

第四十七章驅動藝術的雙駕馬車:理性和感性 327

第四十八章工業社會帶來的鄉愁:浪漫主義I 335

第四十九章天地自然帶來的悲思:浪漫主義II 342

第五十章站在“現代”門檻之前:工藝美術運動和新藝術運動 350

第五十一章“曲線歸於上帝”:高迪的美學 357

第五十二章“直線屬於人類”:工業的美學 364

第五十三章古典移向現代的步:現實主義 370

第五十四章古典移向現代的第二步:馬奈和印象派 377

第五十五章日出輕霧轉五色:印象派的貢獻 383

第五十六章金枝玉葉落紅塵:印象派與時代 390

第五十七章固定變隨機,平衡變一隅:德加的貢獻 397

第五十八章顏色的秩序和抒情:修拉和惠斯勒 403

第五十九章印象派之後的三英雄I:塞尚 411

第六十章印象派之後的三英雄II:凡·高 418

第六十一章印象派之後的三英雄III:高更 425

第六十二章只相信看不到摸不到的東西:象徵主義 432

現代藝術引言 439

第六十三章是野獸還是瘋子:馬蒂斯 443

第六十四章“你得去創造他們沒有接受過的形象”:畢加索 450

第六十五章現代藝術之母:斯泰因 457

第六十六章竟言前景光明:未來主義 463

第六十七章房屋是居住的機器:現代建築 471

第六十八章涵虛繪精神:康定斯基 477

第六十九章做成大事業的小學院:包豪斯 483

第七十章原色繪本質:蒙德裡安 490

第七十一章寫實—變形—抽象:現代雕塑 498

第七十二章把內心的痛苦喊出來:表現主義 506

第七十三章恥辱時代的產兒:達達主義 513

第七十四章超現實主義不是發瘋:達利 519

第七十五章超現實主義是冷靜的錯位:馬格裡特 526

第七十六章現代藝術的“大遷徙”:下半場——美國 532

第七十七章典型的“美國人”和“美國抽象”:代抽象表現主義 538

第七十八章只為“炮制一張畫”:抽象表現主義的後繼者 545

第七十九章讓藝術進入紅塵中遨遊:波普藝術 553

當代藝術引言 561

第八十章 “藝術究竟出了什麼狀況,為什麼會允許這種事發生?” 564

第八十一章是“混混”還是“高人”:杜尚I 570

第八十二章是藝術重要還是人重要:杜尚II 576

第八十三章“我痛恨藝術”:波洛克 583

第八十四章 “自由的時刻非常短暫”:羅斯科 588

第八十五章繪畫上的自由與人生中的自由:杜尚III 595

第八十六章“生命是終身徒刑”與“生命是自由思考”:謝德慶 601

第八十七章“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禪宗 607

第八十八章遵循禪宗的方式,世界就向你打開:凱奇I 613

第八十九章不要只是談論禪宗,還要落實它:凱奇II 618

第九十章 “別把瘋狂藏起來”:垮掉的一代 624

第九十一章“領到了可以做任何事的許可證” 631

第九十二章凱奇是一條河,十多種前衛藝術在其中流淌 637

第九十三章怡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激浪派 643

第九十四章“藝術是一味丸藥”:博伊斯I 649

第九十五章 “我的意圖是好的”:博伊斯II 656

第九十六章 “為什麼認為藝術家很特別?那不過是份工作”:沃霍爾I 662

第九十七章因為這樣做更容易:沃霍爾II 668

第九十八章 “那又能把我怎麼樣”:沃霍爾III 673

第九十九章沒人知道她做了什麼的藝術家:小野洋子 678

百章 “作品的靈魂在哪裡呢”:阿布拉莫維奇I 685

百零一章“這不是藝術,是比藝術更大的東西”:阿布拉莫維奇II 691

百零二章景觀社會與仿像時代 697

百零三章提煉仿像時代的文化密碼:杰夫·昆斯 702

百零四章代言扁平與娛樂化的當代社會:村上隆 709

百零五章“她沒有變過,變的是我們的時代”:布爾喬亞 715

百零六章 “每個人在自己的生活中都會有污點”:翠西·艾敏 722

百零七章“建築設計需要的才華是良心”:當代建築 729

百零八章“向虛而生”:數字時代的來臨 736

結語 743

書摘/試閱

第八十二章是藝術重要還是人重要:杜尚II(節選)

從我們的眼中看去,杜尚遇到的真是一件極小的事。他在1912年畫了一張不大的作品,叫《下樓的裸女》【圖82.1】,然後送去了那一年巴黎的“獨立沙龍展”。前面說了,杜尚在1912年已經是一個很合格的現代藝術家,畫了新作品送交每年的沙龍展已經成為他的習慣,而巴黎“獨立沙龍展”的評委們不光是一批現代藝術家,還全是杜尚哥哥的親密朋友,杜尚送的作品總是會被接受。而且杜尚這一年送去的《下樓的裸女》,是件合格的現代作品,畫中的裸女被變形拆解,很符合當時正走紅的立體主義手法,他只是在其中分外增加了一點運動感,用一種重復排列輪廓線的做法,把下樓的裸女畫得像一把散開的木片一樣。 然而正是畫中增加的這點運動感,讓評委們覺得不大合適,要杜尚把畫中的運動感去掉再把畫送來。他們的理由是,《下樓的裸女》中出現的運動感不屬於立體主義手法,會叫人看成是未來主義的手法。這裡對此做一點解釋:當時西方畫壇有兩個名聲響亮的現代流派,一個是法國立體主義,一個是義大利未來主義,兩者的區別是,立體主義的技法特點是做拆解,未來主義的技法特點是表現運動。在現代派興起之初,法國和義大利都想在藝術上做老大,誰都不想買對方的帳,就因為這個,巴黎的評審們才會對杜尚畫中出現的運動感非常在意,生怕這樣的作品被義大利畫家看了大做文章,說,瞧,你們法國人在學我們,這說明我們才是畫壇上的老大。叫杜尚去掉畫中的運動感,以免給義大利未來主義任何口實。

這個事聽著也不算什麼,從照顧大局出發,改一下就改一下,況且,評委們並沒有對杜尚聲色俱厲,他們只不過是對杜尚的哥哥說,“哎,回去跟你家兄弟說一聲,把畫改一下再送來吧”。改動一張小畫,換作其他人是不成問題的,可是這件小事在杜尚那裡幾乎成為一聲警鐘,他立刻看出了一個沒人看到的重要情況: 在現代派出現之初,人人都認為現代藝術是給人自由的,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他們能對《下樓的裸女》提要求,正說明現代藝術開始有了自己的風格規矩,杜尚覺得好笑,“那時的立體主義才流行了兩三年,他們已經有了清楚明確的界線,已經可以預計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了,這是一種多麼天真的愚蠢”。

這種“天真”或“愚蠢”,當時沒人能看出來,拒絕《下樓的裸女》的評委中曾有人寫了一本叫《論立體主義》的書,上面白紙黑字印著這樣的話:“立體主義,是反對一切體系的……一部分的解放由庫爾貝、馬奈、塞尚和印象派做到了,可立體主義要的是徹底的解放。”這樣的說法,並非作者有意騙人,而是他們其實並沒有真正嘗到過在藝術面前的真自由,以為丟棄寫實、任意改變形體就是藝術的自由了。但年紀輕輕的杜尚通過《下樓的裸女》這張畫被要求改動這件小事,一下子就看出,雖然藝術出現了現代風格這樣的大幅度改變,但實際上依然無法給人自由。

杜尚一旦看清實質,馬上就閃。不過他表現得完全不動聲色,只是“一言不發,坐上出租車,到沙龍去把自己的畫取了回來”。這是杜尚一貫的處世風格,外表溫文爾雅,從不劍拔弩張,但內心超常敏銳,而且定力極高,一生只做自己認準的事情:“我對自己說:‘行啊,既然事情像這種樣子, 就沒有什麼理由要去加入團體了,我決定不再做一個職業意義上的畫家了,以後除了我自己,不會再去依賴任何人。’這件事幫助我完全從過去中解放了出來。”“我對於這些曾認為是自由藝術家的反應是,我隨即就離開了他們,去找了個工作,我成了巴黎一家圖書館的管理員。”

杜尚不但給自己找了份圖書管理員的工作,還搬離了畫家居住的地區,自己獨自住著,近於隱居。他工作的圖書館是一家專收藏傳記的小圖書館,去的人很少,他對此非常滿意,“這是個相當好的工作,有很多時間留給我自己。我的工作時間是上午10點到12點,下午1點半到3點。我一天掙5個法郎,父親再補貼我一點,我又沒有結婚,因此足夠了”。這份工作清閑至極,杜尚在沒有人來借書時可以看自己想看的書,思考自己有興趣的事。這樣的一種生活方式——照杜尚自己的話說是——“成了我可以不用在社會上拋頭露面的一個借口。從這個角度看,這是個明智的決定,我一直試圖不再作畫,不再賣畫。在我前面有好幾年的事要做呢。”

杜尚想要做的是什麼事呢?他要獨自試試如何在藝術面前完全自由。他開始徹底不理會藝術的主流,只照自己的意思去做。先是故意去畫機器【圖82.2】,機器在當時是完全不配進入藝術的;他還拿玻璃當畫布,因為當時也沒人在玻璃上作畫……總之,他設法在一切方面與流行做法對著幹,把藝術做得一點不像藝術。杜尚這麼做的目的在於表明這樣的態度:是自己來做藝術的主,而不是讓藝術來做他的主。杜尚一生都抱有一個根本立場——拒絕權威。這個人做到了對一切人設的權威統統保持警惕,不光是對藝術,也包括對宗教、科學和政治。對他而言,所有的權威都會對生命構成壓迫。當杜尚感覺僅用畫作去反藝術權威還不過癮時,他開始直接拿現成的東西做“作品”了,比如晾酒瓶的架子【圖82.3】、鏟雪的鏟子、梳頭的梳子……只要跟藝術越無關越好,他在上面簽個名,就算是作品。1917年,他還拿出了一件重口味的“作品”,就是如今舉世皆知的“小便池”【圖82.4】,他居然把這麼個不體面的物件直接扔到了藝術的臉上……說真的,我們在藝術史中還從來沒有見過這一款的“藝術家”。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0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