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中醫學簡史,橫跨千年的文獻,古籍解密與名醫傳奇:古今醫事!探尋中醫文化的根源與發展軌跡,追溯中醫體系的演變及社會影響
滿額折

中醫學簡史,橫跨千年的文獻,古籍解密與名醫傳奇:古今醫事!探尋中醫文化的根源與發展軌跡,追溯中醫體系的演變及社會影響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80 元
優惠價
79379
庫存:1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醫事制度×醫學教育×著名醫家×中醫文獻
全面回顧和評述古代中醫藥的發展歷程,以及中醫學的傳承與創新
以史學角度解析發展脈絡,展現中醫在中華文化中的獨特地位和價值

從神農嘗百草到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醫史是文化傳承的寶庫!

▎醫事制度
本書從夏商周到明清,細緻地梳理了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醫事制度變遷,透過對古代醫療機構、醫生職業地位以及醫藥管理政策的探討,讀者可以清楚地看到中醫制度的演進和社會功能的轉變。

▎醫學教育
書中揭示了從隋代以前到明清時期中醫教育的發展趨勢。透過對醫學教育體制、教育內容及其對後世中醫發展的影響的深入剖析,展現了中醫學知識傳承與創新的歷程,反映了中醫教育在不斷進步中的重要性和複雜性。

▎著名醫家
本書精選了從扁鵲、華佗到李時珍等歷代名醫的事蹟和貢獻,透過他們的故事和醫學思想,讀者不僅能夠感受到這些醫學巨匠對中醫發展的巨大影響,也能體會到他們的醫德醫風和對後人的啟示。

▎中醫文獻
書中對古代珍貴的中醫文獻進行了梳理和評述,從《二十六史》到各種類史著中記載的中醫文獻,不僅闡述了中醫學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也突出了中醫文獻在中國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不僅僅是一部中醫學史的專著,
作者透過豐富的歷史資料和生動的敘述,讓讀者能夠深刻理解中醫學在中國古代社會中的重要角色,以及中醫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當代價值。本書不涉及中醫藥的診斷治療技術,而是專注於中醫學的歷史發展和文化傳承,旨在幫助現代人更好地理解和欣賞中醫學,並從中獲得啟發,以推動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本書特色:本書以獨特視角探索中醫藥的歷史與發展,從古代醫事制度、教育、名醫到珍貴文獻的整理,闡述中醫學豐富的傳承與進步。全書精心篩選史料,不僅揭示中醫在古代社會的重要地位,還強調了對中醫文化的深入理解與弘揚的重要性。透過歷史的縱深回顧,讀者將獲得對中醫學史無比精粹的認知,開啟一場知識與文化的深度之旅。

作者簡介

熊益亮,副教授。主要從事中醫藥文獻、文化教學和科學研究。出版著作《先秦兩漢簡帛醫方研究》;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主校中醫古籍2部,即《瘟疫論類編》、《溫疫論補註》;參編、參校著作10餘部,如《黃帝內經素問纂義》、《太醫院醫事春秋》、《道藏醫方研究》等。

林楠,教授,中醫醫史文獻學科權威。主要從事中醫藥文獻、文化教學和科學研究。先後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出版著作10餘部。曾分別擔任《醫古文》、《古代漢語》、《中醫古漢語基礎》、《中醫文獻學》等多部教材的主編、副主編、編委,《中醫古籍珍本整合.溫病卷》、《閩臺文化大辭典.醫藥衛生體育卷》主編。

序言
中醫學作為中華民族固有之醫學,守衛著中華民族的健康與繁衍。1949年以來,中醫藥越來越受到國家和人民的重視,中醫藥文化已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2019年5月,中醫藥傳統醫學正式納入世界衛生組織制定、頒布的國際統一的疾病分類標準。
從小接觸現代科學的我,剛接觸中醫時有很多困惑、不解,甚至有點牴觸。因為中醫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醫學體系,與現代科學體系截然不同,也就是因為如此,中醫被冠以「偽科學」之名。但是,隨著對中國傳統思想(如「陰陽」、「五行」、「天人合一」、「象數思維」、「整體觀念」、「氣」、「道」)以及中國古代經典(如儒家、道家、禪宗)的接觸與學習,我發現用現代科學去評價或者說去看待中醫學是不合適的。與此同時,我也對中醫學和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因為二者都是把「人」作為一個整體。若不是有實實在在的療效,中醫很難流傳幾千年並依然為人們所用。我從一個會為了中醫科不科學而與人爭論得面紅耳赤的少年,變成一個微微一笑的老師。如果不懂或者不相信傳統文化,就很難相信中醫,爭辯也無濟於事。所以,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何必拘泥成說呢?這讓我想到了張伯禮院士說的:「祖先留下的財富是無價的瑰寶,讓我們在應對疫情時有了中西醫兩套治療方案,我們應該感到幸運。」
本書是我和我的碩士生導師林楠教授共同完成的,導師是我走入中醫醫史文獻和中醫藥文化研究領域的引路人。三年的碩士生涯是我人生的轉捩點,無論是做人還是為學,導師給予了我太多的幫助,這三年是我一生中最珍貴的時光。她教會我整理古籍文獻,指導我完成了碩士畢業論文〈明清閩北疫情數據整理與研究〉,鼓勵我讀博,我的人生才有了不一樣的開始。
本書主要是從史籍中醫藥文獻的整理入手,從醫事制度、醫學教育、著名醫家、中醫文獻四個方面展現古代中醫藥的面貌及中醫學的歷史傳承與發展,而未涉及史學方法與中醫學研究的相關問題,這一點在本書的第一章中有所論述。此外,本書不涉及中醫藥的診斷治療,旨在幫助人們了解中醫學在古代的地位及其發展,從而更好地弘揚中醫藥文化。希望藉此書以饗願意或者想要了解中醫學的讀者。
第五章中醫文獻部分的目錄直接摘錄自古籍,盡可能地保留原始文獻,呈現其真實性,有的有成書年代、作者,有的則無。因為大部分書籍亡佚,所以無法校勘,只能保持現狀。敬請讀者理解。
本書內容難免有疏漏和不當之處,敬請專家、讀者提出寶貴意見,以便再版時修訂提高。
熊益亮

目次

序言
第一章 緒言
第一節 史學的基本概念和範圍
第二節 重要史著概覽
第三節 史學與中醫學的淵源
第二章 醫事春秋:古代中醫制度
第一節 夏商周醫事制度
第二節 秦漢醫事制度
第三節 魏晉南北朝醫事制度
第四節 隋唐醫事制度
第五節 宋遼金元醫事制度
第六節 明清醫事制度
第三章 薪火相傳:古代中醫教育
第一節 隋以前醫學教育
第二節 隋唐醫學教育
第三節 宋元醫學教育
第四節 明清醫學教育
第四章 大醫精誠:杏林名醫輩出
第一節 扁鵲、倉公
第二節 華佗、郭玉
第三節 皇甫謐、葛洪
第四節 陶弘景、孫思邈
第五節 龐安時、錢乙
第六節 劉完素、張元素、張從正
第七節 李杲、朱震亨
第八節 滑壽、戴思恭、李時珍
第九節 葉桂、徐大椿、傅山
第五章 吉光片羽:中醫珍貴文獻
第一節 二十六史中記載的中醫文獻
第二節 通志類史著中記載的中醫文獻
第三節 通考類史著中記載的中醫文獻

書摘/試閱

第四章 大醫精誠:杏林名醫輩出
「藥王」孫思邈在他的著作《千金要方》中提出「大醫精誠」,也就是說作為醫者,要成為「大醫」,不僅要醫術精湛,還必須醫德高尚,而大醫一般也會被載入史冊。在歷代史書中,都設有「列傳」。例如,司馬貞《史記索隱》曰,「列傳者,謂列敘人臣事蹟,令可傳於後世」;張守節《史記正義》云,「其人行跡可序列,故云列傳」。所以,列傳一般是用以記述帝王以外的人物事蹟,而且可傳於後世。我們根據兩個原則對二十六史中有關醫家的列傳進行統計:一是明確為醫家者,即記述了較多生平與醫相關的事情,且單獨列傳者,諸如扁鵲、華佗、皇甫謐、孫思邈、錢乙、李杲;二是傳記中有關其醫學事蹟的記述較少且十分簡短,卻明確指出其精通醫學者,或世代業醫,或精於醫術,或撰寫醫書等。二十六史中,正式立傳的醫家共計一百五十人,一百七十八人次,其中重複者,有二十八人,如《後漢書》與《三國志》記述的陶弘景、《北史》與《隋書》記述的許智藏、《舊唐書》與《新唐書》記述的孫思邈、《舊元史》與《新元史》記述的李杲。史著中重見三次的有姚僧垣一人,即《周書》、《南史》、《北史》同時為其立傳。另外,還有許多醫家雖未單獨列傳,但他們的生平事蹟在其他人物傳記、有關部類中兼有論及。當然還有一些通曉醫理的文人與士大夫或任職於太醫院的醫官,他們都對中國醫學的傳承與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歷史上留下了痕跡。關於這些醫學人物的記載,有許多是其他醫學數據無法提供的。所以,本章對二十六史中立傳的醫家進行了統計,並對醫學作出巨大貢獻的、最著名的二十一位醫家專門介紹。二十六史醫家傳記統計表。
第一節 扁鵲、倉公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是中國第一篇醫家傳記,記述了戰國名醫扁鵲和西漢名醫倉公淳于意的事蹟。此列傳中的《扁鵲傳》不僅敘述了扁鵲的學醫過程,還透過三個典型治病案例為後世塑造了一個「神醫」的形象。扁鵲提出了「六不治」原則,即以下六種情況不予治療:驕恣不論於理;重財輕身;衣食不能適;陰陽並,臟氣不定;形贏不能服藥;信巫不信醫。其中,「信巫不信醫」表明至扁鵲時代,中國「巫」、「醫」已經逐漸分離。
此列傳中的《倉公傳》主要是以「奏對」的形式記錄了二十五個病案,成為中國現存最早的且較為完整的「醫案」,也充分展現了淳于意(倉公)的學術水準。令人惋惜的是,兩位名醫最終都因高超的醫術而不幸遇難,但是他們的醫學貢獻為人們所銘記,並被司馬遷記錄了下來,流芳百世。
扁鵲(生卒年不詳),姓秦,名越人,齊國盧邑(今山東濟南長清)人(一說為渤海郡鄭人,即今河北任丘鄚州鎮人)。他年輕時曾跟長桑君學醫,學成之後,長期在民間行醫,足跡遍及當時的齊、趙、衛、鄭、秦等國。據《漢書.藝文志》記載,曾著有《扁鵲內經》十二卷,後失傳。由於扁鵲醫術高超,技藝精湛,遭到秦國太醫令李醯的嫉妒而被謀害。人們始終懷念扁鵲,至今在河南、河北、陝西、山東等地還保留有不少與扁鵲有關的紀念遺蹟。扁鵲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正式傳記的醫家,除《史記》之外,《戰國策》、《韓非子》、《列子》、《韓詩外傳》等書中亦有對扁鵲的生平及其事蹟的相關記載。
扁鵲精通望聞問切,尤以望診和切脈著稱。據《史記》記載,扁鵲在幾次見到齊桓侯時,都曾根據他的氣色變化作出了病在腠理、在血脈、在臟腑、在骨髓的診斷,並提醒了他。但是齊桓侯始終都沒有相信扁鵲的判斷,從而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間,最終抱病而亡。《史記》還記載了扁鵲從脈斷趙簡子一病的例子,趙簡子病重,「五日不知人」,導致眾人驚慌失措,認為難以救治。但是扁鵲切脈之後說:「血脈治也,而何怪!」即認為脈象正常,無須驚慌。後趙簡子果然痊癒。所以,司馬遷對他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
扁鵲醫術全面,兼通內、外、婦、兒各科,還能根據各地的風俗和疾病流行情況施以醫術。如《史記》記載:扁鵲來到邯鄲時,聽說當地很重視婦女,便當「帶下醫」,即婦科醫生;經過洛陽,得知當地很敬重老人,而患耳聾、眼花、肢體麻痹等病的老人較多,於是做了「耳目痹醫」;進入咸陽,見秦國人十分喜愛小兒,他又當了兒科醫生。扁鵲治病的方法亦多種多樣,除用湯藥外,還善於運用針灸、按摩、熨貼及手術治療。他曾用綜合治療法治癒虢國太子屍厥(類似休克)的事蹟廣為流傳。人們議論扁鵲有「起死回生」的本領,但扁鵲聽後卻謙虛地說:「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扁鵲還反對鬼神迷信,提出「信巫不信醫不治」,勸告人們不要受巫卜的欺騙,指出巫術在醫學活動中是不可信的。
2012-2013年,在四川成都金牛區天回鎮西漢墓出土醫書五部,即《脈書.上經》、《脈書.下經》、《治六十病和齊湯法》、《㓨數》、《逆順五色脈臧驗精神》,另有《醫馬書》、《經脈書(殘簡)》各一部。其中《脈書.上經》中有五處「敝昔曰」的記載,最早命名為《敝昔診法》。「敝昔」為「扁鵲」之通假,因此認為該書記載為扁鵲之言,使得扁鵲的醫學思想重現於世。

附:《扁鵲傳》(節選自《史記》)
扁鵲者,勃海郡鄭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時為人舍長。舍客長桑君過,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間與語曰:「我有禁方,年老,欲傳與公,公毋洩。」扁鵲曰:「敬諾。」乃出其懷中藥予扁鵲:「飲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當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忽然不見,殆非人也。扁鵲以其言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以此視病,盡見五藏症結,特以診脈為名耳。為醫或在齊,或在趙。在趙者名扁鵲。
當晉昭公時,諸大夫強而公族弱,趙簡子為大夫,專國事。簡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懼,於是召扁鵲。扁鵲入視病,出,董安於問扁鵲,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寤之日,告公孫支與子輿曰:「我之帝所甚樂。吾所以久者,適有所學也。帝告我:晉國且大亂,五世不安。其後將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而國男女無別。」公孫支書而藏之,秦策於是出。夫獻公之亂,文公之霸,而襄公敗秦師於殽而歸縱淫,此子之所聞。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間,間必有言也。」
居二日半,簡子寤,語諸大夫曰:「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遊於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其聲動心。有一熊欲援我,帝命我射之,中熊,熊死。有羆來,我又射之,中羆,羆死。帝甚喜,賜我二笥,皆有副。吾見兒在帝側,帝屬我一翟犬,曰:『及而子之壯也以賜之。』帝告我:『晉國且世衰,七世而亡。嬴姓將大敗周人於范魁之西,而亦不能有也。』」董安於受言,書而藏之。以扁鵲言告簡子,簡子賜扁鵲田四萬畝。
其後扁鵲過虢。虢太子死,扁鵲至虢宮門下,問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國中治穰過於眾事?」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氣不時,交錯而不得洩,暴發於外,則為中害。精神不能止邪氣,邪氣畜積而不得洩,是以陽緩而陰急,故暴蹶而死。」扁鵲曰:「其死何如時?」曰:「雞鳴至今。」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言臣齊勃海秦越人也,家在於鄭,未嘗得望精光侍謁於前也。聞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無誕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臣聞上古之時,醫有俞跗,治病不以湯液醴灑,鑱石撟引,案扤毒熨,一撥見病之應,因五藏之輸,乃割皮解肌,訣脈結筋,搦髓腦,揲荒爪幕,湔浣腸胃,漱滌五藏,練精易形。先生之方能若是,則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終日,扁鵲仰天嘆曰:「夫子之為方也,若以管窺天,以郤視文。趙人之為方也,不待切脈望色聽聲寫形,言病之所在。聞病之陽,論得其陰;聞病之陰,論得其陽。病應見於大表,不出千里,決者至眾,不可曲止也。子以吾言為不誠,試入診太子,當聞其耳鳴而鼻張,循其兩股以至於陰,當尚溫也。」
中庶子聞扁鵲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撟然而不下,乃以扁鵲言入報虢君。虢君聞之大驚,出見扁鵲於中闕,曰:「竊聞高義之日久矣,然未嘗得拜謁於前也。先生過小國,幸而舉之,偏國寡臣幸甚。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言未卒,因噓唏服臆,魂精洩橫,流涕長潸,忽忽承䀹(音接),悲不能自止,容貌變更。扁鵲曰:「若太子病,所謂『屍蹶』者也。夫以陽入陰中,動胃繵緣,中經維絡,別下於三焦、膀胱,是以陽脈下遂,陰脈上爭,會氣閉而不通,陰上而陽內行,下內鼓而不起,上外絕而不為使,上有絕陽之絡,下有破陰之紐,破陰絕陽,色廢脈亂,故形靜如死狀。太子未死也。夫以陽入陰支蘭藏者生,以陰入陽支蘭藏者死。凡此數事,皆五藏蹙中之時暴作也。良工取之,拙者疑殆。」
扁鵲乃使弟子子陽厲針砥石,以取外三陽五會。有間,太子蘇。乃使子豹為五分之熨,以八減之齊和煮之,以更熨兩脅下。太子起坐。更適陰陽,但服湯二旬而復故。故天下盡以扁鵲為能生死人。扁鵲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扁鵲過齊,齊桓侯客之。入朝見,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謂左右曰:「醫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為功。」後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血脈,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不悅。後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腸胃間,不治將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不悅。後五日,扁鵲復見,望見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問其故。扁鵲曰:「疾之居腠理也,湯熨之所及也;在血脈,針石之所及也;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雖司命無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後五日,桓侯體病,使人召扁鵲,扁鵲已逃去。桓侯遂死。
使聖人預知微,能使良醫得蚤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臟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則重難治也。
扁鵲名聞天下。過邯鄲,聞貴婦人,即為帶下醫;過雒陽,聞周人愛老人,即為耳目痹醫;來入咸陽,聞秦人愛小兒,即為小兒醫:隨俗為變。秦太醫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鵲也,使人刺殺之。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79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