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做中國教育的建設者:新教育實驗二十年(簡體書)
滿額折

做中國教育的建設者:新教育實驗二十年(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2 元
定價
:NT$ 372 元
優惠價
87324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得獎作品

商品簡介

本書是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教授對新教育實驗二十年的回顧、總結與展望。全書主要包括新教育實驗的發展歷程,新教育實驗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新教育實驗的哲學、倫理學和心理學基礎、新教育實驗的十大行動,以及新教育實驗的主要貢獻、問題反思和未來發展。

作者簡介

朱永新,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會長,蘇州大學新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朱永新教育作品》(16卷)等,著作被譯為英、法、日、韓、俄、蒙、阿拉伯語等28種文字。主編有《當代日本教育叢書》《新世紀文庫》《新教育文庫》等30餘種。先後多次主持承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託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
曾被評為“中國十大教育英才”、“中國教育十大風雲人物”、新聞出版總署“全民閱讀形象代言人”、《南風窗》“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等,先後獲得國際兒童讀物聯盟首屆“IBBY-iRead愛閱人物獎”、全球最大教育單項獎“一丹教育發展獎”等獎項。

他曾多次主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託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基金項目,並多次獲獎;在美國、英國、日本和國內發表教育論文400餘篇;16卷本《朱永新教育作品》等專著被麥克勞希爾出版集團等翻譯為英文、日文、韓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等28種文字對全球發行,是當代教育家的個人教育理論著作輸往海外第一人。

他對教育理想的不懈追尋與執著行動,感動了千千萬萬人,被評選為全民閱讀代言人、“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中國教育60年60人、中國十大教育英才、中國改革十大新聞人物、中華十大財智人物,2020年獲得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愛閱人物獎。

他於2000年發起的新教育實驗,以“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宗旨,吸引了全國各地近5600所學校近615萬師生加盟實驗,踐行新教育理念。新教育實驗正在積極影響著中國教育。

名人/編輯推薦

一本瞭解、解讀、研究新教育實驗的簡明讀本

引 言
20世紀80年代後期,“教育危機”成為世界教育的一個關鍵詞(庫姆斯,1990)。在中國,改革開放帶來了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但隨之也產生了片面追求升學率、擇校熱等社會問題。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了《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與此同時,多種教育改革探索也應運而生。無論是官方的新課程改革,還是民間的各種教育實驗,都不同程度地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教育。
進入21世紀以後,全球開啟了以“面向未來教育創新”為主要方向的教育改革。如,美國有試圖將公立學校交給民間託管的“特許學校”;有試圖打破傳統的按照年齡分班教學的年級制,開展“由學生內在動力驅動學習”的“阿克頓學院”;有試圖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項目式學習探索的“高科技高中”(HTH)。此外,教育技術日新月異,教育平臺日漸豐富,如可汗學院、斯坦福網絡高中等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和資源的創新教育平臺,都在積極拓展教育途徑。
在中國,21世紀的教育變革也是潮流湧動。無論是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實驗、杜郎口中學的課堂變革、北京十一學校的課程變革、清華附小的主題式學習,還是民間關於蒙台梭利、華德福等教學模式的探索,以及小規模學校、“教育自救”式在家學習方式的興起,都為推動教育改革注入了充沛的活力。在這眾多的改革探索中,“新教育實驗”走出了一條獨特的道路,也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為什麼要把我們對於教育的探索定名為“新教育實驗”?我們認為,取名“新教育”,既是一種“學術認祖”,也是一種理論自覺,更是一種創新意識,可以視為新教育人在新時代主動進行教育創新的使命擔當。
1889年,英國教育家雷迪建立了阿博茨霍爾姆學校,這所學校最大的特點就是成人和孩子之間有一種“相互尊重”的關係,這種關係允許有經驗的長者指導而不是控制學生(吳明海,2008)。相較于傳統教育,這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在這一新的教育理念引領下,教育界開始探索新的教育實施路徑,且新教育理論也逐漸豐富。
1889年以後,歐洲各地新教育實驗學校逐漸興起。如,1893年巴德利在英國南部創辦的貝達爾斯學校,1897年裡諾·赫貝在溫切斯特創辦的韋斯坦斯學校,1898年德國利茲創辦的鄉村教育之家、德摩林創辦的羅什學校,1899年瑞士費裡埃爾創辦的“國際新學校事務局”等。1899年,瑞典女作家愛倫·凱發表《兒童的世紀》,從新人文主義角度預言20世紀將成為兒童的世紀,呼籲新的教育變革。可以說,19世紀末葉,在英吉利海峽的兩岸,新教育思想的種子已經播撒,一場新的教育變革呼之欲出(吳明海,2008)。歐洲各國在開展“新學校(教育)運動”的同時,教育家們也在醞釀新的教育理論。如,20世紀初葉出版的蒙台梭利的《蒙台梭利教育法》、懷特海的《自由教育中數學的地位》、沛西·能的《自然科學的教學》、凱興斯泰納的《德國青年的國民教育》、托爾斯泰的《論教育》等。
1921年,新教育聯誼會在法國加萊成立並明確了新教育的綱領,根據綱領可看出,新教育有兩大核心觀點:一是兒童中心的主張,即尊重兒童、解放兒童的內在精神力量;二是通過教育來改造社會(吳明海,2008)。許多耳熟能詳的學校(如尼爾的夏山學校、小林宗作的巴學園、杜威的芝加哥實驗學校等)以及近百年來教育史上許多著名的教育家(如羅素、蒙台梭利、皮亞傑、懷特海、杜威、陶行知、陳鶴琴等),都深受新教育思潮的影響(朱永新,2019)。
“新教育”在中國的傳播始于20世紀初葉。1912年2月,蔡元培先生在《教育雜誌》發表了《新教育意見》,吹響了中國新教育運動的號角。1919年2月,《新教育》雜誌在上海創刊。同年7月22日,陶行知在浙江第一師範學校發表了著名的講演,題目就叫《新教育》。1929年,莊澤宣正式提出了“新教育中國化”的主張。20世紀20年代,中國的許多教育家都把他們的教育探索命名為“新教育”(李海雲,2009)。
21世紀初葉中國關於教育改革探索的“新教育”,既可以視為“世界語境”中的“新教育”在當代中國的一聲“迴響”,也可以視為對上個世紀初葉中國新教育的一種“承繼”。因為此項探索與歷史上的“新教育”之間有許多共同的特性:都試圖對當下的教育和社會進行改良和創新,都主張尊重兒童的個性與自由,都建立了一批實驗學校,都是民間草根的自發行動等。從傳承意義上講,我們關於教育的探索和創新是歷史上“新教育”精神在新時代的“鏈接”和“延續”。為了區別於歷史上的“新教育”,我們將這項教育改革探索稱為“新教育實驗”。
命名中選定“實驗”,一方面與新教育的探索性質有關,另一方面是因為借鑒了上個世紀初葉中國教育改革的經驗。嚴格意義上的科學實驗,一般是指根據科學研究的目的,盡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響,突出主要因素並利用一些專門的儀器設備,而人為地控制、調整或模擬研究對象(自變量),使某一些事物(或過程)發生或再現(因變量),從而去認識自然現象、自然性質、自然規律的過程。顯然,新教育實驗不屬￿嚴格意義上的科學實驗。之所以叫“實驗”,是因為筆者對我國的教育改革進行系統整理後發現,教育界把20世紀20年代晏陽初在河北保定的教育變革運動稱為“平民教育實驗”(張志增,2016),把梁漱溟在山東鄒平進行的鄉村建設運動稱為“鄉村教育實驗”(楊東平,2003)。所以,我們把這項針對學校變革的體系命名為“新教育實驗”。新教育實驗的英文命名,最初我們直接翻譯為“New Educational Experiment”,在與國外專家交流後意識到,這樣的英文命名讓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科學實驗,容易引起大家對於新教育實驗的誤解。因此,最終定名為“New Educational Initiative”。
就新教育的理論來源而言,它既借鑒了西方的教育理論,又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教育傳統,體現了中國本土的、獨特的創造性;它直接借鑒和繼承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讓教育回歸生活並回應社會發展和學生生命成長的需要,在知行合一的行動研究中形成了自身的特點。
在新教育實驗成立20周年之際,筆者對新教育實驗的發展歷程、核心內容與實踐經驗進行了簡要回顧、梳理,以期讓更多學術界同仁對新教育形成清晰的認識,為新教育實驗的發展把脈問診,並確定新教育實驗的未來發展方向。同時,我們也期望以此為個案,為我國的教育改革實踐探索提供理論與行動上的借鑒和參考。

目次

目 錄
引 言 1
第一章 新教育實驗的發展歷程 1
一、實驗醞釀期(1986—1999年) 1
二、實驗初創期(1999—2002年) 4
三、實驗建構期(2002—2013年) 7
四、實驗深化期(2013年至今) 18
第二章 新教育實驗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 24
一、新教育實驗的使命 24
二、新教育實驗的願景 27
三、新教育實驗的價值觀 34
第三章 新教育實驗的哲學、倫理學和心理學基礎 43
一、新教育實驗的哲學基礎 43
二、新教育實驗的倫理學基礎 46
三、新教育實驗的心理學基礎 48
第四章 新教育實驗的十大行動 52
一、營造書香校園 53
二、師生共寫隨筆 56
三、聆聽窗外聲音 59
四、培養卓越口才 60
五、構築理想課堂 62
六、建設數碼社區 66
七、推進每月一事 68
八、締造完美教室 70
九、研發卓越課程 72
十、家校合作共育 94
第五章 新教育實驗的主要貢獻、問題反思與未來發展 98
一、新教育實驗的主要貢獻 99
二、新教育實驗的問題反思 113
三、新教育實驗的未來發展 124
注 釋 133
參考文獻 138
附錄一 2022年一丹教育發展獎頒獎詞 143
附錄二 新教育實驗實施效果評估報告 146
附錄三 新教育實驗發展大事記 183
後 記 241

得獎作品

中國教育報2023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TOP10
中國教育新聞網2023年度“影響教師的100本書”TOP10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2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