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浮生六記(四版)
滿額折
浮生六記(四版)
浮生六記(四版)
浮生六記(四版)
浮生六記(四版)
浮生六記(四版)
浮生六記(四版)
浮生六記(四版)
浮生六記(四版)
浮生六記(四版)
浮生六記(四版)
浮生六記(四版)
浮生六記(四版)
浮生六記(四版)
浮生六記(四版)
浮生六記(四版)
浮生六記(四版)
浮生六記(四版)
浮生六記(四版)
浮生六記(四版)
浮生六記(四版)
浮生六記(四版)
浮生六記(四版)
浮生六記(四版)
浮生六記(四版)
浮生六記(四版)

浮生六記(四版)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20 元
優惠價
79173
促銷優惠
聖誕歡樂頌
庫存 > 10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5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是清人沈三白追憶生平往事的自敘寫實之作,最初以手抄本傳世時即風靡傾倒許多讀者。因為「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作者以時而輕靈、時而深情的筆觸,寫下生平所樂、所快、所愁,其中如〈〉之夫婦情深、〈〉之生活藝術、〈〉之悲慘愁苦、〈〉之自由曠達,皆筆真、情真、意更真,令人讀之心醉。試問誰人能在掩卷後,稍忘至情真性的沈三白,以及靈慧深情的

作者簡介

(1763—1825年),字三白,號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於長洲(今江蘇蘇州)。清代文學家,工詩畫、散文。著有《》。

引 言(節錄)

浮生六記乃一自敘寫實之作,其曰「浮生」,殆本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義。流傳一個世紀以來,它風靡傾倒了許多讀者。楊引傳序說,在書未刊行前,不少人閱(手抄本)而心醉。海漚閑話亦說看了浮生六記,「令人讀之心醉」,並說其筆墨「可與清初人頡頏」。香禪精舍近僧潘麐生除說它「淒艷秀靈,怡人蕩魄」感人甚深外,並指出其兼有李漁一家言、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冒襄影梅盦憶語、方以智物理小識諸書內容,又寫得「緒不蕪雜」、「指極幽馨」,乃可「別樹一幟」。這些評價並未溢美。三十年代它被譯成英文,爾後並搬上了銀幕。「六記」中,人們尤其對閨房記樂坎坷記愁的幽芳淒怨,印象極深。莊生說:「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漁父),白居易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與元九書);浮生六記之能如斯感動人,就在於它的不矯揉強作,而出自真情實寫,情真、意真、景真,筆也真。

一、鶼鶼鰈鰈的神仙眷屬

浮生六記的人,無不羨殺沈三白、陳芸娘這一雙鴛侶。其所羨並不在於他們花前月下,卿卿我我,而是在於兩人一往情深、始終不渝,而又和衷共濟,患難與共的至性之愛。

真誠相愛,超塵脫俗 閨房記樂是全書集中寫芸娘、三白間愛情的篇章。其所寫之「樂」,非一般世俗兒女的房幃之樂,而是一種兩心相知、兩情相洽的心靈共振之愛,是一種淨化昇華了的幽馨純真之愛。且看其新婚那年夏間,入住滄浪亭愛蓮居「消夏」的相處:

稟命吾母,攜芸消夏於此。因暑罷繡,終日伴余讀書論古,品月評花而已。芸不善飲,強之可三杯;教以射覆為令。自以為人間之樂,無過於此矣。

他們又是如何的課書論古?兩人從古文的所「宗」,談到詩道,談到李白、杜甫。當芸說「李詩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種落花流水之趣,令人可愛」時:

余笑曰:「初不料陳淑珍乃李青蓮知己。」芸笑曰:「妾尚有啟蒙師白樂天先生,時感於懷,未嘗稍釋。」余曰:「何謂也?」芸曰:「彼非作琵琶行者耶?」余笑曰:「異哉!李太白是知己,白樂天是啟蒙師,余適字三白為卿婿;卿與『白』字何其有緣耶?」芸笑曰:「白字有緣,將來恐白字(吳音呼別字為白字)連篇耳。」相與大笑。

此中情致趣韻,何如之哉。再看其平居相處:

芸若腐儒,迂拘多禮,偶為披衣整袖,必連聲道「得罪」,或遞巾授扇,必起身來接。余始厭之,曰:「卿欲以禮縛我耶?語曰:『禮多必詐。』」芸兩頰發赤,曰:「恭而有禮,何反言詐?」余曰:「恭敬在心,不在虛文。」芸曰:「至親莫如父母,可內敬在心而外肆狂放耶?」余曰:「前言戲之耳。」芸曰:「世間反目,多由戲起,後勿冤妾,令人鬱死!」余乃挽之入懷,撫慰之始解顏為笑。自此「豈敢」、「得罪」竟成語助詞矣。

他們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其癖好與余同,且能察眼意,懂眉語,一舉一動,示之以色,無不頭頭是道」。在暫居「頗饒野趣」的陸氏廢園,芸嚮往「他年當與君卜築於此,買繞屋菜園十畝,課僕嫗種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畫我繡,以為詩酒之需。布衣菜飯,可樂終身,不必作遠遊計也。」而三白深然之。正是在此種共同愛好的基礎上,他們在七夕之夜香燭瓜果,同拜天孫,輕羅小扇,並坐水窗,以「願生生世世為夫婦」刻印分佩;七月望,兩人聯句遣懷,直至「愈聯愈縱,相入匪夷,隨口亂道」,笑不可止,芸倒於三白懷中;中秋日相偕遊滄浪亭,席地亭中,烹茶望月,幽雅清曠,俗慮塵懷全消,由是而興駕一葉扁舟,徜徉波心之遐想。

他們相約鬢斑之後,遍訪名山、勝蹟,遨遊天下,然想到那時步履已艱,恐難如願時:

芸曰:「今世不能,期以來世。」余曰:「來世卿當作男,我為女子相從。」芸曰:「必得不昧今生,方覺有情趣。」余笑曰:「幼時一粥猶談不了,若來世不昧今生,合巹之夕,細談隔世,更無合眼時矣。」

他們家居相處:

家庭之內,或暗室相逢,窄途邂逅,必握手問曰:「何處去?」私心忒忒,如恐旁人見之者。實則同行並坐,初猶避人,久則不以為意。芸或與人坐談,見余至,必起立,偏挪其身,余就而並焉。彼此皆不覺其所以然者,始以為慚,繼成不期然而然。

這種相愛之真誠,作者皆以自然筆墨出之,指極幽馨,因而感人至深。即使寫房闈間亦一絲不見猥褻,同樣令人神往。像寫新婚花燭夕:

見瘦怯身材,依然如昔,頭巾既揭,相視嫣然。合巹後,並肩夜膳,余暗於案下握其腕,暖尖滑膩,胸中不覺怦怦作跳。

同日三白作新舅送嫁歸,已是子夜:

伴嫗在旁促臥,令其閉門先去。遂與比肩調笑,恍同密友重逢,戲探其懷,亦怦怦作跳,因俯其耳曰:「姊何心舂乃爾耶?」芸回眸微笑,便覺一縷情絲搖人魂魄。擁之入帳,不知東方之既白。

彌月後三白赴杭州師處受業,三月離別,作品寫其回家後入內室相處情景:

入房,芸起相迎,握手未通片語,而兩人魂魄恍恍然化煙成霧,覺耳中惺然一響,不知更有此身矣!

寫得不跡不離,不陟狎邪,別具一種清芬。

既是可人,又復解人 芸娘與三白同年生而月份比之早十月,她以自學而通文墨,才思雋秀,性行俱宜。凡讀浮生六記者無不為這位柔婉淑順、宜喜宜嗔、亦理亦趣的可人陳芸娘而莞爾,更復為其善解人意而頷首。她不重珍寶,卻視破書殘畫若拱璧。她靈心別具,仿草蟲畫意,以昆蟲繫花草間,製作成令人稱絕的案頭瓶花,設計出雅潔實用的「墨梅」食盒,與能使居處迂迴曲折的移動花屏(「活花屏」),以舊竹簾改製為美觀的欄杆,以囊盛茶葉放置荷花心使之清香。

其諧趣亦令人解頤,因喜食臭乳腐、蝦滷瓜,三白嘲芸是「狗無胃而食糞,以其不知臭穢,……卿其狗耶?」芸作解,三白又以「然則我家係狗竇耶」、「卿陷我作狗耶」相嘲,芸回以「妾作狗久矣,屈君試嚐之」,並以箸挾蝦滷瓜強塞三白口。當三白說芸與「白」字有緣時,芸接說與「白」字有緣,將來恐「白」(別)字連篇。偕義妹王二姑上山掃墓途中,喜愛其斑駁苔紋小亂石,二姑借麻袋沿路給她拾了滿滿一袋,芸則:「且揀且言曰:『我聞山果收穫,必藉猴力,果然!』」致二姑憤而欲哈癢之。其與三白遊太湖歸來舟中,與船家女素雲笑謔情狀,亦令人捧腹。蕭爽樓三白常與二三知己雅集小酌,行令、考對。芸不僅「拔釵沽酒,不動聲色」,而且「瓜蔬魚蝦,一經芸手,便有意味」。在考對中各人均行立構思,「惟芸議為官卷,准坐而構思」,這無不說明芸之何等可人。

芸之善解人意,書中隨處可見。諸如三白弟啟堂娶親,催妝缺珠花,芸主動將自己的珠花奉呈給婆母,而其向代為惋惜的婢嫗所釋說的:「珠乃純陰之精,用為首飾,陽氣全克」云云,實乃為高堂作飾詞,使之免遭物議。而她的妥貼籌措三白與友人春日野宴南、北園,更備見其解人。當三白與友人們為「攜盒而往,對花冷飲,殊無意味」,而看花歸飲,又不如對花熱飲為快,苦無兩全之策時;芸胸有成竹地笑曰:「明日但各出杖頭錢,我自擔爐火來。」次日,她於市中僱一餛飩擔(江南一種流動賣餛飩的擔子,擔上鍋灶碗勺俱備),端整了肴酒,並攜一砂罐烹茶,屆時諸人同坐柳蔭,觀花品茗,迨酒肴已熱,就坐地大嚼,各各陶然。這一僱餛飩擔野飲「創舉」,遊人見之,無不羨為奇想,諸友亦擊節稱賞:「非夫人之力不及此!」足見芸之解人。

開放女性,悲劇女性 芸可謂是一位封建社會中罕見的開放女性,她與三白兩心相洽、相悅中,突破了封建禮法的藩籬,而這中間亦有著一個突破的過程。作新婦時,起先芸也同傳統女性那樣,謹守閨訓、婦則,審慎以將,不苟言笑,「甚緘默」、「與之言微笑而已」,且「事上以敬,處下以和,井井然未嘗稍失」。晨興披衣即起,如有人呼促者,三白嘲之「今非吃粥比矣,尚何畏人嘲耶?」芸答以「今非畏嘲,恐堂上道新娘懶惰耳。」然從作品中可以看出,在芸的潛意識中,有著一種可說是與生俱來的對封建禮法的逆反,其訂婚後的不避三白,並藏粥以饗;合巹之夕在待三白歸中閱西廂記而「忘倦」,均表明了這一點。之後,在與三白相處中,在相互影響下,從而也就沖決而出,一瀉千里,不僅兩人不期然而然地同行並坐,不避他人,且託言歸寧與三白偕遊太湖,乃至易男裝赴水仙廟觀燈,忘情趨前與司事眷屬通款曲,不覺按上對方肩頭,致引起對方誤會,情急之下,脫帽翹足,表明自己乃易釵而弁,始化怒為歡。此種行徑在封建社會中是極其出格的。而其替三白約婚歌伎憨園,則不論從哪個角度看,亦屬開放之舉。

芸之悲劇,肇端於據三白函,「仰體親意」插手為翁「物色」侍妾,此舉不只先得罪了婆母,之後復因書札中措辭不當,觸怒了乃翁;繼之又以給三白納憨園事,夫婦兩度被迫離開家庭,寄居於友人家,對這些芸唯自責,絕無怨尤,並以之認為連累了三白而內疚。在懨懨而病的八年中,其內心悲苦自不待言,但看其臨終與三白訣別情景:

芸又欷歔曰:「妾若稍有生機一線,斷不敢驚君聽聞。今冥路已近,苟再不言,言無日矣。君之不得親心,流離顛沛,皆由妾故。妾死則親心自可挽回,君亦免牽掛。堂上春秋高矣,妾死,君宜早歸。如無力攜妾骸骨歸,不妨暫厝於此,待君將來可耳。願君另續德容兼備者,以奉雙親,撫我遺子,妾亦瞑目矣。」

傷心人作傷心語,讀之令人酸鼻。芸之死乃舊家庭制度所使然,在芸個人固屬悲劇,而這不亦是那個時代中的時代悲劇?讀者掩卷之餘,又安得不為這一雙神仙眷屬的中道分離而一掬同情之淚!

二、富有情韻的敘事

思想家黃宗羲曾說:「敘事須有風韻,不可擔板」(南雷文定論文管見)。浮生六記敘事不只情真意切,且如同史學家劉知幾所說那樣,「駢枝盡去,塵垢都捐」(史通),饒有風韻。這也是作品令人閱而心醉,感到其「指極幽馨」的原因之一。

疏密相間 浮生六記所敘多為無甚驚險離奇的日常生活,然其寫來,不只可捫可觸感人,且一絲不顯支離瑣屑,究其所以,除其落筆一無塵埃外,乃與作者運用了傳統的疏密相間的手法,密處用詳敘,而疏處則以形象概敘出之有關。且看其在具寫三白與芸新婚燕爾,兩情繾綣後,繼之寫:

自此耳鬢相磨,親同形影,愛戀之情有不可以言語形容者。

「不可以言語形容」,實則是無限風情盡在不言中,而讀者亦自意會得,不寫而實寫,比之一一具陳,別有滋味吮出。再看其寫遭逢坎坷之由:

人生坎坷,何為乎來哉?往往皆自作孽耳。余則非也!多情重諾,爽直不羈,轉因之累。況吾父稼夫公,慷慨豪俠,急人之難,成人之事,嫁人之女,撫人之兒,指不勝屈,揮金如土,多為他人。余夫婦居家,偶有需用,不免典質,始則移東補西,繼之左支右絀。諺云:「處家人情,非錢不行。」先起小人之議,漸招同室之譏,「女子無才便是德」,真千古至言也!

同時並寫了芸招「議」、招「譏」的一則細事:

余居長而行三,故上下呼芸為「三娘」,後忽呼為「三太太」,始而戲呼,繼成習慣,甚至尊卑長幼,皆以「三太太」呼之。此家庭之變機歟?

三白之坎坷,芸之遭非議,乃至兩人有家而不能居,顛沛流離於人生道途,實基於家庭之釁。在這裏,作者把其中人的個性因素、家庭經濟因素與封建倫理觀念因素,概括絜之以出,而這些因素交織統攝了坎坷記愁之坎坷、之愁苦所由來;從而使之爾後所出現種種不如意事,自然成章,不必每事生而敘其事之緣由。

正由於作者這樣運用概敘,不僅使文字疏密有致,且能去除「駢枝」,捐卻「塵垢」,而使之風韻翩然。不止如此,浮生六記不只在敘事方法上去「駢枝」,其在所敘內容取捨上,亦同樣著意這一點。像其誕子、育女,就一般眼光來看乃人生大事,自當大書特書,可作品僅在移居華氏前順筆寫:「芸生一女名青君,時年十四,頗知書,且極賢能,質釵典服,幸賴辛勞;子名逢森,時年十二,從師讀書」。在此之前一無涉及,蓋一寫及,勢必另起爐灶,寫其慶賀之繁文縟節,以及鞠養之細末不可,而現在這樣落墨,非惟事無罅漏,且使作品臻於如前人所說那樣「妙不可盡之於言,事不可窮之於筆」(郭璞江賦)的佳境。

併疊類敘 要把事件敘得有風致神韻,枝蔓蕪雜乃是大忌,且毫無風韻可言。三白可謂深得傳統寫作學「紛者整之」的竅要,其敘事不枝不蔓,有如行雲流水,讀來絕不感到厭膩。以閑情記趣而言,其趣事涉及諸多方面,作品起始寫其童年之趣:

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渺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一日見二蟲?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這是寫他幼年目力異常(視力上有「特異功能」)。這也見諸於筆乘,如阮葵生的茶餘客話(卷四)說天台齊召南「瞳人極小,能遠視,與紫坪登山,見江船葉許大,先生辨舟中幾人,服某某色,杯斝壺觴之屬,歷歷可數,下山至泊所,則舟甚大,所視皆不爽。」可證此乃生活中實有的事。作者繼而寫蹲草叢中陰囊為蚯蚓所哈,捉鴨以治,受驚大哭的趣事。之後,將其物外之趣、世外之趣以併疊類敘的方法,寫其愛花喜盆栽及其自創之心得,寫園林布局,寫盆景、陳設,寫蕭爽樓與諸友雅集,以及貧士起居服食等個中情趣,筆墨酣暢,由於先「理枝」(併疊)然後「循幹」而寫,故一無填塞。

閑筆不閑 浮生六記敘事,總是從容寫來,若不經意,極盡自然。其中有的乍看似是閑筆,實則不閑,且有其用意在焉。如初見芸娘,寫芸:

其形削肩長項,瘦不露骨,眉彎目秀,顧盼神飛。

同時作者於此閑著一筆:

惟兩齒微露,似非佳相。一種纏綿之態,令人之意也消。

這「齒微露」、「似非佳相」一筆,似是贅筆,且頗有點煞風景,然實預示了芸之其年不永,紅顏「薄命」。在七月望,芸備小酌,擬邀月暢飲:

夜忽陰雲如晦,芸愀然曰:「妾能與君白頭偕老,月輪當出。」余亦索然。

這一筆,一則以「月輪當出」與否卜能否偕老,一則為之「索然」,若知月決不會出,似大可略而不寫,然其正暗透了他們的「白頭偕老」今後終成虛話。同樣,在兩人悉心經營用尋常有「巒紋可觀之石」,按倪雲林石法,疊起一「可居」、「可釣」、「可眺」,並題之曰「落花流水之間」,有若蓬萊仙島的盆景,可卻:

一夕,貓奴爭食,自檐而墮,連盆與架,傾倒碎之。余嘆曰:「即此小經營,尚干造物忌耶!」兩人不禁淚落。

其盆碎,其「干造物忌」,本可置之度外,亦不必作此等語;然而所以著此一筆者,實隱示了芸的干人之忌與爾後命運。

目次

浮生六記 總目

浮生六記作者居所插影 一~四

引 言 一~二一

浮生六記考證 一~二九

浮生六記原序 楊引傳 一~一

浮生六記原跋 王 韜 一~一

浮生六記原題辭(一) 管貽 一~二

浮生六記原題辭(二) 潘近僧 一~三

浮生六記新序 林語堂 一~四

卷 目 一~一

正 文 一~一二四

浮生六記作者年表 俞平伯 一二五~一三三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173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