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輩子還要做你的親人:輪迴在美國的真實案例
商品資訊
系列名:心靈勵志
ISBN13:9786267363249
替代書名:Return from Heaven
出版社:足智文化有限公司
作者:卡洛.鮑曼
譯者:李忠晉
出版日:2024/09/11
裝訂/頁數:平裝/384頁
規格:21cm*15cm*2cm (高/寬/厚)
重量:490克
版次:1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 美國亞馬遜 4.5顆星好評!
★ 《我家小孩的前世》作者——卡洛.鮑曼又一鉅著!
如果你能在今生的此時此地,而不必等到未來在靈界,就能見到一個已故的摯愛親人,你會覺得怎麼樣呢?
《我家小孩的前世》一書作者、轉世研究的先驅卡洛.鮑曼說,這是可能的。基於長久對幼兒的深入研究和直接觀察,她在這本開拓性的書籍中顯示已故的摯愛親人輪迴在同樣的家庭中是多麼普遍的現象。這些家庭分享他們的小孩自然而然地談到他們根本不認識的一位已故親人的事。
卡洛.鮑曼十幾年來致力於兒童輪迴案例的收集和整理,而這些典型的家庭會分享他們孩子的經歷——有些年僅兩歲,還穿著尿布——如何自發性地講述他們從未認識的家庭成員生活中的私密細節。這些真實的故事為家庭關係的古老問題提供了諸多新的線索:我們選擇我們的父母嗎?什麼樣的關係能在死亡後繼續存在?流產或墮胎後的胎兒的靈魂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作者鮑曼為那些失去摯愛並渴望再次團聚的人帶來了希望。而這些故事共通的教訓就是: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結束,而親人的關係則會因每日的輪迴,奇蹟般地在死後繼續著……
好評推薦:
「我總是發覺兒童的前世記憶特別引人入勝且令人信服。假如你讓你的小孩談論這些記憶,他們將有無懼地表達的自由。卡洛.鮑曼的這本書將幫助你了解與表達。」――布萊恩.魏斯(Brain Weiss),《前世今生》作者
★ 《我家小孩的前世》作者——卡洛.鮑曼又一鉅著!
如果你能在今生的此時此地,而不必等到未來在靈界,就能見到一個已故的摯愛親人,你會覺得怎麼樣呢?
《我家小孩的前世》一書作者、轉世研究的先驅卡洛.鮑曼說,這是可能的。基於長久對幼兒的深入研究和直接觀察,她在這本開拓性的書籍中顯示已故的摯愛親人輪迴在同樣的家庭中是多麼普遍的現象。這些家庭分享他們的小孩自然而然地談到他們根本不認識的一位已故親人的事。
卡洛.鮑曼十幾年來致力於兒童輪迴案例的收集和整理,而這些典型的家庭會分享他們孩子的經歷——有些年僅兩歲,還穿著尿布——如何自發性地講述他們從未認識的家庭成員生活中的私密細節。這些真實的故事為家庭關係的古老問題提供了諸多新的線索:我們選擇我們的父母嗎?什麼樣的關係能在死亡後繼續存在?流產或墮胎後的胎兒的靈魂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作者鮑曼為那些失去摯愛並渴望再次團聚的人帶來了希望。而這些故事共通的教訓就是: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結束,而親人的關係則會因每日的輪迴,奇蹟般地在死後繼續著……
好評推薦:
「我總是發覺兒童的前世記憶特別引人入勝且令人信服。假如你讓你的小孩談論這些記憶,他們將有無懼地表達的自由。卡洛.鮑曼的這本書將幫助你了解與表達。」――布萊恩.魏斯(Brain Weiss),《前世今生》作者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卡洛.鮑曼(Carol Bowman)
是兒童輪迴記憶的主要專家。她的著作、演說及在電視節目《歐普拉》(Oprah)、《早安美國》(Good Morning America)、《未解之謎》(Unsolved Mysteries)上露面,讓幾百萬為人父母者了解一些兒童自發性地記得他們的前世的事實。她的第一本書《我家小孩的前世今生》(Children’s Past Lives)是新時代名著。鮑曼跟她丈夫居住在費城附近。她有輔導學碩士學位,從事前世回歸療法已有十幾年。她繼續研究兒童的前世與同一家庭內的輪迴。
譯者簡介
李忠晉
一九五一年生,英國雪菲兒大學歷史碩士(1996),曾任報社編譯十一年,目前是自由譯者,譯作有《日本史》、《俄國史》等六部書。
卡洛.鮑曼(Carol Bowman)
是兒童輪迴記憶的主要專家。她的著作、演說及在電視節目《歐普拉》(Oprah)、《早安美國》(Good Morning America)、《未解之謎》(Unsolved Mysteries)上露面,讓幾百萬為人父母者了解一些兒童自發性地記得他們的前世的事實。她的第一本書《我家小孩的前世今生》(Children’s Past Lives)是新時代名著。鮑曼跟她丈夫居住在費城附近。她有輔導學碩士學位,從事前世回歸療法已有十幾年。她繼續研究兒童的前世與同一家庭內的輪迴。
譯者簡介
李忠晉
一九五一年生,英國雪菲兒大學歷史碩士(1996),曾任報社編譯十一年,目前是自由譯者,譯作有《日本史》、《俄國史》等六部書。
序
前言
我將永不忘記我第一次把一個新生嬰兒抱在手中的感受。我驚奇地注視他的小手與身體。當我把他抱近懷裡時,我對這叫作出生的奇蹟感到吃驚。世上沒有其他的事物能帶來更大的歡愉。而如同大多數人,當我注視他時,我不禁冥想他今後的人生。在我懷裡的是新一代的應許、希望與夢想。這是一具剛形成的身體,但它是一個永恆的靈魂,準備再度開始生命之舞的靈魂。
每個靈魂製作它自己超越時間的經驗地圖。一生又一生的事件被銘刻在靈魂記憶裡,而所有的弱點與優點被利用來成長與了解。意識從這知識中形成且進化,發展我們的自我並將它併入這簡單卻複雜的生命意義之中。
我們每一個人有一個靈魂命運,但這知識旅程並非單獨跋涉。相反的,它是被分享的。因為我們是很多其他人的一部分,而我們選擇回來跟那些我們以往愛過的人一起學習與發展。雖然人物、角色及情勢變了,但愛與熟悉的結合是我們固有的一部分。因此,我們是我們的家庭、朋友及敵人。而藉著分享、學習、愛、經歷在種種情勢中人的各個面向,我們在尋求真理與了解時合而為一了。
兒童是生命的最偉大教師之一。他們的觀點是誠實且自由的。他們的心思沒有被成人所感受的恐懼與不安全所束縛。兒童單純且把人生視為是嬉戲的冒險。他們所說的話背後沒有論斷或動機。他們知道他們是誰和他們想要什麼,而你甚至於不用問,他們就會告訴你。
兒童也遠較與他們的直覺同調。他們還沒形成宗教或信仰體系的意識,因此他們依靠他們的感覺給他們答案。這意識的一部分是由於他們剛從靈界來到這裡,而他們的心態仍充滿那個世界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利用且滋養他們的光,因為讓它繼續照亮著是我們的責任。兒童的心思是靈魂的所在地,應該盡可能保持純淨與自由,以便他們能培養一個真實而有意義的屬靈自我。因為人必須像兒童那般才能進天堂之門。
輪迴信仰在人類已知的每一種宗教與文明中幾乎都可以找到。它當然是羅馬時代的一部分,且被若干古希臘哲學家提到,尤其是柏拉圖。埃及人的古代宗教也有輪迴。回到這個世界來的信仰在今天也是同樣強烈,且在主流思潮中愈來愈被接受。因此,為什麼輪迴仍是神祕的主題呢?
在我們有限的、物質的、三度空間的世界中,沒有能夠度量靈魂在時間中所遭遇的經驗的人造機器。當談到靈魂或意識或另一範疇時,我們可以利用什麼科學方法?沒有。如同格言所說的,它將會像是大海撈針。
但在另一層次,意識是真實的且可觸知的,正如藉由冥想、瀕臨死亡及靈魂出竅的經驗所經歷的。跟這些一致的是下列情況:兒童超越他們的意識結構擁有前世記憶並知道一致的細節。回歸療法減輕了非理性的恐懼症與健康問題的痛苦,它也清楚地且無可反駁地證明靈魂意識的存在。
心思是無限的。我們不是我們的頭腦、我們的身體、我們的衣服或我們的家。我們不是我們的銀行帳戶、我們的職業、我們的國家或甚至於我們的名字。我們比這些還要多很多。我們是靈的存在,它真正的天賦語言是愛。
我們對這新的「靈魂意識」打開我們心門的時候終於到了。這是何以本書如此重要的原因了,不只是作為一本有趣的故事,也可以作為一本藉以學習和賴以生活的功課的選集。當我們開始想到我們自己是永恆的存在且意識到我們每天如何過生活時,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而且我們更密切地察覺到我們存在的多采多姿的畫面。我們開始了解跟我們的家人、朋友及同事互動背後的意義。我們開始明白我們以前的思想與行動有助於塑造我們現在過的生活,並且我們開始「警覺」到我們所做的每一個選擇,知道它們將在遠超過明天的未來產生影響。我們開始過一種生活,在這生活中我們不把這些選擇視為理所當然的。
今生是靈魂的教室。它是我們一再回來進一步訓練我們自覺的地方。我們希望,用我們經歷的所有經驗與活過的種種情境,我們將能夠更了解自己。當我們能開始坦誠地看見我們自己且開始負起個人責任時,那時――且只有那時 ――我們才了解到我們作為一體是彼此有關的,而且我們看見了上帝的真正意義。
詹姆士˙凡˙普瑞格(James Van Praagh)
我將永不忘記我第一次把一個新生嬰兒抱在手中的感受。我驚奇地注視他的小手與身體。當我把他抱近懷裡時,我對這叫作出生的奇蹟感到吃驚。世上沒有其他的事物能帶來更大的歡愉。而如同大多數人,當我注視他時,我不禁冥想他今後的人生。在我懷裡的是新一代的應許、希望與夢想。這是一具剛形成的身體,但它是一個永恆的靈魂,準備再度開始生命之舞的靈魂。
每個靈魂製作它自己超越時間的經驗地圖。一生又一生的事件被銘刻在靈魂記憶裡,而所有的弱點與優點被利用來成長與了解。意識從這知識中形成且進化,發展我們的自我並將它併入這簡單卻複雜的生命意義之中。
我們每一個人有一個靈魂命運,但這知識旅程並非單獨跋涉。相反的,它是被分享的。因為我們是很多其他人的一部分,而我們選擇回來跟那些我們以往愛過的人一起學習與發展。雖然人物、角色及情勢變了,但愛與熟悉的結合是我們固有的一部分。因此,我們是我們的家庭、朋友及敵人。而藉著分享、學習、愛、經歷在種種情勢中人的各個面向,我們在尋求真理與了解時合而為一了。
兒童是生命的最偉大教師之一。他們的觀點是誠實且自由的。他們的心思沒有被成人所感受的恐懼與不安全所束縛。兒童單純且把人生視為是嬉戲的冒險。他們所說的話背後沒有論斷或動機。他們知道他們是誰和他們想要什麼,而你甚至於不用問,他們就會告訴你。
兒童也遠較與他們的直覺同調。他們還沒形成宗教或信仰體系的意識,因此他們依靠他們的感覺給他們答案。這意識的一部分是由於他們剛從靈界來到這裡,而他們的心態仍充滿那個世界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利用且滋養他們的光,因為讓它繼續照亮著是我們的責任。兒童的心思是靈魂的所在地,應該盡可能保持純淨與自由,以便他們能培養一個真實而有意義的屬靈自我。因為人必須像兒童那般才能進天堂之門。
輪迴信仰在人類已知的每一種宗教與文明中幾乎都可以找到。它當然是羅馬時代的一部分,且被若干古希臘哲學家提到,尤其是柏拉圖。埃及人的古代宗教也有輪迴。回到這個世界來的信仰在今天也是同樣強烈,且在主流思潮中愈來愈被接受。因此,為什麼輪迴仍是神祕的主題呢?
在我們有限的、物質的、三度空間的世界中,沒有能夠度量靈魂在時間中所遭遇的經驗的人造機器。當談到靈魂或意識或另一範疇時,我們可以利用什麼科學方法?沒有。如同格言所說的,它將會像是大海撈針。
但在另一層次,意識是真實的且可觸知的,正如藉由冥想、瀕臨死亡及靈魂出竅的經驗所經歷的。跟這些一致的是下列情況:兒童超越他們的意識結構擁有前世記憶並知道一致的細節。回歸療法減輕了非理性的恐懼症與健康問題的痛苦,它也清楚地且無可反駁地證明靈魂意識的存在。
心思是無限的。我們不是我們的頭腦、我們的身體、我們的衣服或我們的家。我們不是我們的銀行帳戶、我們的職業、我們的國家或甚至於我們的名字。我們比這些還要多很多。我們是靈的存在,它真正的天賦語言是愛。
我們對這新的「靈魂意識」打開我們心門的時候終於到了。這是何以本書如此重要的原因了,不只是作為一本有趣的故事,也可以作為一本藉以學習和賴以生活的功課的選集。當我們開始想到我們自己是永恆的存在且意識到我們每天如何過生活時,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而且我們更密切地察覺到我們存在的多采多姿的畫面。我們開始了解跟我們的家人、朋友及同事互動背後的意義。我們開始明白我們以前的思想與行動有助於塑造我們現在過的生活,並且我們開始「警覺」到我們所做的每一個選擇,知道它們將在遠超過明天的未來產生影響。我們開始過一種生活,在這生活中我們不把這些選擇視為理所當然的。
今生是靈魂的教室。它是我們一再回來進一步訓練我們自覺的地方。我們希望,用我們經歷的所有經驗與活過的種種情境,我們將能夠更了解自己。當我們能開始坦誠地看見我們自己且開始負起個人責任時,那時――且只有那時 ――我們才了解到我們作為一體是彼此有關的,而且我們看見了上帝的真正意義。
詹姆士˙凡˙普瑞格(James Van Praagh)
目次
前言
自序
第一章 已故親人回來
第二章 重新出生的小孩
第三章 輪迴與生物學
第四章 美國芝加哥
第五章 母女角色互換
第六章 選擇下一個生命
第七章 子宮裡的掉頭
第八章 預告的夢
第九章 第二個機會
第十章 靈魂穿進穿出
註釋
自序
第一章 已故親人回來
第二章 重新出生的小孩
第三章 輪迴與生物學
第四章 美國芝加哥
第五章 母女角色互換
第六章 選擇下一個生命
第七章 子宮裡的掉頭
第八章 預告的夢
第九章 第二個機會
第十章 靈魂穿進穿出
註釋
書摘/試閱
1 已故親人回來
我相信那是何以蓋瑞回來的原因。
他回來跟我媽再度在一起,
幫助她療治那場恐怖悲劇引起的創傷。
我可以察覺他們兩人有種自然的親密,
那必定來自於他們曾經是母子。
當迪倫的媽媽安妮首次注意到他的奇異行為時,他只有兩歲。某年秋天的一個傍晚當光線轉暗時,他在走廊地板上快樂地玩玩具。安妮在廚房準備晚餐時,她聽見迪倫清楚地說:「我也抽煙。」這句奇怪的話――並非一般的呀呀學語――令她吃了一驚,並看了迪倫一眼。迪倫正把他的手指合攏,放到唇邊,又拿下來,完全像是吸一口煙的動作。迪倫又說:「我也抽煙。」而在安妮能對他說任何話之前,他看看她,拍拍他褲子前面的口袋,說:「我的煙放這兒。」這令她感到迷惑,因為家裡沒人抽煙。她想不出迪倫在模仿誰。
這事發生不久後發生另一件古怪的事。又是大約晚餐的時刻,當安妮正忙著烹飪而迪倫正在走廊地板上嬉戲的時候。他正在玩「pogs」,那是兒童喜歡蒐集的小紙牌。當他脫口而出:「七!我丟七!」時,他引起了她的注意。他跪著,手腕斜向一邊揮動,像擲骰子那樣丟紙牌,然後勝利地朝空中伸出小手。他又高呼:「七!我丟七!」
安妮迷惑地搖頭。他從哪兒學來的?她很確定在迪倫短短的生命中,他從未看過人賭博或擲骰子。他只有兩歲,而她知道他唯一看過的電視是《芝麻街》(Sesame Street)與《邦尼》(Barney)。如同大多數忙碌的父母所做的,連同抽煙的那件事,她把這件事埋藏在心裡,當作小孩子出乎好奇而傾向於想出的許多驚人的事之一。
但幾個月後,迪倫發展出一個沒有那麼容易讓她埋在心裡的極端行為。他三歲生日時有人給他一把玩具槍,而從那時起他堅持任何時候都隨身帶著那把槍。假如他遺失了它或某人拿走了它,他會情緒異常激動。他帶著槍睡覺,洗澡時帶著,把它繫在褲子腰帶上,甚至於游泳時把它藏在泳褲裡。它不是他特別喜愛的玩具槍――他對任何玩具槍都這樣。當他離家時,他必須確定他隨身帶著他的槍。假如他發現他忘了它,他會大聲哭喊,直到有人給他另一把玩具槍。有一次,當他被帶去參加葬禮時,他發現他忘了帶槍,但已來不及了。他哭得很厲害,哭到氣喘咳嗽。他不停地哭鬧,所以他爸媽把他帶到車子裡面。過了很久他才平息下來,他們才能開車回家。
在葬禮事件之後,家裡的每一個人存放玩具槍――在他們的手提包裡,在他們的家中,甚至於在他們的汽車貯物箱裡,以避免迪倫哭鬧。當他五歲即將就學時,他的這種癖好引起關切。他媽能說服他不隨身帶槍的唯一方法是告訴他,帶槍到學校是違法的。他只好勉強服從。
波普波普
我從迪倫的姑姑珍妮那裡第一次聽到他的故事,我是在宴會中第一次遇見她。珍妮剛看完拙著《我家小孩的前世》,她渴望跟我談她當時五歲的侄兒,她那時開始認為迪倫是她祖父的輪迴。她解釋說,她長久以來接受輪迴的可能性,但她不知道小孩是已故親人的輪迴乃是可能的。現在,迪倫的奇特行為對她開始產生意義了。她繼續說這故事。
我們全家只把迪倫的行為當作是他做的有趣的小事。我們把它當笑話。沒人停下來思考可能有一個原因,但等到我讀完大作之後,一切都變得清楚了。
我祖父被我們稱作「波普波普」(pop-pop),他在美國大蕭條時期是費城的巡邏警察。後來他當監獄警衛。他總是隨身帶槍,家裡總是有一把槍,而且睡覺時總是床邊放一把槍。總是。
祖父在世的最後三年病得很重。他一輩子都是個煙槍,正慢慢死於肺氣腫與心臟病。即使在他患重病幾乎不能呼吸時,他仍繼續抽煙。事實上,當他們用擔架把他抬出去時,我們聽到他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他要一根香煙。他死在前往醫院的途中。
奇怪的是祖父把香煙放在褲子口袋裡,正如迪倫假裝做的。大多數人把香煙放在胸前口袋,如此才不會被壓扁。但祖父不是這樣。而且祖父愛賭博,尤其是擲骰子。在美國大蕭條時期,他和他的朋友一有機會就在廢棄的房屋後面擲骰子。
我把這些拼湊起來後――迪倫模仿抽煙與擲骰子――我問我媽(祖父的女兒)關於祖父在世的最後一段時期。她告訴我一件我之前不知道的事。有一天,當祖父小睡時,祖母正在打掃房間,她發現我祖父的槍藏在客廳沙發的坐墊下面。他先前把槍從他通常放的床頭櫃移到客廳沙發的坐墊下。這真的把她嚇住了,因為她怕他要用這槍自殺免得繼續受苦。她叫兒子來,兒子來了後,拿起槍丟到河裡。當祖父發現發生了什麼事後,他很氣憤他的槍被人拿走了。我不認為他後來曾經從這一個打擊中恢復過來。
當我聽到我媽說有關這槍的故事後,我的心跳得更快,全身起雞皮疙瘩,而且我突然了解:「噢,我的天――現在我懂了!那是何以迪倫迷戀他的槍的原因了。」我現在相信迪倫是我的祖父――迪倫的曾祖父。我相信他想確定他的槍隨時在身上。他仍然對他在前世槍被拿走的事作出反應。……
我相信那是何以蓋瑞回來的原因。
他回來跟我媽再度在一起,
幫助她療治那場恐怖悲劇引起的創傷。
我可以察覺他們兩人有種自然的親密,
那必定來自於他們曾經是母子。
當迪倫的媽媽安妮首次注意到他的奇異行為時,他只有兩歲。某年秋天的一個傍晚當光線轉暗時,他在走廊地板上快樂地玩玩具。安妮在廚房準備晚餐時,她聽見迪倫清楚地說:「我也抽煙。」這句奇怪的話――並非一般的呀呀學語――令她吃了一驚,並看了迪倫一眼。迪倫正把他的手指合攏,放到唇邊,又拿下來,完全像是吸一口煙的動作。迪倫又說:「我也抽煙。」而在安妮能對他說任何話之前,他看看她,拍拍他褲子前面的口袋,說:「我的煙放這兒。」這令她感到迷惑,因為家裡沒人抽煙。她想不出迪倫在模仿誰。
這事發生不久後發生另一件古怪的事。又是大約晚餐的時刻,當安妮正忙著烹飪而迪倫正在走廊地板上嬉戲的時候。他正在玩「pogs」,那是兒童喜歡蒐集的小紙牌。當他脫口而出:「七!我丟七!」時,他引起了她的注意。他跪著,手腕斜向一邊揮動,像擲骰子那樣丟紙牌,然後勝利地朝空中伸出小手。他又高呼:「七!我丟七!」
安妮迷惑地搖頭。他從哪兒學來的?她很確定在迪倫短短的生命中,他從未看過人賭博或擲骰子。他只有兩歲,而她知道他唯一看過的電視是《芝麻街》(Sesame Street)與《邦尼》(Barney)。如同大多數忙碌的父母所做的,連同抽煙的那件事,她把這件事埋藏在心裡,當作小孩子出乎好奇而傾向於想出的許多驚人的事之一。
但幾個月後,迪倫發展出一個沒有那麼容易讓她埋在心裡的極端行為。他三歲生日時有人給他一把玩具槍,而從那時起他堅持任何時候都隨身帶著那把槍。假如他遺失了它或某人拿走了它,他會情緒異常激動。他帶著槍睡覺,洗澡時帶著,把它繫在褲子腰帶上,甚至於游泳時把它藏在泳褲裡。它不是他特別喜愛的玩具槍――他對任何玩具槍都這樣。當他離家時,他必須確定他隨身帶著他的槍。假如他發現他忘了它,他會大聲哭喊,直到有人給他另一把玩具槍。有一次,當他被帶去參加葬禮時,他發現他忘了帶槍,但已來不及了。他哭得很厲害,哭到氣喘咳嗽。他不停地哭鬧,所以他爸媽把他帶到車子裡面。過了很久他才平息下來,他們才能開車回家。
在葬禮事件之後,家裡的每一個人存放玩具槍――在他們的手提包裡,在他們的家中,甚至於在他們的汽車貯物箱裡,以避免迪倫哭鬧。當他五歲即將就學時,他的這種癖好引起關切。他媽能說服他不隨身帶槍的唯一方法是告訴他,帶槍到學校是違法的。他只好勉強服從。
波普波普
我從迪倫的姑姑珍妮那裡第一次聽到他的故事,我是在宴會中第一次遇見她。珍妮剛看完拙著《我家小孩的前世》,她渴望跟我談她當時五歲的侄兒,她那時開始認為迪倫是她祖父的輪迴。她解釋說,她長久以來接受輪迴的可能性,但她不知道小孩是已故親人的輪迴乃是可能的。現在,迪倫的奇特行為對她開始產生意義了。她繼續說這故事。
我們全家只把迪倫的行為當作是他做的有趣的小事。我們把它當笑話。沒人停下來思考可能有一個原因,但等到我讀完大作之後,一切都變得清楚了。
我祖父被我們稱作「波普波普」(pop-pop),他在美國大蕭條時期是費城的巡邏警察。後來他當監獄警衛。他總是隨身帶槍,家裡總是有一把槍,而且睡覺時總是床邊放一把槍。總是。
祖父在世的最後三年病得很重。他一輩子都是個煙槍,正慢慢死於肺氣腫與心臟病。即使在他患重病幾乎不能呼吸時,他仍繼續抽煙。事實上,當他們用擔架把他抬出去時,我們聽到他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他要一根香煙。他死在前往醫院的途中。
奇怪的是祖父把香煙放在褲子口袋裡,正如迪倫假裝做的。大多數人把香煙放在胸前口袋,如此才不會被壓扁。但祖父不是這樣。而且祖父愛賭博,尤其是擲骰子。在美國大蕭條時期,他和他的朋友一有機會就在廢棄的房屋後面擲骰子。
我把這些拼湊起來後――迪倫模仿抽煙與擲骰子――我問我媽(祖父的女兒)關於祖父在世的最後一段時期。她告訴我一件我之前不知道的事。有一天,當祖父小睡時,祖母正在打掃房間,她發現我祖父的槍藏在客廳沙發的坐墊下面。他先前把槍從他通常放的床頭櫃移到客廳沙發的坐墊下。這真的把她嚇住了,因為她怕他要用這槍自殺免得繼續受苦。她叫兒子來,兒子來了後,拿起槍丟到河裡。當祖父發現發生了什麼事後,他很氣憤他的槍被人拿走了。我不認為他後來曾經從這一個打擊中恢復過來。
當我聽到我媽說有關這槍的故事後,我的心跳得更快,全身起雞皮疙瘩,而且我突然了解:「噢,我的天――現在我懂了!那是何以迪倫迷戀他的槍的原因了。」我現在相信迪倫是我的祖父――迪倫的曾祖父。我相信他想確定他的槍隨時在身上。他仍然對他在前世槍被拿走的事作出反應。……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