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小城畸人
滿額折
小城畸人
小城畸人
小城畸人
小城畸人
小城畸人
小城畸人
小城畸人
小城畸人
小城畸人
小城畸人
小城畸人
小城畸人
小城畸人
小城畸人
小城畸人
小城畸人
小城畸人
小城畸人
小城畸人
小城畸人
小城畸人

小城畸人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60 元
優惠價
79363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0元
庫存 > 10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他困於孤獨高牆投射的陰影裡,彷彿生來如此。
殊不知在執念裡外的所謂真實,
只是一場又一場的誤解……

☆ 二十世紀百大英文小說TOP 24 ☆
啟發海明威、福克納、史坦貝克
美國現代主義文學之父 舍伍德.安德森
短篇小說經典代表作

人類自己創造出真理。
是真理讓這些人變成奇形怪狀的人。
一旦有人將其中一個真理據為己有,聲稱那是他的真理,想盡辦法要依靠真理而活,他所接納的真理,也就成了謬論。
──舍伍德.安德森《小城畸人》

▍在真理與現實的縫隙裡,你我都是畸人
一座平凡無奇的美國中西部小鎮上,住著許多迷惘而憂愁的畸人,有些行跡詭怪,有些冷酷偏執,有的狂躁暴戾,有的膽小沉靜,但也有些人形色自然、舉止得體,令人生羨。在迥異的表面下,這些形形色色的人們,懷抱著各自獨特的情感和經歷,困於看似平靜或瘋狂的日復一日中,為夢想與恐懼、慾望與孤寂、冒險與妥協而掙扎憂慮著。
美國現代主義文學先驅舍伍德.安德森的經典短篇小說集《小城畸人》,以25篇扣人心弦的故事,探究了一顆顆孤獨的內心與渴望被愛的靈魂,故事別緻地刻畫了本能、慾望,以及在人生中不斷摸索的歷程,串起了你我被現代社會侵蝕的寂寞心靈。還有俄亥俄州懷恩石堡,這些有故事的人。

手 HANDS──
威翼.畢鐸鮑姆將很多話都訴諸雙手,他透過手指的愛撫表達自我,努力將夢想注入幼小的心靈中。然而這雙修長而富表情的十指,讓這位男老師差點被吊死於賓夕法尼亞州的小鎮上……

母親 MOTHER──
少時一心嚮往舞臺演出與自由生活的伊麗莎白,困在了父親那間老舊而雜亂無序的旅館裡。中年病弱的她失去了對生命的熱情,只有與獨生子喬治之間的羈絆和期盼,令她熊熊燃燒……

上帝的力量THE STRENGTH OF GOD──
哈特曼牧師在教堂鐘樓祈禱時,看到了隔壁棟女子赤裸的身體。於是在靈魂深處展開了一場「誘惑」與「信仰」的掙扎。歷經一番痛苦折磨,他開始考慮辭去牧師一職,徹底向罪惡屈服……

冒險精神 ADVENTURE──
十六歲那年深秋,艾莉絲的情人奈德.柯里獨自前往克里夫蘭。被留下的她謹記著臨去時他的諾言。十多年過去,拒絕了無數青春邀約的她突然恐懼,恐怕他再也不會回來了……

▍百年經典全新繁中譯本,獨家收錄安德森創作自述 × 名人書評
《小城畸人》於1919年初次發行,舍伍德.安德森在匠心獨具的細膩描寫中,帶入了精神分析背景,是最早開始以新興心理學入文的小說家之一。其寫實而透徹心理活動的筆觸,讓每個短篇節奏分明、餘韻深遠;將各色畸零古怪的人物串聯後,又如水滴匯聚大海,綿延成一幅十九世紀美國小鎮的動態日常景象。安德森優美簡練的文筆與人物刻畫,深深影響了海明威、福克納、史坦貝克、費茲傑羅與沙林傑等一眾美國作家,海明威更曾稱他是「我們所有人的老師」。
1998年,《小城畸人》被美國現代圖書公司評選為「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Modern Library 100 Best Novels)第24名;亦曾登2014年英國衛報(The Guardian)「讀者推薦十大短篇小說」之一。
本次百年經典全新繁中譯本,獨家收錄作者撰寫《小城畸人》前後的書信往來、回憶錄,以及福克納等時人書評。帶讀者回到當年,一窺作者自述其經典小說的寫作契機與核心主題、書籍出版前後的歷程與趣聞。從多元角度切入,完整讀懂這本影響了整個時代的美國小鎮文學。

▍小城故事,寫遍你我不說的偏執與寂寞

有一種東西叫幸福,人們都在努力想要得到它。從來沒有人得到過幸福。人生的一切都是驚人的偶然。愛,溫柔和絕望的時刻,降臨在窮人和悲慘的人身上,也降臨在富人和成功的人身上。

◆「你必須試著忘掉你所學到的一切,」老人說:「你必須開始夢想。從這時候開始,你必須閉上耳朵,不去理會那些喧囂的聲音。」
◆在這個小夥子看來,這個男人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每個人都顯得卑鄙無恥。「我想讓你充滿仇恨與不屑,這樣你就會變得高高在上。」
◆「我並沒有失去信心。我是當著大家的面這樣說的。我只是被帶到一個地方,明知道我的信念不會實現的地方。」
◆「事情不會發生在我身上了。我永遠找不到幸福了。我為什麼要騙自己呢?」她哭了,隨之而來的是一種奇怪的解脫感,恐懼已經成為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是她第一次大膽嘗試去面對這份恐懼。
◆「我想要她,同時又一直不想要她。」他解釋道:「然後我開始跟她說起我的人,以及我覺得有意義的一切。我試過保持沉默,不與任何人往來,但是我做不到。我的感覺就像開門時的感覺。有時候我巴不得她離開,再也不要回來。」
◆「愛就像一陣風,在黑夜裡拂動樹下的青草。」他說過:「你不該嘗試確定愛情。它是生命中神聖的偶然。如果你想讓愛情變得清楚、明確且肯定,生活在輕柔夜風吹拂的樹下,那麼漫長而炎熱、充滿失望的日子很快就會到來,過往馬車揚起的沙塵就會落在因親吻而腫脹發熱且一觸即痛的嘴唇上。」
◆每一個孩子一生當中都會有一段時期,第一次回首看人生。也許這就是他跨過界線邁入成年的時刻。小夥子在他出生長大的這個鎮上行走著,他想著未來,想著他即將在這個世界上扮演的角色。雄心壯志和遺憾在他內心甦醒。
◆他輕輕喘了口氣,發現自己不過是一片樹葉,被風吹過鄉下的街道。他知道,不管他的夥伴們再如何振振有詞,他的生死都充滿無常,他是隨風飄泊的東西,注定像玉米一樣在陽光下枯萎的東西。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1876-1941)
美國現代主義文學先驅、小說家。
1876年生於俄亥俄州小鎮坎登(Camden),幼時家道中落,隨家人旅居多座美國中西部小城,並積極打零工以助家計。14歲時輟學,一度入伍。美西戰爭結束後,喜愛閱讀的他積極進修,並於1900年赴芝加哥從事廣告工作,逐漸成為一名成功的文案寫手與企業主。
經商事業蒸蒸日上,他卻於1912年遭遇精神崩潰(類似今日之解離症狀),令他拋下一切,棄商從文,將工作重心轉向長年耕耘的寫作。1919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小城畸人》是他最知名的作品。
作為最早將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等新興心理學見解引入創作的小說家之一,其優美簡練的文筆與對寂寞心靈的深度刻畫,深深影響了海明威、福克納、史坦貝克、費茲傑羅與沙林傑等一眾美國作家。海明威稱他是「我們所有人的老師」,福克納更譽其為「我這一代的美國作家之父」,足見其對美國現代文學的深遠影響。
1941年,安德森於一次前往南美洲的航行中,因腹膜炎病逝於巴拿馬,享年64歲。其墓誌銘為:「最偉大的冒險不是死亡,而是活著。」
著有《雞蛋的勝利》、《馬與人》、《林中之死》、《小城畸人》等作品。

譯者簡介

夏荷立
大學讀英文系,研究所念新聞。做過雜誌,寫過採訪,編過書籍,也做過版權。
年輕時喜歡聽古典音樂,年紀漸長,反而愛上爵士。不變的是愛看電影,讀推理小說,還是想要譯推理小說。
譯有《你不在,悲傷的我這樣生活》、《給予的力量:改變一生的五個奇遇》、《百萬殺人實驗》等書,也嘗試過食譜中譯英。希望能活到老,學到老。

名人/編輯推薦

宋怡慧|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暢銷作家
馬世芳|廣播人、作家
傅月庵|編輯人、作家
廖志峰|出版人、作家
盧郁佳|作家
謝哲青|作家、旅行家
顏擇雅|出版人、作家
感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這個書名取得多麼簡單明瞭!故事的寫法也很簡單:文短,故事一講完就停下。一般來說,作家的頭幾本書表現出來的如果不是很乏味,就是虛張聲勢。但是,《小城畸人》卻沒有這兩個缺點。
——威廉.福克納 William Faulkner

論起挑戰短小精悍的短篇小說形式,裡面有比例設計得好好的輕哲學、警句式對話和危險的性,美國文學裡沒有比《小城畸人》做得更好的了。
——麥斯威爾.安德森 Maxwell Anderson

佛洛伊德和榮格告訴我們,一旦壓力減弱或是繃得太緊時,希望和想法會如何偽裝。在安德森先生筆下的俄亥俄州懷恩石堡鎮,上演著一場場小型悲劇和喜劇,它們都有科學啟示的支持。
——威廉.里昂.菲爾普斯 William Lyon Phelps

目次

畸零人之書
手(威翼.畢鐸鮑姆的故事)
紙團(瑞菲醫生的故事)
母親(伊麗莎白.韋勒德的故事)
哲人(帕西瓦爾醫生的故事)
誰也不知道 (露薏絲.川寧恩的故事)
四部曲之一:虔誠(耶西.班特利的故事)
四部曲之二:虔誠(耶西.班特利的故事)
四部曲之三:屈服(露易絲.班特利的故事)
四部曲之四:恐懼(大衛.哈迪的故事)
想法很多的人(喬.魏凌的故事)
冒險精神(艾莉絲.辛德曼的故事)
得體(渥石.威廉斯的故事)
思考者 (塞斯.厲奇蒙的故事)
坦迪 (坦迪.哈德的故事)
上帝的力量 (柯提斯.哈特曼牧師的故事)
教師 (凱特.史威夫特的故事)
寂寞 (以諾.羅賓森的故事)
一場覺醒 (蓓兒.卡本特的故事)
怪人 (埃爾默.考利的故事)
說不出的謊(雷.皮爾森的故事)
酒精 (湯姆.福斯特的故事)
死亡(瑞菲醫生與伊麗莎白.韋勒德的故事)
老於世故 (海倫.懷特的故事)
離開 (喬治.韋勒德的故事)
附錄一:書信
附錄二:回憶錄
附錄三:書評
年表 舍伍德.安德森

書摘/試閱

畸零人之書
THE BOOK OF THE GROTESQUE

這位作家是個留著一把白鬍子的老人,上床睡覺有點不方便。他住的屋子窗戶開得頗高,但他卻想要在早上醒來的時候看看窗外的樹。於是木匠來改造那張床,好讓床與窗戶齊高。
這件事引起好一番忙亂。木匠在美國內戰期間當過兵。他進到作家的房間,坐下來討論辦法,說是要搭建個平臺,好把床給架高。作家身邊散放著雪茄,木匠也就抽起菸來。
兩個人就抬高床鋪的問題講了一會兒,然後又聊到了別的事情上頭。當過兵的那個聊起戰爭話題——其實,是作家把他引到這個話題上的。木匠進過安德森維爾的戰俘營,失去一個弟兄。那個弟兄是活活餓死的,只要一提起這個話題,木匠就會哭。他和老作家一樣留著一把白鬍子,哭的時候會噘起嘴唇,鬍子一上一下地抖動。嘴裡叼著雪茄的老人哭起來很可笑。後來作家把他打算將床加高的安排給忘了,於是木匠就按照自己的方法了事,搞得年過六旬的作家,想在夜裡上床睡覺不得不用張椅子扶自己一把。
作家在床上翻身側臥,靜靜地躺著。多年來,他一直為自己的心臟問題所困擾。他的菸癮很大,心律不穩。總有一天他會不期然地死去——一旦有了這個想法,只要他一躺上床,總會想到這個。這麼想並沒有讓他心慌。事實上,它的影響頗為特別,不容易解釋。這個想法讓躺在床上的他,比任何時候都更具生氣。他一動也不動地躺著,他的肉體已經衰老,沒什麼用了,但是體內有個東西卻充滿了朝氣。他就像一個孕婦,只不過他體內的東西不是一個嬰兒,而是一個年輕人。不對,不是一個青年,而是一個女人,年輕的女人,像個騎士一樣身披鎖子鎧甲。你瞧,老作家躺在高高的床上聽著自己的心悸,要想知道這時候的他體內究竟有什麼東西,實在很荒謬。我們需要搞清楚的是這個作家在想什麼,或者說作家體內那個年輕人在想什麼。
這個老作家就像世界上所有的人一樣,在他漫長的一生當中,腦子裡有過很多的想法。從前他也長得很俊俏,有許多女人曾經愛上他。後來,當然啦,他認識了人,許多的人,他認識他們的方式特別地親密,不同於你我認識人的方式。至少作家是這麼想的,這個想法讓他感到開心。何必和一個老人家的想法相爭呢?
作家躺在床上作了一個夢,如幻似真的夢。他漸漸浮上睡意,不過尚有意識,在他的眼前開始出現人影。他猜想是自己體內那個無法形容的年輕東西趕著一長串人來到了他的眼前。
你看,這一切的有趣之處正在於這些從作家眼前走過的人影。他們都是奇形怪狀的人。作家認識的每一個男男女女都成了奇形怪狀的人。
這些奇形怪狀的人不見得都很嚇人。有的很有趣,有的幾乎可以算得上漂亮。其中有一個,整個身體都變形的女人,她的怪奇之處傷到了老人。她經過的時候,老人發出一種聲音,就像小狗在嗚咽。如果你進到房間裡,可能會以為老人家作了噩夢,或是消化不良。
在那一個小時裡,這支奇形怪狀的人組成的隊伍走過老人的眼前,然後,痛苦歸痛苦,他還是爬下床來,開始寫作。有幾個奇形怪狀的人在他心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想把這些印象講出來。
作家伏在案前寫了一個小時之久。最後他寫成一本書,取名為《畸零人之書》。這本書從未出版過,但是我曾經看過一次,它在我腦海中留下了無法抹滅的印象。這本書有一個中心思想非常奇怪,一直留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因為這個思想,我才能夠理解以前始終無法理解的許多人與事。這個中心思想的內容晦澀難懂,但如果用簡單幾句話說,應該是這樣的——
一開頭,人間初始,存在許多思想,卻沒有所謂的真理。人類自己創造出真理,每一個真理都是由許許多多模模糊糊的想法綜合而成的。世界上到處都是真理,真理都很美。

老人在他的書中舉出好幾百條真理,我就不一條一條告訴你了。這裡面有關於貞潔的真理和激情的真理、有財富的真理和貧窮的真理、有節儉的真理和揮霍的真理、有疏忽的真理和任性的真理。成千上百條不計其數的真理,統統都很美。
然後,這些人出現了。每個人一出現就搶走一個真理——有些人長得很壯,一搶就是一大把。是真理讓這些人變成奇形怪狀的人。老人對這件事自有一套繁複的理論。他認為,一旦有人將其中一個真理據為己有,聲稱那是他的真理,想盡辦法要依靠真理而活,他就成了一個奇形怪狀的人,而他所接納的真理,也就成了謬論。
你可以親眼見見,這位一輩子勤於寫作、一肚子學問的老人,如何就此事寫出幾百頁的文字來。這個問題壓在他的心頭變得如此之大,搞得他自己都要變成一個奇形怪狀人了。我想,他沒有將這本書拿去出版也是出於這個原因。是他內心那個年輕的東西拯救了這個老人。
至於為作家改造床的那個老木匠,我之所以提到他,只因為他就像許多所謂的普通人一樣,成了作家筆下所有奇形怪狀的人之中最接近能讓人理解,也是最可愛的那個人物。



HANDS

在俄亥俄州的懷恩石堡鎮,靠近一道溝壑的旁邊矗立著一棟小小的木造房子,小屋的門廊已經半朽,門廊上有個胖胖的小老頭緊張地走來走去。屋前是一片長長的田地,儘管地裡撒下的是三葉草的種籽,卻只長出密密麻麻的黃芥菜雜草來。穿過那片田,他可以見到公路,沿著那條公路駛來一輛馬車,車上載滿了去田裡採漿果回來的工人。這批採漿果的人裡面有青年也有少女,他們嘻嘻哈哈地大聲笑鬧。一個身穿藍色襯衫的男孩從馬車上跳下來,想要扯下他身後的一名少女,少女驚叫,尖聲抗議。男孩的腳踢起路上的塵土,塵土拂過西沉的太陽。一陣少女細細的嗓音穿過那片長長的田野。「喂,我說你呢,威翼.畢鐸鮑姆,梳梳頭吧!你的頭髮都要掉到眼睛裡去了。」一個聲音對那個禿頭的男子吩咐道,他一雙小手正緊張兮兮地撥弄著光可照人的額頭,好似在整理一綹打結的頭髮。
威翼.畢鐸鮑姆一天到晚戰戰兢兢的,飽受一股若有似無的疑慮所困擾。他在這個小鎮已住上了二十年之久,始終不認為自己是小鎮的一分子。放眼整個懷恩石堡的鎮民,就只有一個人曾經和他走得近。他與喬治.韋勒德建立了一種近似友誼的關係,喬治是「新韋勒德之家」業主湯姆.韋勒德的兒子。喬治.韋勒德是《懷恩石堡鷹報》的記者,有時候他會在傍晚出門,沿著公路散步,走到威翼.畢鐸鮑姆家去。
眼下,老人在門廊上走來走去的時候,他的雙手正緊張地擺來擺去,心中盼望著喬治.韋勒德能過來與他一起消磨這個夜晚。在馬車載著採漿果工人駛去以後,他從高高的芥菜雜草叢穿過田野,攀上鐵路柵欄,焦急地眺望著往鎮上去的那條路。他就這樣站了一會兒,搓著手,來來回回地張望,然後,恐懼戰勝了他,他跑回去,又在自家的門廊上走了起來。
這二十年來,威翼.畢鐸鮑姆在鎮上人眼中一直是個謎,唯有在喬治.韋勒德面前,他才不再那麼膽怯,個性陰暗的他,會從沉浸的一片懷疑之中浮上來,審視這個世界。有那個年輕的記者在一旁陪伴,他才能鼓起勇氣在光天化日之下走上緬因大街,或是在自家搖搖欲墜的前廊上大步地走來走去,激動地講話。原本低沉還會發抖的聲音變得尖銳又響亮,彎腰駝背的身子挺直起來。沉默寡言的畢鐸鮑姆,身子一扭,像一條被漁夫放回溪裡的魚似的,開始說話,努力用語言把沉默多年所累積起來的想法表達出來。
威翼.畢鐸鮑姆有很多話都訴諸於他的雙手。修長而富表情的十指,始終活躍,本來一直努力藏在他的口袋裡或背後的手,現在伸了出來,變成他這臺表達機器的活塞桿。
威翼.畢鐸鮑姆的故事就是一雙手的故事。它們不安地躁動著,就像被囚禁的鳥兒在搧動翅膀一樣,這就是他得了這個名字的由來。鎮上一個沒沒無聞的詩人想出來的。這雙手驚動了它的主人。他想要把它們藏起來,當他驚訝地看著那些和他一起在田間做活的人,或是趕著睏倦拉車牲口走在鄉村道路上的人——他們的手安靜而沒有表情。
威翼.畢鐸鮑姆與喬治.韋勒德交談時,會握緊拳頭,捶在桌子上或他家的牆壁上。這個動作讓他覺得更舒爽。兩人在田裡散步時,如果他想說話,就會找塊樹樁或是圍籬的頂板,兩隻手忙著捶打,如此說起話來會讓他重新找回自在。
威翼.畢鐸鮑姆那雙手的故事本身就值得寫一本書。如果能用充滿同情的手法去寫,就能觸及無名小人物身上許多奇特而美好的品行。這是屬於詩人的工作。在懷恩石堡這個地方,這雙手光是憑著它們的動作就引來了注意。威翼.畢鐸鮑姆靠這雙手,一天就能採下多達一百四十夸脫的草莓。這雙手成了他身上顯著的特徵,是促成他出名的來源。同時,也讓他本來就已經顯得怪誕且難以捉摸的個性變得更怪。懷恩石堡的人為威翼.畢鐸鮑姆的這雙手感到驕傲,就像他們同樣為銀行家懷特新蓋的石屋感到自豪,也為衛斯理.莫耶家那匹棗紅色種馬湯尼.蹄波感到自豪一樣。那匹馬在克里夫蘭秋季賽馬會上的兩分十五秒快步項目中贏得比賽。
至於喬治.韋勒德,有好幾次他都想要問問有關那雙手的情況。有時候,他幾乎要壓制不住自己內心那股旺盛的好奇心。他覺得,那雙手所表現出的奇怪動作和想要隱藏起來的欲望一定是有其原因的,只不過他越來越敬重威翼.畢鐸鮑姆,因此沒有脫口問出一直縈繞在他心頭的疑問。
有一次,他差點就要問出口了。一個夏日的午後,他們兩人在田野上散步,中途停下腳步坐在了長滿青草的田埂上。整個下午,威翼.畢鐸鮑姆彷彿一個受到啟發的人,一直在講話。他在一排籬柵邊停了下來,像一隻巨大的啄木鳥般捶打著籬笆上的頂板,對著喬治.韋勒德大喊大叫,譴責他太過容易受周遭人的影響。「你這是在自毀!」他喊道:「你偏愛獨處,又愛作夢,但是你又害怕夢想!你想要和鎮上其他的人一樣!你聽他們講話,再設法模仿他們。」
就在長滿青草的田埂上,威翼.畢鐸鮑姆再次強調這一點。他的聲音放軟,語調令人回味,隨之發出一聲滿足的嘆息,開始滔滔不絕地長篇大論,彷彿一個沉浸於夢中的人在講話。
威翼.畢鐸鮑姆在這場夢境中為喬治.韋勒德勾勒出一幅畫面——這幅畫中的人,重新生活在田園牧歌般的黃金歲月中。穿過一望無際的綠野,走來了四肢勻稱、手腳輕巧的年輕人,有的人步行,有的人騎馬。這些年輕人成群結隊過來,圍在一個老人的腳邊,這位老者就坐在一個小園裡的一棵樹下與他們交談。
威翼.畢鐸鮑姆深深受到了啟發。一度忘記那雙手。慢慢地,它們悄悄地上前,搭在喬治.韋勒德的肩膀上。一種新鮮而大膽的東西滲入那個說話的聲音裡。「你必須試著忘掉你所學到的一切,」老人說:「你必須開始夢想。從這時候開始,你必須閉上耳朵,不去理會那些喧囂的聲音。」
威翼.畢鐸鮑姆講著講著停了下來,認真地看著喬治.韋勒德,看了半天。他的雙眼放光。他再舉起手來摸摸那少年,然後臉上掠過一絲驚恐。
威翼.畢鐸鮑姆的身體一陣痙攣,猛然站起來,雙手深深插入褲兜裡。他的眼中泛起淚光。「我得回家去了。不能再跟你多談了。」他緊張地說。
老人頭也不回,匆匆下了山坡,穿過一片草地,丟下喬治.韋勒德在草坡上,又驚又怕。少年嚇得一陣哆嗦,站起身來,沿著路朝鎮上走去。「我不問他有關那雙手的事了。」他回想起在那個男人眼中所看到的驚恐,有所感觸,心道:「有些什麼不對勁,不過我並不想知道是什麼。他那雙手與對我的恐懼,和他對每個人的恐懼脫不了關係。」
喬治.韋勒德猜對了。讓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那雙手的故事。說不定我們這麼一談就會喚起詩人,他們就會講起隱藏在這則神奇故事中的影響力,而那雙手不過是希望所揚起的旗幟。
威翼.畢鐸鮑姆年輕的時候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個小鎮上當過老師。那個時候他並不叫威翼.畢鐸鮑姆,而是叫阿道夫.麥爾斯,這個名字聽起來不是那麼地文雅好聽。叫阿道夫.麥爾斯的他,深受學校男童的愛戴。
阿道夫.麥爾斯天生就適合當青年的導師。他是很罕見、少有人懂的那種人,他以溫和的力量管教孩子,因而被視為一種討人喜歡的弱點。這種人對自己管教的孩子充滿感情,那與女人對男人那種美好的愛慕沒什麼不同。
不過,這個說法略嫌粗糙。還需要詩人潤飾。阿道夫.麥爾斯和學生們待在一起。傍晚去散步,或是坐在校舍臺階上聊天,聊到暮色降臨,陷入一種幻境之中。他的手伸過來伸過去,這邊摸摸孩子的肩膀,那邊揉揉他們亂蓬蓬的腦袋。他講話的時候,嗓音變得輕柔,如音樂般動聽。聲調之中也有一股憐愛之意。那副嗓音和那雙手、撫撫肩膀又摸摸頭髮,多多少少可以說是這位教師努力在將夢想注入幼小的心靈中。他透過手指的愛撫表達自我。在這樣的人身上,創造生命的力量是分散出去的,而不是集中起來的,他就是這樣的人。在他那雙手的愛撫下,孩子們心中的懷疑與不信散去,他們也開始有了夢想。
接著就是那場悲劇了。學校裡有個智力不足的孩子迷戀上這位年輕的教師。夜裡躺在床上,他想像著不可告人的事,到了早上,他又將自己的夢境當作事實講了出去。他嘴皮一鬆,口裡吐出了奇怪而醜惡的指控。這個賓夕法尼亞的小鎮整個為之一抖。本來隱藏在人們心中,模模糊糊、因阿道夫.麥爾斯而生的疑慮被激發出來,變成信以為真。
這場悲劇並未持續很久。一個個小子從床上被挖起來接受盤問,渾身發抖。「他伸出胳膊來摟住我……。」其中一個這樣說。「他的手指總是在撥弄我的頭髮。」另一個那樣說。
一天下午,在鎮上開酒館的亨利.布雷德福來到校門口。他把阿道夫.麥爾斯叫到學校的操場上,掄起拳頭就開始揍他。他堅硬的指節打在這個男老師驚恐的臉上,身上的怒氣變得越發凶狠。孩子們驚慌失措地尖叫,像受驚的昆蟲一樣跑來跑去。「你這個禽獸,你怎麼敢對我的孩子伸出你的爪子,我要教訓你!」酒吧老闆吼道。他打累了,開始用腳踢這位男老師,踢得他滿操場跑。
阿道夫.麥爾斯當天夜裡就被趕出賓夕法尼亞州的那個小鎮。十幾、二十個男人提著燈來到他獨居的房舍門口,命令他穿好衣服出來。當時正在下雨,其中一個人手裡拿著一根繩子。他們原打算吊死這位男老師,但是在他身上有某種東西——那麼瘦小,那麼蒼白,那麼可憐——觸動了他們的心,於是他們就放了他一馬。不過當他的身影遁入黑暗,他們又後悔自己心腸太軟,追了上去,罵罵咧咧,朝那個身影丟出一根根棍子和一大球一大球的泥團。那身影尖叫著,越跑越快,沒入黑暗中。
二十年來,阿道夫.麥爾斯孤身一個人住在懷恩石堡。他才四十歲,看上去卻有六十五歲。在他匆匆穿過俄亥俄州東部的一個小鎮時,在貨運站上看到一箱貨物,就拿箱上的字為自己取了畢鐸鮑姆這個姓氏。他有個姑媽住在懷恩石堡,這個一口黑牙的老太太是養雞的,後來他便一直和她住在一起,住到她過世。經歷過賓夕法尼亞州那件事之後,他病了一年之久,病癒後去到田裡打零工,他怯生生地四處走動,盡力隱藏住自己那雙手。他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卻又覺得問題肯定出在那雙手。那些孩子們的父親一再提到那雙手。「管好你那雙手別亂伸!」那個酒館老闆氣得上竄下跳地在學校操場上如此怒吼。
威翼.畢鐸鮑姆在那條溝壑邊的自家房子門廊上繼續走來走去,直到太陽消失不見,田野那頭的道路隱沒在灰色的陰影中。他走進自己的屋裡,切了幾片麵包,抹上蜂蜜。夜間的火車拖著特快車廂,滿載當天收穫的漿果,隆隆地駛走。夏夜重新恢復寂靜時,他又回到門廊上走動。黑暗中他看不見那雙手,它們也安靜了下來。儘管他仍然渴望那個少年的出現,那個少年是他表達對人類之愛的媒介,但是這股渴望再度成為他孤獨和等待的一部分。威翼.畢鐸鮑姆點起一盞燈,把簡單的一餐所弄髒的碗盤給洗了,然後在通往門廊那扇紗門旁邊支起一張折疊床,準備脫衣就寢。幾粒白色的麵包屑散落在桌子旁那洗得乾乾淨淨的地板上。他把燈移到一張矮凳上,開始撿拾麵包屑,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將它們一一送進嘴裡。在桌子下方濃密的光影中,那個跪著的身影看起來像是正在教堂做禮拜的牧師。緊張卻極富表情的手指在燈光下忽隱忽現,很可能會被誤認為是虔誠信徒的手指,十顆接著十顆飛快地捻數著念珠。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63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